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关乎文明之间的和谐,关乎全人类的前途命运。2019年5月,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召开,同时举办一系列文化活动。为配合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召开,展现人类多样性文明互鉴的成果,中国国家博物馆承载国家使命,积极履行传播社会文化的职能。2019年4月11日至7月14日,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殊方共享—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展览联合"一带一路"沿线12个国家的国家级博物馆,通过234件(套)  相似文献   

2.
胡雅 《今传媒》2014,(6):22-24
从传播学视角出发,丝绸之路可以作为一种典型的跨文化传播现象来研究,通过此道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形态在此碰撞交流,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融;各大宗教也通过此道传播交流,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对世界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通过丝绸之路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使得重建丝绸之路成为了各国关注重点,亦成为了学界研究热点。本文从跨文化的视域下研究重建丝绸之路,认为重建丝绸之路,文化不能缺席;并总结提出重建丝绸之路的对外文化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3.
本期集聚版块主题是“博物馆与文明交流互鉴”。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通过丝绸之路与世界交流并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博物馆作为沟通文化的桥梁,在推动文明互鉴方面具有特殊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在1973年以来,我国就组织过多次重大的文物出境展,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为讲好中国故事、扩大中国影响、打开外交局面作出了重大贡献。进入21世纪以来,各大博物馆不仅在出国文物展、同时在引进世界文明大展,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博物馆与文明交流互鉴的整个局面有了极大的改观。  相似文献   

4.
蔡梦虹 《青年记者》2017,(17):123-125
2013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东盟时提出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10月底,习近平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再次强调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性,并明确强调要加强人文交流.在当今世界形势下,人类文明的发展已到达一个新的转折点,以西方文明为主导的世界体系已逐渐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未来人类新的文明将是由发达国家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携手共创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提出,将为中国以及丝路沿线各国的文化传播和世界人类文明的重构带来历史性的机遇.历史上,中国优秀的茶文化、丝绸文化、陶瓷文化等曾一度领先于世界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时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将推动中华文明在丝路沿线各国乃至全世界的再传播,进一步推进世界人类文明重构.  相似文献   

5.
2013年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正式受理了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丝绸之路:起始段与天山廊道的路网",计划在2014年开始评审。"丝绸之路"申遗工作进入了倒计时阶段。吐鲁番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是东西方文化和宗教错综交织、相互融合的交汇地,是我国丝路遗址最为  相似文献   

6.
跨地域协作举办联合展览,通过展示文化遗产具有独特价值的点、线、面,而反映历史发展和文明进程,是未来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追求的目标之一。由"丝绸之路"沿线博物馆专业委员会牵头,西北五省区博物馆联合成功举办的《丝绸之路——大西北道珍》展览,是区域博物馆馆际之间整合文物资源,合作举办展览,打造文化品牌的有益尝试。这一尝试成功创造了区域博物馆交流合作、文物互补、资源共享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在欧美,文学是文化传播最有效的途径,华裔美国文学已成为美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华裔文学作品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描述,引起西方读者对东方古老国度的兴趣与关注,这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然而部分华裔文学作品停留在对愚昧、沉睡中的落后中国的描写上,这其中又含有个别作家对中国文化的误读。中国学者应积极参与到国际文学批评中来,让世界倾听中国本土的声音,让本土的学术话语积极推动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目前,海外华人知识分子积极推动第三期"新儒学",中国文化必将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互动交流中实现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部东方文明和西方文化传奇式的交流史,是学界公认的研究丝绸之路的权威之作。全书以时间为经,以文明交流为纬,展现了东西方文明以两条丝绸之路为纽带碰撞、融合的宏阔场景,分析了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及现实影响,对习总书记提出的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及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对丝绸之路这个以和平、繁荣为内涵的历史概念与中国未来全球化发展的关系,做出了学理性阐释。  相似文献   

9.
<正>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2世纪之间,雄踞世界东西的秦汉、罗马,开创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不同模式,代表着当时世界文明的最辉煌成就。2000多年来,双方遥遥相望、彼此向往,经丝绸之路的连接而交相辉映,共同对人类的进步产生着极其深远的影响。"秦汉—罗马文明展"通过来自中意70余家博物馆的489件(组)文化瑰宝,展示了两大帝国古老的文明、悠久的历史、不同的文化特质及其对人类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长安丝路东西风"展览结合地域优势、发挥博物馆综合实力,同时超越地域性,在欧亚大陆的宏观视野下反映以汉唐长安为代表的东方文明通过丝绸之路与西方文明交流、互动的过程。策展过程中从选题、内容、风格方面探讨丝路主题展览的创新表达,突破以往展览以文物为重心的格局,注重表现文物所体现的人文、财富、工艺、信仰、文化方面丝路价值,表现丝路所传递的能量,以动态表现讲述长安丝路故事,让观众在参与互动中真正体会活起来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1.
蔡振武  杨鹏 《档案时空》2016,(12):13-16
丝绸之路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也是世界档案史上的奇葩。在古丝绸之路开通两千多年后,中国向世界发出“一带一路”倡议,这是一项顺应世界潮流、繁荣地区经济、促进文明交流的重大国家战略。这条文明走廊上汇集着各个历史时期、不同文明古国的各种形式的档案资源,档案文化建设在推动“一带一路”实施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作用,有必要从跨区域、跨文明的角度审视“一带一路”档案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正>2015年1月4日下午,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来我馆参观"丝绸之路"文物展,文化部部长雒树刚等陪同。刘奇葆来到"丝绸之路"文物展厅,认真观看众多珍贵文物,不时驻足询问文物情况,与陪同人员相互交流,共同欣赏。参观结束后,刘奇葆很高兴,称赞"丝绸之路"这个展览办得非常好,文物特色鲜明、观众喜闻乐见,效果很好,生动  相似文献   

13.
刘桐 《青年记者》2017,(26):122-123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中亚与东南亚时发表重要演讲,提议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此后,习主席在外出访问时进一步指出,要建设文明共荣之桥,并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人文交流合作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几年来,“一带一路”构建的“朋友圈”不断扩大,中国同沿线各国的文化对接和互动也日益丰富.拉丁美洲地区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自然延伸,与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经贸文化往来,作为世界上西语使用最广泛的地区之一,“海上新丝路”的互联互通更加深了中国与西语国家文化的互信互动.拉美西语国家刮起“中国风”,“拥抱”中国文化成新趋势.  相似文献   

14.
数字敦煌泽被学林--纪念国际敦煌项目(IDP)成立十周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00年,封闭近千年的藏经洞重现世间,促使我们对丝绸之路交相辉映的四大文明的原有知识进行彻底重估。藏经洞中包括数万件写卷、世界上最早有纪年的印本书籍和数百幅精美的绢画,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纸本档案,也是中世纪艺术的地下宝藏。中国境内丝绸之路其他遗址也出土了许多重要的文物、绘画以及超过20种语言文字的写本,这些文物文献流散在世界各地,学者难以利用。这批庞大的文物文献始终是各收藏机构面临的重大挑战,目前尚有大量未被编目以及亟待修复的文物文献。  相似文献   

15.
特别推荐     
《档案时空》2016,(12):1-1
2013年,习近平主席出访哈萨克斯坦和东盟国家时提出,为加强中国与欧亚国家、东盟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倡议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倡议,是一项顺应世界潮流、繁荣地区经济、促进文明交流的重大国家战略。这条文明走廊上汇集着各个历史时期、不同文明古国的各种形式的档案资源。《国际视野下的"一带一路"档案文化建设研究》一文从经  相似文献   

16.
在长江以南的浙东平原上,在道教三十六洞天之一的四明山丹山赤水洞天的北麓,在世界著名哲学大师王阳明先生的故里余姚市,曾发现一处震惊世界的古文化遗址——河姆渡史前文化遗址。这是中国考古学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出土文物所呈现的生产力与文化水平之高,都大出人们的意料,它已引起世界各国研究亚洲文明起源的学者的高度重视和关注。河姆渡遗址现已被列为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文化的国度,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艺术重镇。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根植于民族历史的土壤之中,流淌于五千年历史文明的长河。新疆各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东西方交通要冲,著名的"丝绸之路"即横贯新疆的天山南北,东西方的文化也经过这条大动脉汇合于此。新疆是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古希腊文化和罗马  相似文献   

18.
<正>2013年9月和10月,习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得到高度关注。"一带一路"战略目标是要建立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命运、责任共同体,包括欧亚大陆各国在内。"一带一路"的倡议符合参与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有利于共享各国的优秀发展成果,促进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和共同  相似文献   

19.
张健 《出版参考》2017,(10):4-10
2000年10月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走出去”的战略;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2012年1月4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决定,确立了推动文化“走出去”的国家战略;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即“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与世界各国文明深度融通交汇.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需要让世界各国人民全面、客观地了解当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中国文化需要“走出去”.  相似文献   

20.
代表广大科技史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研究成果,《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研究丛书》终于和读者陆续见面了。我认为,这是我国科技史工作者站在中国自己的文化舞台上,对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历程研究的重要奉献。因为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历程是世界的一部分,尽管主要是对中国科技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个案的广泛、深入研究。应该说,在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今天,无疑会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并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广泛交流,它对世界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大。对我国来讲,这些研究成果既丰富了我国近现代科技发展史研究的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