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化、哲学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作用究竟体现在哪儿?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文化?新近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哲学、文化与社会》一书中,作者易杰雄先生在对东西方文化哲学产生的差异、这种差异对民族个性与现实社会的影响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文化,特别是作为其核心的哲学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论证了改造社会文化土壤,尤其是改造哲学思想对于现代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最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对一些人们熟知的理论提法,通过反思提出了自己的新见,且逻辑严谨、说理透辟,令人折服。作者认为,西方哲人大多出身贵族,进行学术研究乃出于好奇心…  相似文献   

2.
周雯雯 《大观周刊》2012,(29):19-20
辩证法是一种建立在熟知思维的历史和成果的基础之上的理论.而熟知思维的历史与成果就必须以人与世界的关系为基础。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人与世界的关系就是人以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来改造世界,满足人类需要,即实践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全部哲学的生活基础就是人类实践。本文通过对马克思辩证法的实践性反思来考察马克思辩证法思想的实践性在当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反思是一种哲学术语,是古代欧洲哲学著述中的常用语。有人认为,哲学的本质是反思。反思的本意是自我批判。没有深沉的反思,不可能懂得哲学的真谛。没有深沉的自我批判,不可能认识自我、认识别人。马克思说过:“……历史的结果就是:最复杂的真理、一切真理的精华在于(人类)最终会自己了解自己。”笔者对于反思就曾有过曲折的经历和深切体会。  相似文献   

4.
郑利 《大观周刊》2013,(4):17-17
本文在文化哲学的视域下,对孔子教育思想进行了解读,从哲学理解范式和历史解释模式两个维度考察了孔子教育思想中的实践要义、理论要义和人的要义。探求孔子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饮食·文人·文化——评《文人与茶》■李安纲饮食,是所有动物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类独立的标志,是文化的载体。从孔子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到孟子的“食色,性也”,都说明人类对于饮食的重视;从老子的“五味令口人爽”,到李白的“但愿长醉不愿醒”,都...  相似文献   

6.
《文化释义》是一部文化哲学力作(1996年人民出版社出版),该著作者是李燕博土、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这部著作的问世,正值我国文化发展和整个世界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对人类遇到各类棘手的与文化发展相关的问题,能够提出新世界观和方法论理念,对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给予正确指寻,无疑是作者对中国文化和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贡献。在本书的阅读中,我们了解到,20世纪末,文化哲学作为当代人类思想主流会聚,以崭新姿态显示着人类精神世界的广阔前景.或者说,文化哲学在人类精神世界异军突起,以更加合理的精神方式和更为完整的理论形…  相似文献   

7.
传播就是文化 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鲁汉有一句名言:“媒介就是信息。”意在强调媒介,强调传播方式。媒介的文化力量,等于甚至大于信息本身的文化力量。不论是“热媒介”、“冷媒介”或“软媒介”、“硬媒介”,媒介作为传播的载体与过程,就是一种文化力量。从人文哲学的历史角度来看,过程常常比要素更重要。仪式会产生诗神,速度会改变力的要素结构。基因是生命的基本要素,但若没有形体,生命既不会形成,也不会运动。因此,我们不妨对这句名言作个阐释和引申:传播就是文化,就是人类文明化的过程。 在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史上,任何有…  相似文献   

8.
人类视觉认知的历史是人类对“所见即所在”、“所见即所得”观念不断反思的历史,在这种反思中,视觉传播经历了多种形式的变化。但无论哪一种视觉传播形式.其传播过程都存在着各种文化的碰撞.而这些碰撞在现代的Flash传播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档案作为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的记录和见证,同时又是承接历史文明的重要介体。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真实的历史记录。反映着人类文化的基本特征。档案的载体形态,档案的形成与管理,乃至档案的开发与利用等各个环节和层面。与一定时期的社会和文化发展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无不渗透着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人类的文化取向。因此,对档案文化的界定就应该从档案的形成、管理,以及开发利用等每个环节去把握,从其在社会和人类发展中的作用去把握。那么,如何看待档案文化在社会大文化演进中的地位和作用呢,我觉得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个层面:一是为解读文化遗产提供凭证,二是充当传承人类文明的使者,三是为服务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四是教育人民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目前我国发展市场经济和大众文化日趋低俗的现实出发,对大众文化进行了两点论分析,着重分析了它的价值失落及其产生的社会根源。文化的未来将是体现生存意义的高雅文化的复兴,但是处在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的中国,大众文化的发展将是不可避免的,我们的态度应当是:面对现实、立足引导,尽量减少大众文化的不良影响。这种积极引导应当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众传播媒介文化选择的第一个原则。本文对人类文化发展作了历史性的考察,并从现实的人类生存危机出发,提出了全息文化的构想。作者认为,任何文化都具有优势和缺陷,面对人类的生存危机,只有综合各种不同文化的优势,创造全息文化才有可能寻找出一条人类共同生存下去的出路。从这个大的命题出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众传播媒介文化选择的第二个原则应该是全面性。本文最后论述了大众文化工作者提高文化素养的决定性意义。在这一部分里,作者对现代社会知识分子的通病,对什么是知识分子,什么是文化素养和如何提高文化素养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站在现时代的立场上,作者批评了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的旧口号,提出了“文化就是力量”的新口号。  相似文献   

11.
传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播”是人类社会的基本活动之一,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传播是人类确立自我意识,人类社会活动得以建立共同的行动范式,具有共享的文化意义的前提,是人类历史文化赖以建立、生成和延续的基础。传播通过意义的构建活动,建构人类社会文化。传播观念的变化、技术的革命、制度的变迁,直接影响到人类文化的结构和形态。因此,对传播问题的考察,如果仅限于对信息传递的物理运动进行观察和描述显然是不够的,我们还得回到传统形而上学的老路上去,考察传播的本质问题。所以,我们仍然不得不追问“什么是传播”这类基本概念的内涵,解答什么是“传播的意义”的问题,这将有助于我们反思传播的本质,以建立传播学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一个复合性概念,广义上讲,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产和精神财产的总和。狭义上讲,文化特指人类的意识形态精神层面的内容,即关系人类社会生活的思想理论、道德风范、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等。文化是伴随人类的产生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人类历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文化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为了记录发展的、变化的文化,人类需要一种载体,这就是档案。  相似文献   

13.
所谓反思,即“再思”、 “反过来思”或“从后思索”,一切对现有的思想、理论的再认识、再思考都可称为 “反思”。在人类思想发展过程中,一种新理论的问世总离不开对旧理论的重新评价和认识,如亚里士多德哲学是在批判柏拉图哲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马克思的哲学则根基于对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哲学思想的反思。可见,人类自从开始自觉进行理论创作就把反思作为一种思维方法来使用了。但是,把反思作为一种理论来研究,则是到了近代,哲学研究的重心由本体论转向认识论的时候才开始的。确切地说,反思理论的演进过程同时就是人类对自己…  相似文献   

14.
在文化哲学研究的众多著作中,胡长栓博士的新著《走向文化哲学》以其清晰缜密的治思理路和质朴无华的语言风格令人耳目一新。该著对文化哲学的界分、哲学史前提、生存论基础及其内在的悖论性思维进行了条分缕析的说明和论证,引领读者进入文化哲学研究的崭新视域。  相似文献   

15.
现如今,萧红研究已经拓展到乡土、人道主义、哲学等多元领域,陈琳的《对人类生存意义的文化观照——评〈生死场〉》、王智慧的《〈生死场〉:生命荒原的赤裸展现》等文章从文化反思与文化批判的角度解读《生死场》,为萧红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但由于这种文化反思与文化批判缺少文化原理的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哲学语境中的现代图书馆文化图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昊青 《图书馆》2011,(4):8-11
在分析图书馆哲学的文化指向基础上,提出图书馆文化图式是指图书馆人及使用者普遍认同的,由图书馆精神、价值取向、伦理规范、图书馆思维以及图书馆制度等,构成的相对稳定的思想/行为方式,或是说一种由人类图书馆思想和文化进程的历史凝结而成的基本文化存在方式/生存样法,并指出现代图书馆文化图式的形成与发展是源于对图书馆哲学的反思性认知,以期为图书馆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学理基础与实践指向。  相似文献   

17.
人类社会好比一个大舞台,人类活动犹如一本社会剧,任何个人都要在这个社会剧中去扮演各自的角色。角色主体在扮演自己角色的时候,不仅意味着他在某个特定社会位置上采取何种行为模式,而且意味着社会、他人对角色主体应该采取的行为模式所抱的期望。电视人是社会生活中的一部分,他们既普通,又独特,既作为普通的社会成员扮演普通的社会角色,同时又因为电视工作本身在文化发展中的独特作用而扮演着特殊的社会角色。探讨电视人的行为模式,把电视人放在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进行文化定位,目前电视圈里还没有人就此进行专门的研究。但这…  相似文献   

18.
林晖  徐壮 《中国记者》2023,(7):12-14
<正>6月1日至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国家版本馆和中国历史研究院并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站在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进行了具有哲学和人类文化学意义的深邃思考,全面深入阐释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系统论述中华文明的基本特性和“第二个结合”的丰富内涵,在党的创新理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同样,作为评论作者、尤其是党报评论员,也应该多学点哲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素养,才能提升自己的境界,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可以说,评论作者的哲学素养关乎其作品价值的高下。哲学素养使人保持理性思考哲学,在古希腊语中是"爱智慧"的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的发展会给人本身带来什么影响和变化?这是人们关心、探讨的问题。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和当代现实丛书”之一《技术·文化·人》,为我们思考、研究这个问题,从哲学方法论的角度提供了某种有益的借鉴。这本书是苏联长期致力于技术哲学研究、并颇有成果的哲学家格·姆·达夫里扬的代表作。作者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系统地分析和介绍了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