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打"是《现代汉语词典》中义项最多的常用动词,其构词能力极强,在各类词典中的释义比较复杂。该文将试图借鉴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从现代语义学的角度,借助相关语义语法学理论,对动词"打"进行研究。本文选取"动词‘打’+N"作为研究的对象,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动词"打"的释义,对符合"动词‘打’+N"语料进行筛选归纳分类,并以所选语料为基础,对其进行语义分类和义征分析,考察动词"打"与"N"的搭配情况。本文总结了"动词‘打’+N"这类结构中"打"所具有的目的性语义特征,及"N"所体现出来的语义范畴,组成了以动词"打"为中心、以"N"为发散点的语义网络,从而构建了"动词‘打’+N"的语义网络。  相似文献   

2.
日语与汉语一样,有相当数量的同类词。不言而喻,同类词有时可等同表达同一意义,但同时在语意上存在微妙的差别。本文就‘用意’‘準備’‘支度’三个同义词的主要内涵以及使用上的严格区别做了比较透彻的剖析和研究,将其规律性的东西奉献给广大日语爱好者及日语同仁,希望是一个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3.
白明爱 《考试周刊》2013,(11):97-98
韩国语终结语尾‘-■■’在韩国语教材和参考语法书中只做了简单的介绍,而在日常生活中却被广泛应用于口语表达中,这对于韩国语学习者而言在实际使用上遇到了困难。所以,为了使学习者能够准确、流畅地进行交流沟通,本文主要从语用学角度对韩国语终结语尾‘-■■’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剧本例子归纳其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4.
在日语语法中,表示目的的形式有很多种,「ために」与「のに」便是其中较为常见的2个.二者有相通的部分,同时又有不同之处,对于中国的日语学习者来说,也是一个难点问题.为了帮助学习者有效掌握和区分这2种表达方式的使用,笔者进行一些分析和归纳,以期对日语学习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关中地区方言口语的角度出发,对"人称代词/名词+‘一’+动词/动态词"这一句式结构的实例进行阐述和说明。不仅从语法结构和语义功能上进行系统的分析总结而且与相似结构进行比对分析,从而展现这个句式的特点和多样性,为以后此类方言语法结构的再次研究作必要的铺垫。  相似文献   

6.
文章回顾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研究的基础,提出在大数据时代下要把"‘互联网+’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即"‘互联网+’高等自学考试教育"。这种教育形式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对当今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改革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自2001年9月11日美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恐怖袭击事件之后,"‘9.11’事件"、"‘911’事件"、"‘9-11’对美袭击事件"之类的用法,开始大量地出现于报刊杂志及各种出版物中。实际上,关于"‘9.11’事件"之类用法之表述形式,并不符合国家的有关规范标准,属于不规范的表述形式。根据国家的有关规范标准,"‘9.11’事件"之类用法的正确表述形式应该是"‘九一一’事件"。对这类不规范用法的规范与廓清,对于我们肃清目前各种出版物中大量存在的诸如"‘九.一八’事件""‘3.8’大案"、"台湾‘3.19’枪击事件"等之类的不规范的用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类化规范意义。  相似文献   

8.
"‘90后’大学生"成长于一个特殊的环境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以及改革开放等环境的大变革,使得"‘90后’大学生"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特点,他们对教育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期教育工作者如何较为全面地掌握其独特的思想特点,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9.
李平  邵长亮 《教师》2011,(24):70-71
数学写作是在一定的知识储备下,对已有的数学信息分析、比较、内化、综合从而产生想法或感受,并用文字表达出来的学习过程。运用于课堂中能够促使学生分析、比较事实,综合相关材料,从而将数学知识内化为他们自己的思想。数学写作的内容包括数学知识、问题解决的方法、学生的自我反思行为、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式上由日记或日志、注记或注释、数学小论文等。在江苏省连云港市教研室推行的"‘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中,数学写作在任何一个模块中都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是充分展示学生思维过程,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0.
数学写作是在一定的知识储备下,对已有的数学信息分析、比较、内化、综合从而产生想法或感受,并用文字表达出来的学习过程。运用于课堂中能够促使学生分析、比较事实,综合相关材料,从而将数学知识内化为他们自己的思想。数学写作的内容包括数学知识、问题解决的方法、学生的自我反思行为、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式上由日记或日志、注记或注释、数学小论文等。在江苏省连云港市教研室推行的‘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中,数学写作在任何一个模块中都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是充分展示学生思维过程,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1.
科学怀疑是创造性思维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因为在学习过程中,疑问和疑难总是在激发着人的创造性。而任何唯书,唯上的做法,都只能束缚学习者的思想,并将之变为平庸的人。但是,目前学校教育却并不重视学生求疑精神的培养。如果真的象著名的教育家尼尔·波斯特曼所批评的:“孩子们入学时象个‘问号’,毕业时却象个‘句号’”,那只能是学校教育的失败。所以马克思把“怀疑一切”作为自己“最喜爱  相似文献   

12.
乔伊斯小说《尤利西斯》的结尾部分“珀涅罗珀”中“女性的‘Yes’”有助于揭示莫莉性格特征 ,反映她的思维状况 ,贯穿叙事情节和显示作者精湛的小说叙事艺术。在该章中 ,“yes”可以表达莫莉对某些具体事物的肯定 ,可以表示出当时她的思维的跳跃性、游离性和随意性特征 ,有助于把她的中断的思路连接了起来 ,可以表示她对回忆中的事物的进一步强调 ,可以表示她在追忆往昔时对触动情怀的事件的感叹之情  相似文献   

13.
逻辑层次,乃由多样的“二元对待”为基础,经“移位与转位”之过程与“‘多’、‘二’、‘一(0)’螺旋结构”之终极统合,而形成其完整系统;这不但可由《周易》与《老子》等哲学典籍中找出它的理论根源,也可从辞章章法结构中寻得它的具体呈现。因此本文即从“二元对待”(含“对比与调和”)、“移位与转位”与“‘多’、‘二’、‘一(0)’螺旋结构”等层面切入,作对应之探讨,以凸显出层次逻辑系统在哲学与章法学中的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14.
L2语义知识分为产出和理解。本研究以"穿着"类动词为例,对中日母语者和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进行了产出实验,从实验对象所使用的动词种类数、使用频度最高动词等角度,来对学习者是如何使用区分穿着类动词及他们是如何学习目标语言的进行分析。其中,母语和目标语言之间的差异是影响学习者习得的一个重要因素。从产出实验的数据来看,即使是习得程度高的学习者也容易产生母语迁移。本研究将通过产出实验来考察穿着类动词的习得状况。  相似文献   

15.
近义词"原来"、"本来"的常用义项和用法都极为相似,然而又有细微的差异,二者在其它义项上的差异则较大。这些相似和相异点都影响了留学生对这两个词语的习得,使之产生偏误。  相似文献   

16.
李双梅 《海外英语》2012,(23):249-251
英语和汉语在否定表达形式上既有相似,同时又存在着很多差异。受母语迁移影响,一些中国英语学习者往往以母语的思维方式和习惯去套用英语的否定,结果就会不经意地踏入一些"陷阱",使得在语言交际中常常出现错误的理解,进而妨碍交流的进行。该文对此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归纳,旨在为学习者除去陷阱,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为帮助我国大学英语教师讲授和学习者习得英语情态动词can的语义,在语料库的基础上,调查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对can的语义习得情况,发现英语学习者笔语中英语情态动词can的语义使用频率分布与英语本族语使用者的使用频率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即大学英语学习者对can的语义习得不地道。试图从学习者的语言输入(主要针对教材)和母语迁移两个方面分析其习得不地道的原因,结果显示,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对情态动词can的语义习得不地道的这一现象,受其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影响不大,而可能受其母语影响。  相似文献   

18.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语义透明度会影响学习者对整词词义的识别,但大部分研究主要针对母语者,我们以泰国学生为实验对象,研究其在汉语词汇整词识别过程中语义透明度是否存在影响,实验研究表明语义透明度对初级水平泰国学生学习汉语词汇影响较小,中级水平泰国学生的词素分解意识泛化则导致了不透明词的高错误率.我们认为被试母语的构词方式决定了被试是否具有词素分解意识,这种意识又决定了语义透明度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9.
要提高"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的教学实效,其一要讲好导言,其二要增强课程本身的教学魅力,其三要注重课堂教学中恰当情景的创设。  相似文献   

20.
周爱兵 《考试周刊》2009,(49):11-12
翻阅历年日语能力考试的试题,不难发现基本上每年的语法题目中都会出现‘のに’这个知识点。‘のに’有表逆接、目的等意思。为方便学生更好地掌握‘のに’的用法,提高通过日语三级考试的能力,本文对‘のに’的用法作了简单的小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