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藏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特殊性与渐进模式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西藏走新型城镇化之路是西藏人民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但西藏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有着与内地截然不同的特殊自然本底、特殊发展性质、特殊发展阶段、特殊发展动力和特殊发展格局五大特殊性。针对这些特殊性,将符合西藏特点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路确定为:立足国情,紧扣区情,该快则快,需稳则稳,2020年西藏城镇化水平不超过28%,至2030年不超过40%左右;尊重民意,适度聚散,宜聚则聚,需散则散;牧在乡里,住在镇里,就近落户,就地就业;突出特色,彰显民风,弘扬文化,重接地气。实现新型城镇化的特殊目标是稳妥进入城镇化发展的中期阶段并将长期稳定在中期阶段。西藏新型城镇化的特殊模式建议采取就近就地镇民化的渐进城镇化模式,实现以小城镇为主导的农牧民镇民化,而非市民化;推进以农牧民社区建设为主导的渐进城镇化,以标准化农牧民社区拉动人口集聚;推进渐进城镇化的自主模式,尝试以股份制合作将农牧民变为股民。符合西藏特点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特殊空间格局为形成"一群三轴多节点"的倒"T"型据点式空间布局,即突出建设"一群"(西藏—泽当特色城镇群),重点建好"三轴"(东部的尼洋河中下游城镇发展轴、西部的雅鲁藏布江中上游城镇发展轴和北部的青藏铁路沿线城镇发展轴),牢固培育"多节点"(藏东节点、藏北节点、藏西节点和边境沿线城镇节点)。加快西藏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包括: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积极稳妥地推进西藏新型城镇化健康稳定发展,从"科技兴藏"角度开展西藏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启动编制《全国科技援藏实施规划(2015—2020)》;突出发展产城融合的特色优势产业,为西藏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产业支撑;打通对内对外的互联互通战略通道,为西藏新型城镇化提供交通支撑;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西藏新型城镇化提供能源支撑;制定西藏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特殊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强西藏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对口支援和"点对点"结对制度,从固土守边的国家安全战略高度继续推动撤县设区和撤地设市工作。  相似文献   

2.
广西目前城镇化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城镇等级发展水平低,初步形成了"四群四带"的城镇体系空间格局。文章分析了广西城镇化发展存在的发展水平低、发展规模小、基础设施薄弱以及缺乏城镇特色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促进广西城镇化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贵州是我国城镇化水平严重滞后的省份之一。本文在简要论述贵州山区城镇化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城镇化规划、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城镇非农产业体系的培植、城镇化经营与管理等四个环节详细分析了贵州山区城镇化发展面临的科技瓶颈问题,并据此提出了加快贵州山区城镇化发展的科技对策。  相似文献   

4.
中国干旱区城镇化发展现状及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干旱区城镇是干旱区人类活动最为集中、人地关系最敏感的区域。干旱区城镇化是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适应、相互改变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干旱区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中心城市集聚扩散作用加强,绿洲城镇组群的区域协作加深,城镇发展的外部支撑条件改善。但城镇综合竞争力仍然不强,城乡差距日益突出,民生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资源环境压力加剧。强化中心城市和绿洲城镇组群相互协调的空间组织模式、加强基础设施和民生设施建设、促进"三化"融合、推进干旱区生态文明建设和城镇协调发展是主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拉萨是我国西南边陲的重要交通枢纽和行政中心,是我国人口最少的省会城市。城镇化发展受到人力资本缺乏、企业资源较少、教育对城镇化建设的带动作用不明显、市场失灵严重、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城镇的规模小、速度慢、质量低、区域性贫困特征明显,笔者从拉萨城市化发展的现状和特征出发,提出要实现拉萨的城镇化必须从加强产业集群效应、减少政府干预、加强市场机制、统筹城乡发展、构建新型民族关系,促进人口城市化等四个方面来促进拉萨的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韩琦 《科教文汇》2020,(1):121-122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落实,全民文化水平正在不断提升,国民教育体系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尝试转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会议报告中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不断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指示。在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的推进不仅解决了人才继续教育的难题,更有效促进了城镇化经济的发展,为我国创建积极的转型环境奠定基础。鉴于此,本文针对职业教育的现状以及职业教育对城镇化发展的具体影响进行详细阐述,以期提出优化城镇化发展的有效策略,促进人才与市场供需关系协调发展,为实现新时代伟大梦想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包头市市域城镇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城市化发展以及城市地理的相关知识,分析包头市市域城镇发展的现状及特点、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对影响空间布局的因素进行分析,并通过预测包头市的城镇化水平呈现包头市城镇化水平与工业化发展水平的协调性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新形势下安徽城镇化发展的对策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安徽经济总量于2009年跨上万亿元台阶,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等重大战略平台的推进,安徽开始步入到跨越发展的新时期,城镇化发展也由此进入一个全新的高速发展阶段。新形势下的安徽城镇化对推动安徽跨越崛起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而推动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建设、加强城镇体系规划工作、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将成为推进安徽城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我国山区城镇化的战略影响及其发展导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山区约占我国陆域面积的70%,45%的人口聚居在山区。长期以来,由于缺少国家层面的科学统筹和引导,山区城镇化进程缓慢且基本处于无序状态。党的"十八大"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山区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目前我国对山区的发展和保护主要通过农业政策和扶贫政策来实现,对山区发展的促进作用有限,在国家层面上尚缺少面向山区发展的战略性的引导政策。山区城镇化是加快山区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国家城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也是实现山区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然而,山区特殊的自然社会经济特征使得山区城镇化面临多重挑战,山区内部的巨大的差异性也使山区城镇化不可能以同一个模式推进,但其总体的发展导向应是一致的。本文在分析我国山区城镇化现状及其对国家战略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山区城镇化战略的基本导向和政策需求。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与中小企业集群协调发展的机制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城镇化和中小企业集群之间内在的互促机制,对于发展城镇经济而言,城镇化和中小企业集群是驱动城镇经济的两个轮子,城镇化可以促进要素(包括资本、劳动力、信息)的积聚,从而为中小企业集群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基础;中小企业集群本身又积极地推动着城镇化的进程,从而可以更有效地配置城镇资源。  相似文献   

11.
易四兰 《科教文汇》2013,(3):140+145
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它既是农村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也是农村发展状况的重要表征。近十年来,宜春市把发展农村教育作为兴市富民的根本大计,科学制定了教育发展规划,并明确地提出了农村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整合教育资源,建立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增加投入提高教师培训质量等。为农村教育均衡发展、农村城镇化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新型城镇化是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城镇化发展之路。建设和发展我国以人为本、重在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的新型城镇,是党和国家未来几十年的主要经济发展战略。为避免过去在城镇化建设中粗放型发展方式带来的不良后果,更好地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目标,应着重进行顶层设计,制定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战略是现阶段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3.
新型城镇化是在城镇化基础上提出的以实现人的城镇化,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城镇发展质量提高的一个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化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信息化带动新型城镇必要性及困境,提出信息化带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途径,旨在通过信息化发展来推动新型城镇化向高效,健康,低碳,节约集约的可持续和谐发展道路迈进。  相似文献   

14.
我国已进入了城镇化高速发展阶段。近年来,在快速推进域镇化进程中其负面效应正在显现,当前又面临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如何健康有序的推进城镇化发展成为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笔者从提高认识是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关键、规划先行是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前提条件、产业发展是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动力、促进城乡一体化是推选城镇化发展的目标、实现农民现代化是推进城镇化发展的本质要求等五方面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5.
西北地区属于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后发地区且受生态环境制约程度较高,存在城镇化水平偏低、城乡差距较大、小城镇半城镇化水平虚高以及异地城镇化现象明显等问题。在国家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以陕西省为例,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西北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地方性内涵与路径进行了探讨,进而提出西北地区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协调发展、产城融合、统筹城乡、生态优先、传承文化的内涵本质,提出消化“存量”与扩张“增量”并举、构建开放型新型城镇体系、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因地制宜推进区域差异化发展、强化特色产业支撑及结合移民搬迁推进城乡一体化等路径,以期为西北地区城镇化路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在阐释了新型城镇化的基础上,分析了近年来上海城镇化的发展现状。结合新型城镇化的"新"特点及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中的要求构建了新型城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2年上海及长江三角洲其他15个城市的各项数据,定量评价了它们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情况,结果显示,上海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位居第一。通过与其他城市的比较,对上海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积极建议。  相似文献   

17.
对农村城镇化与农村教育的关系进行分析,并针对我国农村城镇化的阶段差异与地区差异,加快农村教育改革,从而更好地把握农村教育的发展方向。为加快城镇化进程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8.
在统筹城乡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如何加快农村城镇化的建设.已经成为我们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纵观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历史和先进地区的经验,着力构建城镇化发展的产业支撑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大力发展农村中小企业、引导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更是推进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9.
2013年6月中旬,“新型城镇化暨青海城镇化发展论坛”在西宁举行,此次论坛旨在共同探讨、研究未来青海城镇化发展的方向和思路,进一步开创全省城乡建设和城镇化发展工作新局面。目前,青海省城镇化率达到47.44%,处在加速发展阶段。青海要准确把握好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律,提升城镇规划管理水平,发挥规划的引领和调控作用,坚持绿色发展、低碳发展、集约发展,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区域统筹发展,坚持城镇化数量与质量并重发展、产业融合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我国城镇化所面临的危机,阐述了城镇建设规划时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最后提出我国城镇建设发展规划的要求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