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高度发展的语言,都拥有大量的谚语。恰当地翻译英语谚语,需要掌握一定的翻译方法,如直译法、意译法以及套译法等,与此同时,还应兼顾到英语谚语的民族色彩和文化习惯,才能使译文的表达愈确切、愈完美。  相似文献   

2.
谚语是人民大众和文学作家在自身的长期生活实践中创造和锤练出来的最通俗、最简练、最实用的大众化语言。谚语一般都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结构紧凑、风格鲜明、寓意深刻,使人回味无穷。同其他各国谚语一样,英国谚语在英语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学习并运用谚语能够使我们了解英国人的某些生活哲理和语言技巧,使我们英语表达手段更丰富、更确切。本文拟就英语谚语的翻译技巧作初步探讨。英语谚语汉译法常见的有五种:套用法、直译法、意译法、直译加注释和对联法。1、套用法有些英语谚语和汉语谚语无论在意义、形象或风…  相似文献   

3.
唐建国 《英语辅导》2011,(2):174-176,179
谚语是语言的精华和人类智慧和经验的总结。在表达过程中恰当使用谚语能增强表达效果。而创新使用谚语不仅体现使用者的创新思维,赋予原有谚语新的信息和生命,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探讨英语谚语创新使用的作用和启示对提高欣赏创新英语谚语的能力,转换和改进思维模式都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4.
翁彦 《考试周刊》2011,(55):28-29
英语谚语是英美等国人民的口头创作。它语言精练、形象生动,凝集着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经验。在英语谚语汉译过程中,切忌望文生义,要注意其口语化、民族性和原有的语言艺术性,灵活地运用直译、意译、直译兼意译及套用汉语谚语等多种方法,以求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保持原文的民族特色和修辞效果,做到语言通顺流畅,具有谚语的味道。  相似文献   

5.
英语谚语是富于色彩的语言形式,一般具有生动形象、喻义明显、富于哲理的语言特征。英语谚语从字面看表达的是日常生活现象,但往往具有深层含义。在一定程度上,英语谚语反映了英语民族的文化特点。翻阅英语谚语,我们不难发现绝大多数英语谚语通过修辞手法来实现了"包装",在音、形两个层面上都独具特色,给人一种非常美好的感觉。通常情况下,英语谚语惯用拟人、典故、重复、首韵、讽喻等修辞手法。接下来,本文将对于英语谚语中的这些修辞手法进行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英语谚语是包含生活哲理的短小却被大众熟知的句子;倒装结构主要起突出强调的作用。倒装结构分为常类倒装和非常类倒装,这些倒装形式都可以在英语谚语中反映出来。倒装结构对于英语谚语具有特殊作用,主要表现在句法结构、表达力度、表达效果以及语言美学方面。英语谚语中还存在一些特殊形式的倒装结构,这些倒装结构的存在是语言表达者用来对客观真实反映的强调。  相似文献   

7.
英语谚语翻译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语谚语是英美等国人民的口头创作。它语言精炼,意蕴隽永,凝集着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经验,是英语词汇海洋里的瑰宝。在英语谚语汉译过程中,切忌望文生义,要注意其口语化、民族性和原有的语言艺术性,灵活地运用直译、意译、直译兼意译以及套用汉语谚语等多种方法,以求忠实的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保持原文的民族特色和修辞效果,做到语言通顺流畅,具有谚语的味道  相似文献   

8.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高度发展的语言,都拥有大量的谚语。谚语是语言中的精华,精炼而富于哲理,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英语谚语,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容易在汉译的过程中失真,致使翻译不能很好地表达原义。因而应该分析谚语的结构特征和文化差异,提出英语谚语的汉译方法、原则和标准。  相似文献   

9.
英语谚语的音韵、修辞特点与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谚语有着独特的语音形式和丰富的修辞色彩。在音韵方面,采用多种韵格如头韵、双韵、谐音等以增强声音效果。在修辞方面,为了表达的生动,采用常见的明喻、暗喻、重复、对语、轭式搭配等辞格。因此,英语谚语颇具音乐美与形式美。文章分析了谚语音韵、修辞特点,并探讨相应的翻译策略,旨在把谚语的涵义与韵味在翻译中尽可能地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简论英语谚语的修辞手法及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谚语是在英语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内容丰富,来源广泛,从中可以看出英语民族在表达思想和描述事物上的手法和技巧,使我们能够准确地理解和翻译谚语。英语谚语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主要表现在三方面:词义、结构和音韵。英语谚语的翻译方法主要是直译和意译。翻译时要根据中英两种语言的对应关系来确定适用何种译法。原语和译语完全对等时,多用直译;原语和译语部分对等时,可套用相似的译语谚语;原语和译语不对等时,最好采用直译加注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的异同,在错综交叉的英汉关系中,理出头绪,寻找“窍门”,使英语学习者有意识地从母语中“借用”,来改进其语言运用。  相似文献   

12.
仫佬族关于动物、植物和事物等名词的替代表达方式有其独特的形式。本文仅就仫佬语中对这三"物"的替代表达和英语中相应的代词进行一些比较分析,得出仫佬语无"它"亦是"它"的独特的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13.
活动一:阅读故事 适合年级:小学五、六年级 时间:20分钟 材料准备:为每位学生复印阅读材料 活动过程:1.教师提问:What’s your Chinese name?What does it mean?学生可以用英语或汉语回答。  相似文献   

14.
孙鸣 《怀化学院学报》2005,24(1):124-126
以现代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为依据,分析了英语语法学习的性质、条件与过程,阐明了英语语法学习的有效途径。从语法学习的过程看,陈述性知识侧重语言理解;程序性知识强调语言运用,两者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作者认为,语法学习的实质就是学习者主动获取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学习结果,是他们将陈述性知识有效地转化为程序性知识的过程,是他们通过运用语言做事、逐渐提高英语运用能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范畴化、原型范畴理论是人类认知世界规律的概括。人们在对世界万事万物的认知命名的过程中,总在遵循着这种规律。然而,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人秽世间事物命名的范畴化过程、视角或侧重点是不相同的,因而即使是最简单的翻译也是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之间的范畴认知转换。英汉语“笔”概念的范畴认知转换就足以说明问题。  相似文献   

16.
人们在给事物命名时使用了大量的隐喻。隐喻作为一种思维 ,相似性是其运用的依据 ,相似性由具体指向具体或由具体指向抽象的指向方式与人类的认知习惯是相符的。根据凸显现的解释 ,隐喻思维具有相对性。泛人类经验与民族思维定势的综合影响 ,使得隐喻思维的普遍性和相对性并存 ,反映在事物命名上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7.
传统语法学家重视的是时、体和时间之间的表象联系而非本质联系,因而传统语法关于英语动词时、体的定义不能用以对各种有关时、体的语言现象做出统一解释。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对英语动词时和体的本质加以探讨,结果发现:体的本质属性标志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时标志事物运动的相对静止性;事物的运动和相对静止往往是主客观互动的结果,因此在探索英语动词时、体的本质属性时也必须考虑发话人的主观话语意向。  相似文献   

18.
许多学英文的人说最难的事就是记单词,尤其是他们有时会误解英文单词的含意.由于受不同的宗教、环境、风俗习惯和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任何一种语言的文化涵义都不可能在另外一种语言里找到完全相等的对应词.一些汉字和英文单词好像指的是同一件事,但却是有不同的涵义.下面就列举了一些英文单词和短语,它们在汉语中的对应词有可能使人产生误解.  相似文献   

19.
英语否定句是表达人们对客观世界事物、现象及内心认识和感受作出否定阐述的基本句式。常见的否定句由明显表达否定意义的副词no、not及由包括它们的复合词如never、noting等构成。另外,英语中大量存在的带有表达否定意义的前、后缀词语如用来充当句子主要成分时,也可看成是否定句,如dislike、unhappy、valueless等。对这些结构的理解与翻译并不难。但英语中还大量存在着并不包含明显的否定词语,而整句表述的却是否定意义的结构。它们通常会使用特定的词语与句式来表达否定意义。本文对12种此类结构进行梳理与归纳,并通过大量实例来展示其用法,以期对初、中级英语学习者在正确理解和准确翻译它们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常规关系是事物自身的关系经过认知的折射。成为把握语言的认知工具。常规关系运用于听力教学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准确理解听力的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听力预测能力,进而能够提高其听力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