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家子 《海外英语》2022,(23):226-228
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随着整体的教育教学环境和目标要求的提升和改善也需要全面进行改革,所谓的“三教”改革,是指分别针对教师、教材和教法进行针对性改革。从改革效果上看,只有从与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质量相关的这几方面入手开展改革,才能切实实现高职阶段英语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和优化。高职院校改革工作的开展也便于院校及时发现自身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中存在对策问题,这也是全面提升高职院校运行与管理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四点”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教育的内涵建设要从高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一基本目标出发,以专业建设为立足点,以课程建设为着力点,以体制建设为突破点,推动资源配置、质量评价和内部管理体制的创新;要以文化建设为落脚点,大力推进高职教育的文化内涵的建设和提升。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作为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为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转型做出巨大贡献。但在改革进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如教学课程设计单一、理论教学与实践培养严重脱节、师资队伍建设滞后于高职教育改革等。为此,高职院校要从"产交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际出发,加强与政府、行业和企业之间的合作,重整教育教学课程体系,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培养有效融合,加大师资队伍培养力度,全面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4.
教育部办公厅2016年11月发出了关于做好《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修(制)订工作的通知,"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被突出强调,体现的是工学结合从"情景"转向"实战"的教育思想。本文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将高职教育的教学优化聚焦在"知行合一"上。一方面,分析了制约当前高职教育"知行合一"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分析了基于提升高职"知行合一"教学质量的可控性影响因素。探索推动高职教育的优化升级,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近十年的蓬勃发展,已成蔚为壮观之势。从量的扩张发展到质的提升阶段业已成为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的态势。质的提升的核心内容无疑是毕业生质量的提升,高职院校的所有教学建设、教学行为都应围绕这一核心展开,而增设高职学生毕业离校前的"专业集成"环节是提高高职毕业生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师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当前高职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以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索研究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导向的"校中厂""厂中校"教学模式,以适应"中国制造2025"对高端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高等性"与"职业性"是高职教育的根本属性。高职教育要实现内涵发展,必须坚持层次和类型的和谐统一,在"职"字上办出特色,不断彰显其职业性以体现其核心价值和优势所在;在"高"字上凸显水平,不断彰显其高等性以提高其整体品质和核心竞争力。这既是高职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要求,也是高职教育面向未来,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从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培育大学文化和精神等三个方面对实现"高等性"与"职业性"的和谐统一进行系统思考,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走内涵发展之路,必然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是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对教师的新要求。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必须从强调"职业性"转向正确处理好"职业性"与"高教性"的关系,高职教育在职业教育体系中必须注意提升自己办学的"层  相似文献   

9.
针对高职学生自信缺乏、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有效性低下等问题,以马斯洛人本主义理论和马克思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提出高职教育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启航·竞航·远航"的"三航"人才培养模式,持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渐进式提升教与学的耦合度,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具体阐述"三航"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和内涵,并从高职教育的育人理念、课程体系、课堂教学、师资队伍、管理体制机制五个方面探讨"三航"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方式和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0.
高职教育中学习评价是高职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构建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式多元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多元化"学习评价模式,有利于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提升教师职业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1.
"双育"理念是指"智育与德育深度融合"的教育教学理念,秉承该理念,本文从探究专业人才培养与高职数学教育中"智"和"德"的关联出发,从"数学+"教学目标和内容体系的构建、"智育"与"德育"深度融合的评价系统的构建以及"数学+"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构建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为高职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打造"智"和"德"深度融合的高效课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有理论启示意义和实践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承接载体和传播载体两方面阐述高职院校在"一带一路"中的作用,并以"五通"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方式之一,以"一带一路"的发展理念为主线,将教育行业和企业相结合,以培养综合性人才。高职院校在创新过程中应依托于国家发展战略进行创新、以培养综合素质人才为主,进而使学生得到全面提升,并为社会输送综合性人才,为"一带一路"提供有效助力。  相似文献   

13.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实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一环。它涵括了国家当前经济、政治和文化三大领域的发展思路,助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是大力提升我国教育现代化水平的突破口,是服务国家战略的有力契机,也是打造中国职业教育品牌的重要途径。当前,在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中还存着对国际化理念认识不足、校企合作国际化程度不深与高职自身综合实力不足等问题。为有效应对这些问题,"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可从政府、企业和学校三方面着手,提升我国高职国际化水平。  相似文献   

14.
贾林平  郭炬 《高教论坛》2022,(1):97-100
高职院校开展"课堂革命"是高职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等方面的变革,是高职院校推进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针对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高职院校应以课堂为主战场,以学生为中心,广开思路,积极探索,从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硬件软件、师生理念与行为等方面进行变革创新,构建校企"五双"共同育人模式,倾力打造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五有"示范课、样板课,助推高职院校"课堂革命"往纵深发展,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15.
潘莉 《职教通讯》2012,(6):55-58
加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是实现高职院校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不断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的必然选择。从学校整体内涵、教师内涵和学生内涵建设三个方面,阐释了高职院校开展"技能节"活动对其内涵建设的重要意义,并针对"技能节"活动开展中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技能节"活动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6.
高职教育不能等同于谋职教育、技术教育、岗前教育,更不能强调高职教育的目的就是以"就业"为目的的"订单式教育"。人们在理解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时有片面化、功利化的倾向,忽视了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忽视了人之所以为人、人之所以能发展的重要基础。正所谓"有所为、才有所位",高职教育应是帮助学生从"社会人"转变为"职业人"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17.
"双高计划"是教育部推出的旨在实现高职院校高水平发展的重要计划,但从哪些角度入手才能实现这一建设目标,是进入"双高计划"的高职院校普遍感到迷惘的。这是因为经过20多年的建设,我国高职院校的办学实力已经有了很大提升,进入了发展的平台期。要突破平台期,高职院校需要在思路上跳出"增强自身办学实力"的思维局限,主要围绕当前高职教育发展中具有普遍意义的重难点进行建设。这里有三个关键性建设任务需要关注,即以应用技术学科建设为依托回答高职教育的知识论基础问题,以教学内容标准与教材开发为抓手深度推进能力本位课程建设,以细化企业教学实施环节为核心推动校企合作的育人功能落地。  相似文献   

18.
高职毕业教育是关乎高职院校生源质量、社会影响力等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从树立一个宗旨、贯穿一条主线、落实两个关键点等方面论述了创新做好高职毕业教育工作的"112"模式,以期深化高职教育内涵建设,提升高职毕业教育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19.
朱红亮 《职教通讯》2012,(22):57-61
"真"指称着"合规律性","善"为"合目的性",美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体,并体现在人类活动中。高职人文教育作为人类重要的实践活动之一,内涵着"真""善""美"。高职人文教育之"真"是指高职人文知识教育,"善"是高职人文精神教育,"美"是高职人文知识教育与精神教育的统一体,并体现在高职人文教育的实践活动中。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前期的快速扩张,开始从外延增长转入内涵质量提升阶段,但职业教育发展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所依赖的关键环节——"校企合作"仍然不够紧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出现教学与科研脱节、研究与应用脱节、人才培养与研发实践脱节的现象,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难以有效提高。本文通过探索"政企行学"四方联动的机制,拟解决高职教育三个脱节的矛盾,从根本上提高"校企合作"紧密程度,从而为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服务。高职教育作为开放的教育体系,在运行机制上需要实现政府、学校、企业和行业的紧密互动,这也是解决专业人才培养中诸多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