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妍 《军事记者》2009,(2):43-44
在人类战争史上,新闻舆论战由来已久。拿破仑说:“报纸一张,犹联军一队也”;“一支笔,能抵三千毛瑟枪”;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也说过:“在宣传上花一美元等于在国防上花五美元。”一语道破了大众传媒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在战争中,最大限度地争取盟友,孤立敌人,陷敌于众叛亲离之地,置敌于心理弱势、劣势境地,展现出传媒心理战的重要效果。  相似文献   

2.
行为科学与新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新闻学界对于新闻学究竟属于什么学科的问题,曾经有过种种看法。最早曾有一些人认为新闻学属实用科学,后来,随着新闻事业和新闻学研究的发展,许多人倾向于把新闻学归属综合科学、人文科学。二次大战以后,我们可以看到,美国新闻学界有越来越多的人热心于探讨新闻学与行为科学的关系。从50年代开始,美国的《新闻学季刊》、《舆论季刊》等新闻专业刊物上,有大量的文章都是运用行为科学的方法来分析读者心理和研究新闻工具的效果的;有些新闻院校研究生的研究规划不是进行新闻工具本身的研究,而是致力于“行为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有些新闻学著作则明确地宣称;新闻学已成为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  相似文献   

3.
从某种程度上说,新闻和广告非常相似.美国著名广告人大卫·奥格威对平面广告文案标题的重要性做过这样的评述:“读标题的人数是读正文人数的五倍,标题一经写成,就等于花去了一美元广告费中的八十美分.”①从传播的角度来看,标题之于新闻的重要性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似文献   

4.
当了几年新闻编辑,处理过数以千计的稿件。有不少稿件的结构、句式,甚至词句都熟得不能再熟了:“上水平”、“登台阶”、“迈大步”,“新气象”、“新面貌”、“新局面”等等。如果我们把这类词汇密集式组合硬塞给读者,那关于改革的报道很难有什么新鲜感。印象:经济新闻写作中的“技穷”。但细一分析,这并非是一般意义上的词汇的贫乏。一般化的稿件,导语中列上几个数字,然后便是“新台阶”、“跃上新水平”,出现“新面貌”、“新格局”之类。汉字近义词、同义词毕竟有限,语言大师也难造出几个新词儿来。问题出在内容上。经济报道中多是大而全、小而全的稿子,记者  相似文献   

5.
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新闻学开始把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统称为“公众通讯工具”、(Mass communication 也有人译为“公众传播工具”“公众宣传工具”、“公众交流工具”等等)。在垄断财团的资助下,有些大学设立了“公众通讯工具研究中心”,有些大学新闻院系改名为公众通讯工具院系。现在“公众通讯工具”一词,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对各种宣传工具的通称,也是掩盖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的阶级性的,最流行的资产阶级新闻观点。  相似文献   

6.
刘秀品 《新闻界》2004,(6):97-97
对于爱读新闻的人特别是从事新闻工作的人来说,今年10月12日《人民日报·华东版》披露的下面这条消息无疑算得上是一条“利好消息”。那说的是,南京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宁介绍,南京政务信息公开办法将提出,行政单位在没有任何理由的情况下,无故拒绝采访属违法,需要承担法律责任。新闻发言人应该坚决杜绝“无可奉告”之类的说辞。“无可奉告”一词,笔者既从昔日的影视作品中听到过,也从采访实践中“领会”过,称得上耳熟能详了,但查遍了《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竟都找不到这个使用频率相当高的词汇。这再一次说明,哪怕世界上最权威的语言文…  相似文献   

7.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习惯于把新闻称为“宣传工具”、“宣传手段”,至今也常常把新闻与宣传混为一谈,叫作“新闻宣传”。改革开放以后,引进了传播学,开始把新闻视为“大众传播媒介”,又常常冠以新的称谓:“新闻传播”。宣传和传播不是同一概念,新闻宣传侧重于主体对客体的教育灌输作用,新闻传播则侧重于主体对客体的告知交流作用。那么,新闻到底是“宣传工具”还是“传播媒介”?新闻的主要功能究竟是“宣传群众”还是“传播信息”?新闻工作是“党的宣传工作”还是“大众传播工作”?对于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今年《新闻战线》第五期《“名人效应”之类》一文,有这样一句话:“马克思说:‘伟人们之所以看起来伟大,只是因为我们自己跪着,站起来吧!’”这句话不是马克思的话。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曾引证过这句话。他说:“早在1789年路斯达洛编辑的报纸上就有过这样的警句:‘伟人们之所以看起来伟大,只是因为我们自己在跪着。站起来吧!’”(《马克思恩格斯  相似文献   

9.
何光先在《新闻的思想性、针对性、指导性》一文中说:增强新闻的思想性,需解决三种认识上的差误。有人认为把报道者的思想、观点“强注”进去,就违背了新闻的客观性,这是一种误解。提倡新闻的思想性,是要通过对新闻事实的取舍、分析,揭示出客观事实固有的本质,以达到报道者预定目的或意图。有人认为,提倡新闻的思想性,就会出现“穿靴戴帽”之类的空话、大话、套话。这也是一种误解。“穿靴戴帽”是新闻事实的身外之物,不是新闻本身所固有的本质,与新闻的思想性或  相似文献   

10.
关注计算机辅助新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新闻领域中的广泛运用,CAJ(Computer-Assisted Journalism,)在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新闻界里迅速兴起。有学者把CAJ翻译成“计算机辅助新闻”,这个概念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计算机只是“辅助”的工具,其内核还是“新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同志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引用到新闻工作上,我们可以说:没有采访就没有新闻报道.复旦大学新闻系前系主任恽逸群也说过:“没有采访工作就没有新闻.”美国《塔尔萨论坛报》著名编辑鲍勃·福尔斯曼说过:“笔下的功夫不强照样能当一名出色的记者,但是不善于进行采访是决当不好记者的.”可见,新闻采访对于新闻记者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新闻学开始把报纸、杂志、电视等统称为“公众传播工具”。有些大学设置了“公众传播研究中心”,有些新闻院系改名为公众传播院系。现在“公众传播工具”一词,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对各种新闻工具的通称。本文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研究院两教授 W·菲利普斯·戴维森与弗莱德雷克·俞德基合著《公众传播学》一书的第一章。他们认为“传播”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是个人与个人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信息的传递和交流,而且还是人格的和文化的建筑材料。本文是该书的绪论,读者通过它可以对现代资产阶级新闻学——“公众传播学”的研究趋势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见过“哑吧”卖刀吗?那情景方叫动人:卖刀人不吭不哈,时而将铁丝垫在铁板上,嚓嚓一阵猛切;时而将铁板竖起来,咔咔一通乱砍。末了,自信地扬起刀口让顾客看,只见那刀完好无损,围观者先是惊叹,接着便竞相购买。这比那些“削铁如泥”之类的广告词更具有说服力。写新闻,写导语也应当学学哑吧卖刀,注意用事实说话,原原本本叙事,实实在在用词。有些同志写新闻,不注意使用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名词、动词,而喜欢使用形容词;不注意客观叙述,却热衷于不着边际地  相似文献   

14.
党报与时俱进 回答“为什么”比反映“是什么”更重要 新闻学把媒体上的报道分为三个层面:“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早在20世纪中叶,一位美国新闻学者曾经说过,“‘为什么’与‘是什么’同样重要的时代来临了。”进入21世纪的今天,对于党报而言,我们则要说,“为什么”比“是什么”更重要的时代来临了。  相似文献   

15.
消息的写作,通常都是采用第三人称(他、她、他们)的。偶尔读到一些使用第二人称(你、您、你们)的新闻,人们感到新颖,也觉得亲切,像是双方在促膝谈心,缩短了作者同受众的心理距离. 美国著名记者杰克·海敦说过:“使用第二人称常常是一种好技巧,写导语尤其如此。因为这样写,能够立即把读者卷到新闻中来”。西方记者在报道涉及到多数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对喜欢采用第  相似文献   

16.
今年《新闻战线》第五期《“名人效应”之类》一文,有这样一句话:“马克思说:‘伟人们之所以看起来伟大,只是因为我们自己跪着,站起来吧!’”这句话不是马克思的话。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曾引证过这句话。他说:“早  相似文献   

17.
媒体脸谱     
新华社新闻信息集成产品“新华发布”上线
  7月7日,新华社新闻信息集成产品“新华发布”正式上线,为使用移动支付平台的读者提供不一样的新闻体验。“新华发布”搭载在新华社新推出的新华通移动商务平台上,用户在使用移动支付工具的同时,可享受专业化、个性化、定制化的新闻信息尤其是金融信息集成服务。  相似文献   

18.
一、运用成语修辞从广义上讲,在新闻中使用成语就是一种修辞。现试举几种类型:1、用比喻式成语修辞。如“呆若木鸡”、“归心似箭”、“情同手足”等成语中带有“若”、“似”、“同”之类的比喻词,读者一看或听众一听,就知道是个比喻。这样的成语在新闻里不但生动形象,而且简明精炼。2、用借代式成语修辞。因为借代式成语可使语言富于变化,精炼形象,又能突出某一事物的形象,引起读者或听众的联想,加深印象。如“大兴土木”的“土木”代建筑工程;“方寸已乱”把“方寸”代人的思维等,这类成语不直接说出人或事物的本名,而是借用与之相关的人或  相似文献   

19.
常听到读者抱怨报纸上没有新闻。乍听起来,使人觉得奇怪:还没有哪一家报纸开过“天窗”呀!即使从稿件上看,“本报讯”、“新华社×地×月×日电”之类,在各类稿件中也占多数。这些难道不是新闻吗? 当然,读者的抱怨不在这里。他们主要抱怨报纸上真正称得起新闻的东西太少,同他们关系密切的新闻太少,新鲜、重要、可读、可信的新闻太少。打开报纸,一般化的工作总结、经验介绍、会议报道、长篇讲话  相似文献   

20.
“投诉类新闻”是一把“双刃剑”热线投诉类专栏、新闻,已逐渐成为报纸上,特别是晚生代都市类报纸上的一个挥之不去的“亮点”,很是吸引记者的视线。在电视媒体上,“热线投诉类新闻”也逐渐变得时兴起来,不仅在新闻节目中以小版块的形式定期出现,有的电视台特别是广播电台还专门开设了接待投诉、处理投诉的栏目。其形式小异大同,纷纷标以诸如“生活110”“新闻110”“热线传真”“投诉热线”之名等等,再配上赫然醒目的投诉电话号码,有的还作出“今天投诉、今天答复”“今天投诉、今天见报”之类的庄重承诺。除这些显性的“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