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央提出宣传思想工作要“三贴近”,给报纸副刊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原则和精神动力。地方特色是地方党报副刊发展的生命之源。让广大群众成为副刊版面的主角,让老百姓走上副刊片面的舞台,就会使读者觉得副刊里所叙述的故事好像就发生在自己身边,所阐明的哲理就是自己的亲身体验,从而在报纸和读者之间营造一个共鸣区。地方党报副刊走“平民化”道路是一种趋势,但是,“平民化”绝不是“庸俗化”,盲目趋俗,大量刊登一些花哨引人、庸俗无聊甚至有悖于人文精神和职业道德的文章。这是与报纸副刊的本质要求背道而驰的,是曲解报纸副刊“平民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郭皓 《新闻实践》2005,(7):48-48
副刊是报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办好地方党报副刊,同样需要在增强“三贴近”上下功夫。一、增强服务性,使地方党报副刊贴近实际地方党报副刊要办得吸引人,应在增强服务性上下工夫,把视角停留在百姓关注的问题上,帮助百姓释疑解惑、提供服务。台州日报的《社会家庭》副刊之所以深受读者欢迎,就是因为该版的服务功能强,开设的如“家教一得”、“走近时尚”、“健身养生”、“家居天地”等都是服务读者的栏目。这些栏目中,既有作者教育子女的方法体会,对时尚流行走势的提示,又有保健养  相似文献   

3.
著名报人赵超构曾经说过:“新闻是报纸的灵魂,副刊是报纸的面孔,报纸耐看不耐看主要看副刊。”在报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党报副刊要承担起“报纸耐看”的责任,就要结合当前的形势不断创新,贴近读者多层次的信息需求,使传统的副刊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临沂日报《周末》近年来对副刊进行了两次改版,  相似文献   

4.
魏焱 《新闻知识》2000,(9):38-39
党报“周末版”是党报副刊的一种,也就是每逢周末出版的党报副刊。 我国早期的报纸副刊,内容大多是诗文、琴棋书画、掌故轶事,还有“鸳鸯蝴蝶派”小说,甚至谈妓女、捧“戏子”,与“正刊”内容并无关联。至辛亥革命前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副刊为了进行革命宣传,开始将副刊的宣传报道与新闻版作配合。而今我们的党报副刊,更是报纸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说党报正刊是报纸的主力军的话,那么“周末版”可称为报纸的一个方面军。 80年代,鉴于十年动乱中报纸的千人一面,着重刊登文艺作品的报纸副刊格外受欢迎,各报纷纷创办的“周…  相似文献   

5.
报纸的专副刊与新闻版一起构成了一张报纸的内涵与品位。长期以来,党报的专副刊都是以传统的文学性副刊为主,但是在当代丰富而多样化的社会环境中,读者喜欢什么样的专副刊?党报专副刊如何定位?版面如何配置?这些问题可能都需要做一番新的审视。本文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解放日报》《杭州日报》四张党报为例,剖析当下党报专副刊的发展态势和理念。  相似文献   

6.
副刊,尤其是党报副刊,作为报纸的调味剂,倘能办得味道特别沁人心脾,那么,不仅使副刊耐看,而且对提高整个报纸品位,扩大报纸的读者群起着不可小视的作用。特别是在目前由于公费订报的比例日趋下降,党报由于特定的严肃庄重的风格,远不及轻松活泼的晚报令读者容易接受的形势下。党报副刊相对正刊来说,算是一块“自留地”,办好、办活、办精它,对提高报纸的影响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著名报人赵超构曾经说过:“新闻是报纸的灵魂,副刊是报纸的面孔,报纸耐看不耐看主要看副刊。“在报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党报副刊要承担起“报纸耐看“的责任,就要结合当前的形势不断创新,贴近读者多层次的  相似文献   

8.
赖新蜀  王一 《新闻界》2002,(4):26-27
党报做大做强,贵在创新。去年7月1日出刊的成都日报,在做强势报纸的探索中,除了新闻版创新的尝试,提出了“与时俱进办副刊”,在与新闻区分度最大的副刊,打造品牌专版,培养锻炼了自己的名编辑名记者。一年运作,“访谈”专版凸显时代特色,《访谈工作室》记者脱颖而出——————采访札记“编委会的决心”成都日报出刊时,编委会的基本思路是,按照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通过创办新型城市党报,铸造媒体强势。针对副刊创新,提出了“与时俱进办副刊”,注重研究读者需要,引导调整读者结构。现在的读者应该是年龄越来越往下,文化层次…  相似文献   

9.
周逸敏 《新闻通讯》2013,(10):43-44
英国报界有一句名言:“新闻招客,副刊留客”,意思是说,如果报纸版面上有好新闻,读者就会购买这张报纸,而要培养读者对于报纸的持久兴趣,则需要借助副刊对读者的吸引力。这一说法较为准确地表明了报纸副刊对于报纸本身的重要意义。报纸副刊也因它的品位和开卷有益而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不少知名报纸就是因为自己的品牌副刊而赢得一大批忠实的读者。比如上海新民晚报的“夜光杯”副刊几十年来凝聚了很多上海乃至外埠的读者。中国报纸副刊已走过百年风雨,并且已经摆脱了最初形态的“副职”、“附属”的地位。随着报业的发展和读者需求的多样化,副刊在形式和内容上有了很大的变革,已经成为最具特色与活力的版面。相对于新闻稿件而言,副刊作品的题材选择面更大,这就在无形中增强了报纸与读者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卜宇 《新闻通讯》2008,(12):46-48
在媒体间激烈竞争的环境下,不论都市报还是党报,都高度重视副刊的创新,把办好副刊作为提升报纸质量,提高传播有效性,培养读者忠诚度的重要手段。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副刊才能称得上好副刊?我们认为,对现代都市党报来说,副刊办得好不好,关键看是否突出了引导性,增强了可读性。突出引导性是由党报特性决定的,同时也体现了党报作为负责任媒体的基本要求。增强可读性意味着要让我们的读者愿意去读,报纸只有让人愿意读,才能增强传播的有效性,真正体现引领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如果把党报比作一桌富有营养的精神大餐,那么文学副刊版就应该是这桌大餐中一道最诱人、最有风味的大菜。与正刊相比,文学副刊更具可欣赏性、趣味性和参与性,是吸引读者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著名报人赵超构曾经说过:“新闻是报纸的灵魂,副刊是报纸的面孔,报纸耐看不耐看主要看副刊。”  相似文献   

12.
如今,报纸的受众广泛,上至领导干部,下至工人农民,很多都有读书看报的习惯。党报的文学副刊,对正刊是一种补充和延伸,肩负着沟通情感、联络读者、丰富生活,提高党报亲和力的责任,文学副刊办得如何,对一张报纸整体质量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办好文学副刊,是需要不断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我认为应当从以下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3.
党报副刊是党报正刊的延伸和补充,是党报党刊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报纸而言,文学副刊以其绚丽多姿的魅力,与新闻版共同担负着服务于读者的重任。文学副刊与新闻版具有相同的使命,但却具有着不同的实现形式,特别在目前报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读者对文学副刊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新闻招客,副刊留客”,这是英国报界的一句名言。大意是说,如果报纸上有好新闻,读者就会购买这张报纸,而要培养读者对于报纸的持久兴趣,则需要借助副刊对读者的吸引力。这样的说法虽然可能有失偏颇,但较为准确地表明了报纸副刊对于报纸本身的重要意义。因此,报纸副刊的创新与发展,从来都是关系到报纸的终极品位与内涵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与时俱进地办好党报副刊尤为重要。副刊的文化品位高低决定了报纸的品位,也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读者的品位。因而,一个好的副刊是团结一大批有着相同文化品位的读者的一个纽带。平常人们对报纸的认识是新闻为主食,副刊为调  相似文献   

16.
“新闻招客,副刊留客”,这是英国报界的一句名言。大意是说,如果报上有好新闻,读者就会购买这张报纸,而要培养读者对于报纸的持久兴趣,则需要借助副刊对读者的吸引力。这样的说法虽然可能有失偏颇,但较为准确地表明了报纸副刊对于报纸本身的重要意义。因此,报纸副刊的创新与发展,从来都是关系到报纸的终极品位与内涵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7.
对报纸副刊,尤其是党报副刊均定位问题,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运作理念。有些人主张报纸副刊就是文学副刊,必须刊登“纯文学”的东西,甚至大声疾呼副刊不能离文学越来越远,报纸要为文学留下“一方净土”。而另外一些人则认为,当今时代文学“式微”态势明显,报纸副刊应该逐步走上专刊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尤琪 《新闻实践》2004,(6):60-61
走过百年的中国报纸副刊,已摆脱了其最初阶段的”副职“、“附属”的地位。随着报业发展和读者的需要,副刊在形式和内容上有了很大的变革,已经成为一个富有特色的版面,是报纸的有机组成部分。 报界有句名言:新闻招客,副刊留客。一个好的副刊版面必然能够吸引读者。“晚霞”是浙江老  相似文献   

19.
报纸的副刊是用文学体裁反映社会、文艺色彩较浓的、能给读者提供美的享受的固定版面,一般都定期出版,都有独立的刊名。副刊已成为报纸的一大特色,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活泼。不仅富有教育意义,而且能开阔视野,启迪智力,增长知识,使读者喜闻乐见,爱不释手。报纸副刊,特别是党报的报纸副刊,  相似文献   

20.
对报纸副刊,尤其是党报副刊的定位问题,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运作理念。有些人主张报纸副刊就是文学副刊,必须刊登“纯文学“的东西,甚至大声疾呼副刊不能离文学越来越远,报纸要为文学留下“一方净土“。而另外一些人则认为,当今时代文学“式微“态势明显,报纸副刊应该逐步走上专刊化的道路,以更宽的范围、更多的容量,最大程度地适应和满足读者的精神文化需求。笔者结合多年的办报体会,就报纸副刊的定位和运作问题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