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田硕 《林区教学》2010,(10):43-44
日语中存在大量惯用句,其中与人体部位有关的惯用句更是数不胜数,但是从应用移动动词角度来分析的前例还为数不多。把移动动词「おちる」的移动过程按性质特点分类,同时结合日语身体部位惯用句的用例,以明析移动动词「おちる」丰富多彩的引申含义。期待在日语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所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日语「目」的语义加以考察,以探究以「目」为构成要素的熟语的惯用意义和人类认知心理的关系,明确其认知机制,从而有助于日语学习者这方面的语言习得。  相似文献   

3.
日语的「ラレテイル」是由被动形「ラレ」加上体「テイル」组成的,这种表现表达的语法意义是"结果继续"。在形式上,与日语「ラレテイル」对应的汉语表现为"存在句""自然被动句""被字句",对应的韩语表现为"被动形 "。通过实例调查可以得知日语的「ラレテイル」在汉韩语言中如何表现。研究发现,日中韩3语形成了"ラレテイル—自然被动句—被动形 "的相对稳定的对应关系。在这组稳定对应表现中,它们都存在着表示"结果继续"的要素。另一方面,"ラレテイル—自然被动句"的对应率与"ラレテイル—被动形 "的对应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应该是缘于汉语、韩语与日语的语言类型相似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日语有很多与五官相关的惯用句,其中"目"相关的惯用句排在首位。含有"目"的惯用句表达除了包括其最基本的意思"看"之外,还能表现一个人的辨别能力,身体状况,个人丰富多彩的情感、感受以及经验、运气等内容。掌握有关"目"的日语惯用句,有利于理解日本人心理及语言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5.
日语使役表现的分类及格助词「を/に」在其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语使役表现可以表达多种不同的意义关系。本文从使役表现的分类人手,分析了自动词使役句和他动词使役句中,助词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钟晓光 《考试周刊》2011,(46):122-123
在观察中日对译语料库中"应该"被翻译成日语时,作者发现存在不少的「ベキダ」、「ハズダ」等形式对译的例子。由于「ベキダ」、「ハズダ」两者都可以翻译成"应该""应当""理应"等,以中文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往往会不加区别地翻译。本文考察了日语句末「ベキダ」、「ハズダ」等语气形式的意义与"应该"意义之间的关联性与相异性。  相似文献   

7.
王冬莉 《考试周刊》2012,(32):84-85
在翻译日语被动句时,我们往往倾向于译出一个"被"字。可事实上,"被"字并不是唯一的表达方式。如题目中的「昨夜、子供に泣かれてよく眠れなかった。」这句话,由"泣かれて"这个动词的被动形式就可判断出这是一个被动句。但翻译为"昨晚,一整晚被小孩子哭,没睡好"的话,明显不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本文通过对日语被动句中哪些需要翻译为中文主动句和中文不含"被"字的句子中哪些要翻译为日语被动句这个角度,来具体论证在进行被动句的日汉互译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日语表达形式中被动句的使用频率很高,在被动句的学习和使用过程中学生们经常混淆提示施动者的助词「から」和「に」,如何区分这二者的使用方法呢?笔者通过日常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对二者的使用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希望能为广大日语学习者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9.
田野 《考试周刊》2010,(35):110-111
日语中「を」和「から」是两个非常常用的助词。「を」按其用法和作用可以被归类为宾格助词和补格助词,「から」常被认为是补格助词。作为补格助词的「を」,与移动性自动词搭配使用,可以表示离开的场所。本文针对日语中出现的助词「を」和「から」在表示离开场所时的使用区别入手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日语有一种物主做主语的被动句,即某事物的拥有者在被动句里做主语,而该事物在该句中充当宾语,那么这种被动句一般表示主体受到消极的影响和主体不满的情绪。  相似文献   

11.
赵丹丹 《考试周刊》2014,(38):97-98
在日语日常对话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终助词在促进对话顺利进行和提升人际交流的顺畅度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其中,终助词「ね」和「よ」的使用频率非常高,是日语初学者经常接触到的终助词,虽然其意义和用法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但是还是有日语学习者,特别是初学者容易将其混淆。本文着重分析了「ね」和「よ」的不同用法,以及其在同一句子中的表达含义,目的是明确如何在日语口语中正确地使用「ね」和「よ」。  相似文献   

12.
关于「抱」     
在日语中当用汉字使用"抱"构成的动词里,「抱(だ)く」「抱(いだ)く」「抱(かか)える」可以说是最为日语学习者所熟悉的词汇。但正是由于中国日语学习者熟悉汉字的这一先天优势,导致了很多时候,仅凭借对中文的"抱"一词的固有印象去理解、使用这三个日语动词。本文通过具体例句「抱(だ)く」「抱(かか)える」进行词义分析,希望加深日语学习者对其用法的理解,进而对学习者今后的日语学习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肖阳 《考试周刊》2011,(92):24-25
「彼」和"他"作为日语和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代表,看似只是简单的对应关系,但由于日汉语言的发展历史、语法体系和语言习惯的关系,两者并不是一味相同,相同之外依然存有差异。本文以「彼」和"他"为主要研究对象,由用法的解析开始,主要从语法、语言习惯上归纳两者使用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对日语学习和日语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常常会碰到一些近义词,虽然这些用法表面上看起来很相近,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却存在着很多差异,像「まで」、「までに」、「までで」这三个用法,对于学习日语的学习者来说比较容易混淆。因此,只有学会正确区分这些近义词,才能恰如其分地运用,达到良好的交流效果。本文就「まで」、「までに」、「までで」这三个近义的用法进行了分析归纳。  相似文献   

15.
含有数字方位的惯用句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被广泛使用。纵观国内关于惯用句的认知语言学分析,目前比较多的研究是以某个词为中心的的惯用句的中日认知对比研究,或某类词为中心的日语惯用句和认知语言学研究。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来研究惯用句可谓是惯用句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笔者以南京大学叶琳教授编纂的《日语常用惯用句》为例,以数字,方位为主的惯用句为例,分析换喻、提喻在这些惯用句中的的认知运用。  相似文献   

16.
日语惯用句是日本民族生活经验的沉淀,是智慧的结晶.它在深受汉语成语、谚语影响的同时,又反映出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文中通过日语惯用句与汉语成语、谚语的比较,论述日语惯用句中体现的日本文化的各个方面,对日本文化的独特性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7.
日语惯用句指形式简洁,以特定的表达形式表达特殊意义的词组或短句。大部分惯用句以身体词汇和动物名称构成,主要有动词、名词、形容词和副词惯用句4种形式,一般使用比喻、引申、类比等修辞手段。日语惯用句主要来源于日本人生活的各个领域,是日本文化的结晶,其中一部分来源于中国的历史和典故。  相似文献   

18.
"だ"、"です"被称为日语中的判断助动词,和汉语中的判断动词"是"意思相当。论文考察的是这两个词在奥津敬一郎先生提出的"ウナギ句"中的用法,对"だ"、"です"可以在特定的语境中替代相关的谓语形式进行分析和整理。  相似文献   

19.
宋兵  董莲莲 《考试周刊》2007,(43):41-42
语言是人类社会作为思维工具来使用的一种意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作者用来表现思想感情的材料和工具。正如马克思所说的:"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只有了解语言的特点,并且有比较丰富的语言储备,才能更贴切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我们从事日语教学的人,经常深有体会地对初学日语的学生讲:"学英语是哭着进来笑着出去,而学日语则是笑着进来哭着出去。"这意思是说,日语对于我们以汉语为母语的人来说,初学时虽感到比较容易,但越学越难。掌握日语对于我们之所以非常之难,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它有着比汉语复杂得多的敬语。学好敬语是开启日语之门的钥匙。  相似文献   

20.
在日语中,「手伝う」和「助ける」这两个动词都可以翻译成汉语的"帮助"的意思。很多日语初学者对两个词的区别比较模糊,在使用上经常出现误用现象。本文主要就两动词动作对象的差异,通过具体例句作以简单的分析,希望对日语学习者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