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改进目的  高中化学实验中溴苯的制备在有机化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是讨论苯的取代反应的重要依据 ,而按教材中该实验方案演示存在如下不足之处。1 1 表面积较大的粉状催化剂加入后反应剧烈难以控制反应进程。1 2 产生白雾现象不明显。1 3 由于溴具有很强的挥发性 ,易与溴化氢气体一起进入锥形瓶 ,从而降低了溴化氢检验的可信度。1 4 尾气吸收装置不密闭 ,不能避免苯、溴和溴化氢蒸汽对空气的污染。1 5 反应结束后 ,倾到反应混和物到水中时 ,不能避免溴、苯、氯化氢的大量逸出 ,污染极大。2 改进后的效果2 1 使用铁丝…  相似文献   

2.
一、关于苯的溴化实验的改进 仪器安装如图所示。将10毫升干燥的苯和1克铁粉加入干燥的试管1中,在试管2中加入约40毫升四氯化碳,在滴液漏斗中加入大约6毫升溴。将溴缓慢滴入反应试管中。反应通常不立即开始,当加入1—2毫升溴后,仔细  相似文献   

3.
苯的溴代反应实验的改进江苏如皋中学(226500)于厥冰一、实验装置如下图:A.反应器;B.洗气瓶;1.液溴;2.铁;3.苯;4.CCl4;5.蒸馏水二、实验步骤1.在反应器A内装入铁屑和苯,分液漏斗内加入液溴,洗气瓶B内加入CCl4、锥形瓶内装入水...  相似文献   

4.
苯与溴的取代反应湖北省潜江市竹根滩高级中学(433100)朱国义1实验目的11让学生掌握苯与溴在铁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的实质。12通过实验的改进减少有毒气体对空气的污染。2实验装置图苯与溴的取代反应A反应器B洗气瓶C吸收(HBr)装置D...  相似文献   

5.
1 改进的目的 一次装入溴和苯,多次重复实验,避免溴蒸气污染教室空气;易于控制反应,操作方便,现象鲜明. 2 实验装置 3 操作与现象 3.1 在实验准备室里根据实验次数,按每次实验约1ml苯0.5ml液溴,向a中先加苯再加溴,然后盖上瓶塞.  相似文献   

6.
苯的溴代反应是苯的重要性质之一,做好苯的溴代反应实验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掌握合适的苯、溴配比。多次实验证明,苯、溴的体积为8:1较合适,用铁粉作催化剂,混合后约1min反应液进入微沸状态,反应剧烈程度适中,减少了反应中溴的挥发,并有合适的反应时间,有利于实验  相似文献   

7.
在中学化学“苯与溴取代反应”演示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 .在吸取教材优点的同时 ,弥补了教材中的不足 ,带来了课堂教学的新效果  相似文献   

8.
中学课本中介绍苯的取代反应性质时是以苯和溴反应为例进行实验的.若按课本上的装置和操作,将苯和溴混和好后,再加入催化剂——铁粉,烧瓶内液体急剧沸腾,大量的溴蒸气和溴化氢气体充满烧瓶上面的空间,并通过长导管进入锥形瓶,进一步弥漫到空气中,产生呛人的白雾和窒息的恶臭,造成严重的污染,锥形瓶中的蒸馏水也会因溶有溴呈棕黄色,这时再用AgNO3溶液来检验蒸馏水中的溴离子缺乏说服力.另外,实验结束后,把烧瓶内生成物倒入水中,生成的溴苯因溶有溴而呈褐色,尽管在教学中强调是因为溶有溴而发生了颜色变化。  相似文献   

9.
对高中教材中有关苯的溴代反应实验存在的问题,笔者进行了改进,效果较好。1 实验用品 1:2(体积比)溴—苯溶液20滴,10%氢氧化钠溶液20滴,铁粉0.1g,浓氨水,棉花,蓝色石蕊试纸,方形磁铁(2cm×1cm×O.5cm),球形玻璃管,胶带等。  相似文献   

10.
苯的溴代反应的实验改进山东巨野实验中学(274900)王良义在圆底烧瓶里放入0.25克铁粉和11毫升干燥的苯,配备好双孔塞,分别插入长导管和胶头滴管。用注射器吸取5毫升溴,将针头插入胶头简管的胶帽中,慢慢推动针栓,控制加溴的速度,使反应物液面一直保持...  相似文献   

11.
高中化学第二册中苯与溴的取代反应的演示实验(实验4—14),反应较易进行,效果也可以。但由于装置的封闭性差,液溴和苯易挥发,容易污染环境,影响师生健康。为此我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在教学中收到了显著效果。a.仪器装配。如图1所示。b.实验方法。①先把溴和苯按1∶2体积比混和放入大试管中。②在三通玻璃管的支管中加入铁屑并用磁铁吸住,再在三通管的一端放上蘸有浓氨水的棉团后塞好胶塞,另一端用塞子夹住一图1 苯与溴取代反应装置1.大试管 2.三通玻璃管 3.浸浓氨水的棉团 4.湿润的兰色石蕊试纸 5.…  相似文献   

12.
中师化学课本演示实验10-13,苯和溴的取代反应实验,是一个重要的有机定性实验。我们根据教材的演示方法进行操作经常出现以下问题:①苯与溴混和之后,反应便很快发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将一个带长导管的橡皮塞塞在烧瓶口上,操作起来极不方便。若操作稍慢,溴化氢和溴蒸气从烧瓶口喷出,严重污染环境;若操作稍有不慎,会使导气管接触水面而产生倒吸,使实验失败。②反应过程中,常有较多的溴随溴化氢逸出,影响溴化氢的检验。③实验分步进行,费时费事,不便于教学。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对此实验进行了改进。图1 苯溴取代反应装…  相似文献   

13.
在讲苯的溴代反应时 ,课本和教参上均未提到该演示实验中溴与苯的量的比例关系。许多师生都感到该实验难以控制 ,不是反应太慢 ,就是太剧烈 ,导致大量的苯、溴及生成的溴化氢急剧挥发 ,污染教室环境。为了做好该演示实验 ,笔者经过实验 ,进行了如下改进。附图 实验装置一、装置变单孔塞为三孔塞 (或把烧瓶改为三颈瓶 )。一孔插入长直玻璃管 ,其余两孔分别用来插入吸有苯和溴的两支长滴管 ,如附图。二、操作1 药品加入顺序的改变往烧瓶 (或试管 )中加入少量铁粉 ,塞上三孔塞 ,固定。用两支长滴管分别吸入苯与溴 ,插入其余两孔中。先滴加三…  相似文献   

14.
现行高级中学课本《化学》第二册 1 0 5面[实验 4-1 4 ]安排了苯跟溴反应的演示实验 ,通过多年教学实践发现该实验存在以下问题 :①实验中造成的环境污染非常严重。由于溴易挥发 ,且有剧毒 ,本身又是放热反应 ,所以挥发出溴蒸气较多。②反应不易控制。由于反应物和催化剂一次加入 ,反应过于剧烈 ,不易控制反应速率。③产品检验。生成的HBr气体中混有一定量的溴蒸气 ,造成对HBr中溴检验的干扰。我们在长期的实验教学中 ,对本实验做了多次探索和改进 ,最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实验用品及作用实验装置如附图所示 ,…  相似文献   

15.
苯在无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不与溴发生取代反应,而在有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苯环上的氢原子可被溴取代生成溴苯,同时放出溴化氢气体。人教版高级中学化学第二册中介绍此反应时,采取如图1装置。 图1装置有以下不足之处: a.具有强烈腐蚀性的溴容易逸出,污染环境; b.铁屑或铁粉混杂于产物中,造成实验现象不易观察; c.溴化铁作为催化剂的作用不突出。 针对以上三点,本人对该实验做如下改进(如图2),供各位参考。 操作过程如下: a.气密性检查。 b.先向分液漏斗中注人6mL苯,然后用长滴管取3mL的澳,注人苯液下面。…  相似文献   

16.
为了改进以2,3,4-三氟苯胺为原料合成3,4,5-三氟溴苯的传统工艺中存在的产品产率低、副产物产率高和生产成本高的缺点,该实验将溴化反应过程中溴素用量减少一半,溴化后用过氧化氢氧化产生的溴化氢,使之转化为溴素后再进行溴化反应.并采用了单因素分析法探讨了改进后的合成工艺的最佳合成条件:溴化反应温度为36℃~45℃,溴化反应时间范围是8~9h,硫酸与冰醋酸最佳配比为1:0.15,亚硝酸钠与次磷酸钠最佳配比为1∶0.930.在此工艺条件下,3,4,5-三氟溴苯的产率≥76.0%,副产物1,2-二溴-3,4,5-三氟苯产率为3.0%.由于溴素、冰醋酸和亚硝酸钠等辅料的用量比传统工艺少,使得生产成本大幅降低,并且基本达到了提高产品产率和降低副产物产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在进行某些化学实验时,由于设计不规范,操作不到位,在实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污染,使得实验者的身心健康受到损害,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此过程中往往受了负面影响,而有了不愿意学化学的想法,觉得化学是造成环境恶化的罪魁祸首。要改变这种局面,重要的是对某些化学实验进行合理的改进,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下面就具体的某些实验作说明。1苯与溴反应的实验改进高二化学教材中关于苯与溴反应的实验装置如图1。尽管教材中的设计说到了与瓶口垂直的一段导管可以兼起冷凝器的作用,但事实上,所有做过此实验的老师都会发现:当铁粉加到…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苏教版有机化学基础(2005年)第50页,在《观察与思考》部分设计了苯的溴化反应的实验。通过我们实践发现该实验存在一些弊端:装置太复杂,药品用量大,不利于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而且耗时多。很多教师受实验室条件限制,根本不做该实验或让学生看视频,为了做好该实验我们进行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19.
关于苯的溴代反应实验,现行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5相对于人教版教材第二册来说,虽较有效控制了苯、溴及生成的溴化氢急剧挥发带来的污染,但装置比较复杂,药品用量大,而且演示实验时耗较多。许多老师因怕麻烦或受学校条件限制,而索性仅仅板书该实验或者让学生看视频。为了做好该项实验的操作演示,笔者经研究、实验,对该实验项目进行了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20.
对一个化学演示实验的增改山东省安亚市第五中学王春贵(262118)苯跟溴的取代反应演示实验,按课本4-14实验装置操作,由于本反应是放热反应,溴又易挥发,反应开始后挥发出的溴蒸气连同反应生成的HBr气体一起导出,这样HBr在导管口处遇水蒸气形成的白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