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转型时期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随机前沿知识生产函数模型对转型时期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结论表明,2005年至2010年间:(1)相对于R&D经费和人员投入,知识存量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的作用不突出.(2)国外技术引进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创新能力的影响不明显.(3)国内技术引进对我国高技术产业R&D产出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但经济效益不明显.(4)我国高技术产业中企业规模对创新能力有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我国地区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技术产业是技术、人才、知识高度密集的产业,其竞争力的高低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未来的经济实力.本文从产业投入等四个方面选取了产业R&D人员投入强度等共计十项指标构建了我国地区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利用因子分析对2007年我国除西藏外的30个省市的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得到影响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三大因子:规模产出、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其中产出水平对竞争力影响程度最大.最后针对本文的分析结论对我国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运用DEA中的CCR和BCC模型对中国高技术制造业的R&D效率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规模大的行业其R&D技术效率相对也较高,但各行业之间的R&D技术效率差异较大,而且大都处于低效率状态;中国高技术制造业的R&D规模效率大多处在规模无效状态,且规模无效的行业大部分处在规模递增区间。行业规模与R&D效率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规模与R&D效率显著正相关,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呈现出R&D规模效率特性。  相似文献   

4.
熊维勤 《科学学研究》2011,29(5):698-706
 从激励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税收和R&D成本补贴政策对企业R&D活动规模和效率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税收的存在会弱化企业努力投入激励并降低了R&D活动的期望收益,从而既不利于提高R&D活动的效率,也不利于扩大R&D活动规模;而在R&D成本实行同一所得税抵扣政策下,政府对企业R&D投入的直接补贴政策是激励中性的,它虽然无助于提高R&D活动效率,但可以有效提高R&D活动规模。利用我国14个高技术行业1995-2008年面板数据进行的实证检验支持了上述理论结论。进一步证明,改变现行的R&D成本同一所得税抵扣政策为差别抵扣政策可以提高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5.
高技术产业R&D效率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我国“十五”期间高技术产业科技活动的统计数据,运用DEA和超效率DEA模型,对我国五个高技术产业的R&D效率进行分析,获得了我国“十五”期间高技术产业R&D效率的基本情况.结果表明,“十五”期间,我国某些高技术产业一直表现为R&D的高效率,而有些高技术产业则效率较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陈修德  梁彤缨 《科学学研究》2010,28(8):1198-1205
以2000—2007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研发活动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不考虑/考虑影响因素的面板数据随机前沿生产函数(SFPF)模型对研发中间产出效率与最终产出效率进行测算,进而加以比较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各影响因素对研发效率的具体效应。研究发现:(1)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效率与效率前沿相比存在较大差距;2003年以前研发的最终产出效率高于中间产出效率,而2003年以后结果正好相反;(2)在不考虑影响因素的前提下,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各行业的研发效率普遍被低估;(3)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研发效率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市场结构、企业规模对研发中间产出效率和最终产出效率的作用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李平  张俊飚  徐卫涛  李树明  赵可 《资源科学》2011,33(11):2107-2115
本文利用我国1997年-2009年的面板数据,采取面板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等计量方法,探讨了高技术产业R&D资源投入与高技术产业发展间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①高技术产业R&D资源投入与产业发展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其中产业研发经费支出与产业发展具有正向长期均衡关系,产业专利申请数与高技术产业发展具有反向长期均衡关系,而研发人员数量投入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尚不明显;②高技术产业R&D资源投入与产业发展的长期均衡存在短期修正效应,具体来讲,产业研发经费支出及研发人员投入变量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长期均衡存在短期修正效应,而产业专利申请数变量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长期均衡不存在短期修正效应。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进技术成果转化吸收、增加高技术产业研发经费投入是保持高技术产业R&D资源投入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我国区域R&D投入绩效评价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针对R&D活动绩效评价中大多没有将R&D投入作为成本看待的做法,引入经济效率概念,指出在R&D投入绩效评价中应贯彻产出/投入分析的思想。并尝试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我国30个省市的R&D投入绩效进行测度与评价,着重分析了东、中、西部三大地区R&D投入绩效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通过Malmquist指数,计算我国省际间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并进行分解,发现全国有19个地区的TFP增长率显负值;43%的省市,其效率是由技术的进步来推动,67%的地区并没用形成规模效率。通过β收敛检验,发现我国省际间高技术产业并不存在经济收敛。通过Tobit模型,发现我国各地区高技术产业提高R&D内部支出资本存量增长率均能提高TFP增长率;全国43%的地区,提高R&D人员投入的增长率,平均而言不但不能提高TFP增长率,反而会降低TFP的增长率。  相似文献   

10.
初钊鹏  王铮  李兵  杨念 《科学学研究》2009,27(6):869-875
 从省域尺度上考察我国R&D枢纽的形成与发展状况。采用2006年我国各省市R&D活动的数据,建立R&D枢纽选择指标体系,从研发投入、研发产出、研发产业化和创新环境方面对我国R&D枢纽形成区域及发展模式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和上海适宜成为我国的R&D枢纽。在R&D枢纽的发展模式上,北京适合发展成混合型的研发枢纽,上海适合发展成为自主创新型的研发枢纽。  相似文献   

11.
钟卫袁卫  黄志明 《中国软科学》2007,23(5):98-104,124
近几年我国工业企业的R&D投入不断增加,工业企业支出的R&D经费占全国R&D经费支出的比重均在一半以上。在研发经费、人力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要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要合理增加R&D投入,更要关注R&D产出效率的提高。本文以2004年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及R&D活动数据为基础,分析工业企业R&D投入和绩效现状,并对R&D投入绩效进行评价,为相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国R&D/GDP偏低的模型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我国现阶段R&D/GDP偏低的现实,探讨一种R&D/GDP投入绩效的解析模型.考虑到R&D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以及技术创新的R&D学习效应,R&D投入过程即是“R&D学习”过程,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带来知识增加,进而促进生产产出,R&D投入对生产的贡献是一种知识贡献.在一系列假设前提条件下,给出了R&D/GDP的解析模型.依据模型分析,得出结论:较低的知识弹性系数(对应于知识的分配和使用效率)、较低的“R&D学习”效率(对应于知识生产效率)是我国当前R&D/GDP偏低的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13.
从省域尺度上考察我国R&D枢纽的形成与发展状况。采用2006年我国各省市R&D活动的数据,建立R&D枢纽选择指标体系,从研发投入、研发产出、研发产业化和创新环境方面对我国R&D枢纽形成区域及发展模式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和上海适宜成为我国的R&D枢纽。在R&D枢纽的发展模式上,北京适合发展成混合型的研发枢纽,上海适合发展成为自主创新型的研发枢纽。  相似文献   

14.
基于R&D存量的高技术产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DEA度量模型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考虑物价因素,利用有关价格缩减指数调整指标数据。考虑科技资源投入的滞后性与累积性,用R&D经费存量值代替当年值。以此用DEA模型计算出1995-2004年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与科技资源投入之间的关系并不协调。高技术产业下不同行业的结构变化将会影响整个产业的科技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5.
廖中举 《未来与发展》2011,(12):94-97,106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影响企业R&D投入的实证模型,对企业规模、股权集中度与R&D投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非线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规模与R&D人员投入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而股权集中度与R&D人员投入存在单侧U型曲线关系。此外,研究结果还显示,高等技术行业的R&D投入与中低行业的投入并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区域因素对R&D投入存在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我国R&D投入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R&D投入问题给予了较多的关注,也取得了不少相关研究成果。本文从R&D投入的来源与结构问题、R&D经费投入的国际比较、R&D投入与产出增长关系、R&D活动资源配置问题、我国财政科技投入与R&D投入的关系、政府科技投入对企业R&D支出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我国区域R&D投入水平差异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入R&D投入强度、R&D经费相对规模、R&D人员相对规模等测度指标,根据(2006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对我国各地区R&D投入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R&D投入水平差异,对我国各省区进行科学分类。  相似文献   

18.
根据第二次经济普查相关数据,就江西省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RD投入并不引起总产值的增加,但是,它对新产品产值份额的正向影响较为显著;高技术产业的RD投入产出效率优于非高技术产业;相对于物质资源的投入,人力资本的投入对产出的作用更为明显;江西省高技术产业呈现出规模报酬递增的特征,非高技术产业则表现为规模报酬递减的特征。政府应重视高技术产业的产出质量,提高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19.
提高东北三省R&D投入对潜在产出的贡献率,对促进东北三省经济新一轮快速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东北三省R&D要素对潜在产出的贡献率。实证结果表明,东北三省物质资本对潜在产出的贡献率较大,其次是R&D投入,而劳动力投入的贡献率相对最低。说明东北三省的物质资本投入对潜在产出的影响仍占主导地位,R&D投入对潜在产出的影响力正在增大;东北三省比较而言,辽宁省R&D投入对潜在产出贡献率最大,吉林省次之,黑龙江省最小。最后,本文给出提高东北三省R&D投入贡献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改进DEA的地域R&D相对效率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我国地域R&D效率进行分析.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统计工具定量地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产出与投入在时间上的滞后关系的实际情况,建立了R&D产出相对R&D投入滞后的地域R&D相对效率的DEA评价模型.利用此模型,对我国各地区R&D资源利用效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许多地区的R&D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基于分析结果,就我国地域R&D资源系统高效利用,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