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前提和现实状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长期性和历史任务的艰巨性 ,共同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中国至少需要100年左右的时间 ,至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还需要更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克雷库“社会主义”越搞越穷最终走向失败,启示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要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之后的当务之急是发展生产力,把“不够格”的社会主义发展为够格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3.
我们既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又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只有这样,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和反复,才不会动摇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和共产主义必然实现的信念,才能坚定不移地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那么,社会主义发展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原因何在呢?本文仅就此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始终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实际 ,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任务的艰巨性、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坚定性 ;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方针 ,开拓了实现第二、三步现代化战略的新途径 ;对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党的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 ,明确阐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和“三个代表”的党建思想 ,为当代中国的跨世纪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没有实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或两党制,也没有实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党制,这是由我国的历史和现实所决定的。实践证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是,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制度和其他制度一样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要坚持和完善这一政党制度,必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基本经济制度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相适应的.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历史规律,为无产阶级的解放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推进.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程度,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来说尤其如此.今天,虽然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我国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多层次的生产力水平,客观上要求有多种所有制与之相适应,因此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具有必然性和长期性.我们在肯定非公有制经济积极作用的同时,也看到它消极的一面,要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加以有效引导,限制非公有制经济的消极面,扩大它的积极面,使之成为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7.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继续研究和探索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作出了重大的理论贡献;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征和发展进程的认识,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进一步具体化了邓小平"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建设的艰巨性。  相似文献   

8.
高校师德建设必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及思想教育目标决定了高校师德建设的特性, 即: 思想政治的先进性和价值观念的主导性; 师德的高层次性、多样性和示范性; 师德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相似文献   

9.
当代资本主义仍然具有较强的发展动力,主要是因为资本主义制度本身还具有容纳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潜力,资本主义范围内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资本主义国家上层建筑的局部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以及资本主义国家汲取了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有益经验等。这就要求我们承认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长期共存的现实.加快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并在与资本主义的竞争中取得最后胜利。  相似文献   

10.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改革 ,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课题 ,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 ,将会有助于我们对“四个如何认识”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文通过分析得出的基本结论是 :1 社会主义改革必须正确处理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 ;2 要正确对待和处理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3 在强调依法治国、建设法制国家的同时 ,也应强调以德治国 ;4 必须正确把握和处理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5 要正确把握体制改革与制度巩固和创新的关系 ;6 要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7 要对社会主义改革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有充分的认识 ;8 在整个社会主义改革进程中 ,要始终注意正确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9 市场化并不必然私有化 ;1 0 中国的改革必须强调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1.
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社会主义因素可以而且必须在资本主义的长期发展中不断从资本主义内部积累起来以后 ,社会主义制度才能真正确立。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充分体现在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之中。认识这一点对于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化的时代,社会主义中国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存在着多层次的复杂关系。首先,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作为相互对立的两种制度而存在的,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必然是资本主义的批判者、否定者。这一角色决定了国际上的反社会主义势力一刻也不会忘记以任何可能的手段促其演变的立场。社会主义的中国一刻也不会忘记资本主义对它的存在所构成的威胁。其次,在可以看到的将来,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将会长期共存,社会主义的中国必须学会与资本主义世界打交道,不仅是经济贸易的交道,还有政治、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这又是一个和平共处、和平竞争的关系。再次,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它与发达的资本主义之间又是一个现代化的先行者与后来者的关系,社会主义的中国将长期处于资本主义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等许多方面的学习者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理论上,社会主义作为取代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它的生产力水平应高于资本主义。而现实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国家还得追赶主要资本主义发达,为解决这个理论与现实的矛盾,章试根据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分析现实社会主义建立的历史前景,探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主义国家的纷纷建立,在世界上出现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竞争并存的局面,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关系问题,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邓小平以全球视野审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构筑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理论,该理论是社会条件的必然产物。邓小平坚信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强调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强调要引进资本主义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为社会主义服务,为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奠定物质基础。邓小平制定了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原则,这些原则包括独立自主的根本原则,维护和平的基本原则,共同发展原则和国家主权高于一切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在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相继推动了四次大的社会主义观念革命,实现了从传统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超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第一次观念革命:确立实践标准,突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实现从“苏联模式”的传统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历史性转换;第二次观念革命:确立“三个有利于”标准,突破“姓资姓社”的迷障,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革命性变革;第三次观念革命:确立“三个代表”标准,突破“公有私有”不相容的思维定式,实现从传统公有制体系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的开创性转变;第四次观念革命:确立以人为本标准,突破传统“增长模式”的制约,推动实现从重视“物”的增长模式到重视“人”的发展模式的时代性跨越。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并不停留在用公有制取代私有制,而是要通过公有制的确立更好地解放、更快地发展生产力,实现全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类全面自由发展。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对称现实,并不能证明资本主义制度优越于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是曲折过程也是客观必然。经济活动全球化与经济形态高级化,既为现实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提供了更为宽广的竞争舞台,又为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着条件。一切反动阶级都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共产主义的实现需要一代代共产党人不懈努力,共产党人必须坚定信念,一刻也不能松懈斗志。  相似文献   

17.
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通过人民革命,夺取政权,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二是,在建设过程中,吸取资本主义的肯定性成果,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马克思的"跨越峡谷"理论第一次指明了落后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可能性.列宁关于落后国家无产阶级争取民主革命领导权的理论和社会主义革命一国首先胜利论,指引俄国、中国等一些国家,先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第一步目标;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对外开放理论、市场经济思想、科教兴国战略和自主发展原则,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上述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它必将指引中国实现第二步目标,从而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完全胜利.  相似文献   

18.
张兰英 《南平师专学报》2004,23(3):29-30,16
邓小平理论突破传统社会主义观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解,把社会主义与世界现代化进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出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标准和社会主义本质论。邓小平理论把现代化作为全人类的财富。认为资本主义只是实现现代化的一种方式,并认为社会主义是比资本主义更合理的实现道路。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与社会主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全球化是指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在全球确立和扩展的历史进程.它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而产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发展,因此,是资产阶级创造、推动并主宰全球化,是资产阶级按照它自己的面貌建立的世界.在全球化过程中,产生了与之相对立的社会主义思想和制度.当前的全球化是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高级阶段,它有可能为社会主义在全球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全球化的主宰者--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个重要的战略就是在地球上消灭社会主义,因此,全球化对资本主义是好事,对社会主义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社会主义国家正确的态度是正视、面对、迎接挑战,而不是回避,更不能因此关闭国门,而应当积极利用全球化为社会主义提供的机遇,抓住时机,趋利除弊,发展、壮大自己,取得掌握和利用全球化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可以被理解为“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人类最全面的发展的这样一种经济形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建立与垄断资本主义统治的世界市场的联系,并通过国家资本主义来利用垄断资本主义的一切肯定成果,以完善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探索国家资本主义及其二重性质,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项重大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