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孔子的天命鬼神观思想一直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这一思想在孔子的哲学思想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文章主要从孔子对“天”、“命”、“天命”的理解和对“鬼神”的态度;“知命”、“顺命”、“乐天”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关系;天命鬼神观所体现出的注重人事和重视现实的精神;天命鬼神现在孔子学说中的地位及其影响四个方面试图全面而又在最大程度上认清并分析孔子的天命鬼神观。  相似文献   

2.
孔子与庄子作为儒家与道家的代表人物,其各自的丧葬观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孔子事于“矩”的丧葬观体现其主张在丧葬中重“礼”与“哀”,庄子事于“心”的丧葬观体现其主张在丧葬中重“简”与“乐”:前者重在维系社会礼制法度的稳定,后者重在寻求个人精神层面的解脱。对孔子与庄子丧葬观的探讨与比较,可以更好地审视孔子与庄子的思想主张及他们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无论是哲学史界,还是历史学界总是毫无疑问地把李大钊“五四”时期提出的“物心两面的改造”观当作二元论而加以否定。例如,吕希晨和王育民撰写的《中国现代哲学史》教材指出:李大钊“有时还存在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的残痕,特别是他受了达尔文进化论与克鲁泡特金互助论的影响,提出了“‘物质与精神两面改造’的二元论观点”;①研究李大钊的专家吕明灼先生在其专著《李大钊思想研究》中也指出:李大钊提出了“以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4.
孔子的师道精神主要体现在“志道”“立德”“好学”以及“爱生”等几个方面,奠定了中国师道传统的核心内容。“四有”教师观是对传统师道精神的脉承与升华,是对新时代好教师特质的要求。南京市夫子庙小学将孔子师道精神和“四有”好教师的要求相结合,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校本实践。  相似文献   

5.
自民国初年东西文化论战后,关于东西方文明的争论便从未停止。一战爆发后,欧洲文明在战争中遭受较大冲击,使当时国人对东西方文明产生新的思考。在此背景下,李大钊考察东西方的地理、历史、文化、思想等领域,同时运用人类学与民族学等研究方法对其进行比较研究,形成较为独特的东西文明观。受此文明观影响,李大钊驳斥日本人提出的“大亚细亚主义”,提出“新亚细亚主义”,还将“调和主义”哲学思想运用其中,并积极倡导“第三文明”,即俄国十月革命后所创造的社会主义文明。李大钊的东西文明观为其传播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最终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也对其民族观与种族观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孔子提出的“兴观群怨”说主要是对诗的社会作用的概括,由于先秦时期诗、乐本是一体的,所以“兴观群怨”说也包括了孔子对音乐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本文拟从“兴、观、群、怨”四方面对孔子的音乐观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7.
李大钊是中国近代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和革命家,批判尊孔复古主义,以唯物史观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是他留下的重要精神遗产之一。李大钊虽然说过激愤之语,但总体看来,他能以理性的、科学的态度对待孔子,对待传统文化。今天,重温李大钊批判尊孔复古主义的论述,学习和弘扬他的批判精神,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先秦关于“言”、“意”看法有四种。有极端的“情欲信 ,辞欲巧”的信仰型语言观和“得意忘言”解构性言语观 ;有孔子的“辞达而已矣”的中庸性语言观和《易传》中的“书不尽言 ,言不尽意” ,因而“立象尽意”的重构性语言观。后两者对古典诗歌美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立象尽意”的表达策略消解了诗歌艺术中的主客观对立的关系 ,使中国诗歌美学与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精神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9.
从“有教无类”的教学对象观与“全纳教育”、“君子”“成人”教学目的观与健全人格教育、“六艺”的教学内容观与和谐教育、“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观与学生主体性精神的培养、教学互动的教学过程观与交往性教学、“知人“长善救失”教学评价观与开放性的“形成性教育评价”六个方面论述孔子的教学论思想及其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一直以来,虽然学术界对孔子思想体系及其影响的研究颇多,但是却极少有人从民俗学的角度来透视孔子,对孔子的认识似存在视界上的死角。我们重视研究孔子的“礼”思想。也不能漠视孔子的“俗”思想以及它对中国民间传统习俗的浸润。不同的评论主体对民俗的内容和形式的评判及定性会有不同的结论,本文研究孔子仁礼思想体系下的民俗观。通过分析他的社会民俗观、文艺民俗观以及天命神话观等,解读孔子民俗观的人文原则与历史方法的运用。认识其对我国封建时代民俗观系统的形成所具有的奠基意义以及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思想方式、信仰方式等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儒家的根本精神是仁,整个儒家体系都是仁的本末发用。在孔子前,仁只是一个道德原则,孔子把仁提升到了儒学的核心地位。孔子后,儒家诸子都以仁为其理论的核心。在宋明后,仁的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和"生生"联系在了一起,生生成为仁的代名词,从而使仁学更加完满。儒家的核心价值观念是一脉相承的,儒家诸子们的不同处在于对这些核心观念来源的争论。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educational thought of Confucius with focus on the educational relationship in the Analects, which is a historical text that defines the foundations of Confucianism. The first part of the investigation examines Confucius’ concept of the educational relationship and how it is characterized with a dialogical spirit, which consists of worldly and secular human-orientedness, co-existentiality as a fundamental principle for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dialogue to become an ideal ruler through self-discipline. The second stage of this study further examines the spirit of dialogue in the Analects with consideration of its historical–cultural context. Through this process, the study unravels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limitations of original Confucian educational thought for modern society and proposes a possible way to reengage Confucius’ educational value in today’s modern educational context.  相似文献   

13.
孔子的教育思想蕴涵了极其浓厚的人学特色。"以民为本"是其核心理念,培养"君子人格"是其教育的最终目标,"修己"、"安人"是其价值追求,提倡"反求诸己",开发人的精神能动性,是其教育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论孔子的教育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教育的先河,源远流长。他“有教无类”的做法,是伟大的创举,思想闪耀着灿烂的光芒。他提出的“疑思问”,多思多想,温故而知新的复习方法,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学习精神,举一反三的启发式教育,视则明,听则聪的多看多听则聪明灵利。针对实现和因材施教的方法,至今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长久的历史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徐复观认为中国的文化归本于心,心是一切文化的价值根源,亦是道德、艺术的价值根源。心之所出为性,所以徐复观对中国文化的考察落实于中国的人性论史上,对中国艺术精神的考察也是根基于此。徐复观认为中国文化中的艺术精神,穷究到底,只有孔子和庄子所显出的两个典型。本文所要谈的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艺术精神。孔子所代表的儒家心性是仁善,以此心性为基础的儒家的艺术精神则为美善合一。而儒家的艺术精神主要体现于音乐上,乐曲中出,即乐由性出,所以有乐合同,有仁善之音。而儒家艺术精神是道德与艺术在最高境界中的合一。  相似文献   

16.
孔子的鬼神观既是中国悠久的鬼神文化的产物,又是对传统鬼神观进行深刻变革的结果。孔子通过对鬼神的内涵及象征意义予以新的诠释,赋予鬼神以浓厚的人文色彩,从而把宗教意义上的鬼神转变到人文意义上来,并借助鬼神实现其政治主张和道德理想。孔子关于鬼神的独特见解,突显了化宗教文化为人文文化的启蒙精神。  相似文献   

17.
侠义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人格构建重要的一面。侠义精神在很多层面更近于是儒家思想的补充和扩张,是诚、信、忠、勇、义等儒家思想在民众中从底层开始的实践和落实。侠义精神在中国民间,受到的更多的是儒家精神的影响,在儒家经典《论语》中,从忠信、勇义、人格自由方向均有对侠义精神的体现。从《论语》的文本内容来分析《论语》中所体现出来的侠义精神。  相似文献   

18.
试论孔子的人文关怀与人文精神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孔子是世界上最早的人主义,他一生的人实践与人主义思想倾向说明他关注的对象是人与人类社会;尤其是他的“仁”,率先在世界上将“人”作为一个类概念来进行运思,产生了极其丰富的“人”学思想,其中所体现的人关怀与人精神,成为中国传统化中最为光辉的人遗产。  相似文献   

19.
儒家教育思想中应该汲取的精华包括注重人的道德修养教育;教育过程重视人心疏导;教学经验与方法多种多样。在汲取儒家教育思想精华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剔除其糟粕:严格的等级制度,排斥竞争与挑战;"官本位"思想,缺乏民主的精神;远离自然科学,缺少独立思考精神;不尊重人性,缺少人文关怀的情感;市民文化薄弱,缺乏和谐中道思维。  相似文献   

20.
由于特殊的社会环境、出身及经历 ,孔子逐步形成了自强、好学、乐观、求实、精思、笃行、耿直的人格 ,体现出一种上进的人格精神。这一精神不但是成就孔子博大精深思想的基础 ,而且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品质。孔子思想之所以在后世能够流传并成为主流 ,其完美的人格及体现出的人格精神则是最为主要的因素之一。孔子的人格和思想共同构成了孔子作为个人所特有的精神风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