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培养小学生的“自读”能力 ,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结合教学实践 ,笔者初步探索出小学生“自读”能力的培养模式 ,即 :课前尝试学习———课上主动学习———课后自主学习。一、课前尝试学习课前尝试学习也就是“预习”,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要求 ,运用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能力 ,自己独立阅读、感知课文 ,通过自己的努力 ,初步读懂课文。它是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自读”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减少学生在课前尝试学习中的盲目性 ,教师在布置预习时 ,要认真准备 ,拟订有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而难易适度的提纲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思考 ,…  相似文献   

2.
要改变过去我们熟悉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及大量演练习题的做法,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我的具体经验如下。一、课前预习,独立寻疑,营造自主学习氛围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有重要的作用。叶圣陶先生指出“:一篇精读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就自然非教他们预习不可。”在预习中,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初读课文时,按“导读”提示自学;深入理解课文时,围绕“思考练习”自学,在练习中画出重点词句,寻找出不理解之处。这时,学生便产生了查阅、探究的动机…  相似文献   

3.
中学语文教学怎样才能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总结、表达等能力呢 ?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我认为应把握以下三个环节。一、把握学生的课前自学“教是为了不教”是叶圣陶先生为语文教学提出的总目标。要想逐步达到“不教”这个总目标 ,必须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使学生养成课前自学的良好习惯。在课前 ,要求学生先看“预习提示” ,并按“预习提示”的要求通读课文 ,借助工具书消化生字词。在此基础上 ,教师要求学生把课文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总结概括出来 ,把不易理解的…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即改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习惯。鉴于以上认识,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课前放手预读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预习中,要使学生养成遇到困难时主动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养成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这就要求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方法,初读课文时按“导读”提示自学;深入理解课文时,围绕“思考练习”自学。在预习中画出重点词句,标明自己不理解的语句和字词,可…  相似文献   

5.
吕宗华 《山东教育》2003,(26):41-41
课前自学,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新课预习。课前自学不能不谈方法。“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讲的就是方法问题。课前将所学的内容看了一遍,只是课前自学的一个步骤。课前自学一定要有利于课堂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笔者积累20多年英语教学的经验,认为预习要有“可操作性”、“点拨性”、“差异性”、“反馈性”,这样才能较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英语课前自学的能力。一、可操作性是将预习按要求分解为若干小点或若干小问题。首先,对于新课中的词组,应做到读音准确,词义明确,为此,在阅读前可要求学生聚精会神地听一遍录…  相似文献   

6.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然而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学习主人位置“错位”的现象还是屡见不鲜。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和研究体会,现简要谈谈如何确保小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一、课前预习,让学生独立寻疑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叶圣陶指出“:一篇精读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就自然非教他们预习不可。”在预习中,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初读课文时,按“导读”提示自学,深入理解课文后围绕思考练习自学。在预习中画出重点词句,找出不理解…  相似文献   

7.
1.注重课前预习,营造自主学习氛围。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教学目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预习中,首先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初读课文时,按“导读”提示自学;深入理解课文时围绕思考、练习自学。在预习中画出重点词句,找出不理解之处[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一、培养预习习惯,独立寻疑,营造自主学习氛围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成目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预习中,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初读课文时,按“导读”提示自学;深入理解课文时围绕思考练习自学。在预习中画出重点词句,寻找出不理解之处,进行质疑,甚至可以提出对知识本身进行的怀疑、研究,这就能使学生产生查阅的动力,争论的欲望,获胜的信心。在预习中学生的质疑就能营造新的学习氛围,为课堂上深入学习做好铺垫。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自主探索,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这与我们所说的自主学习的内涵是一致的。因此我们应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入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一、注重课前预习,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叶老指出:“要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就自然非教他们预习不可。”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阅读时,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初读课文时可按“导读”提示自学,再读课文时要围绕思考练习进行探究,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如学习《白杨树》一课…  相似文献   

10.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习主体的积极性,无视个体差异,不利于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无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逐步让学生自己去学”(叶圣陶语),有计划、有目的上自学课或自学指导课,让学生在自由、协作、探究的氛围中获得语文素养,陶冶情操.自学不同于预习,预习是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一项课前任务,学生大多不得已而为之,是机械、被动的.而自学更多的是基于个性差异的自主发挥,有利于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历练,是学生“运用自己的心力尝试去了解”课文.  相似文献   

11.
我们认为,在阅读教学中,从小学生好奇、好问、求知欲强等特点出发,以疑为线索,贯穿整个阅读教学过程,始于生疑,终于释疑,缘疑而入又缘疑而出,通过求疑,促进学生“要思、多思、善思”,是构建阅读多思教学法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一、自学存疑自学存疑,指学生自学课文,存疑置难。自学并非自流,它要求学生预习课文时做到:1对照提示,注释疏通课文。2标出疑难字句,写出疑难问题。我们倡导不动笔墨不读书。自学能力是一种需要不断提高发展的能力,它不是一两次自学活动就能获得。每次自学活动好像点,自学能力犹如线,无数…  相似文献   

12.
现行浙教版语文教材每篇课文前都有阅读提示:单元提示和课前提示,其内容主要有:一是对作家、作品、文体、背景等文章基础知识的介绍:二是对课文的思想内容作提纲挈领式的分析;三是关于文章写作特点、语言特色的说明;四是指出文章学习的重点、难点;五是介绍文章的阅读方法等方面。可见,“提示”无疑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材料或补充,可谓是教科书中的“指南针”。教学中,若能不失时机的合理运用,对提高课堂效率会大有裨益。一、方便预习,指导自学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根本的是教会学生自能读书,而自能读书的关键是善于找到入门之匙。“提示”便是课…  相似文献   

13.
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是发展潜能的桥梁 ,也是当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那么 ,怎样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构建阅读教学框架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培养学习能力呢 ?本文就此谈谈个人的看法。一、以课前预习为基础 ,独立寻疑 ,营造自主学习氛围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 ,提高阅读效率 ,顺利达到学习目的至关重要。叶圣陶先生指出 :“一篇精读教材放在面前 ,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 ,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 ,就自然非教他们预习不可。”在预习中 ,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 ,初读课文时 ,按“导读”提示自学 ;深入理解课文时围…  相似文献   

14.
预习是讲读教学程序中的第一关。即在讲读课前由老师提示预习提纲,学生按提纲预习,或指导学生根据课前的“预习提示”进行预习。通过预习,可以达到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目的。 (一)预习的作用与目的。 ①使学生学得生动。讲课前,由学生直接感受课文,并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去独立解决生字、难词和疑难问题,这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解  相似文献   

15.
<正>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场所。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教师去不断地学习、思考和反思,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打造出高效的语文课堂。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军神》一课为例,从抓好课前预习、巧设导语、和谐氛围以及学会赏识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一、导学探究,有效预习预习,即课前的自学。学生根据设计好的导学案,自己先独立阅读新课内容,初步理解文章内容,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对于自己不懂的地方也做到心中有数。上课时,带着自己预习时不会的问题听课,把注意力集中到这些难  相似文献   

16.
预习就是学生预先学习,是学生在上课前自学新知的学习过程。预习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老师和学生都要重视预习这个学习环节。科学的预习方法是要有老师进行指导的,老师布置预习时要将内容细化,完善,将课内外知识衔接;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要经过自己阅读、自己思考、自己联系、自己感受体会等阶段。久而久之,学生自学的能力就形成和提高了。  相似文献   

17.
在使用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 (试用修订本 )·语文》第二册的过程中 ,笔者发现书中有不尽人意之处 ,现提出来 ,与同仁们商榷。一、预习提示、自读提示、阅读提示有何区别《说明》第 2页 :“全册中 ,教读课文 1 6课……前面有预习提示 ,后面有练习。”“自读课文 1 4课……自读课文的提示中……”按本册书目录中标示 ,第五、六单元中的《桃花源记》《口技》《诗五首》《愚公移山》《短文两篇》《诗词五首》前面没有标“*”号 ,应属教读课文。按《说明》中理解 ,这六篇课文前应为“预习提示”,而事实上这六篇文章前都是“…  相似文献   

18.
黄翠清 《考试周刊》2014,(46):51-51
<正>1.课前预习,独立寻疑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叶圣陶指出:"一篇精读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就自然非教他们预习不可。"在预习中,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初读课文时,按"导读"提示自学;深入理解课文时围绕思考练习自学。在预习中画出重点词句,寻找出不理解之处,进行质疑,甚至可以提出对知识本身进行的怀疑、研究,使学生产生查阅的动力,争论的欲望,获胜的信心。在预习中学生的质疑就能营造新的学习氛围,为课堂上深入学习打  相似文献   

19.
《丰碑》一课的末尾以“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教学时 ,要紧紧抓住这一中心 ,逐步展开 ,把读贯穿阅读分析的始末 ,引导学生领悟教法 ,运用学法 ,紧扣语言文字理解内容。一、预习导评 ,感知课文教师可事先布置学生按先整体预习再部分预习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进行预习。整体预习即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思考“预习提示”及“思考·练习”的题目 ,提出疑难问题。部分预习即教师给予预习内容。如 :1分段 ,写段意 ;2说说“丰碑”的意思 ,理解“丰碑”在课文中指什么 ,为什么要以“丰碑”为题 ;3画出全文中心句 …  相似文献   

20.
刘红平 《考试周刊》2012,(37):75-76
1.细预习,勤阅读,多思考,培养自学能力。 要抓好预习环节,即课前自学。这是上课前做好接受新知识的准备过程。做到上课前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所了解。这样在听课时,能将注意力很快集中到最重要、最关键的知识点上,提高听课效率,丰富感性认识,从而验证自己预习时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也为自己在课外少留疑难问题,以便有更多的时间供自己支配。有些学生由于没有预习习惯,对老师一堂课要讲的内容一无所知,坐等教师讲课,显得呆板被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