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经书的注本与疏文本来各自单行,至南宋前期始正式汇编刊刻,最早开版的是《周易》、《尚书》、《周礼》三经.南宋中期以降,渐次增刊《毛诗》、《礼记》、《左传》、《论语》、《孟子》等经.这些注疏汇本皆刊于越州(今绍兴)①,均半叶八行,世称“越刊八行本”.  相似文献   

2.
国内最近出版的有关《易经》研究的著作,令人瞠目。笔者最近作了一个粗略的统计,大致有30余种。主要有:《周易大传新注》(齐鲁书社)、《周易古史观》(上海古籍)、《周易论疏》(中华书局)、《易小传·周易通解》(文物)、《周易消息》(文物)、《船山易学研究》(华夏)、《易图的数学结构》(上海人民)、《周易纵横录》(湖北人民)、《易学哲学史》(上册北大)、《周易讲座》(吉林大  相似文献   

3.
李小成 《兰台世界》2009,(11):54-55
在《易》学发展史上,王弼的《周易注》及其《周易略例》对后世的义理易学影响是深远的。在其论著的流传过程中,因其影响巨大而版本亦为繁多,本文仅以史志目录等文献梳理提要,明晰王弼《周易注》版本之流播脉络,以清学术之源流。  相似文献   

4.
湖南在两宋时期,偏安南方,战祸稀少,洞庭鱼米之乡、农业手工业发达,雕版印刷盛行全省。据地方史志所载,木刻版书达数百余种,流传于今世的宋版书尚有南宋绍兴年间湖北提举茶盐司常德刻本《汉书注》一百卷,南宋乾道九年(一六五年)永州郡庠刻本《柳柳州外集》,宋嘉定十一年(一二一八年)衡阳郡斋刻本《致堂读史管见》等。  相似文献   

5.
将多种内容和形式不同的书,加以编辑或整理,成为一部书,并另取一个书名的就叫丛书。我国最早的丛书是南宋嘉泰二年(公元1202年)俞鼎孙、俞经弟兄二人所辑的《儒学警悟》。他们搜集了《石林燕语辨》、《演繁露》、《嬾真子录》、《扪虱新语》(上下),《萤雪集说》和《考古编》七部书编辑而成。但这部书流传很少,清代光绪年间才发现明抄本,至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才由陶湘刊行。在这部书未发现以前,考证丛书源流的都以宋咸淳癸酉(公元1273年)左  相似文献   

6.
周越 《图书馆学刊》2009,31(4):91-92
国家图书馆藏南宋两浙东路茶盐司刻宋元递修本《礼记正义》是已知的《礼记》经、注、疏舍刊之最早版本,对于研究《礼记》具有重要版本学和校勘学价值;书后黄唐识语为考证《十三经》经、注、疏文合刻的起始时间提供了重要线索;书中诸家藏印及书后跋文互相印证,清晰地揭示出此书递藏流转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存第一部综合性丛书《儒学警悟》,为南宋俞鼎孙、俞经兄弟所辑,是书为七集四十卷,所收书为宋人著述六种四十一卷,内容多为记载宋代制度掌故、人物琐事。上海图书馆编《中国丛书综录》中的《前言》(1959年中华书局出版)及1981年该书《重印前言》(载上海《图书馆杂志》1982年第1期),均称:《儒学警悟》一书“辑成于南宋嘉泰二年(1202)”。  相似文献   

8.
伴随《周易》八卦抽象性而与生俱来的神秘色彩,给各种互相抵牾的阐释开了方便之门。三千年来注家蜂起众口铄金,粗鄙化、神秘化、理性化的框框、标签纷至沓来,硬把它看作是一部卜筮书或讲儒道义理的书(哲学书),甚至还将其附会为科学书(医药、丹道、堪舆,现代数学和相对论、量子力  相似文献   

9.
孟子是活动于战国中晚期的思想家,今传《孟子》一书。《史记·孟荀列传》云:"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大学》《中庸》《论语》列为《四书》,成为读书人必须研读的典籍。《孟子》旧注中存在一些疑问,颇有争议。例如:《孟子·梁惠王上》记梁襄王问天下恶乎定,孟子答曰"定于一"。其义同于《周易·系辞下》所云:"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又如同篇有"独何与",凡二见,当读为"孰可与"。  相似文献   

10.
《战国策》是一部记录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言行、策谋的书,西汉时由刘向整理校定。至东汉,有高诱为之作注。南宋初年,又有姚宏续高诱注。我馆收藏有三种高诱注姚宏续注本《战国策》,本文考证了这几种版本的源流及价值。  相似文献   

11.
《周易》《周易》在战国时期就被看作经典,2000年来,列为群经之首,各种传注汗牛充栋。近年来,易学又显。坊间《易》类图书琳琅满目。在《周易》卦爻辞中,反映了当时的阶级斗争,作者同情被排挤的王臣和隐遁的人士,主张列国和好。在生产方面论及选材制弓,反映出丰富的农业、商业经验。《周易》还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全书基本上是散文,但韵文也占其中的三分之一。语言简洁,描写  相似文献   

12.
南宋《京城图》是迄今发现的最早明确标示国家档案馆位置的古地图.南宋京城临安(今杭州)的地图《京城图)始载于咸淳四年(1268年)由潜说友编纂的《咸淳临安志》,距今已有700多年.  相似文献   

13.
读史笔记     
历史上最早用纸写信的例证根据迄今查到的资料,最早用纸写信的事,见《后汉书》卷二十三注所引马融《与窦伯向书》:孟陵奴来,赐书,见手迹,欢喜何量,见于面也。书虽两纸,纸八行,行七字。为《后汉书》作注的是唐代章怀太子李贤,所引资料多为史家重视。这里的受信人窦伯向,姓窦名章,字伯向,东汉名臣窦融的五代孙;《后汉书》卷二十三有传。写信人马融,在汉著名经学家,《后汉书》卷六十(上)有传。马融在  相似文献   

14.
被查禁的6种迷信书是:《周易与预测学》(花山文艺出版社)、《易数精解》(中国文史出版社)、《周易预测指南》(中国华侨出版公司)、《民间姓名习俗》(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观人术》(华文出版社)、《女士的风采》(中国城市出版社)  相似文献   

15.
日本藏汉籍,其总数无人敢妄自断言。依其国家文化财保护委员会之规定,分汉籍为“日本国宝”、“重要文化(美术)财”、“善本”(包括希见书)及“普通”四级。我自八十年代以来,数次在日本工作。蒙国家教委全国高校古委会之支持,察访古籍秘本,历尽艰辛,得“善本”及“善本”以上书七千余种。今应《中国典籍与文化》编辑部之约,就已被指定为“日本国宝”之汉籍(唐写本28种,宋刊本13种)作一《钩沉》,介绍于国内外同行,并就正于方家。周易注疏十三卷 (魏)王弼(晋)韩康伯注 (唐)孔颖达等疏南宋初期刊本陆子遇手识本共十三册足利学校足迹图书馆藏本原陆游陆子遹等旧藏按:此本于1955年(日本昭和三十年)6月被指定为“日本国宝”。  相似文献   

16.
古往今来,有关研究《周易》的书不下三千种,但由于《周易》时代久远,文辞简古,某些史实难明,还由于时代的局限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得出的结论各各相异,甚至大相径庭,莫衷一是。湖南师范学院教授宋祚胤先生对《周易》进行了长期研究和新的探索,写出了《周易新论》一书,并已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宋先生在书中否定了历来许多学者关于《周易》是一部占筮之书的说法,认为《周易》是一部“具有完整思想体系的著作”,有它的宇宙观和政治观,而且在先秦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发展史上有着承先启后的作用。为探索《周易》的宇宙观和政治观之便,作者在书中首先探索了《周易》的写作时代和研究《周易》应当采取的正确方法。他征引  相似文献   

17.
《图书馆》1980,(3)
我国刻版印书,大约起于唐僖宗中和(公元881—884)年间。湖南最早刻版印书的人,据现有史料记载,是北宋初年的朱昂。朱昂,衡山人,宋真宗时为翰林学士,致仕后还乡,以“知止亭”、“幽栖亭”名义刻过书,但其书今尚未见。现在还有书可查、有记载可考的,是南宋初年刻印的孔平仲《续世说》十二卷。据《宋史·孔平仲传》称,孔为北宋时新喩(今属江西省)人,绍圣(公元1094—1097年)中曾知衡州。《续世说》是仿照南朝刘庆义的《世说新语》体例编写的叙述南朝及隋唐五代  相似文献   

18.
书讯     
《新闻文存》汇集我国四种最早的新闻学译作与著作的《新闻文存》一书,已由复旦大学余家宏、宁树藩教授等人编注,中国新闻出版社出版。该书汇编了日本最早的松本君平著的《新闻学》、美国最早的休曼著的《新闻实用学》、我国第一本理论新闻学著作-徐宝瑛著的《新闻学》(191。年出版),我国第一本采访学专著-邵飘  相似文献   

19.
《江西图书馆学刊》2017,(4):113-118
胡一桂《易本义附录纂注》现存最早的版本,为新发现的元刻十五卷本与另二部元刻残本。清刻《通志堂经解》本自元刻出,《四库全书》本又自通志堂本出。另有今已亡佚的元代增订本,其主要内容保存于董真卿《周易会通》中,在引用诸家解说与胡一桂自注方面,均较现存诸本有较大规模的扩充。  相似文献   

20.
在谈到辑佚的起源时,王余光先生的《中国历史文献学》说:"宋代学者曾从马总《意林》、李善《文选注》和鲍照《舞鹤赋》等书中辑出《相鹤经》一书。"杨燕起、高国抗二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文献学》也说:"辑佚出现于南宋。当时黄伯思从《意林》、《文选注》、《舞鹤赋》等书中辑出佚书《相鹤经》。"洪湛侯先生《中国文献学新编》在《辑佚的取材》一节中也说:"宋黄伯思《东观余论》说所见《相鹤经》是从马总《意林》、李善《文选注》、鲍照《舞鹤赋》‘抄出大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