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妍 《神州学人》2003,(2):14-14,17
“我的两个女儿都在国外。”这是我见到裴妈妈时听到的第一句话。裴妈妈名裴晓睿,是北大外语学院的教授,早年也曾在国外学习工作过。她的大女儿臧凯赛毕业于北京大学,工作两年后留学,现在泰国亚洲理工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小女儿裴凯媞16岁出国,现留学澳大利亚新南成尔士大学,即将毕业。说起两个女儿,裴妈妈满腹的话儿,不知从何说起。她最牵挂的是小女儿。  相似文献   

2.
明媚 《留学生》2010,(9):13-14
杨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干练、坚强。她曾在美国学习、生活了8年。事实证明,“8年抗战”的日子,炼就了她能吃苦、不服输的性格,无论是在国外留学还是回国工作,她都能“化难为夷”,战胜困难。  相似文献   

3.
女儿爱上个小混混儿结束上一次婚姻时,女儿刚3岁,我总觉得她年龄小,没必要对她解释我和她爸爸离婚的原因,只要我用全部爱心呵护她就行了。尽管如此,女儿还是经常受到伤害。在幼儿园排练毕业演出那天,她忽然自己跑回家对我大哭:“妈妈,他们说我爸爸是坏人,我根本不配演公主!”面  相似文献   

4.
女儿赵辉现在7岁。她聪明专注、爱好广泛、博览群书、勇敢自信,是个人见人爱的小精灵。 三岁时女儿会读书了,她百倍地夸奖我:“妈妈你多幸福,你有一个世界上最好的女儿!”那以后不久她读了我为她记的成长日记,三岁多的小人儿竟眼含热泪地偎在我怀里说:“妈妈谢谢你,我小时候身体那么差,你比别的妈妈辛苦多了。”是啊,女儿5岁前,我一直生活在她可能是个脑瘫儿的阴影里,哪里还敢奢望她能成为一个高智商的孩子。我只求苍天有眼,让女儿长大后能自己照顾自己。 从怀孕一开始,我的身体反应就相当强烈。首先吃不下,十月怀胎我只能…  相似文献   

5.
我准备带女儿出门:“宝宝走,妈妈带你上街去。”女儿立即奔向小床,抱起她的布娃娃,不走样地学舌:“宝宝走,妈妈带你上街去。”   我把女儿放进自行车后座,对她说:“坐好。”女儿把布娃娃放在自己小膝盖上,拍拍她说:“坐好。”   对这一切,我已习以为常。在女儿数年的坚持下,我们这个家庭的所有成员都承认了“她”。她的布娃娃名叫咪咪乔,这是她的孩子,咪咪乔是有生命和人权的。   但这种承认多少有些虚伪和应付,因为每个成人实际上都已经不能把一个布娃娃真的当做一条生命。我们是在哼哼哈哈地将就着附和女儿,在下意…  相似文献   

6.
家有小女     
冷梦 《今日教育》2004,(2):45-45
我女儿小学快毕业那一年她的爸爸去了国外,这样一来出现一个严重问题就是女儿没有了双轮专车接送她的“司机”。女儿的安全问题让我担忧,于是我神情严肃地给女儿规定了,两条家法:必须按时回家;万一放学晚了必须打电话或呼机。我那时做报社记者,我的工作时间不确定,贯彻家法靠的是现代通讯工具和女儿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7.
女儿是个很乖的孩子,小学的时候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可就是性格比较内向,在班里从来没当过干部,女儿上小学最大的愿望是当一次升旗手,可惜这个愿望一直到小学毕业也没有实现。每周一次的升旗手,大多是按学生的考试成绩排,女儿学习成绩一直在年级排前几名,有两次排到年级第一名,可只当了两次护旗手。为此,女儿很不服气“:妈妈,这怎么这么不公平?我为什么总是当不了升旗手?”真是小孩子家,这升旗手有什么好当的?女儿很认真,我和她爸一点不在意,也没挂在心上。听女儿说烦了,还常为这事不开心,就教育女儿“:不要老是想着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学生…  相似文献   

8.
红玫瑰     
爸爸为人忠厚老实。我总觉得爸爸这一生,完全是为了家里的两个小女人──我和妈妈──谋幸福。妈妈可不这么认为。她就像爸爸的另一个小女儿,娇蛮刁钻,小女子气十足,而且永远长不大。每次爸爸买点东西回家,总是先交给她过目,然后才轮到我。虽然妈妈每次只是象征性地拿一点,可我仍然不服气──这至少说明她做母亲做得不彻底,天下哪有母亲与女儿争东西的道理? 我对爸爸吹小风。爸爸敷衍我说:“你让让她好了。”我对他的小心谨慎嗤之以鼻。我想若是我和妈妈联合起来,“同仇敌忾”,爸爸的智商往往会低到一阵香风都能吹倒的地步,令人…  相似文献   

9.
我有两个孩子。大的是儿子,小的是女儿。女儿先是当运动员,又当教练,后辞职上大学,最后到国外留学。拿到工商硕士学位回国找工作就业,结婚后独住。女儿的这一切,全是她自己拿主意,独立操作,我们做父母的基本上没操过心。  相似文献   

10.
快乐的贝蓓     
我的女儿叫贝蓓,不看字,光听名,别人老以为是小名,经常要问:“叫什么名字?”有一次,无意间问起:“你为什么要叫贝蓓?”女儿随口而出:“因为我长得像贝蓓,所以叫贝蓓呀!”“哦,贝蓓就是你这个样子的。”大家听了哄堂大笑。还有一次夏天乘凉的时候,女儿像发现新大陆似地跑来说:“妈妈,妈妈,我们这儿有两个贝蓓。”我很惊讶,因为就我了解我们新村没有其他贝蓓啦,怎么会有两个呢?她说:“呶,就是那只小狗!”“噢!是狗贝贝啊!”她那稚嫩的话把乘凉的人都逗笑了。于是,每到黄昏,人们就会说:“人贝蓓来了,狗贝蓓来了。…  相似文献   

11.
陈鸿 《江苏教育》2014,(4):15-15
每天晚上的睡前,是女儿和我最快乐的时光。我们俩侧着身子面对面,她的小手捧着我的脸颊,我的大手穿过她的小腰,紧紧搂着她。妈妈逗女儿院“你喜欢谁做你的妈妈?是笑笑妈妈?是小月妈妈,还是糖糖妈妈?”女儿带着稚气地童声回答院“当然是你呀浴”“为什么?”“因为你温柔浴哈哈哈……”此时我们的拥抱更紧,更甜蜜。  相似文献   

12.
学会倾听     
“妈妈,今天老师领我们去看电影了,演的《刘胡兰》。”女儿放学刚回来,书包还来不及放下,就追不急待地跑到厨房向我倾诉,“我都哭了,晓彤也哭了。” “不是,刘胡兰是为了许多人不死,自己才被敌人铡死。她那么小,就帮妈妈干活。”女儿说着眼眶又红了,“我想爸爸妈妈为我做了那么多,可我没有帮爸爸妈妈干活,我就哭了。” 那一刻我感动极了,惊悟女儿的成长。 学会倾听是在女儿初入幼儿园那年,她先是哭闹着不肯入园,入园后又抑郁寡言,闷闷不乐。我便利用做饭、洗菜的空闲逗她说话,问她“今天上幼儿园高不高兴?”“幼儿园有没…  相似文献   

13.
荷莲 《老年教育》2010,(9):34-34
晚饭时,4岁的女儿见我咀嚼困难,很惊讶地问我怎么了。我告诉她,妈妈嘴里长了一些小泡泡,吃饭有些疼。她睁大眼睛看着我,一会儿两眼就泪汪汪了,接着竞大哭起来。我连忙问道:“怎么了?哭什么呀?”女儿说:“我想让妈妈嘴里的泡泡消失,想让妈妈快快好起来……”  相似文献   

14.
女儿理财     
陈东梅 《早期教育》2004,(11):34-34
随着女儿年龄的增长,她有了许多新的需求。一天,她兴冲冲地跑回家,对我说:“妈妈,请给我准备一个钱夹,我要把我的钱(几枚硬币)放在里面。”女儿要理财了这是好事,我马上买了一个新钱夹,连同一周的零用钱一起送给了她。第一天,放学回来,女儿说:“妈妈。我用一元钱买了两根雪糕。”我吃惊道:“你怎么可以一次就吃两根雪糕呢?”  相似文献   

15.
第一次在女儿面前“示弱”我记得很清楚:感冒的我在上了一天班后回到家里,已是头昏脑涨,只想美美地睡上一觉。刚进门,4岁的女儿迎了上来,拉着我的手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我牵着她来到卧室,自己靠在床上,对她说:“妈妈头痛,想睡一会儿,你能不能去和厨房的阿姨说一声,待会吃饭的时候你们先吃,不要叫妈妈。”女儿接过我的“任务”跑出去了。不一会儿,她跑进来对我说:“妈妈,我已经和阿姨说了。”看着女儿很兴奋、很自豪地做着我交代的“工作”,并且期待着还能继续为我做点什么时,我又对她说:“今天妈妈不能陪你玩了,你自己先玩会儿,如果和阿姨吃完饭,爸爸还没回来,等阿姨要回家时,你再来叫醒妈妈,好吗?”“嗯。”女儿点点头。  相似文献   

16.
陈莉丽  王云建 《教育》2006,(9):51-53
歌里都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可妈妈到底有多好?有这样一位母亲,背着两个女儿上学,一个4年,一个9年,整整13年,她就用自己的背履行着作为一名母亲的职责,从无怨言。这位母亲叫郭青梅,她的两个女儿叫王燕、王芮。请随本刊记者一行走近这位奇特的母亲和她特殊的家庭!  相似文献   

17.
收拾装扮一番,我准备带女儿出门:“宝宝走,妈妈带你上街去。”女儿立即奔向小床,抱起她的布娃娃,不走样地学舌:“宝宝,妈妈带你走街街。”我把女儿放进自行车后座,对她说“坐好”,女儿把布娃娃放在自己小膝盖上,拍拍它说:“坐好。”对这一切,我已习以为常。在女儿数年的坚持下,我们这个家族的所有成员都默认了,她的布娃娃名叫咪咪乔,这是她的孩子,咪咪乔是有生命和人权的。在我们家,女儿已经成功地为她的咪咪乔争得了一席之地。第一次人权行动是这样发生的,我见咪咪乔颜色式样都已经旧了,便好心好意地对女儿说:“不要她…  相似文献   

18.
女儿想住宿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我那依恋妈妈都出了名的女儿,突然提出想在幼儿园里住宿。这可真是出乎我的意料。 自从女儿认人起,她对妈妈的依恋似乎就超出了同龄孩子。“妈妈抱”“妈妈背”“妈妈拿”“妈妈喂”是女儿的口头禅。女儿凡事都要由我来照料,辛辛苦苦熬到她可以入托的年龄。 入托后的女儿变化较大。从她的言行举止中不难发现,老师的话在她幼小的心灵中,一直在起着潜  相似文献   

19.
女儿的小手特巧,每天一有空就不停地撕、剪、折等。给她一张纸,她能变着法儿玩儿,折个小鸟,剪个双喜字,编个小鹿,做个风车……为此,我颇感欣慰与自豪。可美中不足的是,玩完之后,满地是小剪子、胶带、碎纸屑,高兴时捡一捡,不高兴时任你怎么说她也充耳不闻,视而不见,我行我素。其他方面也是这样,衣服脱了随便扔等。真拿她没办法。我这才意识到是自己对女儿宠爱有加,教育不够,总认为这是小事,无关紧要,什么也舍不得让孩子干,才导致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俗话说“巧妈妈笨孩子”,我这“勤妈妈”出“懒孩子”也就…  相似文献   

20.
小草与大树     
女儿从课本上结识了列宁、达尔文、爱迪生,后来又在课本里结识了伟人毛泽东。她问我:“妈妈,外国人知道我们中国有个毛泽东吗?”“知道,就像你知道列宁一样。他们都是世界名人,好似参天大树。”“哦。”女儿沉思一会儿问我,爸爸在世界范围内算什么?我说,一棵默默无闻的小草。“在中国呢?”女儿追问。“小草。”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