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易于逊 《视听界》2004,(2):87-87
准确是新闻语言的基本特征之一。从模糊评议的概念上理解,模糊评议似乎与新闻评议格格不入,而事实上新闻要求语言的准确性并不排斥模糊语言。因为语言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许多客观事物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因而反映这些客观事物的语言必然是外延含糊的。新闻既然是客观事实的报道,而客观事物存在着模糊状态,我们的新闻语言就很难回避模糊语言,在众多新闻传媒中广播的一些特质决定了广播更应注意模糊语言的运用。以下仅就模糊语言在广播新闻中的运用作一个浅析。一、使用模糊语言增强概括性中央电台获2001年度广播短消息一等奖的消息《浙江省率先为贫困农民筑起最低生活保障线》中一段“经过  相似文献   

2.
新闻语言指“新闻作品的语言”。一篇好的新闻作品,不但要选好主题、体裁,有一个清晰、完整的思路和充实的内容,正确地运用或使用语言文字,尤其是新闻语言更是至关重要。判断新闻作品使用语言文字是否正确,是否恰当,主要看文字的运用是否符合新闻写作的要求。经过长期新闻写作的实践,新闻作品所使用的语言,  相似文献   

3.
所有的新闻作品最后都靠语言体现。语言创优关系到所有新闻类作品创优。语言问题,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新闻类作品使用的语言统称新闻语言。  相似文献   

4.
“新闻常新”,这是对新闻写作的一个基本要求。它不仅要求新闻报道的内容要“新”,要具有较强的新闻价值,而且要求新闻报道的方式、语言、风格、写作技巧,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 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新闻关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记者不仅需要报道有关国家政治、战争等方面的内容,还需要报道科技、文化、人物等其它方面的内容。新闻报道题材的扩大带来了新闻报道方式和语言的大创新。为了让新闻  相似文献   

5.
吕叔湘指出:“新闻语言的首要要求是准确。”可见,新闻是非常强调语言的准确性的,而用模糊语言似乎是一个忌讳。实际上,在新闻报道中,模糊语言的运用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近些年,各类新闻文体尤其是预测性新闻报道中模糊语言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社会认同度也越来越强。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模糊语言现象,了解其使用的合理性与恰当性,使之更好地为新闻写作服务。  相似文献   

6.
程沛 《新闻世界》2012,(11):179-180
通过新闻媒体,向受众传播(报道)最新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用的语言,叫新闻语言,具有客观、确切、简练、朴实、通俗等特点。当前在新闻语言的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新闻语言是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人们对于新闻语言必然会有更高的要求和更多的期待。  相似文献   

7.
时下的媒体已经进入“读图时代”,新闻工作者为了巩固自己的阵地,就要写出更多更好的能吸引受众的文字新闻来。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把握新闻语言准确、简洁、形象生动、富于特色等特点,提高文字新闻质量。从语音、选词、句式、修辞等方面锤炼新闻语言,提升语言修养水平。存在的  相似文献   

8.
新闻语言应该是规范语言.这是受众对传媒的信任也是要求.从这一意义上讲.媒体肩负着舆论导向和语言导向的双重责任。新闻语言自从诞生之日起,就具有强大渗透力与包容性.作为一种社会群体语言及新闻信息的传播载体.  相似文献   

9.
语言本身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概括性和模糊性,这就形成了语言本身的局限性。新闻语言的运用要求真实具体,使用时要注意降低语言上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0.
充分展现新闻语言的独特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红 《军事记者》2002,(11):24-26
一篇好的新闻作品,除应具备深刻的主题思想、典型的新闻事实外,还应具备完美的表达形式,比如:体裁的选择、结构的安排、表现手法的采用等等。其中新闻语言运用得如何,在新闻表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闻语言是指与文学语言、外交语言、科学语言等行业语言相区别的,专门用于表达新闻事实的特殊语言。它既有普通语言的共性,又有新闻语言自身的个性。因此,运用新闻语言表达新闻事实,既要尊重一般语言表达的基本原则,也要符合新闻语言表达的特殊规律,使其在新闻事实的表述中达到共性与个性的完美统一。摆脱新闻语言的俗套日常生…  相似文献   

11.
李琴 《军事记者》2005,(12):26-27
画家以线条和色彩描绘客体,音乐家靠音符与节奏表达创作意图,记则用新闻语言进行报道。什么是新闻语言?学术界有着不同的观点,直到今天也没有统一说法。马向伍、蓝鸿教授在《新闻语言分析》中定义;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即为新闻语言。简言之,新闻语言是表述新闻事实的手段,是传播新闻信息的载体。  相似文献   

12.
新闻语言是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它肩负着向受众表述新闻事实,传递新闻信息的特殊使命,是构筑新闻报道的最基本元素。新闻语言作为新闻媒体的重要传播载体,首先要求的是其准确性与规范性,但随着媒体技术的迅速更新,媒体普及面的不断拓宽,语言自身的发展流动,  相似文献   

13.
谈谈模糊语言在东西方新闻写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瑶 《新闻记者》2000,(11):78-80
准确、简洁是新闻写作语言的基本要求,是新闻 工作者在新闻语言方面追求的目标。语言学家吕叔湘指出:“新闻语言的首要要求是准确”。①从60年代起,新闻写作学中还诞生了一门新的学科──精确新闻学,它提倡运用数学语言来报道、分析新闻事件,以求更为准确地描述新闻事实。然而,在新闻实践中,由于客观事物不间断的矛盾运动、不同事物间的交叉性、包容性以及人们认识事物的循序渐进的客观规律等等原因,事物与事物之间、过程与过程之间往往没有绝对的界限,两者之间往往存在着边界不明的一种过渡状态。因此,仅仅依靠精确数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媒介变迁的大背景下,我国新闻语言的变迁已不可阻挡。具体体现在新闻语言传播主体"三元化"、传播渠道宽广化、表现形态多样化、构成成分融合化、受众多元化、传播效果进步化等方面。新闻语言的多元化变迁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活跃了新闻语言,对新闻语言的发展、创新具有积极的意义;另一方面,给当今的传媒语言规范带来了挑战,增加了规范的难度系数。这就要求我们要立足于变迁中的媒介环境谈传媒语言规范,并实行分层规范,防止"一刀切"。  相似文献   

15.
张玲 《青年记者》2006,(8):64-64
新闻将人的心灵作为突破口,依赖语言(这里指广义的语言)说明客观事实,无论学语言、版面语言、镜头语言,新闻报道需要通过语言对新闻进行提炼、加工、剥离.不同的语言形成不同的新闻风格,而风格的形成是新闻能否更被公众理解、接受的关键. 新闻语言是新闻从业人员在新闻作品中体现自己的写作构思和技术手法的总和,它可以形象地揭示新闻内容,表达作品思想的准确性和深度。同时,新闻行业是一门专业富集的行业,它是集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摄像、播音、多媒体等诸多领域为一身的的一门杂学。  相似文献   

16.
于洪燕 《新闻传播》2010,(1):106-106
在直播节目中,播音员的角色感很是重要,他们运用有声语言和副语言传达着现场各种信息,这个时候要求播音员的形象端庄大方、朴实自然,符合新闻真实性的要求。在语言表达上,除了要符合新闻播音的一般要求外,还要注意语言与副语言的和谐一致。  相似文献   

17.
韩英 《记者摇篮》2006,(3):40-41
新闻写作的口语化,就是在新闻写作中运用约定俗成的、规范化的、近似日常口头语言的民族共同语运载各个新闻信息。写新闻是为了传播信息,为了便于传播,新闻作品对于语言和语言组合方式的要求,概括地说,无非是具体通俗、简明流畅、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而这些要求,实际上都与日常的口头语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国古代的通俗作家冯梦龙精辟地指出:“话须通俗方传远,语必关风始动人”。这里所说的“通俗”,“关风”,在内容上指与人们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人、事、物,在语言上指尽量贴近人们日常的口头语言,甚至是所谓“市井语言”。作为新闻,…  相似文献   

18.
校园新闻是新闻的组成部分,在校园政策宣传、舆论引导等方面发挥着突出作用。校园新闻要坚持新、快、短、活的写作要求,在报道语言上力求规范、简洁、准确、生动。但在实际写作中,校园新闻语言普遍存在一些问题,违背了新闻的写作要求与规律。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可以称为新闻的世纪。而当论及新闻语言的时候,无论如何也不能撇开新闻语体。因为新闻语体是新闻语言的抽象体系,它能够指导新闻语言实践,更好地传达新闻信息,加强人们间的交流和服务。  相似文献   

20.
新闻语言无法像文学语言那样讲究文采,但这绝不等于新闻语言就没有意境和韵味。有时候。因为新闻的快节奏和简捷准确传达信息的要求,使得新闻语言更要具有力量,要由这种力量生发出各种韵味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