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雷群明 《出版史料》2010,(3):109-115
“学林”图书的若干“第一” “学林”成立以来,出了数千种图书,除了前面介绍的一些大书、丛书等以外,还有一些颇有特色并略有影响的书值得一提。这里,我以在“学林”具有一定“历史意义”的若干“第一”的书稍加介绍。  相似文献   

2.
雷群明 《出版史料》2011,(4):113-119
失之交臂的遗憾——一些拟出而没出成的书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做《要留好书在人间》,表示自己有生之年,不一定能给出版社赚多少钱,但是要努力让出版社在历史上留下一些好书,以不辜负编辑出版这个"天底下最好的职业"。几十年来,我和我们学林社的同志们也确实已经并且还在继续为此努力奋斗。在前面的《学林史话》中,  相似文献   

3.
学林出版社成立已经15年了。 15年来,“学林”始终在艰难曲折的道路上奋勇向前。 当年“学林”成立时,寄居在出版局内,从十几个人开始了我们的事业,称得上是“白手起家”。后来,我们由暂时租借的办公地址到迁入自购的文庙路办公楼,到今天搬入具有现代气息的出版大楼办公,一步一个脚印地将事业逐渐做大。“学林”的固定资产  相似文献   

4.
雷群明 《出版史料》2010,(4):99-106
名人情结不可无:名人、领导与学林图书 我在介绍“学林”的“青年学者丛书”时,曾经说过,我们当时提了一个口号叫做“不薄名人爱新人”。意思是在尊重名人的同时,努力为当时尚无名气但很有前途的新人做一些扶持的工作。那时强调的是“爱新人”的一面。这里,回过头来,想说一说“不薄名人”即尊重名人的另一面。应该说,我们在这方面的努力也是颇有成效的。  相似文献   

5.
雷群明 《出版史料》2008,(3):105-112
“小社出大书”之一——《中国历代服饰》 学林出版社成立之初,出版局领导就要求“学林”要办出特色,要在改革上不声不响地起步,要“出书、出人、出经验”,不要走其他出版社的路子。副局长兼社主要领导刘培康同志在1983年1月22日“学林”研究出书工作的会上曾说:“学林”“每年要有一二本重点书,有二三本畅销书,每年要有叫人感到轰动的书。”  相似文献   

6.
雷群明 《出版史料》2009,(2):97-105
小社出大书之三——《中国民居》 前两次说的是“学林”的丛书,现在回过头来再谈“学林”的“大书”。前面我曾经说过:“学林”每隔两年左右就要“爆炸”一颗“原子弹”,即出一本“大书”。但是,这些“大书”并非“两年左右”就可以出得来的,而大都要经过三五年、十来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筹划和磨练才能打造成功。  相似文献   

7.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戴逸在《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文献丛刊》出版总序中满含深情地说道:“甚至清代两广总督衙门档案(亦称《叶名琛档案》),英法联军时遭抢掠西运,今藏于英国伦敦。”表达了对这批珍贵文献的无限痛惜之情。这批档案是目前己知保存最为完好的督抚档案,学林期盼己久。可以告慰学林的是,  相似文献   

8.
雷群明 《出版史料》2010,(2):105-111
协作出版的始末与教训 《学林史话》谈到现在,基本上都是谈的好的一面。其实,办出版社与其他事物一样,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学林”也不能例外。这里用得着一句名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虽然人人都难免有“隐恶扬善”的缺点,我也不能免俗,  相似文献   

9.
雷群明 《出版史料》2008,(2):110-111
1981年,我由上海市出版局理论研究室调到新成立的学林出版社当编辑,成为“学林”第一批职工。1986年,从一个普通编辑被越级提拔为副总编辑,两年后,又受命担任社长。十一年以后的1999年,改任总编辑。2002年2月,因为年龄关系,离开“学林”到韬奋纪念馆工作并且在那里退休。  相似文献   

10.
一在学林出版社成立30周年之际,作为学林社的第一任主要领导,最值得回顾的自然是"学林"初创阶段的经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思想理论界日趋活跃,大量的学术著作要求问世,社会上"学术著作出版难"的呼声日益高涨;当时上海虽有十几家专业出版社,但没有一家综合性的出版社;此时,上海市出版局又正有试办自费出版的打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潘树广教授著作《学林漫笔》作了概述,并对潘树广教授的生平、治学和为人作了追忆。  相似文献   

12.
6月30日下午,我到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开会,听到宋原放同志于当天凌晨去世的消息,简直有些不敢相信.因为4月份,我还给他打过电话,为准备写学林史话向他求证学林成立之初的情况,同时约请他作为韬奋出版奖的得主为纪念韬奋诞生110周年写一篇文章.当时问起他的健康情况,他和他的老伴沈老师都说还不错.我在电话中说,等您写好了,我来看您,并拿稿子.谁知道,病魔竟突然夺去了他宝贵的生命!  相似文献   

13.
雷群明 《出版史料》2009,(1):103-109
“集束手榴弹”——学林出版社的丛书(下) “中华传统文化观止丛书” “中华传统文化观止丛书”是1990年由我与一编室主任陈达凯共同策划的选题,到1995年年底出版第一批四种,费时达六年。最初设想的名字叫“学林观止系列丛书”,是源于李一氓同志提出要出版好的古籍普及本、面向中青年读者的思想,同时也想打一打“学林”的牌子。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片文化圣地,这是一个巨大的公共图书馆,数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位中外学者,从这里汲取学术营养,酿造出传世之作。而这片土地的耕耘者,却是一些文化程度不高、默默无闻的“书商”。陈济川、孙殿起、王雨、刘殿文……,我们不应该忘记这些名字,他们是造福学林的有功之臣。  相似文献   

15.
在庆祝文汇报创刊65周年之际,文汇出版社出版施宣圆主编的《中华学林名家文萃》。文汇报是一张知识分子的报纸。数十年来,文汇报坚持“双百”方针,注重学术讨论,开辟学术园地,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中华学林名家文萃》是《学林》专刊(1979年~2001年)的文章选编。全书60余万字,共180多篇,分历史人物、史学研究、史籍整理、哲学研究、经济哲学、古典文学、社会学、儒学文化、孔子研究、语言学、人类学、民俗学、心理学、美学、伦理学、逻辑学、海派文化、法律文化、上海史研究和回忆与纪念等22个门类。作者大多是…  相似文献   

16.
本文据复旦大学图书馆藏胡玉缙先生遗书,辑录未收题跋九篇。又《上海图书馆藏善本题跋真迹》收录胡玉缙先生题跋两篇,其中《靖康稗史》跋一篇巳收入王欣夫先生编刊《许庼学林》,在此仅收录未刊《何子清先生遗文》跋一篇。此外,《许庼学林》书前附《吴县胡先生传》,文字有删裁,本文据欣夫先生原稿加以补全,附刊于此。  相似文献   

17.
北京大学1999年12月第1版校点本《毛诗正义》,是一个惠及学林的整理本,然而标点尚有可议之处。今检得十三处,略作讨论。  相似文献   

18.
雷群明 《出版史料》2010,(1):108-115
韬奋被周恩来同志誉为“出版事业模范”。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学林”就把做好有关宣传韬奋思想和韬奋精神图书的出版工作放在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在它尚处于酝酿阶段时,就确定了《韬奋与出版》一书的出版工作。  相似文献   

19.
1917年生于广东潮州,现隐居香港。独步学林的汉学大师。钱钟书先生在世时,学界将饶宗颐与钱钟书并称“北钱南饶”;之后,又与季羡林先生并称“北季南饶”。  相似文献   

20.
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辑录了唐以前历代诗作凡百三十五卷,近二百万言。就这个历史时期的诗歌作品而言,这部大书堪称是目前辑校最完备、最有水平的巨帙,盛为学林称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