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行气术"是我国一种古老、独特的体育养生方法。本文拟从历史的视角,对"行气术"的产生与发展类型及特点进行考证,以挖掘这种古代养生体育方法对促进现代人身心健康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史衍 《兰台世界》2015,(3):37-38
"养生"发展到宋代已经成为独立于传统体育之上的高层次体育,其内养、修为、调理肌理、延年益寿之功效,成为宋代养生体育修习者最直接的感受。本文从行气、按摩、导引三种养生方式,探讨宋代养生体育展现出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陈惠花 《兰台世界》2012,(36):121-122
汉代主要有以静为主的心理调摄、以舒经活络为主的按摩、以锻炼呼吸为主的行气、以引申为主的导引等养生体育活动,形成了强身祛病、形神俱养、动静结合的养生体育思想。  相似文献   

4.
牛凯 《兰台世界》2014,(5):87-88
早在汉代时期,人们就极其重视生命个体的健康,因而诞生了“养生”一词,在古代也被称为摄生和保生。本文仔细分析了汉代体育养生理念以及汉代养生体育的价值,并总结出几种汉代体育养生活动。  相似文献   

5.
宋代文化思想界比较活跃,富有开拓精神,在融儒佛道思想于一体、创立理学的过程中,道佛所倡导的行气、导引等养生理论和实践也为宋人所继承,并且他们进一步认识到了服食金丹的危害而逐渐加以摒弃,走向了较为切合生理实际且简便易行的道路,深受宋人喜爱.这就是宋代养生新风的兴起.其中宋代文人对导引养生术的研究与实践对新风的兴起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吕氏春秋>一书对秦代以前,尤其战国百家争鸣的学术思想进行了概括性总结,是战国文化中心西移的标志性产物,包含有丰富的体育养生思想.其中对生命现象的科学认识、对保健养生理念的凝练、对音乐健身功能认识的升华等等,在中国体育思想史上都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养生”是中医学的概念,指采用各种绿色方式保护生命、维持生命的健康状态.“期刊养生”是保持期刊生命力、维持期刊可持续发展的运作方式.具体到“期刊的资源养生”是通过开发期刊的现有资源,广开进财之路,以维持期刊能顺利发展、做大做强的谋生之路.一个生命体,如若保持健康的生存状态、旺盛的生命力,需要补充合理均衡的营养、定期体检、时时注意养生.期刊的出版也是如此,要想保持其生命力长盛不衰,就必须采用各种经营方法、策略给予不失时机地养护、养生,才能保持期刊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夏悦 《出版参考》2016,(7):49-50
自古以来,人们对长寿就有着向往,甚至达到痴迷的程度,而如今,人们追求的不仅仅是长寿,更重要的是活得健康、快乐.出版界出版的养生保健类出版物,一定程度满足了读者的需求,直到2010年“张悟本事件”的出现,养生保健出版的乱象逐渐显露.为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促进出版物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原新闻出版总署于2010年10月下发《关于加强养生保健类出版物管理的通知》,对“出版养生保健类出版物实行资质准入制度”“严格执行选题论证制度、稿件‘三审’责任制度和‘三校一读’制度”,对已经出版和正在出版的图书进行全面清理,并由“新闻出版总署出版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定期对养生保健类出版物进行检测,对不合格的养生保健类出版物采取曝光、停售、召回等措施”,于2011年核准53家出版单位的养生保健类出版资质.  相似文献   

9.
早在汉代时期,人们就极其重视生命个体的健康,因而诞生了"养生"一词,在古代也被称为摄生和保生。本文仔细分析了汉代体育养生理念以及汉代养生体育的价值,并总结出几种汉代体育养生活动。  相似文献   

10.
养生图书一直比较畅销,尽管张悟本一类骗子的养生胡说被拆穿,一时引起人们对养生读物的疑虑,但是养生图书的销售势头仍然未减,有报道说,在8月的上海书展上,“还是健康书的整体召唤力最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健康是人的幸福之基,人人都渴望健康,从而形成了对养生保健图书的刚性需求,科学的养生读物,必然会常销不衰.  相似文献   

11.
《北京日报》刊登韩浩文的文章中提到:养生书遇冷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对出版商来说是一种警醒。放弃对噱头的追逐,还原养生的本来面目,告诉读者,养生只是强身健体的一种辅助手段。只有这个立场明确了,养生书真正的功用才能被体现出来。在养生书的撰写方面,要对作者建立严格的审核制度,不唯“名”是从,对那些“跑江湖”的“名医”,要坚决拒之门外。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遵循老子哲学中的辩证思想为原则,以其哲学思想与传统体育养生之间的内在必然性为线,着重阐述了老子的积极生命观以及"尚静""贵柔"的思想对传统养生的作用及影响,力图开辟出一条运用老子哲学思想来引导传统体育养生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3.
《北京日报》刊登韩浩文的文章中提到:养生书遇冷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对出版商来说是一种警醒。放弃对噱头的追逐,还原养生的本来面目,告诉读者,养生只是强身健体的一种辅助手段。只有这个立场明确了,养生书真正的功用才能被体现出来。在养生书的撰写方面,要对作者建立严格的审核制度,不唯“名”是从,对那些“跑江湖”的“名医”,要坚决拒之门外。  相似文献   

14.
徐锦杭  陈钢 《新闻传播》2010,(9):115-115
近两年来,随着各类打着养生保健旗号的专家“横空出世”,人们对养生保健的节目越发青睐,养生类节目和养生类书籍也是大行其道。图书销售排行榜、电视节目收视率,都把“养生热”表现的淋漓尽致。有网友发帖称,“现在是养生知识爆炸的时代。如果你不懂得食物颜色搭配,不知道足三里穴位在哪,没听说过阴阳五行,那你肯定是不看书、不看报、不看电视、不上网的非现代人”。  相似文献   

15.
田骈道家学说的养生文化精髓中,除了提倡要加强体育运动和饮食的合理性之外,还提出养生要和个人心理素质、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有机结合起来,对道教体育养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王瑛  冉强辉  陈更亮 《编辑学报》2015,27(3):287-289
对国内唯一一本为广大体育教练员服务的体育科技期刊——《中国体育教练员》杂志的特色化发展之路进行分析发现:明确刊物的读者、作者和内容定位是基础,打造《专家论坛》《张博士心理咨询室》等特色栏目是关键,聚焦“竞技体育热点”“优秀教练员”“科学训练知识与方法”等报道重点是核心.  相似文献   

17.
郭思敏  贺蕾 《今传媒》2015,(4):85-86
本文通过个案分析法、文本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手机体育客户端“虎扑看球”Andriod版发展策略进行研究,主要探析其报道内容、版式设置、编排手段等方面.手机体育APP作为新兴事物,近年来迅速发展扩大,笔者以“虎扑看球”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编辑特点进行研究,得出相关结论,为其它手机体育APP的发展策略提供相关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赵波 《青年记者》2016,(2):70-71
最近几年,伴随着新媒体体育传播功能的开拓与发展,体育微视频已经成为体育资讯传播、体育文化构建以及体育形象宣传的重要方式和渠道.自2012年以来,国家体育总局与中国体育新闻工作者协会就多次推出包括“中国体育微视频展播”“影像中的体育与青春”等大型体育微视频活动,而地方体育局以及体育新闻组织也纷纷跟进,推出众多体育微视频的活动.  相似文献   

19.
关金永 《青年记者》2012,(21):73-74
体育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 打造体育强国的核心是打造体育文化强国,而利用现代化传播手段打造体育文化大国,则是实现体育强国理想的必由之路.综观世界范围内的体育强国,在对儿童进行体育教育时,都是在少儿阶段就开始对其进行体育文化熏陶.南非总统曼德拉在向球王贝利颁发“终身成就奖”时指出,体育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就是体育自身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0.
《陕西档案》2010,(5):59-59
新版《红楼梦》在各大电视台播出后引起热议。《红楼梦》一直备受关注,因为它事无巨细地告诉我们,200多年前的人,是怎么生活的,其中的养生方法至今值得现代人学习。“红楼养生当代解读第一人”之称、著有《红楼梦养生智慧》的沈雁英教授,以及曾写过《红楼梦中的养生秘密》一书的杨力教授,讲解红楼梦中的养生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