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一、以读为本,力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我们的阅读课不要硬给课加码,加重任务,拔高要求,也不要脱离学生实际,求全、求多;不要把教学环节设计得过于复杂,也不要使教学方法花样常常翻新,更不要让课件充斥课堂,喧宾夺主;不要因为语文的综合性强,把什么都综合了起来,也不要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课。不应硬给课文加码,加重任务,拔高要求,也不应脱离学生实际,求全、求多;不应把教学环节设计得过于复杂;也不应让课件充斥课堂,喧宾夺主。不要因为语文的综合性强,把什么都"综合"进来;也不要因为语文和其他学科的联系多,就什么都"结合"起来,结果反而淡化、削弱了语文本体。有些语文课,尤其是公开课,容量太大,节奏太快,课件太多,教师连珠炮式地讲话,手忙脚乱地演示;学生急匆匆地对答,扫描式地观看,没有回旋余地,没有咀嚼回味的时  相似文献   

3.
问:备教辛弃疾的词作<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时,我们拿不准词牌名"清平乐"中"乐"字的读音.一种理解是"因为清(静)平(和),所以(快)乐"或"清平的乐趣".应读lè音;另有人说曾经听广播节目里读为yuè音,具体有什么依据也说不清楚."清平乐"中的"乐"应怎样读?有什么理据?  相似文献   

4.
在一次全国性的教学观摩会上,王春燕老师执教的《猴王出世》,因为有把略读课文当作精读课文教之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略读还是精读,教材作了明确的规定。对此,有人以为不能越雷池一步,这是唯教材马首是瞻;有人以为可以作出变通处理,这是倡导戴着镣铐也不妨跳一两个精彩的舞姿;有人以为不必处处拘泥于教材甚至要大胆地突破教材,这是希望挣脱教材的束缚。这只是表面的争论。更重要的是,语文教学模式是回归大一统还是要进一步多样化这一方向性问题,因为在语文界仍无共识,便再三地借着种种"气候"掀起波澜。有人大声呼吁,语文之前必须加上种种形容词,比如"主题"、"情感"、"诗意"、"文化"……没有这些形容词,语文就是灰色的;有人痛心疾首,认为正是因为有这个语文那个语文,所以把语文搞乱了,使语文老师找不着北,他们衷心拥护语文课教学内容统一、教学模式统一,"一个模子又有什么不好呢"!语文,到底应该有几张脸?借着王老师的这节课,我们有必要再次严肃面对这个问题。欢迎您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中我们强调"听、说、读、写"的落实,叶圣陶先生对"语文"一词的解释,也涵盖了这一点,对学生口头语言能力和书面语言能力两方面的强化,才能构成真正的语文教学。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把说话和朗读等同起来,有些教学者在思维上往往形成一种错觉,认为多读就等于强化了学生的说话意识,实际上却偏离了说话教  相似文献   

6.
张咏梅 《成才之路》2014,(29):103-103
正多少年来,作文课都是教师和学生最为头疼的事情。而作文教学又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综合素质的体现,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体现,更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所以,笔者认为提高学生作文能力非常重要,而把这项任务融入语文课文教学中更是必要,因为只有这样潜移默化,才能"润物细无声"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既水到渠成达到预期效果,又使作文教学这项艰巨的任务化整为零,深入浅出。  相似文献   

7.
一、在反反复复的诵读中感悟语文味 于永正老师说:语文教学如果离开一个"读"字,就什么都没有了.反过来说,抓住了一个"读"字,什么语文能力、思想教育、情操的陶冶等等,便都在其中.在教学<金色的草地>时,初读第二自然段以后,我问学生:"你们想不想吹吹这美丽的蒲公英啊?"学生用诚恳的眼神望着我,我相机播放蒲公英随风飞舞的画面,并把文中兄弟俩一同玩耍的情景作为解说词,引导学生和文本进行对话,当说到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了我的脸上时,我又问道:"你有什么感觉?"由于前面的动画、音乐以及我的语言描述,孩子们都感同身受.  相似文献   

8.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应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就为教师教什么和怎么教,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学指明了方向。那么,怎么才能把语用学习落到实处呢?一、在读中开展语用学习朗读在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中确实处在起点的位置上,是最基本的语言实践形式。因为  相似文献   

9.
一直以来,我都把一句话奉为座右铭:"学生没有好差之分,只有走得快与走得慢的区别."欣赏这句话,不只因为它教育我不要人为地把学生分出什么等次,机械地去定性某一个学生;也不只因为它告诉我要正确看待"走得快与走得慢"的学生,暗示我要特别关注那些所谓的"差生";更为重要的是,它指引了我正确的学生观和人才观."差生"令人心寒,一些老师唯恐避之不及,一些家长"恨铁不成钢",引发家庭矛盾;"差生"使一部分学生从此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遭遇老师、同学和家长不应有的歧视,在苦熬中度曰;"差生"更会让我们一些老师以此为理由逃避教育失败的责任.重视一部分,无视另一部分的存在和发展,这种做法本身就侵犯了宪法所赋予的每一个公民平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给社会和一部分家庭的发展埋下隐患.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怎样改革?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和试验,突破传统教法,对听、说、读、写进行综合训练。(一) 读,是说和写的基础。要提高学生语文水平,首先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以学生自己读为主。因为,不读,不能得其要旨;不读,不能体会意味;不读,不能领略语言之美。如果学生自己不认真读书,光靠听老师讲课,那是学不好语文的。老师要把一课书讲深讲透,还比较容易做到;而要使学生  相似文献   

11.
读了覃明才老师写的"关注生活"课例研讨,我首先想起的是许多新课程实验教师对于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担心和疑惑:许多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课活跃而热闹,学生也的确很喜欢上这类课,但是,这类课往往"语文性"不足,不像语文课,长期以往会不会使学生的语文能力无法得到真正的提高,甚至导致一代人语文水平的整体下降?我想覃老师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因为他在"后记"中就特别强调这堂课的突出特点(实际上作者想说的是"成功之处")之一是"较为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中国散文五十年》作者:林贤治出版社:漓江出版社因为语文教师的缘故,常常被家长、同事拦住索要书单:"你说中学生要读点散文,那具体读什么呢?"书单自然是有的,但我既不愿学生只读朱自清、老舍、冰心等"爷爷奶奶"的散文,那毕竞有些老了,题材、语言都透着一份隔膜;也不愿他们只读中高考热点作家的散文,那中间太多的"时文体",容易把品位、感觉读岔了。于是,我常常需要向更广阔的空间里去搜寻。这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散文五十年》作者:林贤治出版社:漓江出版社因为语文教师的缘故,常常被家长、同事拦住索要书单:"你说中学生要读点散文,那具体读什么呢?"书单自然是有的,但我既不愿学生只读朱自清、老舍、冰心等"爷爷奶奶"的散文,那毕竞有些老了,题材、语言都透着一份隔膜;也不愿他们只读中高考热点作家的散文,那中间太多的"时文体",容易把品位、感觉读岔了。于是,我常常需要向更广阔的空间里去搜寻。这  相似文献   

14.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因为读最具有启发性。读是语文启发式教学的基础,是语文教学之本。不把文章读通,读懂,读熟,读透,不前后贯通,文章所述的情理也就不能感悟充分。  相似文献   

15.
林芷 《小学生时空》2007,(10):24-25
天哪,这可真是N级难事呀。你看看,我们的怪蛋博士何老师这次给我们下达了什么任务:从五楼把鸡蛋扔下去,但这鸡蛋还不能破。你说说看,这是什么怪任务啊?想想看,这鸡蛋只有薄薄的一层壳,不要说五楼了,就是从桌面掉到地上也非破不可。不过还好,何老师允许我们给这个鸡蛋加上武装。  相似文献   

16.
这样读书     
在心情十分放松的情况下,和三五位朋友一起聊书,未尝不是一种读书的方式。因为在朋友口中,我会发现一些自己希望读到的书,再有目的地去借、去买、去寻觅,似乎就多了许多渴望的动力。同理,是爱读书的朋友,也可以从我这里获得。我们转着圈地收获。久而久之,从聊“读什么书”,演变成“不要读什么书”。至少“现在不要读什么书”,也是一种读书的方式。因为书籍如云,不懂得放弃就不会得到最佳。慢慢地,在“读什么书”中,又有了“如何读什么书”的话题,这也是一种读书的方式。比如读小说和读论文,决不是一种读法。当然这个“读法”不仅指读书的姿态,重要的是读书的心境。闲适或紧张,轻松或深沉可大不一样。很快,先把书分成几类,又是一种读书方式。分类既不是按题材,也不是按体裁,而是按“读法”。“显读”是一类———这是从“显学”“隐学”之分调侃来的。被显读的是博得洛阳纸贵、媒体热炒的。不要追“显读”,就是不必随社会上一窝蜂地读什么书。但是也不必刻意追求“隐读”,因为有的书大家都不读自有道理。“孤读”和“佐读”是一类———就是读一本书和就一个话题读几本书。在享受读书中,“孤读”是初级阶段,“佐读”才小康。“佐读”可以就一个话题读几本相近的书,也可以读观点...  相似文献   

17.
<正>语文是有魅力的。语文的魅力首先来自于朗读。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方法。著名小语专家张田若指出:"阅读教学,一是读,二是读,三还是读。"于永正老师是指导学生进行课堂有效阅读的大师,他对于"读"有自己精辟的理解:"‘读’奥妙无穷,一切都在读中,读是再创造的过程,是把符号变为形象、场景的过程。语文教学抓住一个‘读’字什么都有了,离开一个‘读’字什么都没有了。"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提高朗读水平呢?除了方法的指导外,对于学生朗读的即时评价也是一项很有  相似文献   

18.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要因为教室的一扇门而把学生与世界隔绝开来。"这句话准确地阐释了语文教学的真谛就在于引导学生走近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使学生树立  相似文献   

19.
<正>小学语文教师大多喜欢拓展教学,因为课外拓展能把学生的视野从单一文本引向更广阔的空间。那么,语文教师在努力追寻有效拓展的同时应注意什么呢?一、要适可而止,不要天马行空  相似文献   

20.
朗读对于语文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多读","读好"、"读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情操,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更好地提高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