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黄海荣 《新闻界》2008,(1):140-142
本文采用具体实例分析的方式,希望通过对平面设计视觉次序与视觉语言相互关系的深入探讨,明晰在当今平面设计中必须认真思考的关于视觉次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平面设计是当今最具活力的视觉传达艺术样式之一,其表达的语言日渐成熟和丰富,一些追求时尚、体验消费的平面作品已成为一种文化。平面设计包括人类生活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当我们步入市场时,进入眼帘的是各类平面广告以鲜艳的色彩、独特的板式展示在我们面前,在花花绿绿的色彩映衬下,仿佛争抢着与我们对话交流。在这些大量的视觉冲击下,人们的视觉也开始变得疲劳,因此,留白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平面设计是视觉空间设计中的一种符号现象,具有传递文化、信息的作用。符号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综合科学,博大精深的原理与方法论在各个应用学科领域中的研究与实践是相当普遍与深入的,在平面图形设计中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4.
黄志宇 《大观周刊》2011,(29):136-136
本文主要从平面设计中的招贴广告和标志设计两个方向。来来探讨我国平面设计中如何融入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在中国现代设计中充满了受西方影响的视觉语言。“国际化”视觉符号的泛滥与“本文化”视觉语言“失语”现象非常突出。当设计失去了民族个性时,不仅达到“世界水平”的目标无法实现,实际上也正在迈向衰败的道路。真正的“中国设计”应该是发现一种几根至于我们民族的本土又对整个当代设计有意义的东西。  相似文献   

5.
"平面设计注重的不是文字,而是一种视觉效果.视觉是全人类共有的语占,因此即使中英两国存在文化上的差异,观众也能通过视觉语言交流沟通.  相似文献   

6.
二十世纪末的中国平面设计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设计理念的引入及三大构成为基础的平面设计教育的发展使中国平面设计产生了巨大的飞跃。电视、互联网等动态媒介的发展也使平面设计不局限在传统静态媒介的约束之下,动态化的视觉语言因数字技术的进步而成为可能。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设计师开始注意到此时的中国平面设计过于西化,缺少具有本土气息的设计形式,如何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平面设计语言成为这个时期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杨鑫月 《今传媒》2016,(4):117-118
在当下的现代设计中,文字不仅仅是传达信息的工具,同时也是一种典型的设计要素.作为平面设计中重要的视觉传达要素,一种特殊的设计图形语言,它可以让作品更具美感和韵味,是一种富有感染力的设计,它跟图像在平面中的应用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文字设计就是把文字作为视觉传达设计中最基本的艺术语言,按照设计师的脑海中的构思,同时遵循一定的设计美学原理加以调整安排,把设计师头脑中的审美意象物态化的一个过程.文字的创意设计是任何一位设计专业人员的必修课程,尤其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和做平面设计的工作者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文字的产生离不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它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字设计也是伴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高度发展而不断进步走向成熟的.  相似文献   

8.
党中华 《大观周刊》2012,(14):297-297
本文简要阐述了平面设计中视觉空间的转换原理,从标志设计、版式设计二方面对平面设计中视觉空间的运用.以及二维平面引向空间、合理空间引向悖理空阎的平面设计视觉空间的表现形式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平面设计的视觉展示技巧、发布模式展开说明,提出应结合图书馆理念,提高图书馆宣传中的平面设计质量,建立图书馆的专业形象.  相似文献   

10.
“白金创意2000”是中国美术学院平面设计专业师生作品年展中的一项重要活动。本届年展由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和成人教育分院发起和主办,参加人员包括平面设计的现职专业教师、在读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以及进修生,是中国美术学院平面设计教育水平、创作水平的一次大检阅。“白金创意2000”学生作品展以主题海报竞赛形式出现,本届竞赛主题为“沙尘暴与环境保护”。经过15人的评审团  相似文献   

11.
平面设计是摄影与其他元素的恰当结合,增强了平面设计的直观性,使设计作品在满足设计理念的同时构局简单富有创意。本文对摄影技术与平面设计的关系、摄影在平面设计中的重要性以及摄影技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2.
尽管"跨界"这一概念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就已在西方出现,但其真正构成一种全球性的趋势与风潮却是在互联网、数字艺术以及各种新媒体艺术对工业化的设计产生影响之后.在这样的背景下,动画作为一种商业需求成为跨界设计的一个门类;同时,有更多的设计师参与到动画的"设计制作"中来.动画,作为一种艺术手法,为设计师带来了新的灵感;而各种类型的设计艺术也将其各自的风格特征带入到动画表现中.动画的表现形式产生了嬗变,其中的一些特征甚至已经影响到了传统意义上的影视动画.对于动画来说,美术风格与视听语言同样重要.因此,在论及表现形式时,这两方面的因素都需要考虑.本文对动画表现形式的分析也将始终围绕这两个重要的方面进行.1.糅合在所有设计门类中,平面设计对动画造型语言改变带来的影响最大,也最为深远.在美术风格方面,动画汲取了平面设计中视觉和知觉原理,开始将形状、色块等作为表现手段纳入风格之中;另一方面,平面设计对于构图和色彩的平衡感的追求也影响了动画的基本构图,以及"在动态中寻求视觉平衡"的视听语言特征.  相似文献   

13.
冯莉 《新闻前哨》2012,(4):67-68
电视主持人以其个性化的形象出现在屏幕上,以其鲜明的个人身份代表节目行使着话语权。话语是通过一定的语言符号和形式进行的。传播学者和心理学者把这种符号和人际交流的形式分为:语言与非语言,即有声语言与无声语言。电视是门视听艺术,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言"与"行"是被观众的听觉、视觉一并接受的。有研究表明:在信息交流中35%是通过语言获得的,  相似文献   

14.
王端 《新闻界》2014,(1):45-47
从平面广告视觉化的角度,以视觉思维相关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图形语言在平面广告信息有效传递中的作用,并以大量实例进一步阐述了平面广告图形创意设计的基本方法,以探索一条能够实现平面广告在视觉语境下信息有效传播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巢湖日报》是中共巢湖市委机关报,成立于1985年,那时我就担任《巢湖日报》美术编辑。报纸的美化设计是一门实用设计艺术,它既包含了平面设计中的设计法则,也包含了新闻学、语言学中的很多知识,又要有和专职画家一样的美术基础和理论知识。报纸美编一定得是多面手。  相似文献   

16.
一、引论
  广告是一种大众传播方式,广告一出现就伴随着美感和实用两种因素。在艺术土壤的培养下,现阶段的广告设计已经成为视觉传播的一种艺术手法,而从其表现出来的鲜明形象既是前提,也是基本条件。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年代,以非语言手段为主的广告,被越来越多的采用,正如著名的伯恩巴克理论中的“广告上最重要的东西是要有original。”只有最大程度的引起消费者注意,并且满足消费者兴趣,才是广告达到成功的真正标志。本文以广告中的非语言手段为研究对象,对广告作品中非语言手段的概念、表现形式、传播作用及其局限与改进进行研究。文章首先通过概括非语言手段的含义,来初步认识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来了解视觉广告中运用此类手法是多么的重要,其次通过分析非语言手段对广告的作用,归纳出非语言符号的独特影响力。再次,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对非语言手段在广告作品中的不同表现形式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最后分析中国目前非语言手段应用的局限并给出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17.
面对特殊时期的平面设计,年轻的设计师从多方面进行了视觉化的信息传达。面对种类繁多的设计,平面设计除了公益宣传、歌颂类以及信息综合题材以外,设计师还应该在设计方面注重结合当地文化传统,以视觉化方式呈现信息,并且还应主动承担视觉化的历史记载,履行个人的社会职责。同时,在日常消费类设计等方面,应该随特殊时期人的心理变化进行相应调整,注重个人化的设计方式。  相似文献   

18.
电视是一门艺术,电视艺术的复杂性,对从业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视作品能否吸引观众的眼球,满足受众的需求,与电视摄像记者和文字记者能否满足受众的视觉审美心理密不可分。电视新闻记者要满足观众的视觉感受,就得运用好电视新闻画面与语言。  相似文献   

19.
李卫召 《大观周刊》2011,(16):225-228
“陌生化”一词最早出现在文学中尤其是诗歌语言中,是20世纪20年代俄国形式主义一个核心问题,后被布莱希特等戏剧家应用到戏剧中,进而延伸到其它各个艺术领域,发挥了奇特的效果。通过分析研究“陌生化”在视觉传达中的体现及作用,确认其在视觉传达中的视觉共鸣,进而引起视线关注的功能;可以得出对“陌生化”理论的研究,能有效地提高和丰富视觉的趣味性,进一步揭示视觉艺术的生活来源性、阐释视觉媒介情感的沟通和交流性、有效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0.
幽默广告的视觉语言是广告表现中独特的艺术语言,它以生动的造型、鲜明的色彩和富有戏剧性的影像,直观地表现广告核心诉求.历史为我们展现了幽默广告视觉语言其形式与特征的多样与演化过程,我国幽默广告视觉语言所显示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三种类型特征--滑稽、诙谐和荒诞,反映了幽默广告视觉语言在广告宣传与推广过程中的表现和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