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长期游牧生活中,蒙古族形成了具有浓厚游牧文化特征的那达慕运动。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聪明的蒙古人民将那达慕大会的内涵不断加深、外延不断拓展,使它成为增强人们身心健康、促进民族团结、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一项活动。  相似文献   

2.
<正>早在公元13世纪之初,那达慕就在位于内蒙古包头市北的白云鄂博附近起源。其前身就是蒙古族的"祭敖包"盛会,而这也是蒙古族人在其长期的游牧生活中所创造和流传下来的,具有蒙古族人独特民族色彩的节日庆典活动。早期,蒙古族首领在每年都会定期举行一次"忽里勒台"聚会活动,除了  相似文献   

3.
《兰台世界》2012,(1):36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档案馆将蒙古文史资料《巴林左旗现代那达慕》一书征集进馆。这部文史资料对"那达慕"传统的摔跤赛马、射箭3大项目和这一地区自1947年夏天举办的第一届至1987年7月举办的第十六届现代"那达慕"的举办地点、规模、项目以及获奖摔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蒙古族那达慕起源、发展和演变历程进行了分析,对其民族性、地域性、传统性特点进行深入剖析,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孙强 《东南传播》2023,(8):67-71
约翰·费斯克关于游牧式的主体性观点,主要源于德赛都的文本游牧理论。对于约翰·费斯克游牧式的主体性思想解读,可以从思想溯源、理论的内涵、生产实践、理论指涉四个层面予以解读。在电影文本领域当中,电影受众会不断地去调整自身的社会从属关系,来构筑其日常生活实践的空间,并参与电影话语叙事的体系中来,以此来寻求生产文本意义的快感愉悦。电影受众的主体性策略行为主要表现为:掌握现有资源、善于应用规则、改变话语叙事方式、视觉形象消费。电影受众的主体性策略,最终指向的是约翰·费斯克所看到的日常生活实践的潜在进步性。游牧式的主体性思想价值性在于,肯定了电影受众在主导观念面前的不妥协性、创造性、积极性。但是,这种乐观主义倾向低估了收编策略对潜在进步效力的削弱。  相似文献   

6.
蒙古族搏克运动孕育于原始草原和游牧生产方式,在北方民间原始舞蹈的哺育下,集草原各少数民族角力、摔跤精华为一身,历经蒙元、明清、近现代社会发展的洗练,演绎形成为彰显蒙古族游牧文明的主要体育文化形态之一.  相似文献   

7.
明末清初,生活在我国西北边疆的蒙古民族分为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和漠西厄鲁特蒙古三大部.其中漠南蒙古即今内蒙古各部,漠北喀尔喀蒙古游牧于今蒙古国境内,而漠西厄鲁特蒙古游牧于我国新疆天山以北、阿尔泰山以南地区.  相似文献   

8.
从游牧草原文化保护视角,通过借鉴活态保护理念,以内蒙古鄂尔多斯苏泊罕游牧草原文化活态博物馆为研究对象,系统探讨了活态博物馆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文化方面的具体内涵。通过运用活态博物馆的空间元素、集体记忆和社区居民等重要要素具体探讨了苏泊罕游牧草原文化活态保护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蒙古族搏克运动孕育于原始草原和游牧生产方式,在北方民间原始舞蹈的哺育下,集草原各少数民族角力、摔跤精华为一身,历经蒙元、明清、近现代社会发展的洗练,演绎形成为彰显蒙古族游牧文明的主要体育文化形态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一年一度的蒙古那达慕大会,其中一项最精彩的体育赛事就是摔跤。说到蒙古摔跤,不得不激起我们对元代蒙古的遐想,不得不激起我们想象元代的蒙古族摔跤博彩是怎样应用于当时社会生活各方面的。  相似文献   

11.
他们和天空隔着的,似乎永远只是薄薄的一层绿帆布.对严冬的寒冷和酷暑的炎热,这些养蜂人都体验得更为深刻,他们还过着没有电的原始半游牧生活.  相似文献   

12.
明末清初,生活在我国西北边疆的蒙古民族分为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和漠西厄鲁特蒙古三大部。其中漠南蒙古即今内蒙古各部,漠北喀尔喀蒙古游牧于今蒙古国境内,而漠西厄鲁特蒙古游牧于我国新疆天山以北、阿尔泰山以南地区。  相似文献   

13.
中亚游牧文化、波斯文化、印度佛教文化、阿拉伯文化都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与交流,而基督教早期在中国传播却因各种原因频频受阻,并在近代史上遭到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和抵制.  相似文献   

14.
通过史料研究表明:古代蒙古族植根原始草原,依托游牧生产方式,以狩猎场为课堂,以天然牧场为学校,长期开展全民皆兵的武备教育,培养了一代代骑上骏马即征战,放下刀箭可游牧的蒙古族后人。  相似文献   

15.
姜一春 《兰台世界》2012,(19):82-83
清代封建王朝时期,各少数民族都有着独具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其活动异彩纷呈、妙趣横生,为中华体育文化活动增添了浓郁醇厚的文化韵味。一、蒙古族的体育活动蒙古族居住的区域地处大漠南北,由于他们喜好游牧生活,因而其参与的体育活动通常都与游牧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通常情况下,赛马、摔跤、射箭作为蒙古  相似文献   

16.
郭珂 《兰台世界》2008,(12):62-63
中亚游牧文化、波斯文化、印度佛教文化、阿拉伯文化都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与交流,而基督教早期在中国传播却因各种原因频频受阻,并在近代史上遭到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和抵制.  相似文献   

17.
打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北方狭长的一带就是内蒙古自治区。在这片以大草原驰名中外的广阔区域里,游牧是一种正在走向衰落的生产方式。但游牧精神却是草原上的人们与生俱来的素质。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17,(4):21-28
对对鄂温克人来说,游牧生活被瓦解,一是因为国家主导的移民-定居模式,一是因为全球化。前者透过民族国家的强力意志实现,而后者则是依靠速度、密度、规模前所未有的变迁和流动达成。在全球化的变迁和流动中,每个人都面临着当代意义上的"游牧",而鄂温克人原先的游牧反倒变得像是有限区域的定居。基于定居而与具体地理空间相联结的"故乡"因此变得遥远而可疑,这是现代人的共同际遇。关于驯鹿鄂温克人的互文影像构成了特殊的空间——影像异托邦,让"我能在自己缺席之处,看见自身"。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60年代中俄西段边界的划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明方 《历史档案》2007,2(2):80-86
一 18世纪中叶确定的清朝西北疆界 清统治者在消灭准噶尔割据政权、一统西域之后,宣布:"准噶尔荡平,凡旧有游牧,皆我版图."[1]同时在西北边疆设立军政机构,对此地区实行有效管辖.  相似文献   

20.
以供需双方为基础的生态旅游,充分考虑了当地的环境与文化的建构。其中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须有当地的社区受众的具身参与,并从生态旅游中获利,在动态运营过程中逐渐形成结构型关系网络的实体社区与虚拟社区,以及社会资本的不断建构与成型。以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西海镇金银滩社区为例,以地方开发特色旅游基地与保护草原文化并行,研究居民自主经营开发的旅游社区模式与外来旅游群体形成动态的社会关系网络。同时传统游牧的实体社区与网络媒介范式下的虚拟社区网络共同构成社区的共同资本。探究民族社区结构型社会资本与网络媒介的关系,需要对旅游地居民的环保意识、旅游发展认知与态度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社区的社会资本运营与网络热媒介的使用呈正相关,同时影响社区成员与外来人群对于当地金银滩游牧文化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