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地理教学首先应培养学生地理情感,让学生懂得学习地理能促进个人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教师用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以多种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正确的地理学习态度、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方法、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有张有弛、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将不再感到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理解知识、消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会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
叶伸 《中学文科》2008,(4):108-109
兴趣对学生学习起积极作用,教师在地理教学中通过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以多种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积极主动,乐此不疲。寓教于乐,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不是负担,而是享受,地理教学才有效果。  相似文献   

3.
情感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升华与内化,情感不仅可以反映人类复杂心理的活动,还是衡量人类个体与社会文明的重要尺度。而情感教学,既是情感领域的教育手段,也是顺应发展时代的教育要求,在高中的地理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与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良好情感价值观的形成,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自主地参与到地理的教学中。在地理的教学中,教师要以情感促进学生学习地理,以兴趣激发感情,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拨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心弦。  相似文献   

4.
兴趣是指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是提高地理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这就需要地理教师注重师生情感的培养;充分挖掘地理教材的趣味性,改变教学方式,对教学教法过程进行精心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功能,挖掘学生的认知潜力,使他们真正乐学、好学、会学.  相似文献   

5.
地理素质教育要求面积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本就地理素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地理教师如何不断加强自身非智力因素的提高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认识活动,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等各种智力因素在内,属于学习心理的操作系统。一类是意向活动,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习惯等各种非智力因素在内,属于学习心理动力和调节系统。学生的学习动力是由非智力因素转化而来的,它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和最终学有所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改革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教学理念。活动教学作为课程改革后形成的一种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培养学习地理的学习兴趣和对学生地理思维的形成都起到了促进作用,这使得学生学习地理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为充分地发挥自己学习地理的兴趣而学习。本文从分析影响高中地理活动教学的因素出发,对高中地理活动教学的实施策略做了相关论述,旨在为高中地理教学实施活动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蔡建华 《甘肃教育》2013,(22):87-87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是提高地理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笔者现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中学地理新课程标准指出,地理教学要通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通过地理活动的开展和丰富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好奇心、求知欲。由此可见,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学习生理(三)又一学习的内在因素(Ⅱ)三情感、兴趣与学习人的意识水平的高低与人的情绪的好坏以及对外界事物兴趣的大小密切相关,并左右着人的行为(包括学习活动在内)的积极主动与否。为此,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学习质量,则是教育研究中亟待解...  相似文献   

11.
牛娜 《华章》2013,(16)
导课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导课的设计在地理教学中不容忽视。良好的地理导课设计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导课方法,主要包括多媒体导入和语言性的导入方法。  相似文献   

12.
顾娟 《华章》2007,(10):131
良好的非智力因素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本文结合地理教学,阐明学习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的培养途径,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凡是感兴趣的事物,必然力求去认识它、掌握它。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是一条重要的途径。“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学地理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积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爱好和独立吸取地理新知识能力。”兴趣这一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教学手…  相似文献   

14.
张海涛 《文教资料》2007,(17):162-163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参与的过程,学习效果则是两种因素作用的产物。情感属于非智力因素,重视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教学才是全面的教学。地理教学中的经验表明,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不但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更利于地理课教学质量的提高。情感因素的培养主要从教态表情、语言传情、以情动情、情景激情等几个方面进行实践。  相似文献   

15.
要改革地理学科的教学,有效提高地理教学质量,有必要从地理教学自身特点中寻找突破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6.
在初中地理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心理学认为:兴趣是诱发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内部动因,因而培养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让中学生学好地理知识的首要因素,在地理教学中应注重对兴趣这一因素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情感教育是新课程标准之一,是课改的主要内容,也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情感教育是学生学地理的前提,是不容忽视的研究课题.创设学习地理情景,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情感;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地理情感;充分利用美育因素,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8.
在数学活动中,除了使学生在观察、思维、记忆、想象、注意等投入全过程外,也要重视培养他们学习的意志、情感、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因为这些非智力因素作为活动始终的催化剂,虽然不能直接介入学习活动,但却能促进和推动智力的充分发挥。在学习活动中,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积极乐观的情感和强烈的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巨大力量。怎样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可以在教学中尝试以下几方面的做法。  相似文献   

19.
兴趣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一旦学生具备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等于拥有了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正因为如此,很多教师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目标的重中之重.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启蒙阶段,在这个阶段,相较于掌握一些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往往显得更加重要.如果教师能够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对学生的地理学习将会受益良多.以下是笔者结合自己在地理教学中的一些实践体会,总结的几点有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积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改善学习效果。学习动机外在的表现为学习兴趣、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水平等。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是紧密联系、互为因果的。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内在因素,它制约着学习效果。因此,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利用非智力因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培养积极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情感在人的认知活动中具有双向作用。积极的情感能够将教与学、主导作用与主体地位有机地协调在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