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马玲 《大观周刊》2011,(28):102-102
古诗教学的意义不仅在于让学生从小就了解祖国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古诗能使学生较为正确地认识古代社会,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发展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并能增强爱国主义感情。  相似文献   

2.
王慧 《大观周刊》2012,(28):235-235
古诗教学的意义不仅在于让学生从小就了解祖国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古诗能使学生较为正确地认识古代社会,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发展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并能增强爱国主义感情。  相似文献   

3.
秦红亚 《大观周刊》2011,(48):119-119
作文教学是一种学习和运用语言的教学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叙事、抒情、议论、说明的能力,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记叙描写能力。如果能够把作文教学方法应用于古诗教学中,或者说以作文教学为载体来学习古诗,这不是达到学习运用语言的目的了吗?本文力图寻找出这样一条途径为小学高年级的语言教学提供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4.
张乾 《大观周刊》2011,(20):8-9
古诗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它们内容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有很多哲理。小学语文教材中入选的古诗都是脍炙人口、流传甚久的千古名篇,每首古诗皆蕴涵着关的语言、关的韵律、关的画面、美的哲理、美的意境、美的情感。我们有必要对这些古诗作品所包含的极为丰富的美育资源进行一番发掘、梳理,以便于我们能因材施教,利于审美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更应该在古诗教学中抓住诗中各种美的因素,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5.
李菲 《大观周刊》2011,(28):202-202
中学语文教材所选古代诗歌种类丰富.既有古代诗.又有近体诗,还有词曲等。古诗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还可以陶冶情操,丰富心灵,提高文化素养。在进行古诗教学与赏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陈杰  李欢 《大观周刊》2011,(41):141-141
古诗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在小学教材中,古诗教学内容占很大比例,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情感有着重要作用。在小学阶段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运用故事法创造情景,使小学生对古诗充满好感,使古诗文的教学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7.
全丽红 《大观周刊》2012,(35):222-222
古诗在中国文化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是炎黄子孙必须继承的宝贵遗产。在小学教材中,古诗教学占有很大的比例,《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古诗词教学目标指出: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古诗是我国古典文学的宝贵遗产,从语义关联的视角对领域信息资源中显性知识(人物、时间、地点等)、隐喻知识(物象、情感等)以及用于解释隐喻文化背景的文化图式进行语义组织,对于新时代下我国文脉的内涵式传承与认知服务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提出基于知识本体的隐喻知识及其文化图式组织模型。从古诗的物象与情感概念切入,剖析物象与意象隐喻知识的概念内涵与作用机制;对古诗文本进行特征解析以归纳核心的元数据,以构建融合显性与隐喻概念的古诗知识本体;获取领域显性与隐喻知识构建古诗知识图谱进而开展图谱解析。采取语义推理逻辑从图谱三元组数据中发掘古诗隐喻文化图式;将文化图式的图谱数据作为古诗表示特征进行计算,从族性和特性的角度探索古诗分类编目和个性化推荐等知识服务应用。[结果/结论]所构建的古诗知识本体能够从语言层面和诗人心理层面对隐喻知识及其文化图式进行有效知识组织,真正实现从语言、语义、情感及隐喻等层面对古诗进行知识挖掘与数据关联,以提升读者对古诗文化的感知、理解与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9.
郭智 《大观周刊》2012,(31):239-239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用了不少文质兼美、意境深远的古诗,这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诗歌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充分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但是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如果我们还是仅仅停留在过去那种“一支粉笔一本书”的陈旧教法上.就很难让学生充分领略这道独特而又亮丽的风景线。时代在进步.我们的教育手段也要不断更新.如果在古诗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不仅能大大调动学生的视听觉感官系统.更能使古诗教学充满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0.
腾兰亭 《大观周刊》2012,(30):179-179
对话教学法是近年来教育界普遍欢迎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我国古代时期常用的主要教学法。就是教师和学生在一定的既定教学的氛围中,采用语言、表情、行为等相互沟通交流,教师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言语、理解、反思等互动方式在经验共享中创生知识和教学意义,提升人生品味、境界及价值的教学形态。因此, 对话教学给学生了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是一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去探知教学内容的妙趣。  相似文献   

11.
肖雯 《大观周刊》2012,(35):119-119
语言是一门交流工具。日语会话课程是一门为培养学生将所学的日语知识转换为实际语言能力和技能的课程,是日语语言技能和能力的实践课。在日语会话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应该不断地探索先进新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把教学重点从传授语言知识转移到培养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上来,通过会话课使学生掌握情景会话的内容并做到熟练运用,使其具有良好的日常生活对话能力,并逐渐养成用日语思维会话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2.
简论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中国文化素养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培养中,中国文化素养的涵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语言的教学是文化的教学,目的语的文化素养是外语教师的必备素质,汉语作为外语的教学较之其他语言更离不开中国文化的教学。在现有的条件下,强化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中国文化自觉;开掘对外汉语专业的隐性课程;优化课程结构,增设中国文化类课程是培育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中国文化素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赵丹 《大观周刊》2012,(3):212-212
小学古诗的教学,对于小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质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徐霞 《大观周刊》2011,(35):142-142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所承载的内容,两者关系十分密切。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现代外语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但是具备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随着对交际理论的研究及其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很多的人已经达成了共识,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  相似文献   

15.
张中勤 《大观周刊》2012,(43):383-383
文化教学对语言教学的影响一直是外语界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笔者长期从事初中英语教学,经过为期20周的教学实验,根据实验数据和其他调研,认为系统有效的文化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文化的敏感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6.
马美丽  蕈欢  吴蝶 《大观周刊》2012,(19):251-25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容。语言只有在它所处的文化背景中才能被充分认识。所以,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本文联系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实际,阐述了文化背景知识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张君 《大观周刊》2012,(32):256-256
在英语教学中.文化差异嚣导袭语言学习和理解的困难。因此,荚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而且也应包含文化知识的传播,教师应寓教文化于教语言之中,通过加强中西文化差异对比,克服学生学习英语的文化障碍,增强学生踌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  相似文献   

18.
金传梅 《大观周刊》2012,(43):377-377
英语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目前英语教学的关键。教师在传授语言的同时还需同时同步地传授中西文化知识。本文通过对“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文化冲突的介绍和语言与文化关系两方面来探讨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 现代的英语教学除了要继承传统教学中的优点外,更重要的是要以语言教学的目的为中心来开展教学。  相似文献   

19.
吴蝶  马美丽  覃欢 《大观周刊》2012,(21):220-221
语言意识的培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较为广泛,但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较少提及。我国小学已普遍开设英语课程,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是有可行的。良好的语言意识有利于学生将来的英语学习,学习者能更好地运用英语,减少交际中的障碍,并进行成功交际,培养学生语言意识是有必要的。本文主要从建构理论,认知的过程出发,并结合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的实际,说明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培养语言文化意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20.
屈英姿 《大观周刊》2011,(14):39-39
多媒体的出现为古诗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本文简要地阐述了自己借助网络媒体,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品味诗中所描绘的意境;拓展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综合素养这四个方面入手,优化古诗教学的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