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中国有句古语“三岁看老”,说明了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应及早抓起。有句古语“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确一个人好的行为习惯不可能一下就形成。要培养一个人良好行为习惯必须从小开始。因为幼儿自制能力差,模仿能力强。正确的教育可以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良的行为习惯也容易使其受到影响,若不及时培养,可能会影响他的一生。怎样才能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相似文献   

2.
主题班会活动是班级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行为习惯培养和I思想品德熏陶的日常教育形式。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主题班会活动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衡量一次主题班会活动成功与否.除了要看这个主题班会活动是不是生动有趣,能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主动、愉快地参与,尤其要看这个主题班会活动对本班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和思想品德熏陶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十分重要,突出了针对性和实效性,也才说得上发挥了主题班会活动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3.
主题班会活动是班级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行为习惯培养和I思想品德熏陶的日常教育形式。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主题班会活动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衡量一次主题班会活动成功与否.除了要看这个主题班会活动是不是生动有趣,能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主动、愉快地参与,尤其要看这个主题班会活动对本班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和思想品德熏陶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十分重要,突出了针对性和实效性,也才说得上发挥了主题班会活动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儿期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由于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受不同环境的影响,其性格、行为习惯各不相同,而幼儿期又是可塑性较强的时期,所以实施德育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教师在平时琐碎而细小的工作中不断去引导、培养、强化。  相似文献   

5.
生命教育是多层次的认识生命本质、理解生命意义、提升生命价值的教育。生命教育的目的首先是唤醒、激发学生的生命自觉,培养学生科学的生命观和尊重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及自我发展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营造和谐的生命环境奠基。其次是培养学生关爱人的生命,包括本人生命、亲人生命、他人生命,进而从关爱人的生命到关爱动物的生命。中职德育课可以通过主题活动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在其中感悟生命、珍爱生命。  相似文献   

6.
正"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好习惯常常让人受益终生,坏习惯往往使人深陷泥潭。要抓好养成教育,应当从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入手。因此,以培养良好习惯为目的的养成教育被认为是德育的根基。  相似文献   

7.
正在当前社会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人们更多的关注孩子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孩子的良好习惯的培养却往往不被重视。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单靠幼儿园教育是不行的,只有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关注,才能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幼儿早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遵循以下三个原则。1.生活化原则及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养成途径。幼儿的一切行为活动离不开日常生活,要充分利用园内活动环境和园外特定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选择与幼儿生活紧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幼儿阶段是人之初始,一切都正是打基础的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可塑性强,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抓住这一教育时机,会使孩子终生受益。教育实践表明,3到6岁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黄金期,幼儿园教育担负着重要责任,应从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社交习惯、道德行为习惯等方面来给予儿童引导,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9.
当前,职校班主任对主题班会的理解存在误区,导致主题班会背离职教特色,出现了拷贝普通中学主题班会思路、堆砌节目等一系列问题,大大降低了它的功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创新,是唯一出路。从本质上看,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因此,我们应以"就业"为轴线,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构建职校主题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0.
在平时的生活中早已听过这样的谚语"三岁定八十","孩子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其中的意思不用讲就能理解,但自己却从来没有放在心上。踏上工作岗位后,这样的话却时时在笔者脑中浮现。尤其看见成绩优秀的孩子,他们在行为习惯上的表现与后进生的行为习惯形成的鲜明对比,不得不让笔者陷入深深地思索之中。作为一名小学阶段的教师及其班主任,肩上有着重重的  相似文献   

11.
冯琴 《考试周刊》2014,(12):190-190
<正>蒙台梭利指出"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期在2.5岁~6岁"。因此,在这一时期对儿童开展礼仪、品格教育,不仅可以收到最佳效果,同时还是幼儿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良好的品格及行为习惯真正决定孩子的一生。我园拥有15首礼仪儿歌,涉及来、离园礼仪、进餐洗手礼仪、学习运动礼仪等一日生活礼仪的各方面。三个字的儿歌,幼儿已经能朗朗上口,所以对于小班下学期的幼儿来说,来、  相似文献   

12.
文明礼仪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素质的基本体现,也是衡量一个人文明程度的标准。0-6岁是幼儿文明意识和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阶段。我们应该重视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的教育,培养他们的文明意识与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3.
文明礼仪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素质的基本体现,也是衡量一个人文明程度的标准。0-6岁是幼儿文明意识和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阶段。我们应该重视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的教育,培养他们的文明意识与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4.
<正>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说明小时候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必将终身受用。由于我校是一所移民迁建的小学,因此学生来源广,"背景"比较复杂,行为习惯极差。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怎样才能抓好这群"特定"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呢?我谈一谈自己的实践和看法。一、建立健全学校、班级规章制度,规范养成教育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从认知特征出发,由于他们  相似文献   

15.
许秀容 《教师》2014,(35):45-45
"让教育回归真实的生活,让幼儿回归自然的环境",这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精神下所蕴含的新理念,幼儿园课程回归幼儿的生活是当前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之一。我们应从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资源的利用等方面进行探讨,贴近幼儿生活实际,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6.
正幼儿期是一个人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个性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俗话:"三岁看小,七岁看老。"这一时期正是对其进行教育的关键时期。以下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在幼儿阶段开展"爱"的教育进行深入探讨。一、教育幼儿爱长辈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一个大的家庭,往往三代同堂,有的甚至四世同堂。而在这样的家庭结构中大多只有一个小孩,这样造成了所谓的"小皇帝""小公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有的孩  相似文献   

17.
德育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俗话说:“三岁看苗,七岁看老。”幼儿期是可塑性较强的时期,如何对他们实施德育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教师在平时琐碎而细小的工作中,不断地引导、培养、强化。  相似文献   

18.
正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我国思想家陶行知曾说"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揭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及早抓起的必要性。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健时期,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  相似文献   

19.
"教育就是培养良好习惯"(叶圣陶)。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注重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研究与培养,造就新时代栋梁之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可见,作为人第二天性的习惯,与素质本身有相通之处,对人一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主题的产生 国庆过后,我们一进活动室,就见孩子们成群地围坐在一起,开心地笑着谈着."这是我和妈妈在上海野生动物园拍的,看,我们身边有很多的猴子.""我也去过了.""我去了朱家尖的桃花岛,姐姐说,那儿还拍了电影呢"……原来是孩子们在互相交流外出旅游的情况哩.我们敏锐地感觉到这将是一个很有教育价值的主题活动,于是马上和孩子们一起商量想不想知道更多关于"旅游"的知识,孩子们纷纷表示赞同并发表意见:把自己去过的地方向同伴介绍;想了解同伴去旅游的地名、物产;想了解各旅游景点的门票……接下来的几天孩子们忙着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有关旅游的照片、门票等资料,于是"旅游"主题活动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