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西方传教士体现资本主义思想侵略目的,是经济侵略、地缘政治侵略的补充。作为西方思想传播的代表,传教士们极力向中国维新派推行君主立宪制,改革经济及能源建设、教育模式等,为这些西方国家获得更大的在华利益。  相似文献   

2.
自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的大门在帝国主义列强的枪炮下被迫打开.伴随着殖民侵略的不断加深,国内人员构成逐渐发生了变化.大批外国人从沿海各地涌入,其中包括商人、外交使节、军人,还有传教士这类特殊的群体.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传教始于明朝来华的利玛窦,当时中西方尚处于相对和平的交往中,利玛窦等人受到了帝王及官员的重视.但鸦片战争结束了这种互相交流的状态,"中外文化走向上出现了明显的列强强制性单项输入的特征"[1].此后的传教士便不单单是传播西方宗教与科学知识的群体,也逐渐成为帝国侵略的先锋军和辅助者.与武力攻击不同的是,他们企图将西方宗教教义渗透进中国人的思想和价值观中,进而实现文化上的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3.
黄慧 《出版广角》2016,(6):39-41
传统的“文化殖民史观”认为,西方传教士的出版译介活动是一种跨文化侵略行为.但客观而言,晚清西方传教士在中西文化交流,例如文学翻译、科技书籍翻译和其他形态的文化传播方面做出的贡献不可磨灭.美国传教士在晚清的中西文化交流中担当了桥梁和媒介的作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科技、文化教育出版的快速发展.研究当时美国传教士的出版译介活动,对今天的跨文化交流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近代的安徽,地处内陆,跨长江、淮河与新安江。如此重要的地理位置,必然成为西方侵略的主要目标。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可自由入内地传教"打开了西方传教士向内地传教的大门,洋人、洋教涌向中国内地,包括安徽。姑且不论传教士传教的目的何在,从传教士进入安徽传教开始到20世纪初期反教斗争就没有停止过。纵观近代安徽教案,其参与者有知识分子、地方官绅、普通  相似文献   

5.
王萍 《新闻大学》2001,(3):62-63
19世纪中叶前后西方传教士开始来华办报,广泛宣传基督教义思想及西学,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同西方各国的交流,开阔了国民的视野,并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西方传教士的新闻传播活动同时也成为中国近代报业的发端,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新  相似文献   

6.
李楠  姚远 《今传媒》2015,(3):128-130
本文旨在以原始文献考证法厘清1897年《天演论》出版前进化思想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过程,以期探究在西方科学理论的本土化传播过程中传播媒介扮演的重要意义。文献考证发现1897年前西方传教士、中国科学家或与传教士合作,或独立纷纷著书立说,积极通过各种媒介传播这一进化思想,其中代表性著作有《谈天》《地学浅释》《西学考略》等。期刊、图书、报纸作为不同的媒介在进化思想中国暴发式的传播中分别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中西方传教士则在进化思想传入中国的早期历程中扮演了重要的传播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一、亚洲各国新闻事业的产生大多与西方殖民主义入侵和宗教渗透相关联十六世纪,英国及欧洲一些国家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为了扩大市场,攫取利润,进而称霸世界,纷纷开始了殖民扩张的冒险行动。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以武装征服东方国家的同时,派遣了许多传教士作为侵略的先锋,干着武力所难以办到的事情,于是,宗教成  相似文献   

8.
现代的特殊教育是西方近代文明发展的产物。中国古代虽有一定的特殊教育实践和相关的特殊教育思想,但并没有直接演变出现代的特殊教育。现代模式的中国特殊教育始于近代,是伴随着殖民者的后尘进入中国的西方传教士传入的。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开办特殊教育事业是出于其传播宗教的考量,也受到殖民特权的庇佑,但对于西方传教士在特殊教育观念的传播、兴办特殊教育的实践以及特殊教育师资的储备等方面所做的贡献应给予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古代学术文化思想发展史上,曾经历了二次外来文化的冲击:一是东汉初佛教的传人,几经较量。最终站住脚根,与儒、道一起构成了古代中国文化的主要内容;一是明代万历年间开始的西方传教士的进入,亦即史所谓“西学东渐”,由此带来了西方的宗教政治思想和近代先进的自然科学。当清王朝取代明朝统治中原,经历了康、雍之治,进入“稽古右文”的乾隆时代时,它所面临的现实情况是:西方传教士东进传教有年且在继续。怎样看待西方传教士带来的宗教文化及自然科学呢?无疑,完成于乾隆后期的《四  相似文献   

10.
晚清基督教传教士编辑活动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基督教传教士在晚清西方科学知识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毋庸置疑,熊月之先生在其<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一书中将晚清百年(1811年~1911年)西学传人中国的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在前三个阶段中(1811年~1900年).基督教传教士居于绝对的主体地位[1].基督教传教士的编辑出版活动,特别是西方科学书籍的编译.一直是学者研究的热点.但相关研究多从文化传播的的视角出发.而对其编辑思想以及他们对于中国编辑界的贡献探讨较少,本文试略论之.  相似文献   

11.
周廷祥 《兰台世界》2012,(25):94-95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打开国门,西方来华传教士空前增多,为了迎合传教的需要,辅助西方资本主义侵略,他们陆续在中国开办教会学校。在教会学校里到底采用英语授课还是中文授课,这一问题引起了长期的争议。采用英语授课这一观点占了上风,几乎所有的教会学校都专门设置了英语课程,在自然科学这些学科门类中采用英语授课。教会学校第一次把英语纳入到我国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12.
叶进 《今传媒》2014,(12):64-65
鸦片战争之前,传教士们在马六甲及广州等地创办的中文报刊,这是中国近代报刊事业的萌芽,而这些报刊基本上都是宗教性质的;鸦片战争以后,大批传教士来华办报,所办的报刊数量也剧增,这一时期传教士所办的报刊,性质也由宗教报刊向"世俗化"报刊转型。鸦片战争前后,传教士创办的报刊性质的激变,是建立在中国社会政治格局、思想激变等大环境下,中西方双向互动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西方传教士与中国近现代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长期封闭的国门大开,西方传教士尾随列强军队也大量涌入中国,他们也纷纷效仿以前利玛窦等人的做法,通过宣传西方科学知识逐渐渗透传播基督教义.传教士本来的使命是传播基督教,但他们在传教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扮演了介绍或传播中西文化使者的角色,以至于当我们历史地考察中国近现代文化史时,不得不考虑到这些传教士的作用.所以,我们在研究中国近现代图书馆的发展时,不能忽视西方传教士的作用.他们在华创立教会大学图书馆、藏书楼,引入西方教育模式、技术方法,传播西方图书馆管理理念.他们从事的图书活动是中国近现代图书事业的一部分,对促进中国古代藏书楼向近现代图书馆的转变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我国近现代文化史和图书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王海波 《新闻世界》2014,(12):124-126
德国传教士郭士立创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近代中国境内第一份中文期刊,其刊行者打着“文化传播”的旗号,意欲对中国读者洗脑,实质上是想在文化侵略的同时为帝国主义国家的武力侵略打下思想文化基础。在跨文化传播中,对某些传播者多重和隐蔽的传播目的应保持警惕,它们穿着“文化传播”的外衣,内里却隐藏着“文化帝国主义”的实体。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近代中文报业肇始于西方来华传教士的办报活动.19世纪,西方传教士创办了近200多种报刊,所办的宗教报刊成为早期中文报刊的主流.传教士为使其创办的报刊能在中国的土地上立足,在宣传策略上处处"附会儒家",在形式上也采用中国线装书的方式进行印刷和装帧.  相似文献   

16.
自利氏1583年来华到清政府禁教、耶稣会解散,传教士在中国活动了二百年左右.传教士一般都采取利玛窦确立的知识传教方式,在传教过程中向中国人介绍了许多西方的各种学说.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鸦片战争打开国门,基督教会陆续派人来华传教,这与向来信奉佛教、道教的中国人产生抵触,影响最大的当推发生于同治九年(1870)的天津教案,此案令晚清重臣曾国藩名誉受损。长期以来我们接受这样的教育——西方传教士到中国传播"福音"是一种文化侵略,在这样的语境下往往全盘否定基督教会的有益作为。然而考查历史不难发现,教会与当  相似文献   

18.
西方传教士对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胡俊荣 《图书馆》2002,(4):88-91,85
该文论述了西方传教士在晚清时期介绍和创办新式图书馆活动,参与中国图书馆的变革是抱着强烈的个人动机,具有鲜明的殖民主义色彩。但在近代特殊历史条件下,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创办的图书馆起到了启蒙与示范作用,带来了西方近代图书馆建设的思想和模式,带来了杜威法和新式管理方式及公开、开放与共享的观念。从而在客观上对中国图书馆的近代化产生事实上的推动作用,促进了古代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略论西方传教士对儒家经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西方传教士为了实现传教的目的,探究着儒学经典在中国社会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传教士对中国文化的研究为近代以来中国学界重新体认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一种新的参照.  相似文献   

20.
刘鹏 《北京档案》2008,(5):40-41
天主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西方文化在向中国传播的过程中,传教士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