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一、元明公私收藏的概貌我国古代的收藏可分公藏及私藏两种。公藏为帝王的内府御藏,私藏为帝王之外的民间收藏。元明两代有数位皇帝嗜好收藏,如元文宗图帖睦尔建有奎章阁收藏书画古器,与虞集、柯九思等书画博士常聚阁中讨论法书名画。明成祖朱稼也常与侍从之臣赏鉴古玩,滕用亨待诏善鉴古器,获得朱禄的赏识。元明皇帝于旧藏之外,还费心搜罗新品,增加御藏。元代皇帝曾几次遣使赴江南征书。明宣德、成化年间,朝廷数度派太监至民间采集珍异古玩。万历时期,张居正当朝,将太祖皇帝在南京置下的宝玩尽取北京,以充实内府。然而,元明的帝…  相似文献   

2.
柯九思自幼受到了良好教育,不仅诗书琴画样样精通,而且善于文物的鉴赏和收藏。早期的鉴赏经历不仅训练了其眼力,同时也培养了他的收藏兴趣。从年轻开始柯九思就注重收藏,后来渐渐形成独有的收藏思想,尤其在书画方面。  相似文献   

3.
石生泉先生作为当代山西平遥籍的文史学者,终其一生,主要以研究乡邦文献及掌故为主。《董傅书室题跋》一书,因采取油印本的方式出版,未能广泛流布,故知者甚少。而作为其收藏古籍、书画的题跋汇编,当中涉及了诸多有关文献学的内容,如藏书活动、版本鉴赏、古籍流传、图书考证等。对其中有关书籍题跋的研究,不仅能反映石生泉本人的文献学成就,还能挖掘山西地区的藏书文化,丰富对我国的藏书事业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奎章总目》是朝鲜后期王室图书馆"奎章阁"的藏书目录,我们通过《奎章总日》的收书情况及其解题内容之分析,一方面可了解18世纪后期朝鲜朝廷搜集中国书籍的倾向及其学术内涵,另一方面可窥见当时朝鲜学界对于清朝学术的几点认知。  相似文献   

5.
"石渠"之称,来源于汉初萧何在未央殿北建造石渠阁,收藏入关所得的秦代图籍。而《石渠宝笈》是清内府书画收藏的著录,是对宫廷书画收藏的系统整理和信息登载。《石渠宝笈》初续三编的编录过程,也是鉴定整理的过程。编纂者的工作包括辨别真伪,进行筛选、著录和考证。对决定入录者,记其尺寸、本地、书体、画法、内容、题跋、印章等信息,还要考订作者、相关人物、流传过程,以按语形式标出。因此也可以说,此书还是参与整理编纂者治学能力集大成的体现。人们渴望出版图文并茂的《石渠宝笈》,在于这种影印著录原文与彩色图像的全信息对照,不仅将满足创作、鉴定、收藏、欣赏、学习、借鉴的需要,而且为研究故宫旧藏书画在流传中发生的变化提供了方便,也会为书画艺术史的研究——无论在架起语言与图像的桥梁上,还是解释造假背景的手段上,都因系统资料的推出而发现引人思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石渠"之称,来源于汉初萧何在未央殿北建造石渠阁,收藏入关所得的秦代图籍。而《石渠宝笈》是清内府书画收藏的著录,是对宫廷书画收藏的系统整理和信息登载。《石渠宝笈》初续三编的编录过程,也是鉴定整理的过程。编纂者的工作包括辨别真伪,进行筛选、著录和考证。对决定入录者,记其尺寸、本地、书体、画法、内容、题跋、印章等信息,还要考订作者、相关人物、流传过程,以按语形式标出。因此也可以说,此书还是参与整理编纂者治学能力集大成的体现。人们渴望出版图文并茂的《石渠宝笈》,在于这种影印著录原文与彩色图像的全信息对照,不仅将满足创作、鉴定、收藏、欣赏、学习、借鉴的需要,而且为研究故宫旧藏书画在流传中发生的变化提供了方便,也会为书画艺术史的研究——无论在架起语言与图像的桥梁上,还是解释造假背景的手段上,都因系统资料的推出而发现引人思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山东博物馆藏元赵孟頫行书《雪赋卷》是研究赵孟頫及其书学的重要文物。该卷是大德二年(1298年)冬至日为班惟志所书,是年春,赵孟頫以奉诏入大都书金字《藏经》并举荐多位善书者同行,成为南北方及朝野公认的书坛领袖,因此,该卷在时间点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雪赋卷》书写时间与周密题跋时间的考证,推断出周密去世时间应为大德二年冬至日之后,可补史料缺如。并且根据班惟志是受书人这一明证,结合卷后题跋及收藏印鉴,对文物的流传经历做了详细的考证,此卷先后经元代班惟志、明代源伯、清代李蔚和现代周伯鼎收藏。文章还通过梳理赵孟頫《雪赋卷》真伪的鉴定过程和相关依据,提出对赵孟頫的成长历程要有客观而全面的把握,不能简单地以其成熟期作品作为参照来进行鉴定。并进一步指出,书画鉴定不应当以个别败笔来否定一件作品,而应当以其妙笔所达到的高度来全面判断文物的真伪。  相似文献   

8.
陆游精于藏书,亦重视对书籍的鉴别。陆氏鉴书,既有对书籍本身及其内容真伪、正误的考辨,也有对书籍版本的鉴定。他的鉴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所撰写的大量藏书题跋中。  相似文献   

9.
天禄琳琅     
清代宫内藏书室名。 174 4年 (清乾隆九年 )命检内府书善本 ,列架庋置昭仁殿 ,并题额天禄琳琅。昭仁殿广三楹 ,为宫之东暖殿。 1775年 (清乾隆四十年 )于敏中等编《天禄琳琅书目》10卷 ,以经、史、子、集为纲 ,以宋、金、元、明刊板朝代为次 ,一书而载数本 ,详其题跋姓名 ,收藏印记、品评甲乙。共收宋版书 71部 ,金版书 1部 ,影宋钞书2 0部 ,元版书 85部 ,明版书 2 5 2部。其后陆续收藏至 1797年。嘉庆二年彭元瑞等仿前编体例续编 2 0卷 ,收书 6 6 3部 ,并宋、辽、金、元、明五朝刊板俱全。故所藏典籍 ,均前朝善本天禄琳琅…  相似文献   

10.
顾崧,字维岳,号"憩闲主人",是明清之际苏州时人所推崇的书画收藏、鉴赏大家,但有关他的生平和书画收藏、鉴赏活动却不为后人所知.文章通过对相关史料的钩辑,对其生平和书画收藏情况作了一些考证,希望这一抛砖引玉式的工作能对当今的书画鏊藏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张琳 《大观周刊》2010,(44):27-27
近日,云南省著名书画家沈键、李平的书画精品个人展在文达画廊开展,这是文这画廊集合云南艺术品鉴赏与收藏的专业力量,精心打造的“云南书画雅鉴系列”的首个展览,也是书画家沈健与李平首度在云南本土举行的个人精选作品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朝鲜时代的书目分作四类,即王室书目、地方书目、史志书目和私家书目,这大致构成了朝鲜时代的书目体系。朝鲜的目录学是在中国目录学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据韩国尹炳泰先生《韩国图书目录史之研究》所列,朝鲜时代编印的目录有57种,而我在韩国又搜集了18种,共得75种。兹选出其中较为重要的二十六种编为一书,并略作解题如下。一、王室书目 1.《奎章总目》四卷徐浩修编写本此书是朝鲜时代正祖(1776—1800在位)初期奎章阁所藏中国本的图书目录。 "奎章阁"一名始见于中国。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二月设奎  相似文献   

13.
侯艳如 《今传媒》2016,(9):160-161
私人书画收藏在盛唐时期就已蔚然成风,而到了明代,对书画作品的鉴赏与收藏更为普遍流行。也涌现出了许多书画收藏名家,李日华就是其中的一个。本文依据其主要著录及其他相关文献,对李日华在书画收藏方面的相关内容、材料作一简单梳理,并对其生平、交游以及收藏来源、心态等方面予以初步探索。以期使我们更加了解李日华鲜活的同时,更为我们研究明代书画收藏活动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细节。  相似文献   

14.
乾隆帝喜好与个性等主观因素构成其书画收藏鉴赏活动持续进行的根本动因。其汉族士人情结、强烈的占有欲以及好大喜功的性格共同成就了他在书画收藏史上的突出地位。而帝王之收藏必然蕴含着国家与政治的意义。在调和收藏的个人性和国家性之中,乾隆帝又形成了自己的收藏思想。  相似文献   

15.
在观赏中国画时,常常感到一些作品不够完美或美中不足,即画幅上的题字与印章不加考究。如有的画与题不符或题文不雅缺诗意;有的题字书法水平低下;有的则是印文不当或钤盖部位不妥,这一切都以宾损主,有损于画面的总体效果,这不能不令人感到遗憾。近日喜读河南美术出版社编印的《书画题跋必备》一书,颇感对当下研习书画的读者,很有学习和参考之用。该书论述了书画题跋方面的多项知识,包括作品标题引首、画家自题和观者题跋格式、题跋的书体与印章,书画纪时方法、书画常用称谓、室名斋号、题画诗精选、常用画题等,从中窥见前人对一幅作品诗、书、画、印的完美追求。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中国画,它自成体系,有着自己一套完整的表现形式及手法,由此而形成独特的风貌。作为中国画,它的显著艺术特征是画、诗、书、印四者的结合,既有形象又有意境的综合性艺术,犹如一部无声的四重奏。除画之外,题跋与印章缺之不可、不美亦不妥。题跋和印章两者是互相联系、又互相补充的,我们的先辈前贤在这些方面积累总结了丰富的经验,值得令人学习继承。题跋,写在画面上首的文字称“题”,书于后者曰“跋”。书画作品上的署名题款也称“款识”或称“题记”、“题面”、“题字”,题跋是画面重要的组成...  相似文献   

16.
董其昌入仕后积极结交周围显贵,从而获观了大量书画名迹。尤其是护送馆师灵柩还乡一事,不仅使其在朝野上下赢得一致赞誉,为日后仕途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他也因此结识了众多地方官员,这些官员虽然不会直接助力于其仕途晋升,但为其书画鉴赏和传播提供了有利推动力。此外,仕途的顺利及对书画的喜爱吸引了众多书画商慕名而至,一方面使董氏书画收藏得以迅速扩充,另一方面也对其书画名望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因此,自万历十七年(1589年)董其昌入仕至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乞休还乡,近十年时间里,董氏书画名望与政治生涯第一次产生关联,表现出一种"书因人贵"的单向影响关系,即政治生涯有效地促进了书画事业的发展,推动了董氏书画名望的传播,研究这一时期董其昌享有书画盛名的原因因而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方树梅是云南近代的著名藏书家,所编著《滇南书画录》而为后人所知。《滇南书画录》体现了收藏和研究的完美结合,对于研究后世云南艺术书画的创作和收藏、鉴赏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8.
黄裳先生藏书甚富,且作有大量藏书题跋,学术价值与文学价值兼备。这些题跋大多收入已结集出版的黄裳著述中,而部分散落在各图书馆中的黄裳旧藏,其上之题跋则未见收录。今将上海图书馆、国家图书馆所藏6种古籍中发现的黄裳手书题跋辑为一束,并加考释,辨察诸书之递藏源流,探析黄裳古籍收藏之观念与特色,以期有助于全面认识黄裳藏书及其题跋文字。  相似文献   

19.
清代大藏书家黄丕烈,被誉为藏书界“五百年来第一人”.古往今来的藏书家中,能做到藏而能鉴、鉴而能读、读而能校、校而能刊、刊而能精者,首推黄丕烈.他一生收藏了近200部宋版书和上千种元、明刻本以及大量的古抄本,其藏书之精,至今没有一个私人藏书家可以与他相媲美.  相似文献   

20.
《陆子学谱》是由清初学者李绂所编纂的一部学案体著作,旨在发明宋儒陆九渊之学,该书问世后一直颇受推崇。兰州大学图书馆收藏一部雍正刻本《陆子学谱》,原由著名学者兼藏书家谢国桢先生收藏,谢氏对这一让其受惠很深的文献爱惜有加,不仅在书中题写了跋语,而且加盖了自己的鉴藏印信。由于该题跋为谢氏后来各种著述所失收,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本文通过对谢跋进行录文,结合相关资料对题跋内容进行必要的阐释。在此基础上,又参考相关背景材料,进一步探究雍正本《陆子学谱》早期的收藏情况,以及本书如何由谢氏购藏和散出,又如何为国立兰州大学收藏的过程。文章最后引申前文,对谢国桢先生的爱书、藏书和题跋等事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