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自清散文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写人记事类散文、写景记游类散文、说理类散文都是各类散文中的典范,他的散文所呈现出的“真”、“美”、“散”的审美特征可以映照出中国现代散文整体的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2.
魏际瑞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他在散文理论上主张“以情为本”、“注重气势”、“文主平实”,在散文创作特色上表现为“文以法胜”,他的散文理论及散文创作在明末清初有较大影响。对揭示“宁都三魏”与“易堂九子”散文理论及散文创作的丰富内涵,颇具启发意义与借鉴价值,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余光中力图改变散文创作的固有模式,用新观念大气魄重铸散文之魂,以超越“五四”散文的强烈主体精神开启了中国散文的“重工业”时代。他的散文“重工业”说明确提出了现代散文发展的新目标。格局的宏阔性是他理想的“重工业”散文鲜明的形态特征,而品格的诗性是理想的“重工业”散文鲜明的内在特质。理解其散文“重工业”说的审美内涵,正可以从“扩大格局,加强感性”两个方面着眼。  相似文献   

4.
在夏丏尊为数不多的散文中,“对话体”散文占据了一定比例,并成为他区别于其他散文作家的特色。“对话体”现象体现了夏丏尊散文写作的“客观性”倾向。这种倾向既体现在它的散文作品中,也在他的文学批评中有所阐述。而这种“客观性”则从根本上来源于他的教师身份和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5.
在夏丐尊为数不多的散文中,“对话体”散文占据了一定比例,并成为他区别于其他散文作家的特色。“对话体”,现象体现了夏丐尊散文写作的“客观性”倾向。这种倾向既体现在它的散文作品中,也在他的文学批评中有所阐述。而这种“客观性”则从根本上来源于他的教师身份和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在论及我国新文学的发展时曾说过:“五四”以来“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谈“五四”以来的散文,不能不提到朱自清,而要谈朱自清,又不能不提到他的散文《背影》。为什么?因为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  相似文献   

7.
杨朔同志的散文赢得广大读者的喜爱,决不是偶然的。读着他的散文,好象身浴东风,口含荔枝,乘竹筏畅游在漓江碧波上,诗意盎然,美味无穷。他说他写散文就是“常常在寻求诗的意境”。《茶花赋》既是他散文的代表作,又恰恰能反映出他当诗一样写散文的经验。 你看,文章一开头就说他想构思一幅“祖国面貌”的画,以抒发他极度怀念祖国的诗情。 “祖国的面貌”,要用富有诗意的画能表现好吗?他借画家之口说:“这可是个难题”。为什么“难”呢?难就难在杨朔同志要画的不是祖国一般性的面貌,而是要求画出特色来。要有“自己新鲜的意境、思想、情感”,要“耐人寻味”而“零山碎水”、  相似文献   

8.
在所有的文学样式中,散文这种体制是最富有个性的艺术。它最重要的要件,就是作者将自己个人的人格色彩,浓厚地表现出来。正如有人所说:“散文是‘我’的文学,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用‘我’的自由之笔,显‘我’的自在之趣。”所以散文就是自我,是赤裸裸一丝不挂的本来面目的自我。我们仔细读一篇大家的散文就可洞见他的人格。作为散文大家的梁实秋,深得其玄机。他不但多说道:“一个人的文章就是他的个性”、“没有个性的文章不是好文章”、“有个性就可爱”、“文章背后要有一个人,不可是个傀儡”,并在其散文中顽强地表现着他的个性,坦露着他的人格,读梁实秋的散文,你会发现他人格的动静深刻地描绘在散文里,他人格的声音锐利地歌奏在散文里,他人格的色彩浓厚地渲染在散文里,一个温柔敦厚、旷达潇洒、洁身自爱的梁实秋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9.
郭保林的“系列式”散文,容易产生“整体效应”,在当今散文界可谓独标一格。他的散文创作和美学追求是建构在前人崇尚“刚健”美学的基础上,表现出他追求主体人格的崇高和艺术上高度凝炼的力之美。他的散文能充分调动诸种辞格,使之文辞飞动,诗意盎然,达到“发蕴而飞滞”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0.
施蛰存虽以心理分析小说扬名,但他的散文创作也颇丰,早期的“纯粹散文”诗性特征显著。分析其散文文本的诗性特征,探究创作主体的诗性气质以及散文观念与早期“纯粹散文”的关联,阐释其早期“纯粹散文”中所隐舍的诗意的精神憩园。  相似文献   

11.
诗,是郭枫散文审美追求的目标,也是其散文艺术美所集中追求的一个理想。郭枫在编选《台湾艺术散文选》时充分披露了他的散文观,他在该书的《序言》中说得更为明确:“文学性散文是定位在艺术基础上的,所以,以‘艺术散文’命名文学性散文,恰能标示其艺术本质。”显然,他把文学性散文界定为“艺术散文”,表明他十分重视散文本体的审美属性。事实上,他数十年来坚持着这一个审美理想,寻觅、探究个人散文艺术世界的营造。当我们探究郭枫散文诗意的时候,读者必须承认这样一个确定的事实:郭枫本来就是一位诗人.品味他的全部散文,读者会感到这不是小说家的散文,不是剧  相似文献   

12.
何述强被誉为“仫佬族散文三杰”之一,他的散文的艺术魅力主要有三个层面:独具生命个性的意象群;小说叙事技巧的巧妙运用,使故事生动地穿插于散文思绪之间;精雕细刻的语言描写,及情感波澜中静中有动的和谐的叙述节奏等。这些使其散文整体呈现冬日暖阳般的情调,精致、温馨而持久。他是散文天地间的“一棵独立的树”。他“内敛”、“简单”的文字,确实达到了“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3.
鲁仕骥是阳明学说的身体力行者,是关心国计民生的贤绅循吏。他早年师从朱仕琇,在朱仕琇的影响下形成了自己的散文风格。姚鼐称赞他的散文“冲夷和易而有体”,曾与他讨论散文美学中的“阳刚”、“阴柔”问题。鲁仕骥后来对姚鼐非常崇拜,他对姚鼐的推崇直接导致了他的门生陈用光对桐城古文理论终生不易的宣传和实践。他的创作成就不是很高,散文理论上也有缺点,但他的确促进了桐城古文在江西的传播。  相似文献   

14.
徐成淼散文是他散文创作理念的实践,在中国散文界产生一定的影响。他的散文注重追求文本的艺术性,由于其对散文艺术的追求和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他的很多散文形成一个突出的特色,即“超越时空”。这种“超越时空”的特色,大多不是通过专门的议论或抒情来完成,而是渗透在文本的叙述中,甚至于无法将其从叙述中剥离开来,因此,他的散文具有很强的艺术整体感,是匠心独运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5.
我国历史悠远的传统散文,对于在充满传统文化气息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汪曾祺来说充满了吸引力,他不断地从这些极富魅力的文学作品中摄取营养,传统散文的精髓日夜不停地流动在他的血脉之中。在汪曾祺创作他的后期“故乡系列”小说时,流淌在他的血液里的这些传统散文的精髓,化为了源源不断的营养,滋润着他的这片心灵的净土。归有光以及“桐城派”的散文文风,形成他后期“故乡系列”小说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6.
贾平凹是中国新时期的散文革命家。他对中国当代(新时期)散文创作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理论启导与创作实践上。本文侧重探讨贾平凹在理论上对中国当代散文发展的贡献。这种贡献,不仅在于澄清、矫正了中国当代几十年来关于“散文”的种种错误演绎,还在于他结合了中国当代散文创作的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建设性的“贾氏散文理论”。他一百多万字的散文作品,是他这种理论的尝试与深化。  相似文献   

17.
“朱自清虽则是一个 诗人,可是他的 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 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 了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 算他。”(郁达夫《中国新文学 大系散文二集·导引》)那么,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到底有什 么样的“文章之美”?让我们 一起从他的散文中加以领会。  相似文献   

18.
“率真”贯穿于丰子恺的一生。读丰子恺的散文,能读出个性,读出童心的率真。在他身上体现出来的,是对传统的中国文人文化的留恋。宗教信念,对他保持“率真”也起了一定作用。丰子恺讴歌儿童的散文,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独步至今。其散文也有对旧中国“国民性”的忧虑和对丑陋现实的斥责,这可视为其“率真”性格的另一面表现。  相似文献   

19.
贾平凹是中国新时期的散文革命家,他对中国当代(新时期)散文创作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理论启导与创作实践上,本文侧重探讨贾平凹在理论经上对中国当代散文发展的贡献,这种贡献,不仅在于澄清,矫正了中国当代几十年来关于“散文”的种种错误演绎,还在于他结合了中国当代散文创作的实际,在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建设性的“贾平散文理论”,他一百多万字的散文作品,是他这种理论的尝试与深化。  相似文献   

20.
“浮花浪蕊岂真芳,语朴情醇是正行;我爱先生文品好,如同野老话家常”。“真”与“朴”是季羡林散文的两大特点,也是其散文的独特风格。正如季先生所追求的那样:“淳朴恬澹,本色天然,外表平易,秀色内含,形式似散,经营惨淡,有节奏性,有韵律感,似谱乐曲,往复回还……”“真”即其散文是他心灵的一面镜子,真实地映照出近九十年坎坷、曲折、追求、奋斗的人生历程。“朴”即他的散文朴实无华,如同他一生经常穿在身上的蓝色中山装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