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赛艇运动中把“推进和滑行”这一词组中发力当作“推进”,而回桨动作为“滑行”。好的技术是以桨手的协调和桨叶的控制为基础的,前者提供了力,后者使力转变为赛艇的有效推进力。在训练中怎样掌握桨叶的正确运行轨迹,训练中常见的错误有什么,本文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滑冰弯道技术是一项较难掌握的技术动作。如何在弯道中沿着弯道快速有效地滑行,使滑行姿势既保持力的平衡,又能克服离心力增加滑跑速度,完美展现合理的技术动作呢?现就学生及笔者亲历把滑冰弯道中遇到的一些常见错误及纠正方法简析如下。错误动作1:弯道时左脚用冰刀平刃或内刃直接触冰。  相似文献   

3.
中国赛艇优秀男子轻量级运动员技术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研制的赛艇实船力量测试系统对我国优秀男子轻量级运动员技术特点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为科学地评定、改进和完善赛艇技术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目前我国男子轻量级多人艇技术配合上的主要问题是身体移动、停止、再启动时机不一致,身体的整体重心回位不够及时,另外,桨叶入水时拉桨不够迅速、圆滑,腿部蹬力过大。经过测试分析以后,包括老运动员在内,技术动作得到明显的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G861.41 9804409用“浆叶负重法”纠正赛艇运动员杨桨错误动作的实验分析[刊,中,A]/杨世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7.-21(增刊).-70-71,79表8(MYL)赛艇//训练法//桨叶负重法//动作//身体素质//测试  相似文献   

5.
赛艇可视化多功能智能测试训练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制了一种赛艇可视化训练测试系统。该系统采用液压作阻力源,以正确地模拟桨叶在水中划动时的阻力特性,利用微机进行采集以测试赛艇运动员技术动作的力学指标,利用图形软件来显示模拟赛艇在水中的运动情况,构成一整套赛艇模拟测试的可视化系统。通过该系统不仅可以进行赛艇运动员的身体力量训练,还可以从生物力学角度研究赛艇技术动作,以评价和完善运动员的技术动作,是一个能进行测试、比赛、训练、分析评估的智能化的赛艇可视化测试训练系统。  相似文献   

6.
“一体感”是运动员长期训练与比赛形成的专项心理能力,是保障运动员发挥最佳竞技状态的基础。赛艇运动要求运动员在划行过程中对 人、艇、桨、水具有良好的协调和控制能力。在赛艇日常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员多使用“人艇合一”的感觉来描述对自身状态、动作技术和艇、桨的良 好控制与清晰的认知,并对其自身竞技水平的发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探讨赛艇运动员“人—艇—桨一体感”的结构特点,运用扎根理论,对 来自湖北和广东省赛艇运动队的24名赛艇运动员与6名教练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通过对访谈结果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得出 赛艇运动员“人—艇—桨一体感”的结构包括:感知控制艇身能力(艇速感、艇平衡感、艇噪音感、艇滑座感、艇吃水感)、感知控制桨能力(桨出入水 感、桨力感、桨频节奏感、桨叶位置感)、感知掌控对手能力(对手位置感、对手体力感、对手节奏感、对手战术感)和感知掌控队友能力(队友节奏感、 队友协同感、队友战术感、队友体力感)4个大范畴和17个小范畴,并且它们之间相互协调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反映赛艇运动员对自身技术动作控制 状态的感知能力,为赛艇运动员竞技能力发挥提供核心动力。  相似文献   

7.
速度滑冰课的教学顺序应该具有速度滑冰的特点,必须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发展。速度滑冰的正确技术是需要人们穿上冰刀在冰上完成的,是在滑行的基础上开始学习的。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首先学习的不是速滑技术,而是冰上的基本滑行动作也就是首先要适应冰上这个特定的环境,另外,人们在冰上的移动不论是动作结构用力方向及作用点都和在陆地上的移动不同,这就要求建立新的运动条件反射。所以速度滑冰教学的初级阶段应该是以熟悉冰性为主,同时掌握冰上滑行的一般动作和保护方法(摔倒保护法、停止法)。这一阶段叫“学习冰上滑行阶段”。初学者通过系统地学习,掌握了冰上滑行的一般动作,  相似文献   

8.
1 前言 花样滑冰跳跃动作是由界限明确的各技术阶段构成,一个动作可分为助滑、缓冲、起跳、空中、落冰五个阶段,其中起跳阶段的技术最复杂,最难掌握。 起跳阶段是指身体重心从最低点开始,上升到刀齿离冰的瞬间为止。起跳可分为“刃”起跳和“点冰”起跳两大类,这两类起跳在技术上有一致的地方,也有差异,各自有明显的规律和特点。本文将对“刃”类型起跳为重点进行分析和研究。 “刃”类型起跳分为向前滑行和向后滑行起跳。向前滑行起跳的动作包括:3字跳、一周半跳、两周半跳、三周半跳……,统称为阿克赛勒跳。向后滑行起跳的动作有:后内结环跳(一、二、三、四周),后外结  相似文献   

9.
赛艇运动中频率、浸水深度和幅度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通过对赛艇“Blig Blade”桨叶的流体动力性能的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以及理论分析,讨论了不同的划桨频率、浸水深度和划桨幅度等运动学参数和动力学参数对桨叶流体动力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和结论:(1)桨叶与水之间的相对运动是桨叶产生作用力的根本原因;(2)随着桨叶浸水深度的增加,桨叶产生的作用力也在增加;(3)大的划桨幅度推进效率是比较低的。建议:划船器材的调整和划船技术都应围绕提高水下的拉桨速度来进行,提高拉桨频率不能够以牺牲桨叶的浸水深度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频率来服朋幅度。  相似文献   

10.
赛艇划桨动作是由提桨(入水)——拉桨(划水)一按桨(出水)——推桨(回桨)四个部份组成的,这也称为一个划桨周期。其中,拉桨是桨叶在水中划水作功的过程,它产生推功赛艇前进的动力,其余三个动作(以后简称推桨)则是组成一个划桨周期必不可少的过渡动作。在每个周期中赛艇前进的速度并不是均匀的。图一所示赛艇划桨周期的速度曲线图,是以专用的电子仪器于一九八三年十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和借鉴优秀运动员的技术特点,应用BioRow赛艇技术测试分析系统对里约奥运会奖牌获得者段静莉划桨技术动作特征进行分析,提供相应技术参数供参考。方法:通过实船测试获得段静莉各个划桨阶段的技术参数,从桨叶控制技术、划桨风格和艇速及艇加速度三方面对段静莉的划桨技术特征进行分析总结。结论:(1)段静莉的拉桨阶段的桨叶控制有待提高,特别是桨叶入水打滑角度和桨叶出水打滑角度均偏大,桨叶入水深,不利于拉桨后期做功效率;(2)段静莉回桨阶段桨叶控制技术良好,桨叶轨迹稳定性较良好,桨叶高度适中;(3)段静莉的划桨风格属于“卢森博格”的中发力模式;(4)艇速及艇加速度是评价运动员划桨技术简单直接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国家队和赛艇优势省队运动员为测试对象,总结分析我国精英女子赛艇运动员的划桨技术特点。方法:27名运动员参与本研究,利用"BioRow Tel"系统测试五种桨频(20、24、28、32、36桨/分)下的划桨技术,测试参数包括划桨节奏、桨叶轨迹、桨力特征等。结果:拉桨时间百分比随桨频的提高显著提高;入水角、出水角和划幅在中低桨频下非常稳定,但在接近比赛桨频时显著下降;抓水打滑和出水打滑均随桨频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与桨力相关的参数对桨频的变化相对不敏感。结论:我国运动员较为注重桨叶入水和拉桨前段,表现出的技术较好,而在拉桨后段特别是桨叶出水阶段暴露出的问题比较大;临近比赛桨频时的技术同中低桨频时相比存在比较明显的下降。训练中要解决好拉桨后段和桨叶出水的问题,并注重提高运动员在比赛桨频时的划桨技术。  相似文献   

13.
赛艇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赛艇多参数遥测分析系统和IPL型高速摄影机同步测试方法,对我国国家赛艇集训队16名高水平运动员(男10,女6)的双桨技术进行了测试研究,分析结果如下:①在三种划桨类型中,“平缓力型”的动力学效率最高。“平缓力型”意味着拉桨力平稳增长达到峰值,然后对称下降直至拉桨结束。②艇速曲线有“单峰型”和“双峰型”两种类型。“单峰型”的特点是艇速变化平稳、能量消耗较少;“双峰型”能量消耗多。出现“双峰型”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边拉边按”和运动员身体在滑轨上加速不稳。③建立了浆力有效冲量与艇平均速度、艇速波动程度关系式。④发现一些选手左右手划桨力差别较大,桨叶入水角偏小和“拉提”时拉的不够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冰上运动的速度滑冰,是我省大、中、小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中的必修课程。哈尔滨冬季冰上课时间较长,大都在10~12学时,占一个学期体育课的三分之一左右,所以速(?)滑冰课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速度滑冰主要是掌握直道滑行和弯道滑行技术。弯道滑行技术难度较大,为使学生尽快掌握这一技术动作,保证教学大纲规定的教  相似文献   

15.
“顶膝”动作是指运动员在做二步交替单支撑滑行动作时的不正确滑行状态,其动作表现为:运动员在做交替滑行一腿蹬动、一腿前摆转移体重的动作过程中,当前摆腿承受体重转为支撑滑行时,膝部弯曲角度过小,身体重心落后——即每一次蹬动,前摆转为单支撑滑行时。大腿和躯干间,大腿和小腿的角度都有一次缩小,臀部亦后坐;严重时会出现膝部向前一顶一顶的动作,故称“顶膝”滑行。 1 “顶膝”滑行错误动作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16.
浅析速滑初学者的踝关节支撑能力与蹬冰方向哈尔滨投资高等专科学校孙启明在对初学者的滑冰教学中,往往有两个问题解决较难,一是在掌握滑行动作的过程中如何发展踝关节支撑能力;二是在改进和提高滑行技术过程中如何解决正确蹬冰问题。为使教学少走弯路,有必要对这两个...  相似文献   

17.
“Big Blade”赛艇双桨桨叶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对赛艇刚性“BigBlade”双桨桨叶在循环水槽中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在桨叶的不同攻角、斜角、转角以及不同深度下进行。试验表明:以上参数对桨叶的流体动力性能有较大的影响,桨叶的浸水深度应保持在一定的范围,而转角和斜角应尽量的小。这些结果为教练员运动员进行科学训练提供了理论依据,不同的运动员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桨架,保持桨叶的合适深度。  相似文献   

18.
赛艇运动位移之流体力学理论浅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有关赛艇技术文章对位移与流体理论相结合论述较少。本文应用流体力学之理论,对赛艇水中位移作深一步的探讨。通过理论推导与分析.描述了桨叶在水中划行的实际轨迹。论证了舟艇在水中产生运动全靠外力之作用,船速的快慢又取决于用力及桨划水角度。还提出技术准备动作滑坐反前进方向运动所产生的惯性阻力以及如何克服或将其减少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9.
本对赛艇复合材料的刚性“Big Blade”双桨桨叶进行了循环水槽试验研究。试验采用1:1的实际模型。在不同深度下进行研究.同时试验还考虑了桨叶的不同攻角、斜角和转角。试验表明:不同的深度对桨叶的流动力性能有较大的影响.为教练员运动员进行科学训练提供了依据,不同的运动员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桨叶桨架,保持桨叶的合适深度。  相似文献   

20.
花样滑冰的前交叉蹬冰技术是初学者由直线滑行到变向滑行的一个台阶,同时又是运动员滑行用刃的基础和起速的一种滑行方式。因此,这个动作无论对初学者还是较高水平运动员来说都具有一定技术意义。本文通过多年对花样滑冰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总结出前交叉蹬冰技术的四种教学方法,实践证明这四种教学方法对学生掌握和提高前交叉蹬冰技术动作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