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黄巢义军与唐军的渭桥之战的战场在中渭桥,而不在东渭桥。为了弄清此次战争,先就西渭桥、中渭桥、东渭桥的位置加以考定。由于以往对战场位置的错误认定,导致了对战争进程及方位的错误判断,笔者对此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2.
山能长多高     
根据地质学中板块构造学说,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产生的。由于至今印度板块仍以每年5厘米的速度向北移动,所以整个喜马拉雅山脉还在以每年0.33-1.27厘米的速度上升。喜马拉雅山脉的珠穆朗玛峰已高达8848.13米,是地球上最高的山峰,而且它还在往上长。你也许会问,珠穆朗玛峰能一直升高下去吗?  相似文献   

3.
兄弟岩     
印度有一对“兄弟岩”,位于印度北部一条小河的两岸。传说古时有对兄弟因为他们的父母双亡而悲痛至极,双双投河自尽,变成这一对“兄弟岩”。1965年5月17日,对这里地形地貌十分熟悉的牧丰人昆得斯和迪亮突然发现其中一块岩石居然悄悄向北移动了大约10米。一个月后,他们又经过这里,惊奇地发现向北移动了的那座岩石又移回到了原地。附近村庄的老人说,在最近20年的时间里, 这对“兄弟岩”已经移动5次了,而且每次移动都是小的那块向北移,移动后不久,它又会自动地移回原地。兄弟岩  相似文献   

4.
南唐宫城由杨吴时期金陵府衙改作而成,在五代时期先后经过四次较大规模的修建。其南至今内桥,东南至昇平桥,西南至今羊市桥,北至今洪武路北虹桥。宫城成方形,周长约2.7公里,高约7.9米,下阔约4.74米。宫城东、西、南三面皆设城门,惟北面不设。宫内建筑主要有召见大臣、处理政务、典藏图书名画和行吉凶礼仪之宫殿,贮藏帑币、金帛、兵器等的内库,及宴饮游乐之所、后院寝宫、宫观寺院和储君所居之昭庆宫等。宫内装饰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标志皇权神圣的象征物,另一类是用于游乐享受的奢侈性装饰物。南唐宫城护龙河是指宫城东、北、西三面的城壕,而非以往学者所认为的还有南面城壕,护龙河水主要引自青溪,而其西北段又与潮沟、运渎、珍珠河相接。护龙河道大都是新凿,为石砌驳岸河,河道应宽于38.40米。由于宫城东、北、西三面有护龙河,南面亦有运渎和青溪穿过,宫城外建有众多桥梁横跨河道。  相似文献   

5.
神秘怪石     
印度有一对"兄弟岩",位子印度北部一条小河的两岸.传说古时有对兄弟因为他们的父母双亡而悲痛至极,双双投河自尽,变成这一对"兄弟岩".1965年5月17日,对这里地形地貌十分熟悉的牧羊人昆得斯和迪亮突然发现其中一块岩石居然悄悄向北移动了大约10米.一个月后,两位牧羊人又经过这里,奇怪的是向北移动了的那座岩石又移回了原地.  相似文献   

6.
古咸阳城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秦咸阳城遗址在汉长安城西北五里渭河北岸,不在今咸阳市渭城区窑店镇牛羊村一带;唐宋咸阳城遗址在今咸阳市东郊任家嘴东南二三里的渭河滩中,不在市东北咸阳原下的摆旗寨一带。古代咸阳城两次西迁,都与渭水北移、驿道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7.
邢欣 《小读者》2010,(11):56-56
跳出大坑的石头——俄罗斯普列谢耶湖东北处.有一块能够自行移动位置的石头。石头呈蓝色.直径近1.5米,重达数吨。17世纪初,人们在阿列克赛山脚下发现了这块会“走路”的巨石。后来人们把它移人附近一个挖好的大坑中。数十年后,这块蓝色的石头不知何故却移到了大坑边上。  相似文献   

8.
关于内蒙古自治区人口重心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根据1953年、1964年、1982年与1990年四次内蒙古自治区人口普查资料,研究了四十年间内蒙古自治区人口重心的移动轨迹。研究结果显示:(一)四十年来,内蒙古人口重心移动速度逐渐减慢;(二)四十年间,内蒙古人口重心的移动方向是北略偏东,人口重心一直位于锡盟正蓝旗境内。本文对不同阶段人口重心移动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今后人口重心的移动方向和速度进行了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9.
1 光投射到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现象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上 ,反射角入射角 .2 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介质时 ,一般会发生现象 ,且折射角入射角 .3 湖水深 10米 ,距水面高 80 0米的直升飞机以 10米 /秒的速度水平向东飞行 ,则飞机在水中的像与飞机的距离为米 ,像以米 /秒的速度向运动 .4 焦距为 10厘米的凸透镜 ,要生成倒立的像 ,物体应放在距透镜 ;要生成正立的像 ,物体应放在距透镜      .当物体从 5 0厘米处向 2 0厘米处移时 ,其像从向移 ,像的大小将逐渐 .5 入射光线跟平面镜成 3…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安康地区白河县地处陕鄂两省三县交界之地。县境北、东、南三面与湖北省郧西县、郧县、竹山县共界,西与旬阳县毗连。与湖北竹山县交界的山脊上有一道长200多华里的块石垒就的城墙,平均高度3.5米,宽1.2—1.8米不等。在垭口通道处留有城门,有些地段城墙上还修有雉碟、射孔、箭楼。80年代中期,有报载文认为这连绵200多华里...  相似文献   

11.
西拉木伦河流域是西辽河的主要干流,10世纪初由契丹人在西拉木伦河流域建立起来的辽上京城成为辽王朝的统治中心。这是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继北魏之后所建立的最壮观最辉煌的一座特殊都市。自金朝灭亡后,辽上京城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清康熙至嘉庆年间,由编写"大清一统志"的文人们发现并确认了辽上京城的所在位置。以往中外学术界一直认为,辽上京城的重新发现是清道光年间蒙古学者张穆所撰写的《蒙古游牧纪》一书,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其实最迟在《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中已经有明确记载。此外,契丹人所修建的辽上京城从"二元"理念出发,采用了"北朝南市"的二元体制,分为南北二城。北城即皇城,为辽朝皇帝的临政之所;南城即所谓汉城则是以容纳汉人为主体的包括契丹人之外的各族人的生产、生活、市易、井肆、居住的场所。辽上京城是西辽河流域古代都市文明的标志,对东北亚乃至内陆亚洲的文化交流与传布,商品贸易的往来等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历年来的考古发现考证了邓城、樊城的演进历程。邓城至少从西周中期就作为邓国都城建于今樊城西北的现址,直到西汉晚期一直是汉水北岸的政治、军事中心,东汉至南北朝时期下降为一般的县城,其政治、军事中心的地位渐被樊城取代。樊城并非西周晚期仲山甫封地,而只是东汉以后逐步兴起的军事重镇。汉水北岸的城市中心在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完成了从邓城向樊城的转移。邓城是襄樊的城市之根。  相似文献   

13.
唐代以前扬州城市的人文学内蕴,可以从两个层面加以阐释:一是美学维度上,自春秋时期建造邗城至唐代唐城,一方面,扬州"江海扬波"的自然地理特征,积淀了扬州城市独特的美学内涵:就对象化角度而言,体现在汉魏六朝诗赋对广陵潮赞颂的雄奇之美;就主体化角度而言,体现在唐诗对江水流逝中自我个体生命存在觉醒意识的哲思之美;另一方面,屡遭劫难的广陵城也在诗赋中呈现出悲怆之美.二是伦理维度上,扬州在中国古代都市文明史中,是一个极富道德价值判断争议性的文化符号.一方面,扬州凸显了言商重利的社会风尚,形成了与传统伦理教义中重农抑商不同的道德价值观念体系.另一方面,追求功利奢华、羡慕富商、注重情色感官享受,在扬州均被赋予了正面的道德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14.
襄阳的得名有因襄山而名说和因襄水而名说。襄阳的南、西有山,却不见北部有山,主襄山说难以成立。襄水说又分汉水说和襄水说。而考古所见,在今襄阳城南的山上直至汉水边,西周以后的遗迹基本连成片,几乎没有中断,可见襄阳因汉水得名同样不成立;襄水就是今天的南渠,又称襄渠,它正好位于襄阳城的南面,从水、城的相对位置和文献记载看,襄水是襄阳城得名的依据。考古发现证实,今襄阳城区域战国时期确实有人类生活的迹象。襄阳城所在的地理位置及历史的发展过程决定了其军事地位的重要性,从而奠定了襄阳建城的基础。西汉前期襄阳城以县级治所出现,并逐步得到发展。东晋以后襄阳城基本定型,并与现有城区基本重合。襄阳城经历由居民点,到军事据点和堡垒,到县、郡级治所,到大州首府,再到一般地级行政区划首府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5.
对渭河下游河势及水文状况的多年变化情况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分析认为三门峡水库的修建,使渭河水流变缓,挟沙能力降低,中游大量泥沙在渭河入黄河口大量堆积,造成潼关高程显著抬升,渭河水平面升高,这是渭河下游淤积严重的重要原因。洪水期渭河过流能力急剧减小,防洪能力十分严峻。通过资料分析表明,渭河各段淤积量与潼关高程呈现出一种线形相关规律,由此得出降低三门峡水库运行水位,从而降低潼关高程,减小渭河下游泥沙淤积,提高渭河过水能力,对渭河流域防洪减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渭北中部永寿县自然条件下小麦灌浆速度的实测,模拟得出了渭北小麦灌浆速度呈现单峰特征;干旱年灌浆速度增长快,一般正常年灌浆期长、千粒重大;渭北灌浆期干旱的主要影响是灌浆期时长。揭示了渭北小麦灌浆速度规律及其干旱的胁迫效应,为促进渭北小麦稳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针对渭河与一级支流千河交汇处的河势复杂性特点,就其河堤堤顶高程、抗冲护坡护底设计与河堤施工方法进行了阐述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渭河防洪问题关系到我省关中地区防洪安全,防洪工程建设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密切关注,然而渭河防洪工程建设依然存在较多问题,直接影响防洪工程的建设及防洪效益发挥。通过多年实践,总结分析渭河防洪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解决措施,以期强化我省渭河防洪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充分发挥防洪投资效益。  相似文献   

19.
十堰市知名度很低 ,在国内外鲜为人知 ,已严重影响了其对外开放和与外部经济、技术、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但十堰市又是举世闻名的武当山中的唯一城市 ,它早在秦汉时代就叫“武当郡”,是全国三十六郡之一 ,应把“十堰市”改名为“武当市”,这是提高本市知名度最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