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随着时代发展,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对地区经济、国际竞争力的影响越加深远,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推动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必须坚持优先发展农村、农业,通过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文化则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基础,乡村文化蕴含丰富的精神资源,也是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着力点。该文首先介绍乡村文化振兴及乡村文化在经济发展与乡村治理中的价值,其次分析目前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困境,最后基于乡村文化振兴提出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乡村文化变迁对农村青年婚恋具有较大的教育功能,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婚恋观念多元化、婚恋对象多样化。但是,乡村本土文化被边缘化,乡村家庭文化缺位,乡村学校教育文化衰落等变迁使农村青年婚恋教育陷入巨大困境。在深刻认识乡村文化变迁意义的前提下,需要重视新农村文化建设,通过家庭、学校等重塑青年群体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提高婚恋道德修养,加强社会责任培育,推进青年婚恋观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开展农村青年社会责任教育,激发其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实践要求。乡贤文化作为维系乡愁、连接故土的精神纽带,与农村青年社会责任教育具有高度的内在契合。针对乡贤文化融入农村青年社会责任教育面临的三重困境,要从以下方面着手解决:深入挖掘乡贤文化的历史资源,提高农村青年的责任认知;创新宣传乡贤文化的渠道,重塑农村青年的乡愁之情;积极举办乡贤文化活动,增强农村青年的责任意识,实现乡贤文化与农村青年社会责任教育有机融合。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农村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4.
正浙江的乡村,有千万种姿态。浙江的乡村,也有千百种可能。近年来,浙江以乡村振兴发展为目标,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致富增收;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农村精神文明,群众乐享文化生活。本期《文化交流》特别策划了一组有关浙江省乡村振兴的报道,通过一个个例子,反映这片乡土的探索与尝试,而这些实践正是中国众多乡村探路振兴的缩  相似文献   

5.
陈小玲 《职业圈》2008,(3):65-66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不仅是教育方面的问题,而且更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文章从社会制度创新、改善留守儿童家庭经济环境和融合城乡文化等方面着手,探讨了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相似文献   

6.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不仅是教育方面的问题,而且更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文章从社会制度创新、改善留守儿童家庭经济环境和融合城乡文化等方面着手,探讨了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相似文献   

7.
所谓乡村景观,是指构建在自然景观之上,以农田景观为主,辅以优美的生态风光、厚重的乡土气息、朴实的乡风民俗,形成人文与自然深度融合的、极具开发价值的景观体。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促使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同时,也对乡村景观带来了重大影响。基于此,如何保护乡村景观的全貌与特征是乡村景观规划中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本文从文化地理视角出发,对乡村景观规划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摆脱传统乡村规划模式,避免乡土文化的流失。  相似文献   

8.
乡土文化是乡村大众的精神家园,对人们潜在的影响自然而深远。乡土文化是核心价值观发展滋生的良田沃土。立足乡土文化,整理家谱典籍,传承家规家训,挖掘典故史实,弘扬民俗文化,修故居古迹遗存,打造宜人风光景致,以民为本,树立典范,重视教育,把核心价值观融于其中,加强培育人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着乡亲、乡音、乡情、乡愁跨越田野、跨越乡村,传遍中国大地。  相似文献   

9.
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农村教育的"短板"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要久久为功,办好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提升农村基础教育办学水平;坚持办学初心,让学校成为乡村文明的引领。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以安阳地方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为基础,运用现代化信息科学技术手段,转变传统大学数学教育教学方式,助推安阳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数学教育教学的有机融合,调动当代青年大学生大学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高校大学数学课程教育教学效果。在大学数学教学中融入安阳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学习与掌握大学数学相关基础理论知识,而且可以促进安阳地方优秀文化的弘扬,增强地方文化自信,提升大学生学习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我们要以创新理念与方式培养当代青年大学生,丰富大学数学课堂教学,传承与弘扬安阳地方优秀文化,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青年大学生。  相似文献   

11.
文旅融合背景下,作为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中坚力量,基层图书馆是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开展乡村文化活动的重要平台,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一个有效“抓手”。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基层图书馆做了大量工作,但在经费保障和文献资源建设、管理规范及乡村人群阅读意识问题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该文在对国内相关研究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基层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的现状进行系统梳理,从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健全资源保证体系;保护传承好乡土文化;推进基层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做好人才体系建设;提高基层图书馆社会影响5个方面对基层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提出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选取2009-2018年山西某民办本科院校40 332名新生为研究对象,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验。结果显示,十年来该民办本科院校入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相对稳定,强迫、人际关系、抑郁是困扰大学新生最突出的问题,性别差异、城乡生源、是否独生子女等不同群体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状况上也存在差异。因而学校应从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创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探索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融合发展和营造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校园文化环境等方面因势利导,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探讨乡村旅游资源及其文化符号的关系,从文化旅游资源挖掘与保育的角度,研究乡村发展与乡村旅游。首先阐述了乡村文化旅游的意义,然后转向乡村文化旅游的内容,随后提出乡村文旅资源的保育方案。文旅融合是乡村发展的新趋势,旅游资源集文化、历史、艺术和建筑于一体,在怀旧与现代的碰撞与融合中,旅游不仅具有传承社会文化的功能,而且具有特殊的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优秀传统文化更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财富。新时代发展中,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不断促进民族进步、提升民族凝聚力的根脉所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有利于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精神;有利于为社会培养思想政治水平高的优秀人才,能有效提升广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拓宽大学生德育思维。该文通过调研走访、翻阅资料得知当前部分高校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形态,旨在为二者的教育融合提出些许参考建议,以期强化传统文化的现实教育意义,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促进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重要国家发展战略,乡村全面振兴是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百年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的优秀革命传统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无论对高校思政教育还是对乡村振兴都有着重要意义。该文在此背景下,深挖和运用当地红色文化资源,构建高校红色文化育人体系,探索高校红色文化育人的路径,发挥红色文化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文化自信教育等方面的育人功能,传承和弘扬红色革命精神,引导当代大学生立足国家和时代发展大势,勇担时代之责,反哺社会,为党和国家的乡村振兴事业奉献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16.
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开启创新性发展征程的必然趋势,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需要,更是引导当代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有利于丰富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中国精神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公民法治教育,从而极大地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感染力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转型有利于促进服务内容创新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该文深入阐述了数字赋能公共文化服务的内涵价值,从服务内容、参与主体、服务形式与文化发展整体性角度进行了探讨,农村公共文化需要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实现新的发展,在供需匹配与精准定位中发挥真正价值。多元主体共存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提供新的内容与功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转型的实现,应通过强化数据要素、加大资金支持、协同资源供给,为数字技术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深度融合提供稳定良好的环境,为农村文化现代化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8.
定向师范生是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主要来源.乡村教育情怀是定向师范生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内容,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定向师范生乡村教育情怀具有重要意义.少数民族地区定向师范生乡村教育情怀培养可从理想信念教育、乡土文化教育和优秀乡村教师榜样教育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9.
陈亚通 《文化学刊》2012,(5):108-116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乡村社会的发展伴随着国家现代化的进程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改革与发展成就的背后,也带来了农村文化的工业化、市场化破坏与乡土文化“空心化”态势。村落特色文化。既有地方传统文化、自然生态特质和现代化风貌,又有浓郁的地域性、鲜明的时代性、独特的创造性、突出的先进性和广泛的群众性,是拯救当前农村“万村一面”和“文化失语症”的良方。本研究通过对上世纪90年代以来逐步发展起来的浙江省“种文化”百强村林家村“桃花笔会”特色文化的个案考察,剖析村落特色文化的生存生态、功能、及所面临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20.
乡村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推动乡村发展的精神力量之一。党的十九大以来,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在实现自身进步的同时,也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新动力、提供了新方案,位于顺德区勒流街道的黄连社区通过推动文化建设纵深发展,带动乡村各项事业稳步提升,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乡村全面振兴之路。该文对黄连社区文化建设进行案例分析,梳理其对本村文化资源挖掘、活化及转化的先进经验,分析乡村的文化建设与产业发展、人才队伍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环境升级改造的关系总结乡村文化建设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正向作用和路径选择,为顺德区内其他文化底蕴深厚的农村地区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推动农村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