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崔巍 《陕西教育》2000,(2):39-39
唐代诗人杜牧写了一首《江南春》的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对这首诗,明代文学家杨慎在《升庵诗话》中批评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针对杨慎的意见,清代文学家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进行了驳斥:“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之《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  相似文献   

2.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诗的前两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千里,极状地域之广而不专指一处,紧扣题目“江南春”之意,幅员辽阔无比.“莺啼绿映红”则写快活的黄莺在绿叶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一个诗国,自古以来,颇多诗人都喜欢以数字入诗,成了流芳千古的佳句。如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诗中“千里”并非确数,而是泛指广  相似文献   

4.
李均洋 《教育艺术》2004,(12):26-27
“千里莺啼绿映红……”婉转的歌声合着悠扬的古筝伴奏,把观众带进了杜牧《江南春》的意境之中……  相似文献   

5.
[镜头一]“水乡什么多?水多。千条渠,万条河,池塘一个连一个,处处绿水荡清波。”——节选《水乡歌》。师:这首小诗写了水乡什么多?生:水多、船多、歌多。师:下面我们来学习“水多”这一节,请同学们读读课文,说说哪些词语写出了水多?生:“千条”“万条”这两个词写出水多。师:说得好!还有吗?生:“池塘一个连一个”也写出了水多。师:老师问的是哪些词语写出水多,你说的是一个句子呀!还有吗?生:“处处”写出了水多。师:对!那么,这一段我们该怎么读呢?生:把写水多的词语读得重一点。[镜头二]“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  相似文献   

6.
“文章不是无情物,作者要做有心人”,这句话道出了作文成功的一个秘决,就是作文要写出真情实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写出了屈原不屈不挠的追求之情;“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写出了文天祥可歌可泣的爱国之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写出了苏轼真挚感人的兄弟之情;“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写出了李商隐志同道  相似文献   

7.
田素芳 《中学文科》2007,(11):141-141
历览中国古代文学,多少文人墨客总是饮酒就想起了诗文,赋诗作文又想起了酒。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是杜牧《江南春》中的诗句。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也有“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的诗句。[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初读王蒙先生的《做好你自己的事》,感觉是大作家写小文章,其理由是,谁不知道“做好自己的事”?可再读一遍,掩卷而思,感觉就不一样了:到底是大作家,大学者,写出的文章就如被封冻的冰河,面上平坦无障,放眼千里,可冰下却激浪滚滚,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一次听课,一位教师让学生做了这样的一道应用题:“友谊商店第一天卖出桔子80千克,第二天卖出75千克,两天一共卖出多少千克桔子?”一学生在黑板上列式为:80 75=155千克。教师在讲评时指出该学生计算是正确的,但应注意写出的名数“千克”外面要用上括号。“千克”是名数吗?这位教师把“单位名称”千克说成了“名数”,概念混淆了。怎样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呢?例如:5  相似文献   

10.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朝发白帝城》李白这首诗千古流传,众人皆知。此诗写出了三峡两岸的壮美情景,你看,早晨白帝城的彩云,说明白帝城山高和雄伟的气势;千里江陵,说明长江的蜿蜒曲折;两岸不停地啼叫的猿声以及绝壁险峰,既恐怖又壮丽,让人想像到三峡两岸山深林密的情景,还有点令人毛骨悚然;但就在这猿啼声中,轻舟已经过了万重山!此情此景,令人难忘。这首诗不但写出了诗人的艰苦历程,还写出了诗人在克服困难之后的喜悦心情。千里之外获赦,江陵“一日还”,写的就是诗人回家的感觉,写出诗人…  相似文献   

11.
问题教案一、欣赏音乐,激思导学1.同学们,喜欢欣赏音乐吗?老师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乐曲。(播放乐曲《二泉映月》)能说说你的感受吗?2.知道这首乐曲叫什么名字吗?(板书课题:二泉映月)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二泉映月》这首乐曲的,课题就叫“二泉映月”。3.读读课题,你想了解关于“二泉映月”的哪些问题?(如:这首乐曲是谁谱写的?是在什么情况下谱写的?这首乐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在黑板上写出三个“?”。)二、围绕问题,探究品读(一)第一个问题:这首乐曲是谁谱写的?1.通过课前预习,谁能说说这首乐曲是谁谱写的?2…  相似文献   

12.
亲爱的小读者,上期我给你们讲了如何依靠材料写出有趣味的作文,你照着做了吗?现在我继续讲如何通过语言的变化写出有趣味的作文。我们知道,同样一个意思让不同的人说,其说法是不相同的。有的人说出来很死板,听的人没啥反应;有的人说出来则很幽默,听的人会捧腹大笑。如果我们写作文时能用一些幽默的语言,我们的作文不就有趣味了吗?我这样说,你可能会想:这谁不懂,问题是写不出幽默的语言。没错,幽默的语言不是谁想写就能写出来的。那怎么办呢?很好办呀,生活中有许多说话非常幽默的人,你把他们的话多记一些,写到作文里不就可以“幽”一“默”了…  相似文献   

13.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诵读杜牧的《江南春绝句》,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地域广袤、气象万千的江南春景图。你看那千里江南之地,黄莺儿在婉转地歌唱,歌声处处可闻;相映成彩的红花绿叶历历在目。还有那绿水  相似文献   

14.
俗话说:“文章自古无凭据,唯愿朱衣暗点头。”其实,这句话也有形无形地反映着考生对考场作文评分的一些看法和“希望”,谁不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够得到阅卷老师的认可?谁不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够给阅卷老师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究竟怎样才能在考场上写出令自己和阅卷老师都  相似文献   

15.
“兔儿爷”是谁?文章一读便知。“启功老爷子”又是谁?读了文章,你可能还是不很清楚。可我们把下面这篇千字短文一读,便能知道这位老爷子童心大着呢,文化底子也深着呢,三言两语的就能把民俗、历史糅到“想上奥运会”的“兔儿爷”身上。有趣,有味。  相似文献   

16.
我们读书、看文章通常都是一眼便看到题目 ,好的题目能给人启示 ,引人深思 ,激发阅读兴趣 ,题目是文章的“招牌” ,一篇好的文章 ,如果题目不好 ,就显得大为逊色 ,所以给书、文章拟一个好的题目也是很重要的 ,历代文人墨客对待拟题非常慎重 ,很注意锤炼拟题的功夫 ,对于怎样拟题 ,文学史上还留下了不少佳话。不解诗题 ,误解诗意 晚唐诗人杜牧写了一首绝句 ,题为《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被后人誉为写江南的名作 ,可是明代文人杨升庵读到这首诗时却认为 ,“千里”应改为“十里” ,理…  相似文献   

17.
春天在哪里     
春天来了,大地出现了一些新绿,花草盛开,百花齐放。春天在河里。瞧,河中的冰在春天温暖的阳光中慢慢地融化了,它的面积越来越小,最后,不见了。一阵阵和煦的春风飘来,泛起了一朵朵白色的小花,像一顶顶美丽的小雨伞。小鱼们也都争先恐后地游到水面上来,尽情地呼吸潮湿而又清新的空气。小河显得生机勃勃。春天在诗歌中,正如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歌写出了春天雨水多的特征,显示了生机盎然的景象。又如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鸣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以…  相似文献   

18.
笑笑糖     
放进肚子妈妈买回一些水果,叮咛明明“:你把水果放到谁的手都够不到的地方。”明明说“:妈妈,那就放在我肚子里好了。”牙齿钢琴的“妈妈,你知道谁牙根是黑色的,而牙是白色的?”“不知道,娜佳。能说说看吗?”“钢琴。”老鼠生病彦彦“:妈妈,这是什么?”妈妈:“这是老鼠药。”彦  相似文献   

19.
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考场作文如果在拟题、结构、语言等方面没有亮丽之处 ,平淡无奇 ,就很难获得高分 ,那么考生怎样才能写出亮丽的语言呢 ?一、博学广积是丰富语言的必由之路写出亮丽的语言 ,这是每一位同学都十分渴求的 ,要达到这一目的 ,主要取决于自己的文化积淀和语言修养。刘勰《文心雕龙》云 :“操千曲而后晓声 ,观千剑而后识器。”“千曲”“千剑”均指广博的积累 ;“操”“观”均指语言的铸练。自然环境海阔天空 ,社会生活包罗万象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学生靠直接观察所获得的材料 ,只能是凤毛麟角 ,必须借助…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堂复习课,复习文言句式,有同学提出一个问题:“‘相如止臣’里的‘止’字不是使动用法。”“为什么?”“使动用法的词语一般译为‘使……怎么样’,而‘相如止臣’可以翻译为‘蔺相如阻止了我’;不宜译为‘蔺相如使我停下来。’”同学们七嘴八舌。我转过身,在黑板上写下两句话:“我们战胜了对手。”“我们战败了对手。”“在第一句话里,谁是胜利者?”“我们———”斩钉截铁的回答。“在第二句话里,谁是胜利者?”“我们———”仍然是斩钉截铁的回答。“这么说来,战胜即战败,战败亦战胜了?这是为什么?”教室里一时陷入沉寂。“能不能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