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王朝的疆域比两汉更加广阔,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比较正确地处理了民族关系.李世民和大臣们总结经验时,把和睦兄弟民族,"爱之如一",作为建立强盛唐王朝的重要经验之一.这是值得人们加以分析和研究的.一唐王朝建立之初,东有稽胡的扰边,西有吐谷浑的威胁,北有突厥的侵袭,尤以奴隶主贵族统治的突厥武装曾直逼唐廷首都长安(今西安)的近郊,成为当时的主要威胁.李世民即位后,经过三、四年的认真努力,国家的经济实力有了明显的好转,政权得到一定的巩固,便对突厥的骚扰从防御转入反击.公元630年(贞观四年),李世民派大将李靖率军出击,活捉了颉利可汗,提前四年实现十年内击败突厥的誓言.  相似文献   

2.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繁荣强大的一个朝代。从公元618年到907年,共经历了290年。唐王朝由于初期国家统一,生产有所发展,经济比较繁荣,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唐文化。唐文化不仅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也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在教育方面,采取了很多新的措施。中叶以后,战乱四起,教育事业就随着唐王朝的日益衰替而每况愈下了。  相似文献   

3.
唐玄宗天宝年间,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整个国家陷入战乱之中,唐王朝面临倾覆的危机,当时的一些才智之士目睹社会混乱,国家危亡,激发了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积极用世情操,他们积极努力,奋起救世,为平定安史之乱,改革唐王朝中期的政治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李泌(722年一789年)是其中杰出  相似文献   

4.
唐太宗李世民所开创的宏伟基业是唐代边塞诗走向辉煌的基础,而唐与高丽之战背景下李世民所作边塞诗又在唐边塞诗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边塞诗可以说从多个侧面反映了李世民为了求得国家的长治久安而采取积极防御政策——"以战止战"的治国方略,是唐太宗为了谋求国家长治久安而勤政一生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5.
本节教材的重点是贞观之治和唐朝农业、手工业的发展;难点是均田制、租庸调制.一唐初的统治政策关于唐初的统治政策,教材讲了唐高祖、唐太宗以及武则天时期的统治政策,而重点是讲唐太宗时期.唐高祖在位时间不长,前后只有九年,而且当时的主要精力是用在完成国家统一方面.完成统一之后不久,武德九年(626年),高祖次子李世民发动政变,迫使李渊让位给李世民.李世民就是唐太宗.太宗在位(626—649年)前后二十四年,在这段时间里,唐朝社会变化  相似文献   

6.
唐王朝的第二代皇帝、实际上是“开国之君”的李世民,十八岁即跟随他的父亲李渊在太原起兵。起兵之后,他出谋划策,东征西讨,在战争中度过了九年多。公元六二六年八月,二十七岁的李世民,在逐个地消灭了自己的主要政敌之后,接替唐高祖李渊当上了皇帝,次年,改年号日贞观元年。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社会秩序安定,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都得到一些缓和,犯“罪”的人少了许多,据《新唐书》记载,贞观四年,“天下断死罪二十九人”,和边境各少数民族的关系较为亲密、融洽,与亚洲各邻国的往来也颇频繁、  相似文献   

7.
李世民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李渊、李世民“起义晋阳,遂登皇极,经纶天下”,开创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唐王朝。但是,对于李世民在决策晋阳起兵中的作用问题,由于官修史籍的不真实,他们大都突出地颂扬了李世民,而对其他人则或埋没,或歪曲。后晋刘呴等依据唐初《实录》而修的《旧唐书》,把李世民说成是“首谋”、“劝举义兵”的人物。宋人欧阳修等所撰《新唐书》则认为,“高祖起太原,  相似文献   

8.
唐王朝第二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贞观年间(627~649年),是一段负有盛名的封建治世,史称“贞观之治”。这样的封建盛世的出现,首先是大势所趋,是广大人民群众劳动创造的结果,也与封建统治阶级的开明政治有着密切关系。贞观年间,唐太宗与大臣们就如何治国安邦展开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形成了一系列政治原则和统治思想,有力地促成了“贞观之治”。概要而言,贞观之治的政治精髓  相似文献   

9.
唐王朝建立之初,甘肃地区城邑萧条,社会经济一片残破凋弊的景象。然而,这种情况很快就发生了变化。由于唐王朝把甘肃作为统治西北广大地区的基地,以锐意进取的精神对这里着意加以经营,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一系列综合开发的政策和措施,经过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使甘肃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据《资治通鉴》所载,到玄宗天宝年间,甘肃地区“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经济水平已跃居全国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0.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为了在争霸战中取胜,纷纷建立了土地的国有制,为了实现土地的国有制,历代王朝采取了各种措施和办法。在唐中期以前,以直接控制土地和人口为侧重点,在唐中期以后,国家变革税收制度,土地税以征收银两为主,利用市场价格关系实现土地的国有制。土地兼并和土地集中是土地国有制的必然产物,它反过来对土地的国有制造成冲击。为了更好地实现土地的国有制,国家采取种种措施和办法,比如采取控制人口、丈量土地、政治干预等等办法,除此之外,国家还利用各种办法间接收税,比如像汉代的专卖制度。  相似文献   

11.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最有影响的皇帝之一。他既是唐王朝的开创者、巩固者和治理者,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他在位期间,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究其“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李世民的用人政策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唐代是中国封建经济发展的繁荣时期。近年来,治唐史者曾对其繁荣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发表了一些文章,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于唐代社会经济繁荣的原因,有的同志从贞观年间唐王朝采取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及其政策的性质和作用等方面来论述,有的青年史学工作者则从唐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水利建设的兴修来论述,这些意见都是很可取的。我认为,唐代经济的繁荣发展,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租佃关系的发展也是促成唐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云南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唐统治时期,在唐王朝的扶植下云南区域内崛起了一个强大的王朝——南诏。从天宝至大和年间这80多年时间里,南诏与中原王朝之间时聚时分,先有天宝至贞元年间的南诏叛唐投靠吐蕃;后又有贞元十年的点苍山会盟,南诏与唐和好。至大和年间,南诏又发动了侵略成都的掳掠战争。这中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是什么原因使南诏与唐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就出现了几次分分合合的局面呢?笔者打算通过本文来解答这些疑问,并通过史料来分析、论证剑南西川节度使在南诏与唐的关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行政伦理学是研究行政规律的一门学科,是指导人们正确行政的理论指导.李世民是唐王朝最杰出的君主之一,他开创了贞观之治,那么在他成功的行政管理过程中,如何遵循了行政伦理学的规律,如何在不自觉中与行政伦理学的理论不谋而合,是本文讨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15.
唐代中后期藩镇林立,这些藩镇或依附于中央,或割据一方与中央对抗,致使唐王朝动荡不安。东南型藩镇是指控制荆南、湖南、福建、鄂岳、江西、淮南、宣歙、浙西、浙东等地区的藩镇。这些藩镇在广德元年(763年)至乾符元年(874年)的唐中后期这一百多年间,共发生十二起动乱。从时间上看,这些动乱主要集中于德宗与宣宗时期。从空间上看,这些动乱主要集中于浙西地区。东南型藩镇虽只有十二起动乱,但其动摇了唐王朝的主要经济来源,加快了唐王朝的覆灭。  相似文献   

16.
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隋炀帝腐朽统治濒临崩溃,李渊、李世民乘机起兵,击败“群雄”,镇压了农民起义军,创建了新王朝,并统一全国。乍看起来,唐自公元617年6月起兵,同年11月攻占长安,只有一百二十六天就建立了新王朝的基础,公元618年5月李渊即帝位,公元624年统一全国。进兵迅速,发展顺利。其实,它经历了相当艰苦曲折的过程。在人民群众的巨大威力陷颓败的杨隋政权于灭顶之灾、更新封建生产关系、推动历史前进的大势下,李渊、李世民顺应了历史潮流,迎合人民愿望,在推翻隋朝,建立唐朝中起了重要作用,尤其是李世民的突出作用。故《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认为:“高祖所以有天下,皆太  相似文献   

17.
史书所载及今人所论,多以为唐王朝的建立是李世民的主谋和战功,唐高祖李渊只不过是一个生活腐化的昏庸君主而巳。目前史学界虽对唐高祖的评价有所更正,但对其用人政策方面的探讨仍嫌不够。唐高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是建立唐王朝的主谋和统一战争的统筹指挥者,唐代的基本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制度都是在武德年间制定的。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作出这些成就,是与唐高祖用人政策的成功分不开的。他善于总结前人的用人得失,并与当时的实际相结合,以宽待人治军,亲掌用人之权;不吝官爵,不拘常礼以笼络人心;用人唯才,不拘常格;用人所长,委之重任,信而不疑;又能积极求谏纳谏,开贞观时的纳谏之风。总之,唐高祖能够笼络各方面的人才为己所用,其用人政策堪为称道。  相似文献   

18.
唐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从谏如流,励精图治,国家兴盛,百姓乐业。经济发展带来文化繁荣。诗赋、音乐、杂技等逐渐兴起。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蹴鞠游戏,也进入了鼎盛时期。话说长安城百业兴旺,唐太宗李世民看到这一切,心中十分得意。有时间还微服出宫,一边体察民情,一边观看民间娱乐。一日,在东郊广场,他看到一伙人在蹴鞠,争抢激烈,便驻足观看。这时,场上一壮汉飞起一脚,把鞠蹴进了鞠门,并直奔唐太宗脚下。  相似文献   

19.
唐武宗会昌年间,唐王朝一步步展开了对佛教的打击。结果.全国大部分寺院被毁,众多僧尼被迫还俗。  相似文献   

20.
课本中提到“统一”的封建王朝共有六个:秦、汉、隋、唐、元、明。分别是这样说的:第36页: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的10年间,秦国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了全国。第52页:刘秀派军队镇压了起义军,逐步消灭了各地割据势力,完成了国家的统一。第99页:589年,隋灭陈,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重新统一了全国。第102页:李渊和他的儿子李世民消灭了各地割据势力,镇压了各股农民起义军,统一了全国。第164页:1279年元军消灭南宋最后一支抵抗力量,统一了全国。第183页:……明太祖又用了近20年的时间,扫平各种割据势力,完成了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