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体育习惯是在体育活动中不断重复和练习而形成的固定化的行为方式,它伴随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和成长。从心理机制方面讲,体育习惯是一种定型化和自动化的条件反射,它是经过长期的引导、训练、强化和积累而形成的。国内外许多专家经过长期的调查研究认为,十二岁以前是人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这个阶段的孩子思想单纯,认识和活动范围逐渐扩大,活泼好动,求知欲望强烈,  相似文献   

2.
浅谈体育习惯及其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所谓习惯是由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成为需要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体育习惯是特定的情境刺激(场地、时间、器械、指导者等)和个体参与体育活动之间经练习和重复而形成的稳固联系。因此 ,体育习惯是体育锻炼的需要与行为的直接联系 ,是不需外在监督和个人意志努力即可实现的活动倾向。培养学生的体育习惯 ,是学校体育所要追求的目标之一。一、体育习惯的特点1 后天性体育习惯是通过后天习得而成的。在一贯的教育要求之下 ,使个体行为具有方向性和坚持性。参与体育活动的经常化和运动技能达到熟练化有助于体育习惯的养成。显然 ,体育习惯…  相似文献   

3.
终身体育习惯的内在理论结构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邵伟德 《体育学刊》2003,10(1):28-30
对终身体育习惯的内在理论结构进行构建,并论述了其结构中各因素的关系:自动化的运动技能是终身体育习惯形成的根本,身心收效是动力,体育态度是心理保障,外在诱因为习惯形成提供了可能性,而锻炼信念则是习惯维持的桥梁。  相似文献   

4.
体育习惯的形成,对人的生活方式和成长均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许彩艳 《体育世界》2013,(11):127-128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即要在人的一生中实施的体育运动。依据终身体育的观点,体育将持续人的一生,它将是学前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等体育教育层次构成终身体育的教育全过程。运动兴趣的培养以及运动习惯与参与意识的形成是促进学生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因此,学校体育将成为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阶段。  相似文献   

6.
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心理学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体育锻炼习惯,是个体在健身实践中逐渐形成,且比较稳定的身体锻炼行为。它是终身体育的前提。它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心理过程,并表现出相应的心理特征。学校体育阶段,则是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现状及培养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体育文化素养是指人的各种体育精神要素及其品质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体育素质。包括体育意识、体育能力、体育个性、体育品德、体育行为等。由于它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重视。笔者认为,如何全面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一方面大学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高层次和最后环节。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衔接点,是大学生形成良好健身意识,终身体育习惯和体育能力的最关键时期;另一方面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日趋成熟,其思维活跃,认识和判断能力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是接受高层教育,  相似文献   

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家庭体育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对青少年儿童的培育,有赖于家庭、学校、社会,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而其中家庭的培育和塑造,又是这一系统工程的基础工程。家庭体育在培养青少年儿童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这个过程中起着特殊的极为重要的作用,具有很大的优势。青少年儿童的体育兴趣、体育爱好、体育行为、体育习惯受家庭体育的持续影响,反复强化,形成较为稳定的行为方式和体育价值观念。2.全面建设小康…  相似文献   

9.
从稳定性特征看上海市中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程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稳定性特征来看,上海市中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程度还远远不够.少数中学生对体育锻炼价值的认识模糊,还没有形成全面和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半数中学生没有养成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校内生活方式和体育活动开展的效果不利于中学生形成长期稳定的体育行为和体育锻炼习惯.校外方面,中学生在家课业负担太重,体育锻炼时间难以保证,少数中学生没有掌握体育锻炼方法和没有人指导,体育锻炼场地缺乏,锻炼场地不便利,没有体育锻炼的伙伴,大多数中学生还没有稳定的体育锻炼项目,制约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研究认为,体育锻炼时间、场地和方法(项目)是制约体育生活方式形成的3个基本要素;提高校内体育活动开展的质量是根本,校内、外体育活动互补是体育生活方式稳定性得以延续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来稿认为 :体育习惯的培养应做到 :1.从小培养古语说 :“养成习于童蒙”。从小培养可以事半功倍。《汉书·贾谊传》中写道 :“少说若天性 ,习惯成自然。”就是这个意思。喜爱身体活动是儿童的天性 ,特别是9—11岁的儿童最需要身体活动。因此 ,积极引导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经常参加体育活动 ,既符合他们的需要、也容易养成他们的体育习惯。2、技能指导体育习惯是一定条件与一定运动技能自动化行为方式的连接。所以 ,运动技能是体育习惯的表现方式。为此 ,在中小学体育中把锻炼身体、掌握技能与习惯培养统一起来是可行的有效的。实践证明 ,运…  相似文献   

11.
高校体育课教学发展学生健身心理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素质的竞争,竞争又给大学生带来了严重的心理障碍,而体育教学中注意大学生良好健身心理的形成是高校体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健身习惯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高校是大学生从校园生活迈入社会生活的重要衔接阶段,这个阶段是身体锻炼习惯的形成阶段,它直接关系到走向社会后身体锻炼习惯的养成和继续,即高校大学生体育人口的状况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体育人口状况。文章运用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以新疆10所高校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新疆高校体育人口的生活方式,探讨影响新疆高校体育人口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促进高校体育人口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现代学校体育的新观念是学校体育应着眼于健身目标 ,学校体育与成年人的健康相关 ,学校体育是一个人终身体育的起点。依据上述思想高职体育教学健身目标应为让学生在学校期间有足够而有效的体育活动时间和适当的活动强度 ,以健身为目的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兴趣、能力和习惯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4.
体育教学艺术形成是体育教师有效的专业化方式。体育教学艺术是实践性存在方式的一种表达,实践性是其基本属性。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学艺术主要表现为个性化、集成性、创新性、高效性和动态性等五个基本特征。在体育教学艺术形成过程中,体育教师需要考虑体育教学艺术分层,掌握体育教学艺术原则,确立与养成教学设计的观念与习惯,进行体育教学艺术推广。  相似文献   

15.
以“生态学模型”(Ecological Model)为理论依据,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中美青少年体育习惯形成的因素与差异.调查发现:中美青少年在自然生态因子、个人心理因子、锻炼行为因子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其中锻炼行为是影响中美青少年运动习惯形成的最大差异;影响中国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是体育成就,而美国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是体育乐趣.从中美不同文化的视角审视运动习惯形成差异的原因,为青少年体育习惯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高职体育教学健身目标的设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学校体育的新观念是学校体育应着眼于健身目标,学校体育与成年人的健康相关,学校体育是一个人终身体育的起点。依据上述思想高职体育教学健身目标应为让学生在学校期间有足够而有效的体育活动时间和适当的活动强度,以健身为目的,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兴趣、能力和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创意体育表演实践和对参与者的问卷调查发现,创意体育表演是大学课外体育的全新形式,它通过创意性设计,把音乐、舞蹈、游戏等有机融合,用多元化表现形式来实践体育活动,能够提高学生对体育文化的认识,引导和带动大学生参与健身锻炼,形成运动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它具有广泛的参与性、浓厚的趣味性,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是一种实现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有效手段。建议拓展创意体育表演活动的内容、形式;完善其评判方式;加入"创意解说"等。  相似文献   

18.
终身体育作为一种新思想,是随着当代终身教育思想的产生而出现的,主要是指体育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为主导的一种思想,它特别强调和重视培养学生具有“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终身体育思想产生和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体育习惯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学生中已形成良好体育习惯的约占30%。为有效培养大学生的体育习惯,应进一步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增强高校体育整体或全方位的效能,创建良好的体育环境,积极探索课外体育管理的科学方式。  相似文献   

20.
一、何为体育文化心理在特定社会历史文化所造成的特定体育心理气氛的影响和熏陶下 ,使思维的逻辑程序和运用概念、范畴和术语的组合方式 ,在无意识状态下 ,逐渐地积淀和定型。这种积淀和定型 ,使人按照这种思维模式去观察和处理体育运动实践中的一切问题。这种稳定的心理倾向体现在人的体育自我意识、体育态度、体育价值观 ,以及他对体育的情感、兴趣、愿望、需要和体育的审美情趣与习惯之中。这种在人们的体育思维方式或认识结构及相伴而存的情感、兴趣、爱好、习惯和态度中表现出的稳定的心理倾向 ,就叫做体育文化心理。虽然体育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