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发多元化课程是校企合作的关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校企合作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必经之路,在实施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职业能力的多元化与校企合作模式的多元化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开发多元化课程是其共有的基础。校企合作的多元化必须要有多元化的课程来实现,只有开发高质量的多元化课程才能真正将校企合作落到实处,真正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真正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2.
裴继春 《职教论坛》2005,(30):27-29
高技能人才的课程开发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最关键环节,课程开发的成功程度决定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将来学习的质量.在高技能人才培养课程开发中,要处理好影响人才开发的基本矛盾,做到:突出能力为本,满足岗位要求;联系用人实际,满足社会、科技发展提出的新需要;树立、执行以学员为中心的原则;做好教材的递进性、易学性、逻辑性、系统性;促使通过学习训练最终形成实践能力.做到这些,必将有力地促进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对提高高技能人才能力意义非常重大.  相似文献   

3.
吴尚源 《中国培训》2006,(10):35-35
一、夯实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基础——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师资不足是当前院校在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中一个难点,表现在:一是质量较差,既懂理论又有相当操作水平的“双师型”教师短缺;二是既懂教学又具研发能力,能够跟踪技术进步进行课程开发的专业带头人严重短缺;三是原适应中级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师素质水平,不能完全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水平,成为我校在开展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中必须解决的课题。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走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路高技能人才培养实行产教结合必须实行校企…  相似文献   

4.
中央文件强调了企业在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这也是近年来企业培训工作的核心。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必须有企业特色,必须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三个能力”,即“德能、智能、技能”,坚持相互结合的原则,才能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5.
对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思考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指出:“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和技能振兴行动,通过学校教育培养、企业岗位培训、个人自学提高等方式,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作为学校教育培养主体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应迎难而上,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找准学校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坚持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一、培养高技能人才是高职教育的责任“高技能人才是在生产和服务等领域一线的从业者中,具备精湛专业技能,在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可分为技术技能型、复…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SMT手工焊接高技能人才需求的市场调研,分析了SMT相关企业手工焊接岗位能力要求及培训课程,结合电子组装行业IPC行业标准,提出在职业院校培养具有SMT手工焊接技能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鉴定考核标准。  相似文献   

7.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能力标准为核心、模块课程为载体、工学结合为手段、技能鉴定为保障”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确立了以行业主导开发的能力标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核心地位.充分利用学校和行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将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与在行业的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并通过技能鉴定,使培养出的学生能够最大程度满足行业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长株潭城市群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资源丰富,但利用率不高。企业培训项目主要有上岗培训、新技术培训、新设备培训、晋级培训、出国培训等,高技能人才得到培训机会并不均等。自办、委托、参与院校培养,自办或委托培训机构培训,岗位培训、名师带徒、技能竞赛、岗位轮换等是主要的培养方式。长株潭城市群高技能人才成长激励有限,但效果明显。高技能人才培养环境得到很大优化,但离现实需要还有很大距离。  相似文献   

9.
国家职业标准与高职高技能人才培养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从高技能人才的分类出发,阐述了高技能人才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及对社会进步的贡献,归纳总结了国家职业标准对高技能人才应具备的工作技能要求,提出了围绕国家职业标准,加强高职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与专门技能培养的高职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高技能人才培养是国家人才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摆在我们企业培训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主要结合高技能人才的特点,从突出有效性和实用性来设计开发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能力为主探索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国家职业标准与高职高技能人才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平 《教育与职业》2004,(31):10-12
本文从高技能人才的分类出发,阐述了高技能人才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及对社会进步的贡献,归纳总结了国家职业标准对高技能人才应具备的工作技能要求,提出了围绕国家职业标准,加强高职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与专门技能培养的高职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人才培训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金融危机背景下金华市企业人才培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金华市企业人才培训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和企业人才培训重点,以及加快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具体对策及措施:发挥行业、企业在人才培训中的主体作用;强化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础作用;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公共实训鉴定基地建设;表彰对金华培训有贡献的社会培训组织等。  相似文献   

13.
如何解决培训者队伍能力不适应新型人才培养的矛盾,是影响培训事业自身发展和新型企业员工培养的突出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企业技能人才健康的成长,务必重视企业培训者队伍建设,从制度建设、运行机制两个方面,确保企业培训者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能够适应现代企业培训事业发展的需要。国家企业培训师职业资格制度建设是为企业能够建立终身职业培训制度,培育新型员工而推出的新举措,但在运行过程中,遇到了某些困难。一是来自企业内部。尽管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已成共识,但由于企业运行机制决定了决策者的短期行为,从而使某些企业仍不重视…  相似文献   

14.
高职毕业生的实践技能是毕业生能否成功就业并持续工作与提高的关键,实践技能的的培养关键在于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体系的构建,文章从"学校课程+企业课程"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出发,通过研究理论课程、理实一体化课程及实践课程的关系,提出实践技能的培养方法,探讨毕业生如何能够从在校学习期间强化自身本领,更快、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课程体系的构建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石化公司培训中心在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中,创新培训模式,完善鉴定标准,构建系统的培训课程体系,探索出一条适合石化生产实际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之路。笔者在高技能人才的  相似文献   

16.
为加强技工培养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按照劳动保障部《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就业能力计划》,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以下简称工程)。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从适应经济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要出发,充分依靠行业和企业,广泛动员全社会的教育培训力量,普遍开展技能振兴行动,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高技能人才成长。二、目标任务瞄准企业生产急需,采取切实措施,大力加强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术工人的培养,力争通过3至5年的努力,使技术工人尤其是高级工、技师…  相似文献   

17.
《现代企业教育》2011,(21):88-89
学院始终坚持“企业需求就是学院追求”的办学理念,面向社会、面向企业开门办学,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培训就提供什么样的培训,让企业全方位参与专业建设和技能人才培养,逐步形成有企业参与的多元化办学体制,为企业培养了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8.
包国芝 《中国培训》2003,(12):30-31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我国加入WTO,企业高技能人才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企业培养大批具有真本领、适用型高技能人才已是江苏油田当前的重要任务。为适应这一新要求,近年来,我们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在培训内容、培训手段和方法上做了一系列改革与创新,为提高企业职工队伍素质,改善职工队伍结构做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效果。一、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注重培训理念的创新1、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和生产岗位的实际需求确立培训目标。高技能人才的培训工作主要分二个层次,即高级工和技师二个层次。其中高级工培训又分高级工技能鉴定前强化培训…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高技能人才的定位、当前石油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素质与能力的要求,重点从课程设置、培养模式、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对石油院校如何培养高技能人才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相关院校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一、要健全多渠道的投入机制一是要加大财政投入。各级应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财政预算制度,将技能人才教育、培训、研发、评先、表彰经费及师资培训、教材开发等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切实保障高技能人才培养、发展的需要,并要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建设的财政投入动态增长机制,随着经济发展逐年提高财政投入额度和比例。城市教育费附加、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国债资金等,应重点优先向高技能人才培养倾斜,不断改善技能培训的条件和设施,扩大培训规模。二是要落实企业投入。所有企业都应按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职业教育培训经费,重点保证高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