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不但对他的学生善于进行启发式教学,对自己的独生子也十分注意采用启发式的教育方法,对孩子循循善诱,耐心开导。孔鲤是孔子惟一的儿子,但是孔子对他一点也不溺爱,不放纵,从小时候就启发、督促他勤奋学习,努力求孔鲤说:“你学诗了吗?”孔鲤回答:“没有。”孔子告诉他:“不学诗,就很难以好的言辞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孔鲤听了孔子的话,默默进屋里学习去了。过了几天,孔子在院子里又碰到孔鲤,便又问孔鲤:“你学过礼了吗?”孔鲤答道:“没有。”孔子又说:“不学时注意加以督促。孔鲤的同学陈…  相似文献   

2.
进贤为贤     
子贡问孔子:“现在的臣子,谁能算得上贤能呢?”孔子说:“以前,齐国有个鲍叔,郑国有个子皮,都是贤能之士。”子贡说:“难道齐国没有管仲,郑国没有子产吗?”孔子说:“能够发现并推荐人才的人,才称得上贤能。我听说鲍叔推荐了管仲,子皮推荐了子产,却没有听说管仲、子产推荐了什么人。”  相似文献   

3.
一、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孔子教育学生不倚老卖老,不居高临下,不盛气凌人,而是用“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的话语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孔子又说:“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孔子的设问启发很有意思。首先,他洞悉学生心理,知道学生个个才华卓越,抱负远大,但是没有人赏识、重用,所以免不了牢骚满腹、怨声载道。这种表现当然不符合孔子的“君子”标准,孔子曾说过:“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正是抓住这种现状设问,一下就问到学生心坎里去了。孔子这种立足现实、洞悉心理、循循善…  相似文献   

4.
孔子生前有教无类,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可谓影响巨大。可是学生不足“粉丝”。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德道弥久,温温无所试,莫能已用。”说明政坛没有知己。有一回子贡问他,为什么人家都不了解您呢?他说:“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论语·宪问》可见孔予自己承认没有“粉丝”,而且认为,  相似文献   

5.
孔子劝学     
《说苑·建本篇》中记载着一则孔子劝学的论说,我把它详叙为现代语:孔子的学生子路问孔子:“请您给我们讲一讲学习到底有什么益处?”孔子说:“为人者.就是做了君王,若拒不听大臣们的动谏,国政必失;至于普通士人,若不听朋友们的教诲.道德必丧。正如野马必须经过策驯才能乘骑,弓箭必须经过核准才能射准.木料必须经过绳墨才能取直,人必须经过学习才能成为县人。所以.君子不可以不学。”子路又说:“南山上生长的竹子.没有经过加工,自己长得就根直。砍伐下来当箭用,便能射穿牛皮。从这个道理说明,人何必4I要去学习呢?”孔…  相似文献   

6.
杨海虹 《湖北教育》2006,(12):23-23
孔子曾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或许有人会说不惑之年应是大器早成了,还有必要来谈自己的职业规划吗?轻笑之余,回顾一路奋斗的历程,虽然我没有刻意地去规划,但细细品味,走过的每一步却都是规划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现代人们的名字一般是三个字或两个字。一般情况下,第一个字为姓,后面的字为名,如陈X、张XX等。但对古人来说,尤其是先秦时期,这就不太适用了。试举几例:1.孔子并非姓孔。《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字仲尼姓孔氏”。司马迁是伟大的历史学家,但是《史记》也并非完美无缺,他说孔子“姓孔氏”,其实并非如此。在先秦时代,姓和氏是有...  相似文献   

8.
思考     
《学语文》2005,(11):49-49
[启示睿语] 孔子告诉我们“学而不思则罔”,意思是说,只学习但不思考就会迷惘而没有收获。他还说过这样的话:“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我举出一个墙角,你们应该要能灵活地推想到另外三个墙角,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由此不难看出,孔子并不主张死学,他非常重视思考在学习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论语》"述而"篇"自行束脩以上"章自古存有疑义,主要有干肉说、束发说和约束修身说三种学说。纵观各家解读,康有为《论语注》诠释比较接近孔子原意,但仍有商榷之处。此章意思应为:孔子说:"自觉自愿地严格要求自己并且积极向上,这样的人我从没有不教诲的。"  相似文献   

10.
《论语》"述而"篇"自行束脩以上"章自古存有疑义,主要有干肉说、束发说和约束修身说三种学说。纵观各家解读,康有为《论语注》诠释比较接近孔子原意,但仍有商榷之处。此章意思应为:孔子说:"自觉自愿地严格要求自己并且积极向上,这样的人我从没有不教诲的。"  相似文献   

11.
孔子留给后世的弥足珍贵的教育思想财富就是因材施教。作为一种传统的教育理念,早已深入人心。现代教育条件下,作为一种传统的教育思想,注重在人的差异基础上通过不同的教育方法,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求实的教育态度。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学生都是活生生的具体可感的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因材施教。任何学生都有其优势智能领域,从这个意义上说,受教育群体是无差别可言的,但教育的方法且是主张差别对待的。  相似文献   

12.
关于学习的重要性,我国古代学者有很多很好的意见。《学记》上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又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中庸》上说:“好学近乎智”,把智慧看作是学习的结果。荀子在《劝学篇》中谈学习的作用说:“一天到晚地空想,不如学习片刻得益大。踮起脚来望;不如登上高处看得远,我们登高招手,胳膊并没有加长,但人家在比较远的地方也看得见;我们顺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增强,但人家听起来就清晰得多。乘坐车马的人,脚走得并不快,但却跑完了千里迢迢的路程;乘坐船只的人,不一定会游泳,但却渡过了洪波浩荡的江河。有成就的人并不是有什么特殊的天资,而是善于通过学习来增强自己的本领。”也有人不了解学习的作用,如《孔子家语》上记载的子路的故事就是这样。孔子的门徒子路去看孔子,孔子问:“你爱好什么?”  相似文献   

13.
韩飞 《初中生辅导》2014,(19):23-24
1.立身之本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人如果没有诚信,就不知道他应该怎么办了。”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深受孔子文艺思想的影响。那么,孔子文艺思想的精髓有哪些?探讨它,对于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应是十分有意义的。在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文艺的领域不象今天这么广阔,不外乎诗、乐、画、舞这几个品类。从今天保存下来的典籍中看,孔子对文艺现象没有系统的理论论述,但不等于说孔子的文艺思想不成体系,我们可以从他对上述文艺品类的零星谈话中,尤其对诗乐的评说中,体会、概括出他的文艺思想。一、关于文艺的社会功能文艺的社会功能问题,是孔子文艺思想比较核心的问题。以往的一些论者曾认为孔子主张文艺…  相似文献   

15.
孔子说:“为学又按一定的时间温习,不也是很愉快的吗?有朋友从遥远的地方来看我,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人们不知道我,我也不恼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孔子说:“温习旧的而知道新的,就可以做人们的老师了”。孔子说:“为学但不去思考,就迷惑而无所得;只思考可是不去学习,就精神疲倦  相似文献   

16.
李奇 《内蒙古教育》2007,(4X):30-31
孔子被尊为“圣人”。用鲁迅的话来表达,还是后世的人们“捧起来”的。 如果有人提问孔子姓什么。那谁都会说这无异于痴人说梦。但是孔子当时,却是不知姓甚一因为他没有姓。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母亲颜征在。孔子所以姓孔。也是后世“追认”的,因为,孔子的好多代以前的祖先是贵族。孔姓,就从那里追溯起来的。  相似文献   

17.
<正>大家一定都见过孔子雕像吧?在许多地方,我们如果去游览孔庙、文庙,或者去参观大学校园的话,总是能在很显眼的地方看到高大的孔子像。但大家有没有注意过,雕像中的孔子有没有佩剑呢?说到这里,可能要引发一些争论了,因为孔子像有的有佩剑,有的没有。那么,我们给孔子佩剑,是因为他会武功吗?难道孔子不仅是儒学大师,还是位武士?  相似文献   

18.
趣味谜语     
少年“谜”倒孔夫子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学识渊博,被后人尊称为“孔圣人”。但他也有被人难倒的时候。一年春节过后,孔子来到燕国,突然有一少年拦住马车,上前说道“:我叫项方,听说孔老先生很有学问,特拦路求教。”孔子笑着说“:你遇到什么难题啦?”项方问道“: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枝?”孔子说根本没有这样的东西。项方摇头喊道:“不对!”接着得意地说出四物。孔夫子感慨地说:“后生可畏啊!”你知道项方说的是哪四物呢?谜底:井水萤火枯树雪花蒲松龄戏弄老财主清朝著名文学家蒲松龄,满怀抱负,只可惜…  相似文献   

19.
略论孔子的政治思想戴哲人一孔子的政治思想在《中庸》中总结为“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这八个字,可以说对,也可以说不完全对。孔子是理想主义与实际主义相结合的思想家,说他对,是因为孔子政治思想是在尧、舜、文、武的基础上形成的,说他不完全对,是因为孔子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20.
一个人的富贵观是由他的人生观决定的。孔子的人生观的核心是仁。把仁用于治理国家,就是行“仁政德治”。从孔子自立之年算起,直到他死为止的40多年里,虽然生活清贫,历经坎坷,然而他“求仁”的人生观始终没有变,也没有动摇过,这是他的可贵之处。 孔子的富贵观正是建立在他的人生观的基础之上的。 孔子及其所创立的儒家学派是主张人世的,在政治上要有所作为,是要富且贵的。他明确说过:“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这里所说的人,当然包括孔子自己。然而他紧接着说:“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这里所说的“道”就是他所坚持的“仁政德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