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中外营养专家研究,无毒的可食用昆虫的肌肉与血液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如蟋蟀的蛋白质含量高达75%,蝴蝶、蚂蚁、蜜蜂的蛋白质含量分别为71%、60%、43%。昆虫肉纤维很少,味道鲜美,其营养成份易被人体吸收。目前世界上有500多种昆虫可供人们食用。  相似文献   

2.
马海涛 《百科知识》2004,(11):52-53
螽斯和蟋蟀是直翅目螽斯总科与蟋蟀总科昆虫的通称。属于直翅目的昆虫包括螽斯总科,蟋蟀总科和蝗总科,因此它们与蝗虫是近亲。我国已经发现300多种螽斯。螽斯和蝗虫最大的区别就是螽斯的触角又细又长,而蝗虫的触角很短。蟋蟀的触角虽然也很长,但是两者的区别还是十分明显的,因为螽斯和蟋蟀并非很像。螽斯脚爪的末端有四节,而蟋蟀只有三节;蟋蟀的尾须比较长,而螽斯的尾须是比较短的;而且螽斯的翅膀大多在背上形成一条明显的脊,蟋蟀背上却是平的。  相似文献   

3.
毕役 《百科知识》2014,(7):40-40
正在直翅目昆虫(因前、后翅的纵脉直而得名)中有许多种类都能发出鸣叫声,如蝗虫、蚱蜢、螽斯、蟋蟀等。其中最善鸣的当数被誉为"田园歌星"的蟋蟀、螽斯两大类。蟋蟀俗称蛐蛐,它作为一种鸣虫,在我国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蟋蟀科鸣虫中,油葫芦的名声最大,它常被放在葫芦中饲养,全身油光锃亮,鸣声如油从葫芦中倾泻而出,因而得名。油葫芦品类繁多,常见品种有体色偏黑的"墨葫芦",体色偏棕的"红葫芦",以及  相似文献   

4.
沈彦 《知识窗》2007,(7):9-9
在南京,有一种个头很大的蝴蝶叫碧凤蝶。它不像其他大型蝴蝶那样或栖于高山,或隐于山林,而是在城乡边缘生活、繁衍,大方地展示它的华丽。  相似文献   

5.
蝴蝶在昆虫世界里是一个较大的门类。本文向大家介绍一种分布在我国台湾的漂亮蝴蝶——绿斑凤蝶。绿斑凤蝶除色彩艳丽外,活动能力也非常旺盛,行动快如闪电。我们知道蝴蝶是完全变态的昆虫,即蝴蝶的幼虫和成虫在外部形态上发生了完全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正>昆虫就在我们身边。花园里纷飞的蝴蝶,大树上高歌的知了,夏日里让人生厌的蚊蝇……是的,昆虫一直与我们相伴。不过,提到药用昆虫,很多人都觉得和自己没什么关系,既不知道哪些昆虫能治哪些病,也不记得生病时曾用过什么昆虫药。那么,到底什么是药用昆虫呢?药用昆虫是指虫体或其衍生物、分泌物、病理产物等可以入药,用于治疗或辅助治疗某些疾病的昆虫。药用昆虫是中医药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我国传统药学中,药用昆虫可以与其他动植物药搭配,组成很多疗效显著的处方。  相似文献   

7.
萤火虫只喜欢植被茂盛、水质干净、空气清新的自然环境,一旦环境被破坏,它们就会消失的无影无踪。在中国昆虫文化中,萤火虫与蝴蝶、蟋蟀齐名。古时文人吟诗作对常以萤火虫为题材,现代都市人则将萤火虫视为浪漫、爱情的象征。曾几何时,每到夏夜,在河边、池边和农田,都会出现这些打着"灯笼"的小精灵。但现如今,城市里几乎难觅萤火虫的踪影,即使在农村,也很难看到流萤飞舞的壮观景象了。"萤火虫的生活处境非常糟糕!"付新华,是中国大陆第一个专门研究萤火虫的博士。年仅29岁的他,已被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聘为副教授。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付新华对于萤火虫的生存现状表现出了极大的担忧。  相似文献   

8.
正近几年来,昆虫逐渐成为宠物界的新宠。小时候我们就对昆虫情有独钟,通过高中生物课的学习,更是兴趣倍增。蟋蟀为鸣虫且善斗,在我国有悠久的养殖历史,甲虫之王独角仙更因其独特的外形、威武的体态成为昆虫爱好者的不二之选。能不能制作一种简便实用的饲养箱,让这些昆虫的养殖更容易?  相似文献   

9.
一般的植物喜欢昆虫,但有些植物却喜欢上了蝙蝠,它们千方百计向蝙蝠献媚,希望蝙蝠来造访。欢迎蝙蝠媒婆植物们不能动,为了吸引媒婆来授粉,以便繁殖后代,植物们各施绝招,植物为了吸引蝴蝶等昆虫来授粉,把自己的花朵打扮得很妖艳,有的为了吸引蜜蜂来授粉,则用美味花蜜来诱惑……然而有的植物却喜欢蝙蝠来做媒婆,蝙蝠授粉有什么好  相似文献   

10.
晚上睡觉的时候,你喜欢听蟋蟀叫吗?有人觉得听蟋蟀叫是一种享受,听着听着就睡着了;有人却一听这叫声,就翻来覆去难以入眠。尤其在冬天的夜里,万籁俱寂的时候,假如这时突然有只蟋蟀不邀自请闯进你家来避寒,那真是讨厌死了,因为这个“街头的小混混”并不安分,刚找着歇脚的地方,就迫不及待地发出响亮的叫声向异性求欢(因为蟋蟀的叫声多半是为了求偶),搅得你睡不着……  相似文献   

11.
很多人都知道青虫不会一直是青虫,蝴蝶也不是生来就是蝴蝶,蝴蝶是由青虫变来的。其它昆虫在一生中也常有形态上的巨大变化,这是为什么呢?什么东西促使它們发生变化呢?长期以来人們得不到。确切的答案。近代  相似文献   

12.
正深秋时分,我们夜晚出门散步时,经常能听到从枯草中传出幽幽的虫鸣声,给本已经安静的秋夜增添了一份清冷。仿佛是一场已经落幕的演奏会,观众早已纷纷离去,但"演奏者"依然坚持在台上弹奏着夜曲。这位"演奏者"正是蟋蟀,它可能是陪伴我们度过秋天最久的昆虫伙伴了。从9月初开始一直到11月初,我们都能听到它孤独的演奏。有时,伴着蟋蟀的幽幽鸣声入睡,也是秋天难忘的回忆。  相似文献   

13.
晓华 《科学大众》2009,(6):24-27
蝴蝶(Butterfly)是昆虫的一种。全世界大约有20000余种蝴蝶,大部分分布在美洲,尤其在亚马逊河流域品种最多。亚洲的蝴蝶种类也非常多。蝴蝶一般色彩鲜艳,翅膀和身体有各种花斑,头部有一对棒状或锤状触角。最大的蝴蝶展翅可达24厘米,最小的只有1.6厘米。大型蝴蝶非常引人注意,专门有人收集各种蝴蝶标本。  相似文献   

14.
杨红珍 《百科知识》2021,(34):42-49
我们常常看见蝴蝶在花间飞舞,舞姿优美灵动,时而在花上停歇,时而在空中追逐,美不胜收.《红楼梦》中有宝钗扑蝶.抓一只蝴蝶在手,会发现手上沾满了粉末,这是蝴蝶翅上的鳞片,鳞翅目由此得名.不过,蝴蝶只是鳞翅目昆虫中很少的一部分,约占鳞翅目昆虫种类的10%,另外90%的种类都是蛾类.鳞翅目为昆虫纲中仅次于鞘翅目的第二大目,全世界已知约20万种.我们之所以能看见那么多蝴蝶,而蛾类却很少见,是因为蝴蝶是白天活动夜间休息,而蛾类是夜间活动白天休息.从化石考证,蛾类比蝴蝶出现的时间要早.  相似文献   

15.
研究背景提起蟋蟀,我们对它是人见人爱。只是有关它的知识是放在选学教材里,而且老师讲得少,也不细致,可我们对它还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生物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们科技小组的几位同学,对蟋蟀进行了很长时间的跟踪观察,对蟋蟀的生活习性有了初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名高职院校音乐教师,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我力求让更多的高职学生喜欢音乐欣赏课,让喜欢它的学生通过音乐欣赏课学到更多的东西。  相似文献   

17.
周志刚 《知识窗》2013,(4):68-68
小时候,每当夜幕降临时,我生活的矿区就会播放一段激昂的音乐声。我非常不喜欢这段音乐.因为它预示着父母必须立刻赶回单位参加政治学习。  相似文献   

18.
蝶类属于昆虫纲鳞翅目锤角亚目,是昆虫种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快速响应环境变化,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使得蝶类成为一种可以监控生态环境变化、生境破碎和丧失以及气候变化的指示物种。西藏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为蝴蝶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蝶类资源丰富。文章对以往西藏蝴蝶研究历史进行了总结,同时为西藏蝶类研究提供新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9.
正秋天,是蟋蟀们即将离开的季节。每天晚上,那一阵一阵的哀鸣声,听起来让人觉得格外凄凉。不知何时,教室的一角住进了一只蟋蟀,没人知道它在哪儿,也没人知道它什么时候搬来的。每天就躲在它那小角落里,一声一声地哀鸣着。同学们戏称它是"墙角里悲凉的歌唱家"。它歌唱的时间也没个准儿,有时整天一声不发;有时就"唧唧"叫唱几声;有时唱个没完没了,  相似文献   

20.
提起昆虫,人们往往会联想到花间起舞的蜂蝶,枝头放歌的知了(蝉),月下低吟的蟋蟀,终年忙碌的蚂蚁,作茧自缚的春蚕。而今,经过医学家、营养学家、美食家们的研究,许多昆虫可以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