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邓小平的苏联模式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提出苏联模式是指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制度、具体体制.这种界定突破了苏联模式包含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两层含义的观点,既有利于把东欧苏联剧变与社会主义的失败区分开来,又有利于深刻认识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性.邓小平认为苏联模武在总的指导思想上看近了共产主义,高估了社会主义,对立了资本主义,忽视了封建主义,从而扭曲僵化了马克思主义.邓小平通过总结苏联模武的历史教训,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自身和处理好与共产主义、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关系,必须根据客观实际的变化发展马克思主义,从而构建起适合中国国情的全新的社会主义观,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2.
周葳 《中学历史教学》2007,(1):61-64,80
苏联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苏俄建立之初,列宁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斯大林在领导苏联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该模式曾经取得重大成就,但也存在严重的问题。二战后,东欧和亚洲的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但在发展过程中,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也日益显露,严重阻碍了苏联及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虽有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仍未从根本上改变旧体制;戈尔巴乔夫的后期改革则逐渐偏离社会主义方向,直至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国在改革开放中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3.
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最重要的就是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过去苏联的模式成为判别是否坚持社会主义的唯一标准。邓小平同志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邓小平同志思考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最重要成果,就是对社会主义进行了科学的概括,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清晰地描绘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是我们建立新的经济体制的总体规划和行动纲领,是对十四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具体化和系统化。它不仅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和观点,而且在十四大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和重大突破,提出了许多新观点。笔者认为这些新观点主要有: 1.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明确提出本世纪末初步建立起新的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创造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是这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诞生后,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在中国取得一定成功的同时,也显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毛泽东在考虑:能否象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一样,也找到一条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他的《论十大关系》就提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邓小平在发展这一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那里又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不懈努力。毛泽东适时提出“以苏为戒,走自己之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邓小平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江泽民深化了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坚持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三代领导核心既一脉相承,又开拓创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政党,党的80年奋斗历程,实质就是一部对社会主义理论不断探索,并在实践中完善发展,最终实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模式创新的光辉历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基本国情相结合,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开启了理论创新的前奏;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促进了理论创新,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推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使理论创新更加深化,中国共产党人80年探索历程昭示我们:创新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是这样规定:高中二年级的教学目标:“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学生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事物、分析问题,逐步提高适应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使学生能够面对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结构张茹兰邓小平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创造性地提出了要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社会结构上看,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邓小平同志...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不仅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和观点,而且在十四大的基础上,又有新的突破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苏联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基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导致苏联社会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之一。我国在所有制改革中要吸取苏联在所有制问题上的教训,继续调整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和邓小平理论创立的主客观条件,是阐述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基础的必要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对苏联模式的突破,其客观条件是:中国共产党具有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优良传统;“文化大革命”暴露了“左”倾错误的危害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时代主题的变化提出了挑战和提供了机遇;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提供了经验;中国具有打破高度集中计划经济的独特条件。而在百废待举和历史转折年代,因为邓小平具有鲜明人格的主观条件:思想敏锐,尊重实践的思维方式;尊重群众,热爱人民的价值立场;独立自主,充满自信的领导风范;目光远大,胸襟开阔的个性特征等等,使历史选择了他成为新道路开创者和新理论创立者。  相似文献   

13.
论社会主义与自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由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与价值目标。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预见,共产主义就是“自由人的联合体”,就是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原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主要弊端之一,就是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民主与自由,形成了专制腐败的官僚主义特权阶层,因而最终被人民所抛弃。我们必须以原苏联为殷鉴,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并从中国的实际出发,逐步发展社会主义的自由。要正确处理好自由与民主、经济自由与政治自由、自由与自由化、自由与自由主义、自由与法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改革是我党历史上的“第二次革命”,革命的根本对象是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制度,革命的直接对象是我国依据苏联模式建立起来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体制,革命的大旗是邓小平正式树起的,并在邓小平的麾下发展成燎原之势,但革命的星星之火——整个体制改革的唯物史观依据和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体制改革的理论源头,都是毛泽东撒下的。  相似文献   

15.
1968年初捷克斯洛伐克兴起的"布拉格之春"是一场社会主义体制改革运动,其经验教训对于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大业,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重要的鉴戒意义.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关于吸收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的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部分,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吸收借鉴资本主义文明成果也要解放思想。我们不但要吸收借鉴当今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关于发展经济和科技方面的东西,而且要吸收借鉴它们民主政治建设中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  相似文献   

17.
苏联干部制度是苏联政治制度的核心,干部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变化是苏联政治进程重要的内容之一。布尔什维克党建党的组织结构和组织形式奠定了苏联干部制度的雏形,布尔什维克党执政初期,干部任命制原则取代民主选举制原则,权力高度集中的干部任命机关建立起来,高度集中的干部任命方式逐渐定型,党和国家高度集中的干部任命制度——官职等级名录制得以建立。苏联干部制度的基本原则和运行机制最终导致产生了官僚特权阶层。  相似文献   

18.
苏联解体是20世纪国际政治的重在事件,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内涵,其原因在致有如下为1.长期推行僵化的经济体制,国民经济发展停滞不前;2.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民主和法制不健全;3.苏共建设上存在严重问题,4.国内的民族矛盾;5.“8.19”事件;6.戈尔巴夫的个人因素。社会主义国家应吸取苏联解体的教训;1.加强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2.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经济体制改革;4.坚定  相似文献   

19.
探析苏联国民经济崩溃的原因,对深层次理解苏联解体有十分重要意义。文章从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和美国的分化瓦解战略两大方面分析论述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崩溃原因,苏联国民经济的崩溃直接导致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从而瓦解了苏联人民意识形态,最终使得苏联社会主义大厦轰然倒塌。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曾经成为世界文明中心。苏联的成功得益于先进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在于集中统一的经济体制、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和强大的思想文化管理体制。苏联模式的形成有深厚的理论渊源和特殊的历史条件,它在保证苏联文明中心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苏联模式也存在一些弊端:经济上过于求纯、急于求成,指导思想上集权统一,超越阶段,政治体制严重脱离群众。因其不能与时俱进地作出调整,苏联模式走向了反面。衰落的苏联模式诱发了苏联文明中心的向外转移。模式先进而走进文明中心的经验,模式衰落而淡出文明中心的教训,对于深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丰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