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探测车相继成功登陆火星,人类探索这颗“红色星球”的激情再次被点燃。火星探测素以难度大、失败率高而著称,40多年来,在各国发起的30多次火星探测行动中,有三分之二以失败告终。既然如此,人类为何对火星“痴心不改”?  相似文献   

2.
随着“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相继成功登陆火星,人类探索这颗”红色星球”的激情再次被点燃。火星探测素以难度大、失败率高而著称。40多年来,各国发起的30多次火星探测计划中,有三分之二以失败而告终。既然如此,人类为何对火星“痴心不改”?  相似文献   

3.
正人类自20世纪60年代起,便开始了对火星的探索,至今已有超过40枚探测器到达火星。2015年10月28日,美国宇航局(NASA)宣布,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MRO)提供的强有力数据表明:火星表面存在着液态水活动的迹象。"Mars2020"是NASA未来火星探测计划的一部分,旨在为寻找火星过去的生命迹象收集岩石和土壤样本,并由此研究火星表面的地质过程和历史,包括对火星过去的可居住性、生命存在迹象及火星地层中的生物特征,进行可能性评估。  相似文献   

4.
《初中生学习》2010,(4):35-35
随着人类对火星的了解越来越多,科学家开始探索人类未来移居火星的可行性。美国“火星协会”甚至制订出了一套详细的“千年改造火星”计划,这套计划可以让人类像“愚公移山”一样在1000年内将毫无生机的火星逐步改造成一个可供人类居住的绿色星球。如果“改造火星”计划真能成功实施,也许在1000年后,当温室效应最终可能摧毁人类的地球家园时,变成“绿洲”的火星将会成为人类在太空的“诺亚方舟”。  相似文献   

5.
金煜 《家教世界》2014,(7):72-73
火星人类终于“踏上”了火星。名为“火星500”的首个火星登陆模拟计划正在成为世人的关注焦点。目前,已分批送出了两批宇航员“去火星”,其中包括中国志愿者王跃。这个模拟项目庞大而细腻,模拟了人类登陆火星后的各种活动和迹象,主要关注宇航员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上周,这些“远征勇士”终于“抵达”了火星,并进行了模拟火星活动。  相似文献   

6.
美国科幻片《红色星球》讲述了2050年的火星故事,当时地球正逐步走向毁灭,移民火星是人类的惟一选择。正当移民们以为火星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时候,其实火星已经有人居住了,那些人生存的基础竟然是地衣。地衣的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特别强,它们改变了火星大气的成分,让火星能够适应地球  相似文献   

7.
火星比地球小得多 火星是人类说不尽的话题.它比地球小得多,是太阳系第二小的行星.如果有朝一日你踏上了火星,你会觉得自己是如此轻盈.即使你在地球上是一个体重100千克的大胖子,到了火星上也只有38千克重了.这并不是因为你旅途辛苦或一路上“饿苗条”了,而是因为火星对你的引力要比地球小得多.尽管火星上的一天只比地球的一天多了40分钟,但一个火星年却相当于687个地球日 试想,如果你未来的孩子在火星上出生,那么当他活到火星年龄70岁时,在地球上的同学眼里,他几岁了?  相似文献   

8.
不久前,美国宇航局公布了一项太空计划:在2030年,把宇航员送往火星。火星探路先驱火星在古代就已经为人类所知,它被认为是太阳系中除地球之外人类的最好住所。但是受科技发展水平的限制,古人对火星只是充  相似文献   

9.
未来世界     
贾伟 《辅导员》2011,(21):38-38
我来到了40世纪.这时的地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为了保护地球便把火星建成了第2个家.从地球到火星.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在这个地方.已经没有了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私家车、出租车,在马路上除了公交车之外,就只有行人。  相似文献   

10.
刚刚过去的2009年是人类登月40周年。为纪念这一壮举,当年阿波罗11号的“首次登月三人组”重新聚在一起。然而在聚会上,三位登月英雄谈得最多的,不是月球,而是火星——他们对“是否应该立即启动载人火星探测计划”这一话题展开了饶有兴致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人类一直都幻想有朝一日能在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寻找到生命的痕迹,而在这九大行星中,没有任何其他行星比火星和地球更为相像了。因此,人类利用机器人开始了火星探秘的艰险历程。1997年7月4日,美国科学家向全世界宣布:智能机器人“火星探路者”在火星上着陆,它是人类派出的第一位能够在火星上行走的使者。“火星探路者”携带3部摄像机和1部光学仪,用来拍摄图像,并对火星上的土壤和岩石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它在火星的着陆创下了三个“第一”的纪录:它是第一个没有围绕火星运行而直接在火星着陆的太空飞行器;它是第一个在超音速速度下使用降落伞…  相似文献   

12.
<正>早在一个多世纪以前的科幻小说里,人类就开始在火星上漫步了,然而直到今天,这还只是个设想。但许多人都坚信,问题不是人类能不能登上火星,而是在什么时候、通过什么方式到达那里。至今,仍然没有人确知怎样才能最方便、最省力地到达火星。有人估算,人类登上火星至少需要600亿美元的资金。不过,火星协会主席罗伯特·祖布林认为这个数字应  相似文献   

13.
人类历史上有过多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从而使地球得到充分的开发,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近年来,美国和欧洲都先后向火星发射了探测器,最终目的在于研究和开发火星,为人类造福,使火星成为人类移民的新去处。  相似文献   

14.
唤醒火星     
上世纪90年代,欧洲航天局就拟定了"登陆火星计划";1998年,在莫斯科召开了"火星探索国际会议";2003年8月,"火星移民研究国际会议"在美国召开……人类不仅渴望着登上火星,而且还梦想着改造火星,使它成为自己的第二个家园。  相似文献   

15.
探索火星     
长期以来,在火星上寻找水是人类探测火星的一大目标。如果有水存在,就意味着火星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如果有生命存在,就为解答生命之谜提供了可能。另外,如果火星上有水,就可以为人类在那里建立长久定居地创造条件。自1960年以来的四十多年间,太阳系有九大行星,火星是第四颗大行星,也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同时还是目前已知的星球中和地球环境最为相似的一个星体。探索的历史人类先后向火星发射了三十多个各类探测器,但三分之二以失败告终。成功完成任务的航天探测器,帮助人们扩大了对火星的认识。此前有的天文学家认为,火星表面生长着厚厚的植…  相似文献   

16.
<正>在今年3月举行的"行星科学展望2050研讨会"上,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提出一个疯狂的想法:在火星周围设置一个巨大的人工磁气圈,以恢复火星的大气层,使其变得宜居。火星是那么的吸引地球人,为了将火星环境"地球化",即把火星改造成接近地球的可供人类居住的环境,科学家提出了不少设想。1.人造磁气圈火星环境极其恶劣,人类要移民火星必须克服稀  相似文献   

17.
美国科学家罗伯特·朱布林是"火星协会"的创办人,他为我们描绘了人类定居火星的蓝图。他认为,只要再过一千年,人类就能够在  相似文献   

18.
例1美国“勇气”号火星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使人类对火星的研究进入了新阶段.现在已测知,火星大气层上方无臭氧层.大气中95%为二氧化碳,氧气和水的含量极少.火星目前还不适合人类生存的理由是:①——;②——;③——.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人类解决(jiějué)能源(néngyuán)危机(wēijī)和人口爆炸(bàozhà)等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在其他星球上克隆(kèlóng)第二个地球,建造第二个家园。火星是目前已知的星球中与地球环境(huánjìng)最为相似(sì)的一个星球。水是生命(shēngmìng)之源。在火星上寻找水,是人类探测(tàncè)火星的一大目标。找到了水,就意味着人类有可能在其他星球建立长久居住地。四十多年来,人类共开展了三十多次火星探测活动。那些探测器,有的从火星附近飞过,有的环绕火星飞行,少数在火星表面着陆(zhuólù),它们使人类对火星的认识大大地提高…  相似文献   

20.
自从登上月球之后,人类就有了更大的梦想,那就是建造载人飞船登陆火星,继而改造火星环境,使之成为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地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