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9年初,文艺界掀起向新中国成立10周年献礼的热潮.周恩来十分关注这些为国庆赶出来的作品,对送上来的作品都亲自过目.周恩来对当时电影界缺少美感和轻松愉快的影片不很满意.对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夏衍说:"你不久前不是去过云南大理吗?是否写一部以大理为背景、反映边疆少数民族载歌载舞的喜剧影片."夏衍说:"我不熟悉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但可以推荐一个人来写."夏衍要推荐的这个人就是女编剧赵季康.  相似文献   

2.
李永莉 《视听界》2013,(6):102-103
什么是广播文艺播音的“气韵美”?我的理解是,情景再现地对稿件进行二度创作时为作品赋予的一种独特的感染力。2011年6月30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全国重点影片《秋之白华》在瞿秋白的家乡常州市举行首映礼,我在影片的首映礼上朗诵了常州诗人黄羊为此片创作的诗歌《携手》,之后,我以这首诗歌为主题,制作了一档文学节目《携手——瞿秋白与杨之华的爱情》。  相似文献   

3.
《红旗谱》这部电影,拍摄时间是1959年.正好是大跃进、大炼钢铁的时候。为什么要拍这部影片呢?就是给建国十周年献礼,当时有谢芳、于洋的《青春之歌》,有孙道临、于蓝出演的《革命家庭》,还有《邻家铺子》等等。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大片,当时不叫大片,叫重点电影片。  相似文献   

4.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一部内涵极其丰富的影片,导演李安借助于电影特技手段和大量的隐喻成功地将文字作品转换为影像符号,使整部影片充满了一种梦幻般的意味。从影片的主人公派的名字,到动物角色选择、场景设置都暗含了深刻的符号意义。影片所叙述的虽然是两个意义相悖的故事,但在某些情节设置上这两个故事却可以相互补充。本文深入地分析这几个叙事要素在影片中的含义,以增强对影片表达意图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我不是潘金莲》 是冯小刚的又一作品. 这部影片以农村妇女李雪莲上访告状为线索,接近现实地描绘了社会百态,影片故事简单却令人深思, 是一部充满思考的现实题材影片.影片一经上映,就引发公众关注.  相似文献   

6.
袁道武 《东南传播》2015,(6):145-147
在中国早期电影史上,新华影业公司(1934—1942)创始人张善琨一直是一个极富有敏感性、争议性的人物。半个多世纪以来,电影史家的书写中有人把他誉为早期中国电影杰出制片人的代表,而更多的则把他视为电影投机分子,民族"投敌"分子。本文试图通过对"孤岛"时期前后张善琨的新华影业公司出品影片的分析,并结合历史事实和人物口述史的整理,梳理出新华影业在影片制作上的脉络,以出品作品思想体现出来的实际效果分析新华影业的立场,从而找出张善琨及其新华影业在当时的民族立场。  相似文献   

7.
小津安二郎导演的作品因其去冲突、弱情节、重剧情被称为"反电影"而存在。作品当中独具一格的镜头语言体系成为小津作品的风格化标签。《东京物语》作为小津安二郎导演最具"日本风味"的代表作品,其在电影拍摄与制作等各方面都追求着极致。本文将从影片题材、叙事手法、镜头语言体系三个方面入手梳理影片风格特征,并深入剖析影片内含的静观生命之变的达观态度以及无常生命中的哲学体悟。  相似文献   

8.
香港永华影片公司摄于1948年的《清宫秘史》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其原因不仅在于其艺术创作美学观念代表了中国电影的文人传统,更为有趣的是,这部影片的政治命运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20世纪40到60年代的上海和香港两地电影传统的内在联系,及其最终的分流。因此,文章将会以《清宫秘史》为案例,在对它进行历史性的梳理过程中,以期理解《清宫秘史》的主创者们作为那个时代的电影都市文人/精英们是如何借家国/伦理叙事的书写,映射出从上海南下香港的知识分子对海派电影的传承。也正是香港与上海电影在互动与交流中使得当时香港电影成为"国族电影"中的一脉。  相似文献   

9.
杨萍 《云南档案》2004,(6):13-14
西云史略西云书院为大理一中办学的开端,建于清代后期,是当时滇西规模最大,设备较好,经费充足的书院。光绪三年丁丑(公元1877年),清军将领杨玉科在当时复兴文教的情势下,顺应潮流,采纳舆情,慨然将自己位于在大理城内的公寓捐办书院,经抚院奏准朝庭,书院便由此初建。《新篡云南通志·杨玉科传》称他“改建书院,地方攸赖”。书院建立在大理,规模较大,生童来源较宽,其培育的子弟亦多,对滇西地区文化教育恢复发展有过一定贡献,为清末在云南较有声誉的书院之一。西云书院的命名是取企望迤西学子青云直上的意思。西云书院序并章程刻石建碑于光绪三…  相似文献   

10.
镜头是电影叙事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使用长镜头是一种加强影片叙事的方法。影片《寄生虫》通过高度戏剧化的叙事手法、精彩的视听语言,向观众揭露了现存的贫富差距、阶层分化等社会问题,影片中的长镜头对于作品的叙事有着重要的功用,为电影在细节上助力。本文以《寄生虫》为案例,结合案例浅析长镜头对该片在叙事真实性、叙事主题、叙事时空、叙事氛围四个方面起到的叙事功能。  相似文献   

11.
解疑1:蒋介石为何刺杀陶成章? 镜头原现:影片开头一场刺杀戏.隐约地传递出光复会、同盟会错综复杂的关系。陶成章为何反对陈其美?他台词中的徐锡麟、秋瑾是什么人?蒋介石又为何刺杀陶成章?  相似文献   

12.
文牧野导演擅长用温情而静默的镜头语言记录百姓的生活状态,将商业化对现实的渗透和影响蕴藏在作品中,具有现实主义风格。本文以2010年以来文牧野执导的《石头》《我不是药神》《奇迹·笨小孩》等影片为例,结合具体的影视文本,探析其现实主义影片的情感及表现方法,旨在为当代现实主义影片的艺术表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年初,一些报纸分别就全国故事片创作会议在沪召开一事作了报道。通观这些新闻消息,总觉得有些话想说说。 1月5日,北京晚报就全国故事片创作会议发了一条消息,称当时仅在这次会上才开始放映的《城南旧事》、《春晖》、《春兰秋菊》以及《都市里的村庄》等影片为“优秀影片”,在读者中引起哗然。莫非这些影片尚未公开上映便已评选或内定为优秀影片了吗?尤其是这则  相似文献   

14.
走进孙光     
看过为建国五十周年贺礼专拍的影片《国歌》和《生死抉择》,受到了深深的震动和教育,那磅礴大气的影片题名也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我当时曾想,这两部影片题名一定出自哪位书法功底深厚的老先生之手吧.  相似文献   

15.
李公 《云南档案》2000,(1):28-28
大理地区历史悠久,早在四千多年前,白族的先民就在洱海地区繁衍生息、劳动创造.唐宋时期,大理是南诏、大理国的首都,历时500余年,成为当时云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元、明、清至近现代,大理一直是滇西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勤劳智慧的白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形成了大量珍贵的碑刻、画卷、族谱、家谱和文书档案.现选择其中的<张胜温画卷>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钟少华 《今传媒》2011,19(1):85-86
根据所反映的生活年代,故事片可分为历史题材影片和现实生活题材影片;按照所反映的生活领域,它可分为工业题材影片、农村题材影片、军事题材影片等;按类型,它可分为喜剧片、惊险片、武术片等。但是无论如何分类,一部优秀的故事片通常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具有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引人入胜的情节,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完整的形式。"回归三部曲"不仅深刻地反映出当时生活的真实面貌,而且帮助观众认识到许多生活真理,激发观众的深度思考和对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界涌现出了一批童星。电影童星生产成为当时中国电影类型化创作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任潮军在明星影片公司和新人影片公司的家庭伦理片及武侠片中扮演的一系列角色,见证了当时中国电影童星生产的类型化发展的探索足迹。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界涌现出了一批童星。电影童星生产成为当时中国电影类型化创作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任潮军在明星影片公司和新人影片公司的家庭伦理片及武侠片中扮演的一系列角色,见证了当时中国电影童星生产的类型化发展的探索足迹。  相似文献   

19.
日前,电影科研所《影片数字修护-闪烁问题的自动修护研究》、《数字电影农村公益放映用数字投影机连接专用控制协议》两个项目通过广电总局科技司鉴定。《影片数字修护一闪烁问题的自动修护研究》项目采用自主研发的修护算法,开发出一套自动修护影片闪烁问题的软件,能够在消除闪烁问题的同时保持图像质量,对某些特殊场景的闪烁处理有明显效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于推动我国电影档案影片数字化修护工程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迪士尼根据中国民间故事题材,三度拍摄《花木兰》,我国历代文人对花木兰故事的各种改编也不计其数,但让国人心有不平的是,为什么迪士尼改编的花木兰题材的影片可以全球热映,而我们改编的花木兰作品却难以走出国门?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如何创新、突破?文章梳理、分析了花木兰故事的起源与改编,反思其在传播过程中带给我们的困惑,提出讲好中国故事的思路:精品化打磨、多元化呈现、全球化传播、品牌化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