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笔者认为,37题第(1)问有“答案就在材料中”之嫌,这是命题之大忌。37题作为材料型历史试题,按命题要求,命题者给考生选定材料、设计问题、标明分值并设计“参考答案”。对于考生而言,要根据答题要求,通过对材料的认真解析,才能得出相应的答案。可是考生解答37题第(1)问时,却可以就地取材。文综考完后,我问考生试题难易时,考生认为历史题不难,答案就在材料中。  相似文献   

2.
黄牧航 《历史学习》2006,(11):42-44
在近二十多年的高考命题历史中,历史科主观题的评分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采点评分,二是层次评分。采点评分大家都很熟悉,其原理就是把参考答案细分为若干个落分点,然后以落分点为标准对照考生的答案,如果考生写出的字句与落分点相同或相近就可得分,否则就丢分。层次评分就是把参考答案从低到高分为若干个思维层次,阅卷教师不太在乎考生是否答对了相关的字、句,而是着重判断考生是否回答出与某个层次相近的意  相似文献   

3.
1996年高考历史题.显得比往年更平稳.参考答案也更科学,不断升温的史论,代之以课本的“双基”考查,评卷从采点打分改为采点与采意相结合.这无疑切合考生实际又有利高校选拔.以第45题(即材料解析第2题)为例,该题有以下特色:1.从材料看,创设新情景,史论结合、文表结合、中外结合(中史外评),体现了学科特点,突出了思想性.命题设计较好地将材料与课本知识结合,并避免语文化或政治化倾向.2.从考查目标看,考纲能力要求四大方面均有体现,对考生的历史知识再现性水平、逻辑性水平和创造性水平进行综合测试,较为稳妥.3.从参考答案看,沿着用史实论证观点或根据识读材料提炼观点的思路成文,逻辑性强;第3问答案分层设分,以明晰的区分度检验考生能力差异,强化考题的选拔性,给采意打分提供了较为规范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今年高考第19题是考查考生理解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一道好题.该试题难度适中,然而考生失分情况较多.现根据笔者阅卷掌握的情况作一简单分析(原题及参考答案见2000年全国高考物理第19题及答案).  相似文献   

5.
中考生现代文阅读题获分存在着不确定因素。评卷者阅读考本重建文本过程中,应尊重语文思维,辨析不同角色思维的差异,在命题者提供的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和考生个性解读形成的答案中找到契合点,做到容集发散思维,把握考生答案的思维点;分辨答案漏洞,对混杂、含糊的答案作客观评阅。即,以"读者"角色评阅,在尊重语文学科人文特性的前提下,实践科学、客观地给分。  相似文献   

6.
2000年高考历史第39题是材料解析题,它涉及中国共产党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对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的历史认识问题,立意很好。但是,由于命题组的疏忽,参考答案多是材料要点的机械重复,有悖于“以能力立意”的命题导向,结果是落点太低,引起了广大考生和历史教学界的广泛议论。  相似文献   

7.
随着考试大纲中对考生综合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材料解析题在历史高考中所占的比分不断攀升,近三年来已超过了问答题的份量。就考试功能看,考试大纲中所要求的四大基本能力无一不包含在历史材料解析题中,这也正是该种题型越来越受到命题专家青睐的重要原因。一般而言,历史材料解析主要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考查考生的学科能力:一是阅读理解历史材料的能力。要求考生对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最大限度地获取、提炼和归纳信息;二是整理资料的能力。要求考生对资料有较高的分析、整理和概括能力;三是在特定历史情境中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让考生完全通过阅读材料对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进行分析、评价,考查考生实事求是、客观准确地分析问题的能力;四是利用材料对有关问题进行论证的能力;五是史论结合的能力。此外,历史材料解析对历史基本史实和考生的字表达能力等方面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中学教师普遍认为2008年全国理综卷Ⅰ第24题是一道推陈创新、构思巧妙的好题,这无疑是确切的,但是笔者发现有不少中学教师对该题的命题意图和题型定位却与命题专家相左.此外有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该题参考答案与考生答案有突出的差异.联想同一省份(浙江省)2002的理综卷第26题、2003年的理综卷第25题也出现了类似的现象.本文拟针对这三道高考题参考答案与考生答案的突出差异,解读命题专家和中学教师在把握考纲、知识点理解上的差距,解读命题专家的命题意图和题型定位,在此基础上浅谈对新课程高考命题和复习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1.材料解析题的特点和能力考查功能材料解析题是1989年高考中首次推出的新题型,它较典型地反映了历史学科的特点,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历史学科能力要求可以在该题型中得到全面测试。材料解析题属于主观性试题,该题型的特点主要是:第一、它首先强调对历史材料的理解。要求考生通过对历史材料的阅读能理解材料所表述的内容,了解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第二、它体现了论从史出的原则。它从史学著作、历史文献、文学著作等中选取材料,创置新情境。其设问是依据材料提出的,其答案也要求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加以分析,引出应有的结论。第三、它突出了一个“新”字,强调知识和观点的运用。古今中外历史材料浩如烟海,为命题者选取材料提供了广阔天地。这就使材料解析题具有素材来源的广泛性、取材的隐蔽性。再加上命题者精心设问,就使材料解析题具有设问角度的无限性。这就为突出一个“新”字提供了保障,而这个“新”字就要求考生必须结合所学知识,初步运用历史  相似文献   

10.
中考历史试卷(开卷)题型与闭卷考试题型相比有了改变,即由选择题、改错题、析图题、材料解析题、探究题五种题型组成。题型以基础知识为主干——注重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和历史年代等历史概念、历史发展线索以及知识前后联系的检测,分值占了大部分;突出对能力的考察——如材料题要求考生从材料变化中对比、归纳出答案,  相似文献   

11.
材料解析题是高考历史的必考题型之一,这是一种很有活力的主现性试题,也是影响学生历史成绩提高的一大难题.那么,如何让学生做好材料解析题,提高考试得分率呢? 笔者认为:在熟练掌握教材知识的基础上,了解一些材料解析题的基本的答题方法和技巧,无疑对解题有所裨益.本文就如何做好材料解析题谈谈几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即:如何阅读材料、如何找准关键点、如何组织答案,希望对高三文科考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材料解析题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重要题型,它最具有历史学科特色,其检测功能正在被进一步挖掘,备受广大师生关注。从近几年高考试卷学生答题情况来看,考生在材料解析题上失分较为严重,究竟怎样才能提高解答材料解析题的能力呢?作者根据教学经验,提出三个步骤,以便能更好地提高学生材料解析能力。  相似文献   

13.
这三个答案给得很准确,没有任何问题。该道题难度不大,不少学生的解答与参考答案完全相同,该题训练似乎可以轻松过关了。但在讲评时,我发现同学们给出的答案有一些与参考答案相近,他们很想知道这些答案能否得分。还有一些是错误答案,需要明确指出来。另外几个答案,存在较大争议。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中考历史试卷中材料题占的比例越来越高。从近几年的中考情况看,考生在材料解析题上的失分较为明显。材料型选择题对考生能力要求较高,即要求学生能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通过材料揭示历史本质以及洞察历史发展规律。一道材料解析题一般由若干材料和问题组成,可按照读、找、答、查四步进行解题。  相似文献   

15.
2004、2005年高考材料题进一步明确和发挥了材料题的功能。其命题的基本思路是:1.答案只能从材料本身寻找。材料的背景内容教材有可能涉及到,但教材只能够帮助考生理解材料,而不能帮助考生组织答案。这意味着材料题的功能并不是引导考生回忆教材,而是提供新的历史信息。2.重点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而不是考查考生对教材的记忆。3.着重考查考生分析因果关系的能力。4.着重考查考生的抽象概括能力。2006年广东历史高考会继续加强材料题的考查,同学们在高考备考中要给予重点关注。对于材料分析题,解题时可按下述步骤进行:首先,对照问题要求理…  相似文献   

16.
<正>初中历史的材料解析题是一种重要的主观性试题,较常出现在历史考试中,由于所占分值比较大,对学生历史科目的考试成绩有比较重要的影响。材料解析题是指在试题中引出一段或几段历史材料,要求考生在读懂试题材料的前提下,依据课文所体现的历史知识网络,从提供的种种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逐一解答试题中所提出的各个问题。这种试题能够有效地考查考生驾驭史料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等较高层次的历史学科能力,考  相似文献   

17.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也是历史学科的基本能力。就考查言,材料解析题有较大的优势。不仅有助于考查学生的史学思维方法,还有助于鼓励、引导探究性理念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实施。高考卷中的材料解析题(包括参考答案)皆出自专家之手,自然会成为我们学习的典范。  相似文献   

18.
对于文综合而言,较难把握的是主观题的解答,考生要认真研读《评分标准》,把“踩点”和“踩意”结合起来进行解答。“踩点”是指答的要点是否全面,一般来讲,每一个材料解析题都有若干个采分点,触到采分点就可得一部分的分,未触到也不倒扣分。“踩意”是指意思与参考答案相似,评卷老师不会“死抠”参考答案,只要表达的意思比较接近参考答案,表述清楚明确就可以适当得分。  相似文献   

19.
材料解析题是中学考试中常用的题型,新课程改革以来,材料解析题是高考必考重点题型,同时也是很多考生头疼的题型。部分考生在解答材料解析题时,存在着提取有效信息不全面和不准确等缺陷。基于材料解析题的重要性及学生存在的以上问题,笔者觉得应注重平时的审题训练、忠实于材料、注意材料与教材的有机结合、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和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等方面培养学生提高历史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同时注重解题技巧的学习与灌输。  相似文献   

20.
材料解析题作为考查考生深层次能力的一种新题型,已越来越广泛地得到肯定。它在高考历史试题中所占比重已逐步加大。这种题型因材料选自课外,能力要求比较高,故考生失分相当多。因此,认识这种题型的特点,把握它的解答要领,是非常必要的。从历史高考试题的材料解析题来看,每题所引材料可分为单一材料题和多种材料题两种。但无论哪种材料題,其内容都要源于教材。因为学生的历史知识,主要来自教材,他们本学科的能力,也是在学习教材中。通过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