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十四世纪时期明太祖朱元璋开展了一系列的海禁运动,简称为明朝海禁。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为了防止沿海军阀余党的叛乱以及海盗滋事,下令实施海禁。  相似文献   

2.
明太祖朱元璋的大臣茹太素写了一个17000多字的奏本,明太祖叫人念了6370多字,还听不出所以然,盛怒之下,打了茹太素一顿。第二天晚上,明太祖叫人继续念,念到16500多字,才知道是建议办五件事,其中有四件事切实可行。次日,明太祖表扬了茹太素,也指出:如果开门见山写500多字,也就足够了。现在写空洞长文章挨打  相似文献   

3.
明朝建国后即诏谕日本,希望恢复两国"封贡"关系,经过明朝使臣多次传达诏书才恢复两国的往来关系。依据明太祖对日本国的诏令文书所诠释的内容主旨,清晰可见两国关系在洪武期间的态势变化;诏令文书也反映了明太祖朱元璋天下观念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4.
鲁荒王陵位于104国道东侧,京福高速公路西边,邹城市境内的九龙山南麓,在邹城市区的东北约12公里处,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子朱檀及其嫔妃的陵墓区,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赌棍怯赌     
明太祖朱元璋的大脚皇后马娘娘非常痛恨赌博,她特地造了一座“逍遥楼”,夏日紧闭,密不透风,冬季窗户洞开,像座凉亭。  相似文献   

6.
对朱元璋研究得比较仔细 1964年5月,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明史》我看了最生气。明朝除了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不识字的两个皇帝搞得比较好,明武宗、明英宗还稍好些以外,其余的都不好,尽做坏事。”  相似文献   

7.
茹太素挨打     
明朝有个大臣叫茹太素,好作无病呻吟的长文章。有一次,他写了一个长达一万七千多字的奏本。明太祖朱元璋叫人念了六千三百七十字,还听不出个所以然来,盛怒之下,当着文武百官之面,打了茹太素一顿。第二天,明太祖叫人把这个奏本继续念下  相似文献   

8.
《明史》里记载了这么一则故事: 刑部主事茹太素,有一次为“陈时事”上书明太祖(朱元璋),其奏本竟然长达万言。明太祖叫中书郎王敏“诵而听之”,谁知念了大半天,还听不出一个所以然来。于是,一怒之下,当着满朝文武大臣之面,  相似文献   

9.
朱檀(1370~1389年)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子,洪武三年出生,即被封为鲁王,十五岁就藩兖州,辖兖州府四州二十三县。朱檀自幼礼贤下士,博学多识,好诗书礼仪,颇得朱元璋喜爱,但十九岁服丹药毒发伤目而亡,朱元璋恶其荒唐,谥号"荒"。逝后葬于山东省邹城市与曲阜市交界处群山延绵的九龙山南麓,称"鲁荒王陵"。  相似文献   

10.
吴晗所著《朱元璋传》共4个版本。其中1944年的版本有两个,重庆胜利出版社版书名《明太祖》,在创出版社版书名《由僧钵到皇权》。1949年和1965年分别有一个版本。此次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重版《朱元璋传》,系依据1949年的版本。本文为该书序言,有删节。  相似文献   

11.
1《华夷译语》的成因 公元1368元,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即位.朱元璋十分重视对元朝历史的总结,洪武元年,即命大学士宋濂开局纂修《元史》,宋濂组织一班人,在朝天宫附近的天界寺里,夜以继日地编写,结果不到一年的功夫,《元史》编成并刊板印行.同时,为深入研究元朝的历史,充分利用元朝的文献资料,朱元璋在洪武十五年(1382年),命通晓蒙汉两种文字的翰林院侍讲火源洁与编修马沙赤黑,在光华门附近的会同馆里编纂一部"用汉字译写胡语"的词典,这就是中国工具书史上第一部正规的蒙汉词典--《华夷译语》.  相似文献   

12.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寒微,于戎马倥偬之中努力学习,算得上是粗通文墨。朱元璋很重视教育,皇族子孙自小就接受教育,使明代皇族整体文化素养迅速提升,其中不乏与丹青结缘者,明宣宗朱瞻基、八大山人朱耷和清湘老人石涛为其杰出代表。八大山人与石涛更是独领风骚,绘画风格和思想理念引领后人,影响了一个时代。  相似文献   

13.
<正>明太祖朱元璋从一个平民百姓起家,通过广泛招揽人才,协调各方力量,南征北战、东征西讨,终于在1368年农历正月初四建国称帝,国号大明,定都南京。明朝自公元1368年立国到公元1644年为清所灭,在中国历史上共经历了276年。朱元璋能成为一代枭雄,得益于其科学的用兵制度,及一系列的国防建设。明朝的国防事业,概括起来讲主  相似文献   

14.
徐凯 《历史档案》2007,(4):36-40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以下简称一史馆)和辽宁档案馆联合编辑的《中国明代档案总汇》"编辑说明"的第二点写道:"本书所辑档案,是明朝政府在实施政令过程中形成的原始官方文件.洪武十八年(1385年),明太祖朱元璋就立法定制事宜颁谕:'华风沦没,彝道倾颓.  相似文献   

15.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将其民生管理思想、法制管理思想、礼教管理思想具体地应用到治国理政的过程中,缩减了政府开支,减轻了百姓负担,促进了商业经济发展,修复了遭受战争破坏的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16.
侯静 《兰台世界》2013,(15):15-16
明代职务犯罪预防机制是由明太祖朱元璋一手所建立的,宦官机构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充当着皇帝的耳目和爪牙。明代后期,由于皇帝昏庸无能,宦官掌握了国家权力,使整个明代后期的政治腐败混乱,最终导致明朝的灭亡。  相似文献   

17.
朱元璋惩贪     
柯云  丽阳 《档案时空》2008,(1):34-35
明太祖朱元璋(1528-1598,幼名重八,又名兴宗,字国瑞,安徽凤阳人)登基之后,认真吸取了历代皇朝,尤其是元朝纪纲废驰、吏治败坏被灭亡的教训,建国不久,就颁布<明律>,明确规定各级官吏的职权、任涉到的各省,府、县的官吏,统统处以极刑,计达5万多人.  相似文献   

18.
后湖黄册库是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建立于南京后湖小岛之上的专门用来贮藏全国黄册和鱼鳞图册等赋役档案的中央专用档案库房。本文重点阐述了后湖黄册库的存在发展过程中本身存在的弊端,以期对今日的档案事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朱元璋惩贪     
柯云  丽阳 《湖南档案》2008,(1):34-35
明太祖朱元璋(1528-1598,幼名重八,又名兴宗,字国瑞,安徽风阳人)登基之后,认真吸取了历代皇朝,尤其是元朝纪纲废驰、吏治败坏被灭亡的教训,建国不久,就颁布《明律》,明确规定各级官吏的职权、任务以及对违法乱纪者的惩治办法。朱元璋认为,“吏治之弊,莫过于贪”。凡官吏贪污获赃60两以上者,处以“枭首示众,剥皮实草”重刑。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户籍档案在政府对社会的管理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明太祖时期是改朝换代的过渡时期,在经历元末天下大乱以后,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而明初政府也无法掌握准确的人口数。明太祖朱元璋自建国之始就非常重视对人口的统计,因而推动了户籍管理制度的形成、发展。明朝的户籍管理制度在中国户籍管理史上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对这一时期的户籍管理制度的研究有利于深入了解洪武年间的户籍档案管理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