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谁之错?     
有一次,我去听一节语文课,老师让学生读课文,孩子们举手非常地踊跃,老师叫起来一个学生,只见他非常自豪地站起来。读完后,老师问:"大家有没有听出他读错的地方?"有很多学生举手,有的说:"他没有用普通话。"有的说:"他的感情不够。"有的说:"他有一个字读错了。"还有一个学生说"他的声音小。"……学生的手依然举着,他们还想指出那个朗读的同学更多的问题,我看着那个朗读的同学,只见他低  相似文献   

2.
我在日常的班主任工作中,遇到过样一件事.针对班级中不交作业、迟到、不做值日等问题,学生们自己提出了改变这种现象的"妙招":没写完作业的早上来时在走廊里扒在墙上写;迟到的罚站一天,就再也不会迟到了;不做值日的罚做一个周或一个月等等.在讨论这个问题时,学生们没有人对这种做法提出什么异议,相反,大家都认为自己就是因为受到这样或那样的处罚而改掉不良习惯的,所以,一致认为这是可行的.有的学生还口头保证:如果以后做不到什么什么,就甘愿接受任何处罚,决无怨言.看来,学生对这种处罚方式具有较大的认同感,认为这就是教育,而且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老师处罚学生是天经地义的.在惊诧于学生的"自罚"的同时,引发了我更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著名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爱,就成了无水之池。"笔者从教十多年来,一路摸索、一路学习,从刚毕业时的严厉高压政策,到现在的爱心教育,深深体会到:发自内心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比一直板着脸批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一、一个"Morning Call",唤醒"迟到大王"说起迟到,我的眼前就会浮现出一个大大咧咧的男同学,每星期至少要迟到3次,他就是迟到大王——周愉博。每次迟到两三分钟,见到老师他会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尴尬地笑笑,并保证下次不犯,但永远都有下次。作为班主任,我觉得我有责任去改变他。在了解他的  相似文献   

4.
莫淑文 《广西教育》2014,(41):65-65
正教育植根于爱。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好孩子。因此,教师要做到"爱生如子"。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需要亲近学生、体贴学生、关心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留心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掌握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如学生的能力、性格、爱好等,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生曾凡成(化名)的学习成绩不太好,并且经常违反班级纪律。一天上课,曾凡成足足迟到了20多分钟,当他气喘吁吁地站在教室门口说"老师,我迟到了"  相似文献   

5.
正听了陶继新老师教育思想的讲座,感受颇深。作为教师的幸福感,在言语间缓缓地流淌出来,让我感受到了内心的宁静、平安与快乐。我知道,这种长久的幸福来源于我的学生、我的讲台、我的工作。一、在教育过程中发现美,感受幸福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是塑造学生的人格和品质,让他们用所学到的知识回报社会,做一个有用的人。陶老师就是坚持这样的教育目的,用智慧的双眼不断地寻求教育过程中的真善美,在发现、提升、实践的基础上,不仅让自己感受到幸福,也帮助他人实现了理想,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是如此。教与学是一个  相似文献   

6.
<正>在职业学校的班级管理中,不少班主任采用的是铁腕政策,开学一个月的高压会让一个学期都能轻轻松松。但是这种班级管理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学生"怕"老师,老师和学生站在楚河汉界的两端进行较量,处理不好便两败俱伤,学生更加厌学。要让学生由"怕"转为"服",我觉得光靠高压是难以让学生心服的,须在管理过程中引进"爱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学生迟到是让教师永远头疼的一件事.教师治理学生迟到花样百出:有的罚学生站着.有的罚学生擦黑板.有的罚学生打扫卫生……这些做法我也试着用过.可迟到现象依然没有杜绝。另外我也发现学生迟到都有自己的“正当理由”.那怎样才能扭转学生迟到的现象呢?怎样处理学生的迟到呢?笔者来说一说自己的观点和做法。  相似文献   

8.
一般认为对别人越体贴、越关心,就越会得到其理解、支持和回报,两者之间的关系就会越融洽,但事实告诉我并不全是这样。我班有一个学生经常迟到,一天上午,他又迟到了,当时我叫他到办公室,批评教育后做了记录。第二天,有几位学生也迟到了,我下午对他们同样进行了教育。而那位学生只看到别人迟到,没看到别人受批评。后来,他每次旷课、睡觉、上课说话又都被我“抓”住了……他对所发生的事情进行思考,得出一个结论:其它同学违纪老师总是视而不见,而我自己犯了一点小小的错误,老师就紧抓不放。一旦产生这种错觉,那么老师越关心他…  相似文献   

9.
关爱+规矩=?     
正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中与学生朝夕相处,随着相处时间的增加,师生感情也与日俱增。这时,有的老师因无原则地容忍学生的言行,在学生面前没有丝毫的威信,学生有言不听、有令不从,这种"爱"让双方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而有的老师则从一开始就板起了面孔,与学生没有丝毫的亲昵,不苟言笑,这种"畏惧"让双方也都没有丝毫的快乐。如何在这两种极端的师生关系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如何让师生都能感到成长的幸福感?通过实践,我发现用"基于关爱的规矩"才能架起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10.
许振秀 《班主任》2021,(1):71-71
作为一名老师,我曾经对迟到现象深恶痛绝面对迟到的学生,我总是态度严肃,言辞犀利,从不讲情面——我期望通过“倾盆大雨”式的批评,让迟到的学生重视,杜绝这一“恶习”。然而,十年前发生的一件事,改变了我,那是2010年9月,我中途接手一个班级,我一再强调上课不许迟到,然而,几天后,还是有一名学生迟到了,我顿时火冒三丈:这是故意挑战我的“权威”吗?  相似文献   

11.
在学习《神笔马良》这篇课文时,一位老师向学生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有一支神笔,你会用来画什么?”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我要画许许多多的树,让美丽的绿色美化我们的地球。”有的说:“我要画很多个机器人,让它们来管理这个世界,让世界不再有战争。”有的说:“我要画宇宙飞船,让人类乘坐飞船到遥远的星球去旅游……”这些想法都很好,这些想法自然也会让老师感到惊喜。学生中也常常有另类高见:“我要画很多很多的钱。”一石激起千层浪。围绕这一问题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有的说:“他这种想法是对的。因为,他有了很多的钱以后就可…  相似文献   

12.
一、《教育是慢的艺术》让我想起一个学生的成长经历 读完张文质老师的《教育是慢的艺术》,印象较深的是:“人往往在某一个领域里是有独特性的,教育就是要去发现这个独特之处,要去肯定他的独特性,这个人才可能对自己有信心……”  相似文献   

13.
"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认为:我们对结果的预期,决定了我们的行为。利用他的观点,转换一下我们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思维方式,就能给我们班主任工作中的学生常规管理带来一些新思路。在具体操作中,有哪些要点心法呢?我以迟到为例进行说明。学生迟到是让很多老师感到头疼的事情。按照我们传统的认知方式,行为导致结果,所以碰到学生迟到,老师一般会问:"你为什么迟到?"学生的回答也是老三样:"昨天睡晚了、闹钟没有响、路上堵车……",这时候,老师往往会苦口婆心的跟他说你要早点睡啊,前天晚上检查好闹钟,早点出门,错开高峰期……学生频频点头,然后继续迟到,老师苦口婆心继续唠叨……换一个角度,是因为对结果的某种预期,决定了我们的行为:学生对迟到结果的预期是:嗯,迟到老师会唠叨我几句。而这个结果对于学生来说无关痛痒,所以往往会继续迟到。如何才能实现有效的管理呢?  相似文献   

14.
某报有《九岁小学生罪状十八条》一文,说的是某校一名9岁小学生上学迟到,老师让全班同学对他进行评价,结果同学们对这名迟到学生提出了1 8个缺点.作者把老师的这种行为称之成为"典型的‘温柔暴力'",是对孩子幼小心灵的"摧残".  相似文献   

15.
自从教以来,我看到一个十分有趣的教育现象:有的教师温文尔雅,却能叫那些顽皮不驯的学生听话;有的老师教育学生,能叫他心服口服;有的老师教育学生却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这些现象是令人深思的,它说明了思想教育工作需要特别注意师生之间有效沟通的方式方法。教师热爱学生,满腔热情地真诚帮助学生,学生理解老师的一番苦心,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导,这是一种相互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系,这种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正是有效教学的保证,所以沟通应是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的一项工作技能。  相似文献   

16.
如何在职业教育中进行有效引导,需要充分分析学生群体特点,作者认为真诚的支持与相信,让学生感受到不论何时,老师是站在他这一边的,这种积极地情感体验是教育技巧与艺术中一种"诀窍"。  相似文献   

17.
一、"小二现象"——小学二年级是人生"养成"与否的一个分水岭小学教育又称"养成教育",学生在二年级及二年级之前已经知道:上课是要认真听讲、作业是要及时完成、劳动要积极参加、上学不能迟到、见到老师要说"老师好"、回到家里要告诉家长"我回来了!"犯  相似文献   

18.
等待——教育的智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委员王芳同学时间观念很强,每天总是很早到校。可是有一天早晨,她上课却迟到了。按常规,迟到的学生要受到批评。可是,这一次老师却没有这样去做,好像忘记了王芳迟到这件事情。第二天早晨,王芳主动来到教师办公室,很不好意思地说:“姜老师,昨天您忘了点名批评我了。”“因为在我的印象中,你从不迟到。”我似有醒悟又胸有成竹地应答着,同时感到很欣慰。这种清醒一时的等待是我精心设计的一招,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润物细无声。不错,教育需要等待。  相似文献   

19.
正自从教以来,我看到一个十分有趣的教育现象:有的教师温文尔雅,却能叫那些顽皮不驯的学生听话;有的老师教育学生,能叫他心服口服;有的老师教育学生却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这些现象是令人深思的,它说明了思想教育工作需要特别注意师生之间有效沟通的方式方法。教师热爱学生,满腔热情地真诚帮助学生,学生理解老师的一番苦心,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导,这是一种相互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系,这种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正是有效教学的保证,所以沟通应是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的一项工作技能。那  相似文献   

20.
《河北教育》2014,(5):48-48
近日在某校了解到:某生迟到后讲课的教师没有马上让其进教室,而是等课告一段落后才放学生进来,并且教育学生说,这是对他迟到的处罚。然而,与学生迟到受罚同样普遍存在的是,老师拖堂基本不受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