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审美教育是培养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审美创造力以及形成良好品德的核心内容.本文论述了中等职校语文教育的特点及审美教育的意义,并对审美教育的实施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培养小学生从小懂得守纪律、关心他人、尊敬师长、爱护公物、勤俭节约、不怕困难、勇于向上的良首先品质和行为习惯。而这些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靠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教育教育,充分利用语文教学课堂提高学生的丢弃素质,激励学生塑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世界观、价值观。主要从新课程资源、文章思想内涵、开展实践活动等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让学生思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语文教育观念下,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学习语文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丰富情感、养成自由精神、养成独立人格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学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通过积极健康的情感教育,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语文教育观念下,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学习语文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丰富情感、养成自由精神、养成独立人格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学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通过积极健康的情感教育,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浅谈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我们应当充分挖掘教材,同时,结合实际,利用多种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品德。  相似文献   

6.
齐晓莉 《教师》2010,(6):9-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呢?我们应当充分挖掘教材,同时,结合实际、学科渗透,利用多种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品德。  相似文献   

7.
作为语文教育教学任务的承担者,语文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品德和智能、体能素养。其品德素养集中体现在职业道德上。语文专业知识,教育与心理科学与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对于语文教育教学影响的选择、加工和传导能力,调节管理能力,自我调解能力,构成语文教师的智力素养。语文教师的工作,是塑造人、培养人的工作,当然,也是复杂的劳动。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都是文质兼美的作品,有着很高的审美价值。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挖掘教材中的美学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美的教育。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实现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审美教育,应重点从如下方面着手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9.
一个人的品德的好坏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做事方法和原则,因此培养每一个人具有良好的品德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小学的基础教育尤为重要。当然这项教育不仅仅是由语文老师和品德老师的职责,更是全体教师的职责,数学老师也不类外。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的品德主要通过学校教育的方式进行培养。教师错误的教育观念、片面的思想方法、简单的教育教学方式、工作安排上的缺陷、教育措施的不力等,都会妨碍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因此,教师首先要了解小学生不良品德形成的原因,掌握品德培养和道德教育的规律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提升学生品德、思维等各种能力,语文教育变得尤其重要。此文侧重于阐述语文的教育方式创新以及教育改革的几个方向,使在校学生更加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正语文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给学生,还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品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学习中提高能力、陶冶情操。下面,笔者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做法。一、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思想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语文教材里,有的课文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教育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  相似文献   

13.
品德,又叫德行,通常是指人依据一定的社会准则和规范,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培养学生优良的品德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从我国的教育和培养目标中,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可以看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排在首位,可见其重要性。学生的良好的道德品质不是自己形成的,而是需要教育和引导的,不良品德的形成也是有原因的,对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及其矫正的探讨十分有必要。本文通过阐述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影响,进而得出对学生品德不良的矫正,进一步强调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语文课的补充、扩展与延伸。它同课堂教学一样,也能培养学生的识字、听后、说话、阅读、作文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在阅读过程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一、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课外阅读是通过学生自由阅读适宜少年儿童阅读  相似文献   

15.
付立斌 《课外阅读》2011,(4):107-108
德育为一切教育之本,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在孩子品德形成的过程中,有两个决定因素:一是道德信念;二是道德习惯。而良好的道德习惯的形成是品德培养的重要目的。加强未成年人行为习惯的培养,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是德育工作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品德教育过程的起始阶段,是良好道德品质和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时期。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形成于幼儿期,因此对幼儿良好品德的培养,应该像智力启蒙一样,应及早的重视孩子的品德起步教育。  相似文献   

17.
目前的学校德育工作,是值得每一个人思考的问题。培养学生成为品德良好的人,需要多方着手。而通过学校文化的教育功能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无疑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教育中必须使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联结,注重"音乐美、图画美、意境美、品格美"的熏陶与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9.
素质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对未来人才规格要求,其实质是依据社会的需要,将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作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自发创造,注重开发学生自身的潜在智慧,以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的教育。所以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德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并且小学语文的课文中所体现的也是培养小学生德育的主体,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学生可以形成正确思考事物的方法,使学生具有良好品德以及正确的道德观念。希望通过本篇文章,可以深度探析小学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主阵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是新课程标准对我们提出的要求。语文素养是语文能力、语文知识、思想情感的有机整合,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目标和价值观,从而提高个人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古语云:“教无定法”,但是在教学中,我们一定“教要得法”,设计出符合学生发展的课堂设计和教学过程。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思想,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