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劼 《现代语文》2009,(6):76-77
“反讽”是文学创作的重要艺术手段,它给文本带来了超越文字的丰富内涵,扩大了文本的张力。鲁迅的作品比较自觉地运用了反讽艺术,《阿Q正传》就是较为成功地体现“反讽”运用的作品之一。无论小说的标题、主题揭示的过程还是小说语言的表达,都具有反讽特点,这种“含泪的微笑”的风格使作品更具深刻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2.
《怀旧》是鲁迅的首篇创作小说,也是他的唯一的文言小说.这篇作品在鲁迅的整个小说创作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鲁迅的现实主义创作就是由此发轫的.鲁迅后来的白话小说与它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怀旧》堪称是鲁迅的奠基作.这诚如一些外国评论家指出的那样,《怀旧》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具有《呐喊》中的小说的雏形;显示了作者思想和艺术的发展;预告了中国文学新世纪的来临.本文试图从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对《怀旧》进行剖析,并探讨它在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上对鲁迅后来白话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狂人日记》是五四时期鲁迅先生小说创作的总纲,这可以从其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两方面来认识。其后的小说则在“仁义道德吃人”这一思想总纲的各个层面上深入开掘和具象化。由一篇小说成为多篇小说的总纲,是鲁迅先生特殊的思想发展过程和创作经历所决定的。研究这一特殊文学现象,对于我们了解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鲁迅,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鲁讯小说的艺术辩证法谈片呼和浩特市26中白立冰鲁迅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又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鲁迅伟大思想的重要标志,就是他的辩证法思想,而这个辩证法思想则充分表现在他的文学作品中。无论是抒情性的作品还是讽刺性的作品,无论是客观描写现实的作品还...  相似文献   

5.
《孔乙己》是鲁迅小说艺术的一个范型。它体现了鲁迅小说艺术的一些本质特征,是鲁迅小说艺术的精品。学习鲁迅小说艺术,可以激励我们后来去攀越小说艺术的高峰。  相似文献   

6.
鲁迅小说对故事时间的巧妙安排,体现了鲁迅崭新的时间观念和深刻的思想意义,并产生了类似戏剧艺术的魅力效应。鲁迅小说以场景与省略交替的戏剧化节奏改变了小说的常规,在很大的程度上体现了作者追求客观、直观、写实的审美理想。鲁迅小说采用现在时的基本时态所表现出来的戏剧艺术特性,突破了中国传统小说在叙事时态功能上的观念。鲁迅小说对重复叙述的普遍运用使其获得了与戏剧在结构上喜用重复手法所创造的相似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7.
《阿Q正传》中阿Q形象的典型意义以及作品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已被众多研究者们反复论证,我认为在艺术特色方面《阿Q正传》有三点尤其值得关注,它们体现了鲁迅在小说创作上继承本国文化传统与吸收外来文化营养的巧妙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8.
冷峻峭拔是鲁迅小说风格的最显著标志。鲁迅小说冷峻艺术的表现分为熊熊燃烧的黑色复仇之火和疗之以毒的讽刺之剑。鲁迅小说冷峻艺术的特征为"冷外衣热胸膛"和刚柔并济。此外,鲁迅小说冷峻艺术的渊源来自其自身人格化的投射和中外作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讽刺在鲁迅美学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他运用的最广泛也最纯熟的艺术。讽刺的对象往往是否定性的形象和事物,但它绝不是简单的否定,而是需要一定的技巧。那么,鲁迅认为讽刺艺术的真谛是什么呢?他认为,讽刺小说贵在旨微而语婉,假如过甚其辞,就失去了文艺上的价值。这些言论说明了讽刺小说在内容上的真实性外,在艺术上尤以“语婉”两字为要旨,即讽刺的含蓄性。这一点在鲁迅的小说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主要表现在以下见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作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和思想大家,鲁迅先生影响了几代人.直至今日,对鲁迅先生及其作品的研究还在不同角度以各种方式延伸着.对于当代人来说,这种维度不仅构成了文学创作的重要参量,更成为体验人生的必要准备.鲁迅先生推崇“拿来主义”,在他的作品中经常可以感受到其他艺术的影响或痕迹.观看电影是鲁迅先生一生中的“三大瘾”之一,这种持之以恒的偏好也因此形成了他作品的一些特性.因此,根据鲁迅先生的小说,考察其创作中电影化元素的呈现与流变,成为探究鲁迅小说真相的另一种可能.不仅如此,在“视听时代”来临的当今,对这类创作轨迹的追寻也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鲁迅小说中的变异语言为研究对象,收集了大量的语料,从构成语言诸要素的各个方面:语音、文字、语汇、语法等,分析探讨鲁迅小说的语言变异艺术,试图以此来揭示鲁迅小说语言的深层美感内涵。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小说创作中大量使用了反讽手法,目的是要揭出国民的病苦,震惊国人的灵魂。鲁迅的反讽艺术包括反讽结构的运用,两种相反的语调形成反讽,以传神的细节对比进行反讽,在精练的环境描写中来反讽等。  相似文献   

13.
作为语言艺术的鲁迅小说,主要使用的是人为符号,但这些人为符号在鲁迅的小说中不仅以鲜明的个性彰显了自身的神采与魅力,而且还有着音乐般的审美效果与成就。鲁迅在小说中不仅通过拟声词和比喻的手法达到了音乐使用自然符号的“真”的境界,而且还在这种真的艺术境界中表达了丰富意味和情感内容,在尽显音乐般的特点与韵味的同时,展示了人为符号的强劲功能。  相似文献   

14.
该文通过对比鲁迅小说中的觉醒者与郁达夫小说中的零余人这两组人物形象,指出他们之间的相似和不同之处,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包括作者创作的视角、个性、气质、思想、艺术才能和艺术修养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鲁迅小说世界中的家族文化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中流露出的家族文化情结是矛盾的,具体表现在他塑造的诸多经典人物形象身上,充满了情理对立的悖论式存在:即对家族既依恋又背叛;既寄予希望又绝望;既出走又回乡.正是由于鲁迅独特的家族文化情结,透视出作家反思批判家族文化的复杂意绪,形成其小说世界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6.
鲁迅小说讽刺艺术的具体特征表现为含泪的微笑、悲喜剧性格的矛盾统一、讽刺的真实性和诸如对比法、滑稽法、夸张法等独特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7.
在鲁迅小说的表现手法中,结构艺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鲁迅小说的结构特点表现为主题为先、封闭性和重复性三方面;结构技巧包括淡化情节、合理安排人物和注重典型细节;结构艺术的渊源则来自古典小说的熏陶和西方小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鲁迅把“摩罗”诗派的歌声作为先觉之声引进国门 ,在《摩罗诗力说》中主要从四个方面 :反抗挑战之声、爱国复仇之声、个性解放之声、真理希望之声 ,张扬了“摩罗”诗派的“新声”  相似文献   

19.
胡风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艺理论家,活动家,“七月派”的领头人。他与鲁迅的关系极为密切,并肩战斗,心心相印,是鲁迅的忠实学生和亲密战友。数十年来,他继承“五四”精神和鲁迅精神,为民主自由而奋斗不息,为祖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不息;在文学上坚持革命现实主义的道路,对鲁迅的文艺思想多有继承和推进。虽然历尽苦难,但却坚定不移,百折不挠,勇于牺牲,不愧为鲁迅思想,品格和文学艺术的一代传人。  相似文献   

20.
通过剖析鲁迅小说中启蒙知识分子(包括作者自己)形象,揭示了"五四"前后初具启蒙意识的知识者从反抗、挣扎到沉沦以致死亡的悲惨命运;同时结合鲁迅精神发展所经历的悖论情境,力图把握附着在主人公身上的作者的心路历程;挖掘出鲁迅反抗绝望终至虚妄的痛苦的深层原因;分析该类小说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