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党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认识上的一次巨大飞跃。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并不是“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不单单依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我们要依靠国家宏观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弥补“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体制”的不足。我们建立市场经济不是纯粹的市场经济,而是由国家通过经济杠杆、法律和其他非经济手段加以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即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2.
一、对现代西方经济学说一些观点的理解 (一)关于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问题把市场经济提高到至高无尚地位的是西方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斯密把市场经济的作用形象地比喻为一只“看不见的手”,他认为:在看不见的手引导下,生产者的生产价值能够达到最大限度,使他比在真正出于本意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他还认为:人们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去进行生活必需品的分配,这样没有真正去做,却促进了社会  相似文献   

3.
<正> 市场经济是高度复杂的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和手段的资源配置方式。它发展的动力是竞争与协同的相互作用,竞争是动力,协同也是动力。从亚当、斯密以来,人们特别是经济学家,都崇尚“看不见的手”这就是竞争的规律,关于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的认识即来源于此。按照这个理论,竞争能促使资源的合理流动,流向高效的企业,使资源的使用和分配达到最优状态。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  相似文献   

4.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市场经济有“两只手”.一只叫做价值规律,一只叫做宏观调控.前者可以说是一只无形的、看不见的手,后者可以称为有形的、看得见的手.无形的手通过价值规律实现微观搞活,提高和发展经济效益;有形的手则运用宏观调控保证经济运作协调、健康、有序发展.“两只手”缺一不可,必须综合交互运用,坚持做到“两手抓”.  相似文献   

5.
建立适应技术创新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吕洪良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宏观调控下起基础性作用”,即通过竞争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实现企业的优胜劣汰。市场的本质就是竞争。第一次工业革...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这不但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同时也告诉我们,我们所要搞的市场经济是在国家宏观调控条件下的市场经济,而不是自发的、放任自流的市场经济。因此,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漫话市场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一九九三年,我国市场建设取得显著进展,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四大报告在谈到市场经济和国家调控关系时说:“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同时也要看到市场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消极方面,必须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如何正确理解这一论点,对于在今后经济改革实践中处理好市场经济和宏观调控的关系,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要有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体制。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本文拟就宏观调控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探讨。一、关于我国宏观调控的基本特点分析我认为,我国宏观调控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1、在当前,宏观调控和计划经济管理并存,以宏观调控为主。随着改革向前发展,计划经济管理的内容进一步减少,宏观调控的内容进一步增加,发展到最后,发生质的飞跃,计划经济管理由宏观调控完全取而代之。2、直接调控和间接  相似文献   

10.
只有市场经济与政府的行为问题,才是市场经济的核心问题。在市场经济体制尚未确立之前,斯密等人强调市场“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实质上是要求政府为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发展扫清障碍;当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之后并显示出种种“失灵”时,凯恩斯及其后继者着重强调政府“看得见的手”的作用。正是市场经济与政府的关系问题,成为各国政府施政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建立宏观调控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理解宏观调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应把握哪些问题?一、什么是宏观调控?宏观调控是指国家从经济运行的长远目标和全局出发,对国民经济总体活动进行的有计划的调节和控制.宏观调控的作用在于,规范微观经济活动主体的行为,协调各种经济利益关系,消除或防止经济总量失衡和结构失衡,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只有市场经济与政府的行为问题,才是市场经济的核心问题,在市场经济体制尚未确立之前,斯密等人强调市场“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实质上是要求政府为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发展扫清障碍,当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之后并显示出种种“失灵”时,凯恩斯及其后续者着重强调政府“看得见的手”的作用,正是市场经济与政府的关系问题,成为各国政府施政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在新的体制中,市场调节的作用将得到充分发挥,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但是.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而不是排斥国家计划和宏观调控的自由市场经济.因此,探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宏观调控问题,十分必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14.
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运作机制及现实价值王仲君市场经济的运行,受着亚当·斯密所谓的那只“看不见的手”的制导。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实则从社会大生产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一般性,形象地概括了支配市场经济微观实际运作的客观内核。因而,把握“看不见的手”及其运...  相似文献   

15.
抓住机遇 加快改革 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教育制度国家教委综改办主任郝铁生党的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质就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  相似文献   

16.
《道德情操论》是亚当·斯密集毕生研究而成的一部经典著作,斯密力图阐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利己本性个人--经济人是如何控制自己的情感与行为,并有规律地活动于一个有确定原则的社会之中的.他认为,经济人的活动制约于一只"看不见的手"--经济规律的作用而产生的理性约束之中,正是这只"看不见的手"导致了私利和公益的和谐,它不仅促进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均衡,而且促进了社会政治生活的平衡. 今天,在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背景下,斯密对经济人的理性约束的理论分析,对构建我国现代企业的约束机制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我们应该从道德约束、法律约束和制度约束等三个方面去规范企业的经济活动,从而有效地建立起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相似文献   

17.
看不见的手     
18世纪,英国出现了一个大经济学家,名字叫亚当·斯密(AdamSmith,1723~1790),人们把他称之为“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1776年撰写了一本书,书名是《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这就是影响至今的经济学经典之作《国富论》。亚当·斯密在书中提出这样一个理论,叫做“看不见的手”。他说经济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每一个人在做事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想到为了促进社会利益,他首先想到的是怎么实现自己的利益,都是从个人的利益出发去做事的。但是当他真正这样做的时候,就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着他,其结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的效果要…  相似文献   

18.
一、“看不见的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看不见的手”是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中提出的。他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首先提出了经济自由主义的思想,强调经济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他认为这不仅不会使经济混乱,而且会促使经济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亚当·斯密的市场经济理论。斯密认为,人的利己心是其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基本动力,在“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可以促进国民财富的增长,使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满足“经济人”的最好途径就是经济自由,而政府发挥“守夜人”的作用。斯密的市场经济理论对我们建立市场经济体系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论证了"经济人"的利己性与利他性,并指出两者借助于一只"看不见的手"实现了统一,从而增进了社会公共利益.斯密"经济人"利己与利他人性观的辩证统一,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