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北宋大文学家苏轼在诗、散文方面都有较高的成就,有一次他登门拜访王安石先生,当时王安石不在家,管家便把苏轼引入主人的书房用茶、休息。苏轼在书房里,边品茶边欣赏主人书房里的名人字画。忽然,他发现王安石的书案上有一首尚未写完的《咏菊》诗。其中的二句是:  相似文献   

2.
苏轼改诗     
王安石曾写过一首题为《咏菊》的诗,前两名是这样的:“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意思是昨夜的风吹落了菊花,好像满地是金子似的。苏轼看过后,认为菊花的花只会干枯,不会飘落,王安石这样写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3.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在《石钟山记》中提出的这一问题,值得人们深思和警惕。王阳明指出:“人生大病,只是一个‘傲’字。”如果自恃才高,仅凭主观臆断而妄论是非,即使像苏轼、王安石这样的文坛巨星,也会因“自以为得其实”,而贻笑于大方之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他在散文、诗、词、赋和书画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民间流传着一则他误改王安石菊花诗的轶事。有一次,苏轼去登门拜访宰相王安石,适逢王安石外出。他正要离去,偶见书案上放着一篇王安石尚未完成的咏菊诗稿,其中有这样两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轼思忖:唯有秋季才会常刮西风,西风起处,万木萧疏,群芳凋谢;但菊花恰能独傲风霜,显现出与寒冷抗争的不屈品格,历来受到文人雅士的赞美,你王安石怎么这样孤陋寡闻,竞写出西风吹得菊花四处飘零的诗句呢?  相似文献   

4.
《大连大学学报》2015,(4):42-45
苏轼与王安石同为北宋重要的政治家,在王安石所主导的变法运动中,苏轼不可避免地卷入了与王安石变法相关的政治斗争之中。要搞清楚苏轼对于王安石变法的真实的、具体的态度,必须尽量淡化苏轼身上的党派标签,从其具体言行中寻找答案。熙宁二年四月的《上神宗皇帝书》,是苏轼对于王安石变法之态度的一种真实体现,反映了苏轼对王安石变法的理性批判。而独立思考的理性精神却注定了苏轼在北宋党争政治中的坎坷命运。  相似文献   

5.
在号称“百年无事”的北宋中叶,我国文学史上诞生了一位独具人格魅力的大文豪——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土,四川眉山人。他是欧阳修以后的文坛领袖,多才多艺,诗、词、文、书、画都堪称一代大师,著述十分丰富。有《东坡文集》、《东坡东府》等。苏轼二十一岁时随父亲苏洵入京参加进士考试,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二十六岁踏上仕途。三十岁时,因苏洵病故,回乡守丧。三十四岁再到汴京,判官告院。此时,正是王安石推行新法之时,苏轼在变法思想上与王安石存在分歧,他不主张遽变,反对求之过急,于是接连上书神宗,反对王安石变法。元丰二年,苏轼…  相似文献   

6.
眼力     
有一次,苏轼与关系还不错的谢景温一起在郊外散步,一只受伤的小鸟从树上掉下来,谢景温抬腿就把这只小鸟踢到一旁。苏轼看到这个漫不经心的动作,心里凉了半截。他想,这一定是个轻贱生命、损人利己之徒,不可深交。谢景温的妹妹是王安石的弟媳,所以他深得王安石的重用。王安石提拔他任侍御史知杂事一职。后来,他见苏轼与王安  相似文献   

7.
宋神宗时期,王安石任宰相,苏轼在他的门下任翰林学士。有一天中午,苏轼去拜会王安石,正巧主人在睡觉,他被管家带到书房用茶。苏轼边喝茶,边欣赏书房里的字画摆设,忽然他  相似文献   

8.
苏轼以《春秋》学为儒者本务,终身关心此学。他认为《春秋》一断以礼,当以观其意的办法探讨其旨;《左传》主以史实,不专为经,不专为例,最识《春秋》之用;而《公羊》、《毂梁》以义例解《春秋》有如法家,专求于绳约中,不可取。苏轼认为《春秋》立法虽严,而责人则宽。他还借《春秋》学反对王安石新法。在苏轼的影响下,在其周围形成了一个不小的《春秋》学学派。  相似文献   

9.
北宋伟大的文学家、书画家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到黄州。之后,他曾两次游览黄州城外的赤壁,写下了著名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及两篇赋,即《前赤壁赋》和  相似文献   

10.
《警世通言》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苏东坡到王安石家里去,看到书桌上有一首尚未写完的“咏菊”诗: 西风昨夜过园林, 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东坡认为这两句诗都是乱道。因为黄花(菊花)敢与秋霜鏖战,最能耐久。随你老来焦干  相似文献   

11.
据《宋史·苏轼传》记载: (苏轼)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舒、何正言(臣),摭其表语,并谋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 这段不足八十字的正史,记叙的是距今九百多年前的北宋神宗朝,杰出的文学家苏轼“坐作诗讪谤罪”,被御史台关进监狱,酿成我国历史上闻名千古的文字狱“乌台诗案”[1],只是,记叙太简单了.乌台诗案的档案材料,南宋蜀人朋九万手录付刻,成《东坡乌台诗案》,其他还有周紫芝的《诗谳》,清人张秋水编纂的《眉山诗案广证》,今人陶道恕著的《乌台诗案新勘》等书,才使乌台诗案的真象,得以大白于天下,流传至今. 起因:新旧党争,种下祸根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他是一位文学天才,同时也是一位关心人民疾苦,较稳健的政治革新家.正因为如此,他的政敌才从他的文字入手,有意陷害他.乌台诗案的起因是较复杂的.宋神宗赵顼,是一位希望自己有所作为的国君.熙宁二年(1069年)他任命王安石为相,实行变法.苏轼早在宋仁宗时,就曾上书言事,提出改革吏治的主张,但他与王安石的新法主张有所不同.苏轼于熙宁四年(1071年)上书神宗针对新法,提出不同政见,王安石非常不满,支派御史谢景温“论奏其过”,从此,苏轼与变法派结下不解之怨,受到变法派的排斥.由于在朝中十分孤立,苏轼请求外放,先后出知杭州、密州和徐州.在这段时期,他长期亲民,深知民间疾苦,在执行新法时,“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少安”,政绩斐然.同时,他对于新法的弊端,又寄物托讽于诗文,“庶几流传上达,感悟圣意”.王安石变法失败后,于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宋神宗由变法转为改制.但是,混入新党的一批奸佞小人,仍然窃据要津,他们把变法改制蜕变成专门打击陷害异己的政治角逐,对政绩昭著的苏轼,唯恐其还朝受重用;对苏轼嘲讽新政的诗文,更是恨之入骨,因此,这批奸佞小人,常思伺机报复,置苏轼于死地.应该说,政治上苏轼为政敌所不容,文字上又授人以把柄,这便是乌台诗案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政治上已受排挤的苏轼,因写诗讽刺王安石的新法,被捕入狱。出狱后,他被责授黄州团练副使。贬官黄州后,苏轼在郡城旧营地的东面辟地耕种,过着闲居生活。苏轼本有济世之志,但在政治上屡遭挫折,官场上屡屡失意。面对此,他却能心境坦然,乐观旷达,在“偷得浮生半日闲”里寻找乐趣,自乐其乐。写于此期的《浣溪沙》、《记承天寺夜游》正是他这种复杂微妙心境的真实写照。一、恬淡景致清隽意境《浣溪沙》写于1082年,是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后所作。全词由景始笔:“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小溪潺潺,兰草…  相似文献   

13.
《前赤壁赋》是苏轼的一篇著名作品。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幼年熟读经史,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二十一岁中进士,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宋神宗时,王安石积极推行新法,苏轼针对变法的一些弊端,上书反对,并作诗进行讽刺。元丰二年(公元一○七九年),谏官李定、何正臣等摘出苏轼一些讽刺新法的诗句,进行构陷罗织,以诽谤朝廷的罪名将他逮捕入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御史台)诗案”。几经磨难,苏轼幸免于死,责  相似文献   

14.
《赤壁赋》是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所作的一篇著名文赋。作者曾两次游览赤壁,先后写了《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为了与《后赤壁赋》相区别,后人便在《赤壁赋》前冠一"前"字,因此《赤壁赋》亦称《前赤壁赋》。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  相似文献   

15.
《赤壁赋》是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所作的一篇著名文赋。作者曾两次游览赤壁,先后写了《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为了与《后赤壁赋》相区别,后人便在《赤壁赋》前冠一"前"字,因此《赤壁赋》亦称《前赤壁赋》。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  相似文献   

16.
简论作为政治家的苏轼张海俐“蜀中多才子,三苏天下奇”,一代文豪苏轼不但是北宋时期的文坛领袖,也是一位较有个性的政治家。前人在评价作为政治家的苏轴时,较看重的是他在王安石变法中的言行,如陈迩冬在《苏拭诗选》中认为:“苏武在政治上是追随旧党的……”也有的...  相似文献   

17.
苏轼可谓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能,他的散文、诗、词乃至书、画,无不精湛、佳妙,甚至在美食方面,也有自己的心得。苏轼在政治上不甚得意。王安石变法时他反对过王安石,主要是反对新法实施过程中的流弊;司马光主政时他也反对过司马光,他认为对新法应分析利弊,采其所长,反对一概废弃。但是,苏轼在做地方官时,还是  相似文献   

18.
近代诗文作家王新桢(1850—1931),河南太康人,有《两子遗稿》传世,该稿近时经王开文副教授编订校注,计得诗225篇,文92篇,以《王新桢诗文集》为名,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阅览其诗作,其中咏菊诗数量之多,品类之繁,在我国文学史上是少见的。他以古体写了《勉菊》、《梦菊》、《送菊》、《寄菊》等:以七律写了《墨菊》、《绿菊》,还写了《咏菊十首》,分咏菊之名品如《醉西施》、《锦褒姒》等;以七绝写了《咏菊绝句三十首》,分别从容、色、影、思、品、味六方面写出菊的笑容,  相似文献   

19.
《次韵陈海州书怀》、《次韵孙职方苍梧山》是苏轼咏苍梧山的名作。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佑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与王安石政  相似文献   

20.
苏轼生活的北宋仁宗至徽宗时期,政治斗争非常激烈。理想高远、才华横溢的他在政治上始终处于党争的夹缝中,被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新党与以司马光为代表的旧党都视为异己,因而屡遭打击,仕途坎坷。1079年,他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与《赤壁赋》就是在他被贬后的第三年(1082年)游览赤壁时所作。苏轼临终前在《自题金山画像》中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虽为他的自我嘲讽之语,但黄州确实是他人生的重要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