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河工程管理体制公司化管理的本质是,通过明晰的产权关系,引入“预算 管理”的组织结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强化竞争、激励、监督和制约机制,提升黄河治理的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公司化管理代表了黄河治理体制改革的方向,成为黄河治理体制改革的现实最佳选择和主流模式。  相似文献   

2.
《治黄科技信息》2006,(4):15-16
6月21日至26日,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正英实地考察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治理情况。通过实地考察和听取黄委的汇报,充分肯定了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现代化事业所取得的各项创新和突破,针对当前黄河下游河道面临的主要问题,就如何加快实现下游河道治理的战略突破发表了意见。  相似文献   

3.
在黄委科技委2005年年会召开之际,我谨代表委党组,向科技委的全体专家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在过去的一年中,通过科技委专家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和咨询工作,丰富和完善了黄河治理方案,推动了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事业的进展,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4.
《治黄科技信息》2004,(5):11-11
旨在推进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现代化的“三条黄河”建设吸引了世界目光,8月16日一17日,美国《新闻周刊》北京分社社长刘美远携其新闻助理来黄委考察“三条黄河”建设情况,并于17日上午就黄河治理开发的有关问题采访了黄委主任李国英。  相似文献   

5.
治理黄河是林则徐政治生涯中极其重要的政绩,与之前的治黄大吏不同,林则徐做事认真,严谨务实,他痛恨渎职,对此类人等严惩不贷,同时还兴利除弊,大胆进行改革,探索治理黄河的新途径,新方法,因而取得了积极的治理成效。  相似文献   

6.
《治黄科技信息》2006,(6):23-24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黄河60周年。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此作出重要指示。胡锦涛强调,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治理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60年来,人民治理黄河事业成就辉煌,但黄河的治理开发仍然任重道远。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加强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进一步把黄河的事情办好,让黄河更好地造福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7.
《治黄科技信息》2003,(2):20-21
黄河网报道 经过两天的实地考察和三天的大会研讨发言,黄河河口问题及治理对策研讨会于3月25日在黄河尾间东营落下帷幕,会议研讨并提出了《关于加强黄河河口研究及加快治理步伐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十五”期间,黄委科技信息工作以服务于黄河治理开发为宗旨,紧紧围绕治黄中心任务,做好治黄及水利信息资源的收集、保存、加工、整理和开发利用工作,为领导决策、科学研究、设计施工、技术攻关,为黄河治理与开发及发展黄河产业经济等,提供了及时有效的科技信息咨询服务;积极参与了黄委信息化和“数字黄河”建设;加强了科技信息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探讨和新技术手段的研究与应用,全方位提升了黄委科技信息工作的总体水平,初步实现了治黄科技信息工作现代化。现将“十五”期间黄委科技信息工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治黄科技信息》2004,(2):16-16
新华网报道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最近首次正式提出,黄河治理的终极目标是“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水利界人士评价说,这一全新的治河理念。标志着中国黄河治理开发和管理将步入“可持续发展”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黄河治理开发和管理的现代化,促进治黄工作从传统水利向现代化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2001年7月25日,黄委会李国英主任正式提出建设“数字黄河”工程。“数字黄河”通俗地讲就是把黄河装进计算机,从而可方便地模拟、分析、研究黄河的自然现象,探索其内在规律,为黄河治理、开发和管理的各种方案决策提供科学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数字黄河”工程建设的全面启动,卫星导航和卫星通信系统在水文测报现代化建设、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淤地坝建设及黄河调水调沙、下游地区的洪水预报与灾情评估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介绍了GPS定位技术和我国自主产权的“北斗卫星”系统,展望了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在黄河治理工作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治黄科技信息》2004,(1):26-27
黄河网讯 2月2日,从黄委水文局传来消息,作为“三条黄河”建设的基础性工作,黄河下游河道断面测验体系建设已经完成,至此“原型黄河”的测验体系日渐完善。它将为日新月异的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13.
这次会议是科技委成立以来的第三次会议,我们希望这样的会议坚持下去,每年至少一次。目前,科技委在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向黄委会有关部门提供了多项重大问题的咨询建议,现在黄委会领导班子在决策一个重大技术问题之前,都是先提请科技委进行讨论。科技委在去年进一步加大了对重大项目的咨询频次和力度,如咨询了潼关高程控制,黄河下游滩区治理有关方案,2003年防御大洪水预案等。  相似文献   

14.
清代人民在二百多年治理黄河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治河技术,但也有沉重的教训值得深思和借鉴。通过对清代黄河治理的思考,提出了当今黄河治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治黄科技信息》2004,(2):17-17
新华网报道 中国正在抓紧建设看得见的“三条黄河”。除现实的“原型黄河”建设之外,黄河水利委员会又提出并实施了建设“数字黄河”、“模型黄河”的治河新构架,以“三条黄河”互为联动的工程化建设、数字化管理和科学化实验,逐步提升黄河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16.
进人21世纪,人们对黄河治理的要求越来越高,提出了要从传统的治理向现代化和可持续开发转变。“数字黄河”工程建设提出了要对防洪过程中“水文预报、洪水调度、查险报险”的主要环节进行系统的建设,这就需要对各类防汛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和运用提出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黄河从西向东横穿河南中北部,河床宽浅,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条件优越,沿岸文物古迹众多,建设黄河经济带有利于黄河治理和河南社会经济发展.沿黄综合开发要进行高起点统一规划,遵照安澜至上、生态优先、功能互补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治黄科技信息》2005,(3):11-12
5月26日,记者从黄河防总了解到,鉴于有利的水库蓄水条件和前3次成功试验的基础,黄河防总决定于今年6月16日即黄河进入汛期的第二天实施调水调沙,这标志着黄河调水调沙作为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常规措施正式转入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19.
《治黄科技信息》2004,(6):14-14
近年来,黄河水利委员会坚定不移地走科技治黄之路,构建“三条黄河”建设体系,大力推进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治黄科技工作在治河方略、应用技术、基础研究等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20.
黄河档案馆收集保管了关于黄河治理与开发的大量照片,这些照片,既有民国时期的,又有人民治黄60年来昕拍摄的。它是近代治黄的缩影,是几代治黄人战斗和生活的写照,时代越久,越显得珍贵。由于年代久远,利用次数频繁,或因当时洗印技术水平低,有的起了化学变化,使得部分照片和底片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急需进行保护和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