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正知识要点:1.对数的概念(1)对数的定义。如果ax=N(a0,a≠1),那么数x叫做以a为底N的对数,记作x=logaN,其中a叫做对数的底数,N叫做真数。(2)几种常见对数(见图1)。2.对数的性质与运算法则(1)对数的性质。①负数和零没有对数,即对数的真数N0,底数大于0且不等于1;②1的对数为零,即loga1=0;③底的对数等于1,即logaa=1;④alogaN=N;  相似文献   

2.
“求最值”常常在小题中出现 ,但如果方法不对 ,既费时 ,结果也不一定对 .其实 ,只要认真观察式子的结构 ,有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1”的作用就是个例子 .例 1 设a、b为正数 ,且a +b =2 ,求 52a+ 8b的最小值 .解 :因a +b =2 ,故 a2 + b2 =1.∴ 原式 =1· 52a+ 8b =a2 + b252a+ 8b =54 + 4 + 4ab + 5b4a≥2 14 +2 5 (即最小值 ) .上式当且仅当4ab =5b4a时取等号 .例 2 在△ABC中 ,A、B、C分别是它的三个内角的值 ,求 1A + 1B + 1C 的最小值 .分析 :题中只有一个条件 :A +B +C =π ,那么下一步就是如…  相似文献   

3.
一、乘方的意义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a·a·…·a=an,读作a的n次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即an叫做幂.an也读作a的n次幂,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例如,(-3)2读作负3的2次方或负3的2次幂,底数是-3,指  相似文献   

4.
观察对数运算性质的结构不难发现有以下三个特点:①底数相同;②真数是积、商、幂的形式;③可求同底数的两对数的和与差.但在实际运算中却时常遇到底数不同、真数是和或差的形式、求两同底数的两对数的积或商的情况.如何打掉这三个"拦路虎"呢?  相似文献   

5.
平均不等式 :若a、b、c均为正数 ,则a +b+c≥ 33 abc,当且仅当a =b=c时 ,取“ =”号 .教材上已给出一种证明方法 ,笔者再给出如下一种简捷证法 ,供读者学习时参考 .证明 由a、b、c均为正数 ,得a+b +c+3 abc=(a+b) +(c+3 abc)≥ 2ab +2c· 3 abc=2 (ab+c 3 abc)≥ 4ab·c 3 abc=4 4 abc 3 abc=44 3 a4b4c4=4 3 abc .∴a +b+c≥ 33 abc.以上证明中等号成立 ,当且仅当a =b,且c =3 abc,ab =c 3 abc ,即巧证平均不等式@徐有林$云南省巧家县第一中学!654600…  相似文献   

6.
结论 若a+b +c=0 ,则b2 ≥ 4ac.证明 ∵a +b+c =0 ,即b=- (a+c) ,∴b2- 4ac=[- (a+c) ]2 - 4ac=(a -c) 2 ≥ 0 ,故b2 ≥4ac.活用这一结论可以方便、准确地求解已知等式求取值范围或不等关系类型的问题 .下面举例说明 .例 1  (1991年“曙光杯”初中数学竞赛题 )已知三个实数a ,b,c满足 a +b+c =0 ,abc =1,求证 :a、b、c中至少有一个大于 32 .证明 由题设条件可知a ,b,c中有一个正数 ,两个负数 ,不妨设c>0 .∵a+b +c=0 ,∴c2 ≥ 4ab.而abc=1,则有c3 ≥ 4abc =4 ,∴c≥ 34>32 78=32…  相似文献   

7.
在近几年的各类数学竞赛中 ,常出现有关分式(数 )运算的问题 .本文结合近几年来各省、市的竞赛题 ,谈谈此类问题的解法技巧 ,供参考 .1 巧用分式的基本性质例 1  (1998年希望杯初二数学竞赛试题 )已知a≠ 0 ,b≠ 0 ,且 1a + 1b =4 ,则求 4a + 3ab+ 4b- 3a + 2ab- 3b的值 .分析 注意到式中分子或分母的a、b项系数相同 ,故分子、分母同除以ab ,即可利用条件式直接求解 .解 注意到ab≠ 0 ,a +bab =4 ,则原式 =4·a+bab + 3- 3a+bab + 2=- 1910 .2 巧用字母代替数例 2  (1999年北京市初中数学竞赛题 )计算…  相似文献   

8.
<正>一、对数恒等式及其推广对数恒等式alogaN=N(a>0且a≠1,N>0).证明(定义法)令alogaN=x.由对数的定义,知logaN=logax,所以N=x,即alogaN=N等式成立.观察对数恒等式不难发现:如果把式子alogaN幂的底数a与指数的真数N的位置互换可以得到Nlogaa=N1=N,即alogaN=Nlogaa.  相似文献   

9.
关于指数与对数有如下两个性质 :性质一 若ax=by=cz=dt,且abc=d ,则1x 1y 1z =1t(其中a、b、c、d为不等于 1的正数 ,且xyzt≠ 0 )。性质二 设a、b、c、d为不等于 1的正数 ,若ax=by=cz=dt,且 1x 1y 1z =1t ,则abc=d。性质一的证明从略 ,下面给出性质二的证明。证明 令ax=by=cz=dt=k ,由题设知x、y、z、t≠ 0 ,且a、b、c、d皆不等于 1 ,故k≠ 1 ,且k >0 ,于是a =k1x,b=k1y,c=k1z,d =k1t,∴k1x·k1y·k1z=k(1x 1y 1z) =k1t,∴abc =d。…  相似文献   

10.
比例线段与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一、复习要点1关于比例线段(1)在两条线段的比a∶b中,a叫做比的项,b叫做比的项.(2)在四条线段中,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等于另外两条线段的比,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线段.(3)如果a∶b=c∶d,那么、叫做比例外项,、叫做比例内项,d叫做a、b、c的.(4)如果a∶b=b∶c,那么线段b叫做线段a、c的.(5)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AC和BC(AC>BC)且使AC是AB和BC的比例项,叫做把线段AB黄金分割,点C叫做线段AB的点.2比例性质(1)基本性质:a∶b=c∶d.(2)合比性质:ab=cd.(3)等比性质:ab=…  相似文献   

11.
学习榜样,激发意志。在教学中,教师适当地给学生讲述华罗庚、陈景润等著名数学家刻苦治学的故事,这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意志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鼓励拼搏,磨砺意志。在学习中,学生经常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要鼓励学生迎难而进。如学生对幂、指、对数函数的性质容易产生混淆,教师鼓励学生从图像上找出底数、幂或真数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研究区别后便会发现:指数是正数时,底数与幂同时大于(或小于)1;指数是负数时,底数和幂一个大于1,另一个必然小于1;对数的底数与真数一个大于1、另一个小于1,对数值大于零;底数与真数一个大于1、另一…  相似文献   

12.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 0 0 2年第 8斯 p .2 7上有这样两个不等式 :若a ,b∈R ,a b =1,则43 ≤ 1a 1 1b 1<32 ,32 <1a2 1 1b2 1≤ 85 .经过类比、猜测、证明 ,笔者得到两个新的结果 ,兹介绍如下 .定理 1 若a ,b∈R ,a b=1,则32 <1a3 1 1b3 1≤ 169.证明 显然 1a3 1 1b3 1≥ 1a2 1 1b2 1>32又因为 16a3 b3 5≥ 16a3 b3 12 18ab≥ 3316a3 b3 · 14 · 14 18ab=2 1ab ,所以 2 7(1-ab) ≤ 16(a3 b3 2 - 3ab) ,所以 3 (1-ab)a3 b3 2 - 3ab≤ 169,所以 1a3 1 1b3 1≤ 169.所…  相似文献   

13.
在数学教学中 ,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进行教学 ,或是通过解决各种类型的问题进行教学 ,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与素质是大有裨益的 .而及时总结解题经验 ,掌握一些常用的解题方法 ,对学生可起到启迪与引导的作用 .下面举例说明数学解题的常用方法与策略 ,与同行交流 .1 基本量方法例 1 若正数a、b满足ab =a b 3,求ab的取值范围 .( 1999年高考题 )分析 视ab为基本量 ,寻求ab所满足的数量关系 .由a b≥ 2ab ,得 ab≥ 3 2ab ,即(ab) 2 - 2ab - 2≥ 0 ,解得ab≥ 3,故ab≥ 9.2 类比法例 2 已知关于x的实…  相似文献   

14.
①实数的概念与运算一、复习要点1实数的概念(1)和统称有理数.(2)无限小数叫做无理数.(3)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4)规定了、和的直线叫做数轴.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对应.(5)数轴上在原点的两侧、离开原点的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所表示的两个数叫做,实数a的相反数是,零的相反数是.a与b互为相反数a+b=.(6)1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的商叫做这个数的,没有倒数.a与b互为倒数a·b=.(7)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正数和零的绝对值是,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若|a|=a,则a;若a≤0,则|a|=.(8)将一个数四舍五入所得到的数,叫做这个…  相似文献   

15.
<正>幂的运算是指同底数的幂相乘(除)、幂的乘方、积的幂,幂的运算性质均可以逆用.逆用这些性质解整式乘(除)题,往往能开启解题思路.一、指数相加的幂写成同底数幂的积(am+n=aman)例1已知2x+2=m,用含m的式子表示2x.  相似文献   

16.
一、利用根的定义构造一元二次方程例 1 已知a、b为互不相等的实数 ,且a2 =7- 3a,b2 =7- 3b.求a2 +b2 的值 .(2 0 0 2年北大附中中考模拟题 )分析 观察发现 ,a、b实际上是方程x2 +3x-7=0的两个互不相等的实根 ,从而可以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a2 +b2 的值 . 解 由a2 =7- 3a ,b2 =7- 3b ,知a、b是方程x2 +3x- 7=0的两个根 ,则a +b =- 3,ab=- 7.∴ a2 +b2 =(a +b) 2 - 2ab =(- 3) 2 +2× 7=2 3.例 2 已知a2 +ac+c2 =0 ,b2 +bc+c2 =0(b≠a) ,请猜想a2 +ab +b2 的值 ,并证明你的猜想 . (2 0 …  相似文献   

17.
一、乘方的意义 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a&#183;a……a=a^n,读作a的n次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即a^n叫做幂.a^n也读作a的n次幂.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例如,(-3)^2读作负3的2次方或负3的2次幂,底数是-3,指数是2,9是它的幂.  相似文献   

18.
在数学运算中 ,利用因式分解的方法 ,往往使运算由繁化简 ,化难为易 :一、解决计算问题例 1 计算 32 0 0 2 - 5× 32 0 0 1+ 6× 32 0 0 0 + 2 0 0 2 .分析 :前三项含公式 32 0 0 0 ,因此先提公因式后 ,变为简单的计算。解 :原式 =32 0 0 0 ( 32 - 5× 3+ 6) + 2 0 0 0 =32 0 0 0 × 0 + 2 0 0 2 =2 0 0 2 .二、解决求值问题例 2 已知 (a +b) =15 ,a·b =2 ,求代数式a2 b + 2a2 b2 +ab2 的值 .分析 :本题关键是通过因式分解把代数式变形为只含 (a +b)、a·b的代数式 ,从而求出代数式的值。解 :a2 b + 2a2 b2 +ab2 =a…  相似文献   

19.
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一些“规定” ,都是数学研究的一种需要 ,都有它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一 )我们知道 ,除法是这样定义的 :已知两个数a、b ,求一个数q ,使q与b的积等于a ,这种运算叫做除法 ,记作a÷b =q。在除法算式中 ,为什么要规定除数b不能是 0呢 ?这是因为 ,如果b =0 ,那么①当a≠ 0时 ,由于任何数乘以 0都不可能等于非零数a ,所以a÷ 0的商是不存在的。②当a =0时 ,由于任何数乘以 0都等于 0 ,所以 ,a÷ 0的商是不确定的。在加法、减法与乘法中 ,和、差与积都要求是存在并且唯一的 ,在除法中也要排除商不存在或不唯一…  相似文献   

20.
求函数最值是中学数学的一类重要题型 ,应用平均不等式求解是一种常用方法 ,但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 ,究其原因是没有真正掌握定理实质 ,下面进行简要剖析 .一、平均不等式设a ,b∈R+ ,则a +b2 ≥ ab ,当且仅当a =b时取“=”号 .设a ,b ,c∈R+ ,则a+b +c3 ≥ 3 abc ,当且仅当a =b =c时取“=”号 .二、不等式分析(1)不等式使用条件 :a ,b ,c为正数 .(2 )等号成立的条件 :两数或三数相等a=b(=c) .(3 )求最值时要注意 :当左边和为定值时 ,右边积有最大值 ,当右边积为定值时 ,左边和有最小值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