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5 毫秒
1.
长期以来,我们把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看作是“空想的”和“反动的”,这是不切实际的。民生主义不仅是一种思想学说,而且是一种社会制度。应当说,孙中山所构想的民生主义有其历史进步性,且与新民主主义社会有一定的思想联系。两者之间不仅有明显的相异点,而且有明显的相同点。首先,看社会经济基础或社会经济制度。孙中山所构想的中国未来社会经济结构,一方  相似文献   

2.
蔡锷经济思想源出于蔡锷就财政、实业、举债等问题所发表的政策性见解。孙中山民生主义以“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为内容,是一套深刻的社会革命理论。蔡锷经济思想具有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特征的观点不成立。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民生主义的核心内容是“平均地权”,其要旨在于平均地税的承担义务,使“土地皆有税”。“平均地权”的具体办法是让地主自报地价,国家照价抽税,涨价归公。其实施前提,则是实行“土地国有”政策。孙中山在其论著和各种讲话中,曾不遗余力地宣传“土地国有”政策,认为“此种方法最适宜于我国社会经济之改革”。这使学术界许多同志认为,孙中山宣传“土地国有”,是要建立一个单一的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经济模式。其实,将孙中山有关土地所有制的设想完全框定在公有制范围内,是一种将内涵丰厚的孙中山经济思想简单化的做法,它有可能并且实际上已经导致了对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体系的片面理解。那么,孙中山的实际主张究竟如何呢?  相似文献   

4.
水利思想是孙中山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重视水利事业的规划与发展,并形成一套宏伟的战略构想。这包括对黄河及其支流的治理和开发,开浚运河,整治扬子江水路及河岸和改良广州水路系统等。水利思想是孙中山民生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思想的形成离不开民生主义的指导,而民生主义随着水利思想的发展而愈加丰富。孙中山关于水利建设的规划与设想为今人所借鉴,给世人以启迪。但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其水利思想与现实脱离,在当时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这里只想探讨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的民生主义问题,探讨民生主义的内容、实质和孙中山把民生主义误认为社会主义等问题。 一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纲领的组成部分之一。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多次阐述过它的具体内容,其中主要的有:在1906年秋冬间发布的《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中,孙中山指出:“文明之福祉,国民平等以享之。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  相似文献   

6.
一长期以来,中国大陆学术界对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流行着一种不确切的评价,认为民生主义是一种“主观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主观上”或“名义上要社会主义,实际上是发展资本主义”。有的研究者根据列宁《中国的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与《两种乌托邦》的有关论述,认为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从学理上说是错误和反动的。它模糊和腐蚀群众的社会主义意识”,它“是一种乌托邦”,是“反动分子的理论”,是“极其反动”的。这是因为,它“认为在中国可以‘防止’资本主义,认为中国既然落后就比较容易实行‘社会革命’等等”。现在看来,这些评论显然是不切合孙中山的思想实际的。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所倡导的民生主义.是继民族革命、政洽革命后提出的“社会革命”的纲领。这个纲领是近代中国先进分子所提出的种种经济改革方案中最先进的一个。他在讲到民生主义的含义时,总要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联系起来。他有几种不同的表述:一是将两者溶合为一,如说:“……所以我用民生主义来代替社会主义,始意就是正本清源,要把这个问题的真性质表明清楚。”又说:“社会问题便是民生问题,所以民生主义便可以说是社会主义的本题。”二是,他把社会主义说成是民生主义的组成部分:“本党既  相似文献   

8.
邓演达是中国杰出的小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家,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继承和发展了孙中山“耕者有其田”的革命思想,把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大大地向前发展了。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谈一点粗浅认识。一、孙中山“耕者有其四”思想的提出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20世纪中国社会的重大理论成果之一,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行动纲领。其中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兴办实业和发展教育四个方面。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与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科学发展思想有许多相通之处,体现了孙中山社会发展思想的前瞻性,这一思想对于我们今天践行科学发展观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继民族主义、民权主义之后提出来的“社会革命”纲领。它是三民主义学说体系中鲜明显示其所属阶级特性和所处时代特征的组成部分。民生主义在旧新民主革命历史阶段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始终以土地和资本两问题为其核心内容。民生主义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社会革命纲领和战斗旗帜,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前进的趋向,代表了中国广大民众摆脱贫穷落后与建设富强国家的意愿,不愧为是具有划时代意义和影响的经济革命纲领。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不仅在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与建设中起过巨大进步作用,而且还对我们今天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有着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平均地权”是孙中山民生主义的最基本的内容。要研究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研究孙中山的经济思想,就必须研究平均地权思想。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产生最晚。1893年,孙中山与陆皓东、郑士良等集议创设兴中会时,即立张以“驱除鞑虏、恢复华夏”为宗旨。说明至少在那时,三民主义中最先产生的民族主义思想已经产生。第二年秋,檀香山兴中会成立,孙中山又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订为入会的秘密誓词,亦即是兴中会的政治纲领。“创立合众政府”的提出,说明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民权主义思想,也已产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与毛泽东民主主义经济思想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是对孙中山民生主义经济思想批判的继承。本文从经济纲领、经济形式、经济运行机制和经济政策等方面一一作出比较 ,找出二者联系与区别所在  相似文献   

13.
列宁曾经高度评价了孙中山的民主主义精神,指出“孙中山纲领的每一行都渗透了战斗的、真诚的民主主义”。同时也认为,孙中山“同俄国民粹主义者十分相似,以致基本思想和许多说话都完全相同”。列宁这一论断,解放以来在我国研究孙中山生平与思想的论著中,经常被当作经典性的结论和分析问题的立论依据。几乎全部认为孙中山的旧民生主义(以下简称民生主义)具有“民粹主义的色彩”.此种观点是否正确,有待商榷.(一)认为旧民生主义具有民粹主义色彩的同志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民粹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在俄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 ( 186 6— 192 5 )所倡导的民生主义是其三民主义的核心。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一是“平均地权”,实现“耕者有其田”;二是“节制资本”,“发达国家资本”。它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一个富民强国的经济纲领 ,对现在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崔缨 《岱宗学刊》2000,(2):59-60
孙中山(1866-1925)所倡导的民生主义是其三民主义的核心,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一是“平均地权”,实现“耕有其田”;二是“节制资本”,“发达国家资本”。边疆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一个富民强国的经济纲领,对现在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考察和总结西方国家实行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融合中国古代“大同”和“民本”思想,孙中山提出并全面阐述了包括“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内容的民生主义学说。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实质是在近代中国实现资本主义现代化和国家向社会的回归,这给了当代国人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列宁曾经高度评价了孙中山的民主主义精神,指出“孙中山纲领的每一行都渗透了战斗的、真诚的民主主义”.同时也认为,孙中山“同俄国民粹主义者十分相似,以致基本思想和许多说话都完全相同”.列宁这一论断,解放以来在我国研究孙中山生平与思想的论著中,经常被当作经典性的结论和分析问题的立论依据,几乎全都认为孙中山的旧民生主义(以下简称民生主义)具有“民粹主义的色彩”.此种观点是否正确,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可以归结为“重民”、“养民”的传统思路,不仅是这一概念的由来,还因为中国知识分子传统的关心国事民疾的积极入世的人生性情是民生主义产生的前提条件,更因为民生主义本质上是孙用中国的大同思想过滤各种社会主义思想的结果。作为孙中山政治思想的最终归宿,民生主义的宗旨就是平等,这使我们看到无论是平均地权还是节制资本均出于孙对垄断的疑惧怕与防范以及对平等的向往,而在各种社会主义中他之所以选择了国家社会主义,其理由仍然是在保证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抑制私人势力的膨胀,在他看来私人经济的扩张必是贫富不均的渊获,而这是与他设想的目标背道而驰的。社会主义对孙中山的吸引力也基于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而设计的资本主义后的社会制度对分配平等、生产资料及生产管理的社会化的几乎相同的要求,这正好暗合了他的大同平等情怀,暗合了几代知识分子实现“佛氏涅磐、孔氏太平、耶氏天国”的终极性真诚幻想。  相似文献   

19.
最近来自台湾的报告宣称,孙中山最有争议的学说之一——民生主义,不仅因其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因根据这一学说而制定的新的城市地税方案的推出,再度激起人们对这一学说的兴趣。运用孙中山的平均地权作为城市征税的具体方法,提出了涉及民生主义的主要方面原来的范围和目的的问题。从其自身来看,平均地权旨在改革耕地的使用权,并常和土地的再分配相联结。有的译文译为:“土地的公平再分配”,最近更趋于译为“土地按比例分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一生不仅致力于反封建、反军阀的政治斗争,而且十分重视经济问题。他早年提出的“振农桑”和“地能尽其利”的重农思想,一方面为其以后解决以土地问题为中心内容的民生主义奠定了坚固的基础,另一方面为其晚年将“平均地权”升华为“耕者有其田”的思想,以及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